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尋‧情‧味
10/03/2023

不見「貴妃」不買燕窩?逾70年老字號燕窩莊保留香港的「舊」!古雅招紙禮盒、孔雀商標盡現本土設計美學

#錦盒 #上環 #老字號 #老店 #燕窩莊 #香港設計 #香港老店 #燕窩 #本地 #貴妃出浴 #禮盒 #洞燕 #孔雀商標 #屋燕 #香港美學 #保育 #舊物 #血燕 #光昌燕窩行 #紙袋

  光昌燕窩行屬於專售燕窩的老字號,始創人陳儉始十六歲時來港,並於昌興燕窩行工作,經過數年歷練獲得一定經驗,其後離職自立門戶創辦光昌,經營各種燕窩零沽批發,業務早年傳其子陳熾謙,目前孫輩已有參與經營。

 

  創號至今七十餘年,光昌遷址不止一次。開業選址上環的乍畏街(現蘇杭街),曾經遷舖至皇后大道中,最後購入現址舖位,經營至今四十餘年。時至二零二二年,陳氏在不同的店址,面對不同的經營局面。

 

光昌燕窩行舖面至今古雅依然。

 

  早年香港擔當燕窩交易中心,緣於本地燕窩莊行擅於加工,毛燕經過燕農採集之後,便由產地直接運抵香港,然後經南北行限定售予燕窩商會會員。踏入七十年代,出產燕窩的東南亞國家經已掌握加工手藝,於是直接銷售燕窩予各地顧客,商會自此無法掌控貨源。部分商舖自行進口燕窩,分薄傳統燕窩莊的生意。儘管貨源不再獨家,燕窩在八十年代仍然渴巿,皆因當年香港經濟繁盛,碰上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港兩地需求保持強勁,當年光昌生意尚算不錯。

 

  只是近年港人口味改變,對於燕窩可謂熱情不再,猶幸陸客依舊嗜食如昔,生意不至一落千丈。即使現時許多商店均售燕窩,不少陸客來港只會光顧光昌,無非相信老號童臾無欺。

 

  陳氏三代專營燕窩,對於燕窩種類、產地、品質以及特性等等瞭如指掌。原來燕窩按其品種分為洞燕及屋燕,顧名思義,前者係築在山洞的燕巢,後者為築於屋房的燕巢。光昌的洞燕主要來自越南,供應甚為有限,價格自然較高;至於屋燕多數出自印尼,產量穩定充足,售價相對實惠。至於味道方面,陳熾謙認為越南燕窩味帶清香,印尼燕窩相對平淡。坊間過往訛傳血燕出於燕子血唾,實則不然。血燕乃是洞燕的一種,由於燕窩築於山洞,壁上礦物質會逐漸滲入燕巢。洞內部分燕窩鐵質含量豐富,於是逐漸氧化變紅成為血燕。

 

光昌按照產地、品質、種類及形態分別貯於不同玻璃瓶內。

 

  另外,舖面招牌尤其引人注目,「光昌燕窩行」五字出自書法家區建公之手,其北魏字體雄渾有力,據聞商號招牌由區氏親題,往後生意必可興隆。此外,禮盒圖案印有孔雀商標,不過角色性質只屬點綴,「貴妃出浴」圖案才是主角。其實首款禮盒並無玉環,奈何時代久遠,款式詳情無從稽考。

 

  就在開業大概十多年後,光昌著手重新設計包裝,於是委託大華印刷廠代辦。陳老先生初見「貴妃出浴」不甚受落,始終招紙構圖甚為香豔性感,不過大華老闆力陳設計韻味獨特,斷言他日奔錦盒而來者必眾,最終為陳氏接納並沿用至今。

 

老店獨有的「貴妃出浴」禮盒。

 

  查實當時採用新款設計,光昌開支甚鉅,原來製作印刷模具需要自資,而且費用不菲;加上完成模具之後,首次印刷招紙設有最少張數要求。幸好日後證明物有所值,至今多國顧客依然衝著錦盒而來,明言不見「貴妃」不買燕窩。「貴妃出浴」招紙共有兩個大小,大號用於大碼紙盒(一斤庒),小號套在中碼紙盒(六両庒或八両庒)及小碼紙盒(四両庒)之上。直到現在,惠顧光昌仍可獲贈禮盒,至於大小自是購買斤両而定。此外,禮盒由上環印刷工場印製,此舉不止保留本地美學,更是行動支持本地製作。

 

書法牌匾之下就是孔雀商標燈箱,配搭效果和諧雅觀。

 

  光昌保留的「舊」相當全面,內外招牌、孔雀商標、舖內陳設、特色禮盒、現沽單據以及古雅紙袋等等,不僅展示舊日香港設計之美,而且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意之中,使其存活並可塑造人們生活,文化保育理應如此。飲食習慣似是周期循環,等到整個世界換風氣,燕窩行還是可望迎來晨曦。

 

光昌燕窩行 – 上環

創於:1945年

經營:燕窩莊

地址:上環皇后大道西9號

貨品:燕盞、燕條、燕餅、燕碎

 

10/05/2024

上環老店|曾福記藥行開業逾半世紀!按四季主打不同藥材批發!點解這行業同行非敵國?

#老店情味 #曾福記藥行 #藥材批發 #上環 #粗藥 #幼藥 #中醫

  番禺人曾福林早年曾在廣州藥行工作,約在1950年代來港開辦福記藥行,主力經營藥材批發生意,於西環正街、東邊街一帶扎根,以粗藥批發為主。一般來說中藥分兩大類:幼藥,指的是貴重稀有的中藥材,譬如麝香、牛黃、人蔘等等;粗藥,是指產量大、價格一般的藥材,譬如淮山、杞子、陳皮等等。然經營藥材批發必須種類齊全,因為很多人會拿醫生開的藥單來抓藥,林林總總加起來的藥材可能多過三百種,除了一般常見的藥材外,藥單上可能也會有幼藥藥材,故幼藥也是其批發品項之一。

 

 

  曾福林之子曾富城接手後,將業務版圖擴張至荃灣新界一帶,1960至1970年代左右於荃灣青山道開設地舖門市,位置約在福來邨斜對面,售賣藥材藥物之餘,更有中醫師駐診及代客煎藥的服務。至於舖後空地設有工場處理藥材加工炮製,兼作藥材貨倉,舖內亦兼售西藥,如止痛藥、止痛散等等。批發業務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達至高峰,曾福記遂於90年代搬至上環高陞街現址,藥材藥品供應約800個商戶。

 

 

  曾福記所在的高陞街連同附近的橫街窄巷,地舖和樓上舖合計約有四至五百間商號經營藥材批發,不過同行關係非如敵國,反而有的多是互惠互助,因為中藥材的品種規格太多,加上解放初期管制也多,原料及加工品都需要地方存貨,幾乎不會有一家商行可以涵蓋所有藥材的品種及貨量。一般而言,每家店約獨賣兩三項,其他則可在同行間調貨。由於行業的特殊性無法做到一家獨大,所以行業內沒有惡性競爭。另外,中成藥行也設有商會,其中以香港中藥聯商會的歷史最為悠久,現有近千的商號及個人成員,推動中藥業發展亦促進同業團結。此外,中藥行業貢奉神農氏為祖師爺至今,於藥王誕辰及春節時會特別祭祀。

 

 

  藥行經營藥材批發之外,80年代也曾在廣西設立廠房加工製作花旗蔘沖劑,後因牌照關係加上政府收地蓋樓而結束業務,亦曾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同做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研發。目前曾福記的掌舵手為曾超慶,現為香港中藥聯商會會長,對推動香港中藥業發展不遺餘力。其有三個手足,其中一個哥哥在加拿大從事批發零售、一個弟弟在美國紐約專營批發生意。目前曾福記出口的商品以藥材為主,雜貨為副。國外需要的品項,香港可以協助出口的都會包攬,譬如海味,多數出口至加拿大及美國。

 

  過往香港為環球貿易的重要樞紐,隨著國內的與時俱進,其他產業可能會受到影響,獨獨中藥業未受影響,曾超慶表示,雖然目前中藥材的產地係以國內為主,倉房也多在內地,但因為實際批發的規格種類繁多,藥材批發也會因四季關係主打不同藥材,而香港深諳此道,故無礙香港作為中藥批發的中轉龍頭及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曾福記在巔峰期間員工高達25人左右,後因裁撤加工業務加上疫情過後夜市生意驟減,目前員工約有12位員工處理日常事務,公司亦提供午餐及茶點體貼員工。對於香港的中藥行業發展,醫藥缺一不可,除了與港大配合對中醫藥系的學生進行培訓,中醫公會也致力將中醫藥知識向下匝至小學,自小培養對中藥材的了解與認識,亦配合旅遊發展局舉辦相關活動。在這個簡單古樸的店面、曾福記匾額蒼勁字體的背後,看到其對行業的堅持與信念。

 

曾福記藥行 – 上環

創於︰1950年代

經營︰藥材貿易

地址︰上環高陞街5號B

商品︰中藥材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