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樓市點評
02/04/2024

勿「沽空」房產

#本港樓市 #樓市點評 #買樓 #置業 #撤辣 #樓價 #物業 #地產 #看透樓市

  無疑,現在市場上仍有一些風險是難以評估:中美角力的互動、中央調節市場的進退和群眾悲情的情緒化等,都是難以預測的,入市必須準備承受適當的風險,但同時,「不買樓的風險」也是十分巨大的。本港擁有的資金遠高於住宅供應,長遠來說,海外買家數量不斷增加亦不容易滿足。有人認為,撤辣後的樓市興旺只是曇花一現,但同樣,成交量仍有機會持續比撤辣前高得多。
 
  香港近年樓價雖有下跌,但樓市的結構並沒有改變,香港有比5年前更多的資金、更低的借貸率及更多的財富效應,而且住宅供應量雖曾因滯銷而有所累積,但撤辣後抑壓多時的購買力顯然不難將庫存消耗,長遠而言供應仍然是不足夠,但奇怪地樓市不是因為泡沫而下跌。香港2010年開始推出的樓市辣招成功遏制樓市的泡沫,過去兩年在沒有泡沫及資金繼續累積的情況下,樓價下跌是一個異數,是因為美國和西方的金融追擊、內地企業調整及社會悲情造成的異數。

 

近年香港樓市結構並無改變,樓價下跌是一個異數。(Shutterstock)


  其實在未撤辣之前,很多區的樓價已經去到谷底,甚至乎新界西的樓價開始有回升的跡象。撤辣前,的而且確樓價已經調節到發展商難以投地,投地一不暢順,政府的財政會立刻出現問題,即是說政府其實在現實上是有必要將樓價與成交量回復到高於2月前的水平,令到發展商能夠有足夠的水位買入地皮,否則就會影響到政府的財政及未來的發展,這正正是買樓與其他投資產品不同的地方。樓價跌兩成,其實政府就必須要為樓市推出措施,維持「合理的平衡」。
 
  很多人忽略香港政府是很成功地做著一個人口政策,現在的人口政策甚至取代了地產和金融的主導地位,以人口政策為主,然後發展高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大灣區人口騰籠換鳥凝聚配對,地產只是被動配合,君不見撤辣後,買樓最多的客戶群正正是內地人?過去兩年,樓價在沒有泡沫下作出調整,無疑是對未來加入香港的人口發了紅利,令他們能以比2019年前更低的成本移居甚至創業,反而港人不珍惜這點紅利,甚至感覺不到,很可悲啊!
 
  在人生中,無論買不買樓,都要為居住付出代價,因為租樓亦是支持樓市的另一種方式,只是租樓不會有回報而已。但損失最大的,就是賣出自住樓等樓價跌的人,損失的不只是樓價,還有本來不需要付出的租金。所以,所謂「最後逃生門」並不是沒有風險,往往是風險最高的一個選擇(雖然不同人的最合適選擇其實也不同)。

24/05/2024

龍市樓論仍具參考價值

#買樓 #樓價 #看透樓市 #樓市點評 #龍市 #本港樓市 #置業 #物業 #地產

  2008年後,香港樓市已不能用西方泡沫經濟的「牛熊市」反映,所以筆者實踐創立「龍市理論」,成功解讀市場的新常態。雖然過去幾年在疫情、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非常時期的考驗下,龍市理論顯然需要修正,但該理論仍在當下市場提供到極具理據的參考方向。
 
  西方近代的「牛熊理論」是服務泡沫經濟的,其意義是先讓市場任性地膨脹,但當市場充滿泡沫之後,就會經歷泡沫爆破的調整。回歸後的香港資金流動方式和政府調控市場,難以避免融合社會主義特性,政府處理市場往往也是先去除泡沫,然後再讓市場能量充盈後釋放。
 
  有人在樓價跌的時候,取笑筆者這大好友,更說到「龍市」是強調永遠上升的。其實這些都是抹黑,人們稱我為大好友,是因為個人樂觀,往往在逆境中找到生路。事實上,龍市理論同樣有升有跌,政府用有形之手去除市場泡沫的階段,稱為「龍市二期」,然後再釋放力量讓樓價上升,就是「龍市一期」。經過這幾年市場考驗,告訴了我們要修正的就是「中央出手調節的時段是可以拉到很長,甚至不單只一個回合」,因為我們的政府,包括中央,可能都要面對國際複雜的環境,包括金融策略上也有進退的需要。那是否龍市理論已經沒有價值呢?筆者又不同意,因為我們仍可以相信調節完之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以牛熊市的邏輯,會認為尋底後要有冗長的調節期才對,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樓市經過調節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使其上升。(Shutterstock)

 
  為了在全民悲情負面的市道,證明筆者不同的看法,我先要確定近年的樓價下調是否泡沫爆破。我認為不是,原因是市場根本沒有借貸泡沫。
 
  去年,筆者在發展商會德豐的晚宴分享中發表了「樓市下跌並不是泡沫爆破」,十分高興曾淵滄先生同意本人這個觀點。我認為,如果樓市下跌不是泡沫爆破,市場只是應付非經濟的因素困擾,而不是牛熊市的冗長市場重建和重新積累財富。這正正是龍市理論的重點,過去很多人當了「龍市二期」是「熊市二期」,當了入貨時機是大跌前夕。
 
  最近股市回升,一升就升了3000多點,令到5萬億元市值的香港財富復活,大家可以看到市場在政府容許後的回復力度。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稍後會在地產上出現,股市回升只是開始,重點是中央認為現時是市場復甦起動的時機。另外,配合香港人口趨勢由減少轉為回升,香港資金不單只沒有消失,而且還突破17萬億元的水平。公司註冊處亦看到香港本地公司數目創歷史新高,非香港公司也同創新紀錄。
 
  數據十分清楚顯示香港正在回復中,並非在迷失中,各位請參考修正後的龍市理論,然後根據個人能承擔的風險去決定投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