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葉劉的地球儀
19/06/2018

「一國兩制」的將來還看甚麼?

#思辨 #邏輯 #謬誤 #通識科 #哲學 #一國兩制 #全球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 #中國歷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葉劉淑儀 #立法會 #80後 #90後 #本土

  大抵因為有消息指政府有意把通識科改為「及格」與「不及格」,社會上也有聲音提倡把通識科由核心必修科改為選修科,這些改革對通識科的未來發展將有重大影響,難免觸動支持通識人士的神經。例如最近拜讀了一篇名為〈「一國兩制」的將來還看通識?〉的文章,撰文的學者多年來對通識科貢獻良多,現在也挺身救亡。

 

  文章主要援引2016年一項由中央政策組贊助進行的「香港九十後的公民價值及參與研究」的數據,指出「通識並沒有令學生本土化或參與較多激進本土運動」、「明辨思考實際上令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充分考慮不同持份者理據後才決定立場」、「喜歡通識的學生在各種社會平權議題上都顯得較包容」,因此「令更多年輕人愛上通識科,對香港的將來只會是無比重要」等等,文章作者可謂用心良苦,用網絡語言來說,就是替通識科「洗白」。

 

  從通識科在十多年前醞釀開始,我便寫過大量文章質疑其目標與成效,多次在立法會提出質詢,匯賢智庫也做過有關新高中學制及通識科改革的研究。事實上,通識科自2009年推出以來,的確問題多多,包括六大單元範圍太廣太深、沒有送審教科書、沒有指定經典讀本、教材良莠不齊、考核形式不利數理學生、DSE太多政治參與題、間接擠走人文學科等等。更重要的是,大學裡沒有哪個學系/主修科要求同學必須讀過通識才能修讀!而且大學裡也有通識(General Education),何需中學揠苗助長。(讀者可翻查我過去的文章及著作,此處不贅。)

 

  我一向關心教育,非常同意作者所指,教育是應該讓同學學習明辨思考、多角度切入,懂得換位思維、會從不同人士的出發點去考慮,不要非黑即白等等, 也認同通識對同學的政治參予影響可能很微。然而,我並不認為只有通識科才能達到上述的教育目標。相反,我認為很多科目,例如文、史、哲,只要教授得宜,同學認真學習,也能發揮相同效能。

 

還看文學

 

  文學助我們了解不同時代的社會制度、文化,甚至戰爭,我國經典也好,世界名著也是,作者把主角設置於不同的年代和社會背景,造就出千變萬化的主角經歷,悲的、喜的、受壓的、愛恨交纏的、為世不容的、懷才不遇的,多不勝數。

 

  例如法國名著《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是女主角背夫偷漢的故事,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論述了戰爭的殘酷與虛偽。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更可從多層次研究,它既是愛情故事,也是大家族的觀園,更是批判時代的作品,當中蘊含豐富的象徵、隱喻,甚至發展出「紅學」。

 

  我們可透過文學作品,了解社會環境,代入主人翁的遭遇,分析書中人的行為及心態,從而培養多角度思考,學習從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切入討論,也可以更立體地了解這個世界,即是--人類的處境(Human Condition)。

 

還看歷史

 

  曾經有教育官員說過,讀歷史、讀帝王將相,是與現代生活割裂,使我非常反感。我認為剛剛相反,歷史助我們鑑古知今,對我們解讀及分析時事,有莫大幫助。

 

  今天我們高呼全球一體化,若讀過中國歷史,便會知道漢代張騫通西域可算是全球一體化的起始,之後還有班超、唐玄奘等等。了解這些,我們會明白今日國家推「一帶一路」的背景、了解其對世界的影響及意義。

 

  又例如戰國時代,列強爭取盟友、攻攻略略的「合縱連橫」策略,今日看來不就是國際上錯綜複雜的外交戰略嗎?

 

  西方國家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我國便搞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上海合作組織(上合)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也是中美分別拉攏盟友鞏固區域地位的角力平衡。這些事件一幕幕地重覆展現在世人眼前,「歷史不斷地重覆」就是這個意思。

 

  相對於通識科讓同學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遊談,讀歷史更有助同學掌握背景,可更深入地討論及分析時事。

 

還看哲學

 

  Critical Thinking 的概念源於1994年的「美國教育法案」,教育局取為通識科所用,卻簡單直譯為「批判性思考」,有違Critical Thinking的真正意義,讓同學誤以為批判便是思考。我早於2008年已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要求教育局把Critical Thinking 的中譯由「批判性思考」改為「明辨性思考」,教育局在2014年始同意修正,讓通識科錯行了六年冤枉路。

 

  其實明辨性思考並非通識科獨有,早於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便以其辯證法來提出問題,即透過提問(Questioning)來尋找邏輯思辨中的謬誤,《蘇格拉底對話錄》(Socratic Dialogue)奠下西方哲學思想根源,也是明辨性思考的始祖。

 

還看課堂

 

  新高中學制有不少問題,通識科流弊首當其衝,是時候檢討及改革。同時,通識科並不是「唯一」教曉同學思辨的科目,只要採用生動合宜的教學方法,課堂互動有趣,同學認真學習,不同的科目也能「通識」,讓同學學會明辨思考、懂得鑑古知今、掌握時代背景、代入不同持份者的角度、包融其他人。同學在中學打好基礎,升讀大學便能進階吸收,社會擁有真正的人才,香港才能在「一國兩制」下長遠發展。

 

10/12/2020

法律不講邏輯,抗疫不講科學,還講甚麼?

#林朗彥 #黃之鋒 #周庭 #打壓 #防疫措施 #認罪 #港府 #邏輯

 

  黃之鋒、林朗彥和周庭等三人被控煽惑非法集結等罪名,被判囚,許多香港媒體大幅報道說民主受擠壓,電台刻意把節目做得很長,煞有介事;而許多外國政客又加入評論,說甚麼大陸收窄香港言論空間,打壓民主鬥士。

 

  坦白說,我並不明白他們所謂反對的理由,要搞清楚他們3個人是自己在法庭上承認犯法的。他們3個人承認的錯誤,而其他人會卻認為錯不在他們,是大陸和特區政府,這是甚麼邏輯?

 

  他們3人走進法院前,是自由人,有律師代表,而且不是一般律師,而是名大狀。他們徵詢過自己的律師意見,承認自己的罪責,而且事先張揚,早在上庭前幾天已經講明會認罪。正因為他們主動認罪,所以才得到法官減刑基礎。

 

  他們是叫人去包圍警察總部,有直播,證據確鑿;他們又主動認罪,為甚麼還有人說是打壓?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人相信是打壓?

 

  他們的邏輯是怎樣的!

 

  正如上星期批評政府防疫專家小組和林鄭月娥的防疫措施,他們以不科學作為不贊成全民強制檢測一樣。究竟全民強制檢測不科學在哪裏?你們可以說全民強制檢測做不到、不可能做得到、很困難,千百個理由也可以,但偏偏就不能用不科學作理據。因為全民強制檢測是行政措施,跟這科學沒有關係的。

 

  這又是甚麼邏輯?

 

  正如今天爆疫爆得十分厲害,原來我們才發現由海外乘飛機回來的人,要求他們的隔離措施是如何兒戲?離開機場自行搭車,沒安排;家居隔離可以四圍走,無人理;酒店隔離可以讓人探訪,無人管……

 

  為甚麼跳舞群組出事而不立刻全面追蹤?為甚麼葵盛西邨8座已出現8宗確診而不先封後驗,竟讓部分居民搬離?為甚麼麗晶花園第6座不同樓層4單位7人確診,而且全在D室,卻沒有跟進?請問這一切一切建基在甚麼邏輯思考上?

 

  香港今天弄至這樣田地,怪不得別人,只怪自己的官員和政棍,背離邏輯,不講道理,結果害苦港人,害死香港。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