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尋‧情‧味
07/10/2022

創自清朝!近200年歷史老刀莊!店名「何正岐利」是個謎?港產刀具買少見少,除了菜刀,還有甚麼?

#老店 #刀具 #廚具 #老舖 #刀莊 #蘇鏟 #何正岐利刀莊 #分號 #大角咀 #蘇殼 #老字號 #桑刀 #何正岐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喜歡入廚,若要得心應手,精良刀具不可或缺。尤其中菜烹調方法甚多,自然需要相應的刀剪廚具,何正岐利刀具產品種類豐富,確實值得一訪。

 

  老舖「何正岐利」生產及銷售刀剪利器,商號歷史源遠流長,道光三年創於廣州,老號後人其後在港開設多家分號。何正岐利早年馳名香江,各家分號散落港九新界,現時名氣大不如前,而且經營規模今非昔比,年輕一代多數未聞其名。

 

 

  刀莊名字確實獨特,像是人名,不過再看似乎不像。對於「何正岐利」的由來,較常見的說法是刀莊最初只叫「岐利」,其後仿冒者眾,是故加入「正」字以示正貨,商號改為「正岐利」。然而情況未見改善,於是冠姓氏於商號之前,變成「何正岐利」。不過坊間另有說法,曾有網民自稱何正岐利後人,引述其外公曾言何正岐利乃由何正和陳岐利所創,結合二人名字組成「何正岐利」。

 

  何氏後人開辦「何正岐利」分號,大多加上自選字號以別於同族兄弟之業務,例如何正岐利成記(上環)或何正岐利樂記(大圍)等等。至於何正岐利(老)刀莊屬於祖舖,店內員工指出即使成記亦屬分號。刀莊早年坐落上環西港城附近,其時店名為「何正岐利老刀莊」,舖面出售多款刀剪利器用具,並且提供刀剪修理服務,全舖員工大約十數人。早年刀莊工場不止一處,西貢、元朗洪屋村及粉嶺安樂村均曾設置刀坊生產各種利器。及後舖位所在地段面臨重建,門巿遂於2009年遷至大角咀塘尾道,門面招牌改成「何正岐利刀莊」,繼續經營刀具利器的零售批發。

 

刀莊室內相當簡約,零售刀具放在靠牆的刀櫃內。

 

  現址地點不在大街,估計街客不會太多。打開趟門走入舖內,察覺裝潢非常簡樸,不過間隔四正俐落。前舖用作銷售營運,左面玻璃櫃存放多把刀具,右面寫字枱用作處理文書。後舖存放許多闊身紙盒,層層疊疊高至成人胸膛,盒內鐵鑊全是產自內地,主要出口南美的唐餐館。零售只餘少量港產刀具,批發全是中國大陸出品,畢竟刀莊早已停辦工場。香港土地寸金尺土,維持工場運作代價不菲;加上行業已經式微,後生無意成為刀匠學徒,放棄製作也是無可奈何。

 

各款常用刀具可供選購。

舖內還有其他廚具發售。

 

  顧客訪店購買刀具,店員樂意提供意見。選定合適刀具之後,執事先生就會按價開單,店員接著包裝貨品。刀莊包裝自有其法,先用報紙包妥刀具,然後外面多包一張雞皮紙。老舖的雞皮紙帶有設計,傳統得來不失美觀,圖文並茂。段落字數六十以內,行文用字古雅精簡,內容涵蓋刀莊歷史、業務範疇及產品種類等等。根據文字介紹,何正岐利創自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早年產品種類遠較今日豐富,刀具之外還有蘇殼、蘇鏟、罩厘、銅殼及銅鑊等等,鉸剪出現於圖案之上。現時刀莊已經停止製作各式利器,既然港產刀具所剩無多,欲購必須從速以免向隅。

 

桑刀

售價:$200

 

蘇殼

售價:$100

 

何正岐利刀莊 –大角咀

創於:1823年

經營:刀莊

地址:大角咀塘尾道66-68號褔強工業大廈地下R舖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0am - 4pm

 

香港老舖記錄冊

Facebook

Instagram

 

26/04/2024

上環泉昌號屹立荷李活道60載!曾為美軍供應日用品!賣針織品、雜貨養活三代人!以老店情懷溫柔對抗網購、平價雜貨店

#老字號 #上環 #連鎖商店 #老店 #本地遊 #泉昌號 #雜貨店 #網購 #毛巾 #三鳳海棠粉 #七姐粉

  步行荷李活道,沿途看見不少歷史建築,彷彿訴說著中上環的歷史。這條主要道路,可通往各橫街窄巷,其中一條就是華里。華里是一條數十米的內街,昔日俗稱「牛欄籠」,舊時此處曾建了數間瓦頂屋,然這些舊屋已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數幢於60年代建成的唐樓。唐樓地下均有舖位,其中一家經營接近60年,門口仍保留著通花鐵閘及白底紅字的招牌,那就是泉昌號。現時,泉昌號由第二代傳人潘敏兒(又稱霍太)和其丈夫霍錦昌經營。

 

 

  泉昌號主要售賣針織品,貨品價錢相宜,較大眾化,而且款式繁多,以毛巾為例,泉昌號有售上百款毛巾,分了不同材質、尺寸、厚薄、價格、產地及用途,可謂百貨應百客,應有盡有。上世紀50至70年代,正值韓戰及越戰,美國軍艦不時來港,為上環一帶帶來商機,當時華藉中介人會向泉昌號購入日用品,如內衣褲、襪子,供應船上洋人,直至越戰結束,以及隨後中英兩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這門生意才逐漸式微。除針織品外,泉昌號有售各種雜貨,其中一個較為特別的是三鳳粉莊(1905年)的「三鳳海棠粉」,又稱「七姐粉」,以前女性會在七姐誕在泉昌號買「七姐粉」,然後前往附近的濟公廟供奉七姐,以祈求姻緣。不過,現時七姐誕不再流行,人們買「七姐粉」多作線面之用。

 

泉昌號有售各類針織品,如毛巾、內衣褲、襪子等。

 

  一家小小的雜貨店,養活了三代人。在開業之初,潘父需養家糊口,過著朝八晚七的生活,店舖打烊後,還要整理貨品及結算,工作至深宵。後來潘敏兒接手,也靠店舖養活下一代,盡現上世紀的「獅子山精神」。憑藉店舖,她的兄弟姊妹和子女出人頭地,獲培育成專業人士。現時,她已步入退休階段,生活負擔不大,無需再為養家而奔波,她說:「買個兩餸飯都係25蚊,夠食咪得,唔好諗咁多」,她甚享受半退休人生,閒時跟家人聯誼,假期時四處出遊,心態較往時輕鬆。不過,她從未打算放棄店舖,對她而言,經營店舖的意義,在於接觸社會,與人聊天。店舖也是街坊和熟客的聚腳點,即使客人不是來購物,也會前來探望她及其他朋友,尤其他們年事漸高,每次見面愈益珍貴,得知各人安好,便是對他們的最大喜訊。

 

泉昌號的微縮模型由其家人所製,展現舊日商住合一的情況。

 

  現在購買百貨的渠道愈來愈多,市面上有許多連鎖平價雜貨店,網購亦大行其道,然而,泉昌號無懼競爭對手,店舖貨品不是獨家,加上現時店舖不是每天營業,客人改到別家商店購買乃人之常情。光顧泉昌號的最大原因,在於人的情懷,老闆娘直率大方,隨和熱情。在連鎖商店和網店購物,固然比在小店購物來得方便,不過在連鎖商店,收銀員說著一式一樣的話語,甚至日漸傾向以自助付款替代收銀員,客人與人接觸的機會日益減少;至於網店,客人只能在電腦熒幕前,與線上客服交流,這些毫無溫度的體驗,無法與老店媲美。

 

泉昌號 – 上環

創於:1963年

經營:針織品及雜貨

地址:上環華里6號地下

電話:2545 5603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 11am – 4pm(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香港老舖記錄冊

Facebook

Instagram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