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為理發聲
04/11/2016

成本價租中產屋

#買樓

  啟德發展區住宅用地以高於市場預期逾倍的呎價成交,令人擔心會刺激樓市再次升溫。要從根本解決市民置業需要,政府還要從提供「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入手。

 

現時有不少月入不俗,但欠缺首期的中產,仍未能搬到較理想的居所,如果提供只租不賣的中產屋,將可大大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

 

  今時談「樓」,大家容易混淆了幾個概念:居住、置業、投資,政府宜集中解決市民「居住」需要,才是首要。至於置業,甚至投資,就好比派飯要兼送鵝肝一樣,不切實際。當置業可以變成一個坐擁「樓」便可增值的投資行為,利之所在,怎不吸引?

 

  這邊廂,土地以天價成交;那邊廂,政府首個主要以公屋居民為對象的「綠置居」項目,申請卻僅超額2.6倍,並未如想像般受歡迎,這令人想起早前,3,000多個資助房屋單位揀樓,有逾4成申請者「甩底」的情況,當中不乏公屋居民的申請人。政府以資助房屋,幫助已受助的公屋居民置業,從而盤活公屋資源,得以重新投放到更有需要的市民身上,但不太有效。

 

  若政府能夠以「公營房屋,只租不賣」的政策,從根本去改變港人「一定要置業」的觀念,相信有助遏抑樓價。

 

  只租不賣的公營房屋非現在的「公屋」,是以成本價,租予沒有物業市民的公營房屋。有人擔心,這又會為政府製造了今天公屋在管理及維修費用上的負擔。其實,若用政府地,不計地價,一個500呎面積的單位,以每呎$4,000建築成本價計,成本僅$200萬。假設可供居住30年,要回本,應是:$200萬÷30(年)=$6.6萬(每年);$6.6萬÷12(月)=$5,500(月租),若連管理雜費等,月租收$8,000,30年定額租金,呎租也僅$16;中產住戶沒有資產審查,只要不擁有物業已可。

 

  月租$8,000,即使每年加租1%至2%,30年後租金也只約1.1萬至1.4萬餘之間,中產家庭絕對負擔得起,留意,這些並不是今天帶有福利元素的「公屋」,而是為改變「樓」可自住、投資觀念的措施。它既可收回成本,又滿足市民需要,並提升了中產生活質素,這才算是回應部分中產的訴求。

 

  其實,今時建築成本約$3,500,石屎壽命60年,以上數據絕對有迹可尋,水漲船高的樓價貴在地價,若公營房屋成本不計地價,甚至可進一步控制建築成本,包括處理每噸建築廢料費用在$2,000以下,那500呎的單位建築費就在200萬左右。

 

  這類公營房屋,會讓那些暫未有經濟能力置業、正等待「上車」時機的中產,可以即時得以獲改善生活質素,在置業前的一段「等待期」,壓力又得以紓解。

 

  釜底抽薪,可為沒有物業的中產提供30年較理想的住所,才會令社會對置業的需求稍降。

 

24/05/2024

龍市樓論仍具參考價值

#買樓 #樓價 #看透樓市 #樓市點評 #龍市 #本港樓市 #置業 #物業 #地產

  2008年後,香港樓市已不能用西方泡沫經濟的「牛熊市」反映,所以筆者實踐創立「龍市理論」,成功解讀市場的新常態。雖然過去幾年在疫情、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非常時期的考驗下,龍市理論顯然需要修正,但該理論仍在當下市場提供到極具理據的參考方向。
 
  西方近代的「牛熊理論」是服務泡沫經濟的,其意義是先讓市場任性地膨脹,但當市場充滿泡沫之後,就會經歷泡沫爆破的調整。回歸後的香港資金流動方式和政府調控市場,難以避免融合社會主義特性,政府處理市場往往也是先去除泡沫,然後再讓市場能量充盈後釋放。
 
  有人在樓價跌的時候,取笑筆者這大好友,更說到「龍市」是強調永遠上升的。其實這些都是抹黑,人們稱我為大好友,是因為個人樂觀,往往在逆境中找到生路。事實上,龍市理論同樣有升有跌,政府用有形之手去除市場泡沫的階段,稱為「龍市二期」,然後再釋放力量讓樓價上升,就是「龍市一期」。經過這幾年市場考驗,告訴了我們要修正的就是「中央出手調節的時段是可以拉到很長,甚至不單只一個回合」,因為我們的政府,包括中央,可能都要面對國際複雜的環境,包括金融策略上也有進退的需要。那是否龍市理論已經沒有價值呢?筆者又不同意,因為我們仍可以相信調節完之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以牛熊市的邏輯,會認為尋底後要有冗長的調節期才對,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樓市經過調節後,政府會再次釋放力量使其上升。(Shutterstock)

 
  為了在全民悲情負面的市道,證明筆者不同的看法,我先要確定近年的樓價下調是否泡沫爆破。我認為不是,原因是市場根本沒有借貸泡沫。
 
  去年,筆者在發展商會德豐的晚宴分享中發表了「樓市下跌並不是泡沫爆破」,十分高興曾淵滄先生同意本人這個觀點。我認為,如果樓市下跌不是泡沫爆破,市場只是應付非經濟的因素困擾,而不是牛熊市的冗長市場重建和重新積累財富。這正正是龍市理論的重點,過去很多人當了「龍市二期」是「熊市二期」,當了入貨時機是大跌前夕。
 
  最近股市回升,一升就升了3000多點,令到5萬億元市值的香港財富復活,大家可以看到市場在政府容許後的回復力度。這種情況筆者認為稍後會在地產上出現,股市回升只是開始,重點是中央認為現時是市場復甦起動的時機。另外,配合香港人口趨勢由減少轉為回升,香港資金不單只沒有消失,而且還突破17萬億元的水平。公司註冊處亦看到香港本地公司數目創歷史新高,非香港公司也同創新紀錄。
 
  數據十分清楚顯示香港正在回復中,並非在迷失中,各位請參考修正後的龍市理論,然後根據個人能承擔的風險去決定投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