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31/08/2022

中學全日面授 11月起須9成學生3針 除口罩課外活動亦須3針

#中學生 #全日面授課 #課外活動 #新冠疫苗 #黃碼 #肺炎疫情

  【晴報專訊】全港學校明日開學,教育局昨亦發出最新學校防疫指引,要求11月起中學須9成學生打齊3針,才能恢復全日面授課;但小學及幼稚園暫僅能上半日課。而10月起進行除口罩的課外活動,亦須打齊3針;黃碼學生更不准除罩。

 

教育局更新學校防疫指引,收緊學生全日課接種門檻至3針。

 

  另校方須篩查入校訪客,若發現紅碼應報警,黃碼訪客禁入校園包括家長。有中學校長指,因學生接種2針率高,高中又面臨趕課程壓力,料打多1針不困難。

 

  因應疫情上升,教育局昨更新學校防疫指引,收緊學生接種門檻至3針,包括11月1日起,中學須9成學生齊3針,才能恢復個別級別或全校全日面授課。但因小學及幼稚園生年紀小、自理能力較低,且因3至11歲群組接種率不高,未有恢復全日課時間表。

 

3至11歲群組接種率不高,小學及幼稚園未有恢復全日課時間表。(資料圖片)

 

  另吹奏樂器、踢足球和籃球等涉除口罩的非學術性課外活動,10月1日起須打齊3針才能進行,僅5至11歲學生可打2針復必泰參與。而需回校接受照顧學生如宿生,在10月1日起亦須打齊3針;3歲或以下幼稚園生在10月17日起,返校時接受照顧時必須已打2針逾14日,且要依時打第3針。

 

發現紅碼入校園應報警

 

  紅黃碼方面,校方提醒教職員及學生有責任主動申報,僅黃碼者可上學,但不能做除口罩活動,午膳亦要分隔進行。教育局強調,學校有責任主動檢查所有到訪者,但非必定要使用相關驗證器,若發現紅碼者進入應報警,黃碼訪客不應入校或到家長接送緩衝區,亦不能參加校慶等活動。

 

  教育局本學年亦推學校接種嘉許計劃,學校3針率達90%以上,可獲金獎;獎項在12月、2月、4月及6月頒發,獲3次金獎即可獲「白金獎」獎狀。身兼中學校長的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學界有聲音反對獎項有實際回報,相信僅屬象徵性。

 

  鄧又指,中學現時打2針率高,且高中面臨公開試趕課程壓力,「打多針」應無難度,有信心學界能在11月前達3針9成。而校隊等課外活動因在9月下旬起進行,他認為3針要求可提早,以策萬全。至於宿生3針要求,他認同要不齊針者「走讀」有難度,但當局或借此向家長施壓。

 

  另140校昨呈報319宗陽性,涉238名學生及81名教職員。8校有28人染疫,須局部停課1周,當中東涌弘志幼稚園繼PN班5人確診後,K3下午班有3人染疫,亦要停課。

 

  對開學爆疫風險,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要求師生在開學前2日提早快速檢測,應可防止校內傳播。

 

 

下一頁:BF.15為BA.5分支 港口岸成功截385陽性

 

BF.15為BA.5分支 港口岸成功截385陽性

 

 

  確診持續升勢,昨多8,848人感染,當中237宗屬輸入個案,黃碼旅客佔39.7%。張竹君指,BA.5已佔總病例49.5%,遠超BA.2.2的37.7%成主流病毒,暫難估計何時破萬宗。對深圳首揪出BF.15病例,更指源頭或來自香港,張指BF.15是BA.5.2.1分支,本港過去有病例,但統一納入BA.5個案;而本港口岸本月內進行了6.1萬次離境快速核酸測試,成功阻截385宗陽性或不確定個案赴內地;而內地僅滙報了1宗個案來自本港。另2次感染個案維持1%至2%,最多為20至59歲人士。

 

傳歐家榮確診 張竹君拒回應

 

  公院昨有2,585人住院,新入院者達343人,多13名54至87歲長者離世,當中5人無打針,3人送院時無生命表徵,包括1名93歲0針翁,他快測陽性後求醫,CT值僅11.3,惟因他僅咳嗽,血壓和血氧正常,獲發口服藥後准回家,7日後被家人發現不省人事後離世。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亦爆10人群組,而昨有8間院舍有9人染疫,32人要檢疫。

 

  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傳出染疫,惟張竹君僅指不會回應個別個案,亦未提及處內確診人員數字。

 

  對長沙灣凱樂苑凱碧閣突擊檢查揪出168人違強檢公告,僅24人遭定額罰款1萬元,張指其餘人士待補充資料,強調有證據便會執法。

 

 

04/01/2024

給家長/老師有效的教學方式

#親子關係 #專注力 #考試 #溫習 #學生 #小學生 #中學生 #睡眠 #主動學習 #兒童

  開學又是考試的季節,不少父母要求子女把握最後一秒溫習,凌晨一時還在做試卷,希望能夠拿到好成績。究竟這樣效果是否真的好呢?

 

  研究指出最好的學習效果是學習一會後立刻進行測驗,然後交替地學習和測驗,例如用15分鐘學習,然後用15分鐘測驗,這樣的效果最好,適用於父母在家教導。

 

  同樣在授課一會後立刻進行測驗,然後交替地授課和測驗,例如用15分鐘授課,然後用15分鐘測驗,這樣的效果最好,適用於老師/導師。

 

(Shutterstock)

 

  另一個研究讓一個人分開在一星期內的多個時段去學習,並讓另一個人在一天內一氣呵成地去學習,再來比較兩者的學習成果。研究發現,相對在一天內學完,分時段學習的成效會更好,而且記憶會維持得更久。

 

睡眠與學習

 

  父母如果每天要孩子完成額外的作業或活動而減少孩子的睡眠時間,要留意以下的研究發現了。在過去20年,腦神經科學家發現,睡眠對於鞏固學習成果又非常重要的角色。

 

  研究發現到如果學生先睡一會再做測驗,成績會更加理想。睡覺可以鞏固學習成果,當我們在睡覺時,大腦仍在運作,它會重溫睡覺前發生過的事,這代表大腦正在學習。第二天早上起床,我們的技巧有所進步。雖然我們以為自己沒做過任何事,亦沒有刻意學過什麼,但在大腦裡,知識原來已經不知不覺地鞏固了。

 

  研究又發現專注力有問題有時也跟睡眠不足有關,有時當小朋友的睡眠質素改善時,他們的專注力問題也沒有了,雖然兩者並非絕對有相關,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睡覺。

 

  小結:認知科學家幫助我們了解學習能力的四大支柱,即是專注力、積極參與、改正錯誤和及鞏固學習。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