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維基解碼
25/06/2014

不同的道路

  最近看了《我只是在不同的道路上》一書,作者是一名自年幼已患自閉症的患者,但卻精通十數種語言,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而且擁有哲學碩士學位。對於作者來說,電話鈴聲的響起會讓他焦慮不安;也害怕一些極微少的「意外」,只要是意料之外的事,都教他不知如何是好;他不善交際,故難以與旁人建立友好的關係。

 

  作者在書中提到,由於他說話的方式比較慢及夾雜了口音,所以跟他首次碰面的人,都會誤會他是白癡;但得知道他的學歷,別人就會認為他是天才……這些「轉變」,讓他思考社會的「記號」是由誰來釐定?

 

  每個人都傾向以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別人,一個人的標準由誰來定呢?何以要以某些人個人的標準,來判斷另外一些人?難道世界上所有的事,都能夠以單一標準去量度嗎?就以自閉症患者來說,自閉症或許就只是其中一項個人特色,就如作者也是一個身高195公分高個子,或是藍眼睛一樣,其實並沒有甚麼異於常人。當我們懷疑人家是自閉症,其實,會否是我們過度活躍?

 

轉載自晴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沒有相關資料。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