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為理發聲
10/11/2016

宣誓莊重 毋庸質疑

#人大釋法 #立法會

  很多人都對特朗普(Trump)勝出美國大選感到錯愕,其實,近來有法律界人士提出如何界定真誠、莊重態度的宣誓,就更令不少港人感錯愕,因為應以甚麼態度宣誓,應沒有人會比法律界更清楚。

 

  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基本法》第104條規定公職人員就職時,必須「依法宣誓」,未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絕宣誓,不得就任相應公職,不得行使相應職權,而監誓人對不符合釋法規定的宣誓,「應確定為無效宣誓,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其中「拒絕宣誓」有多重含義,最重要的還是:相關公職人員不得獲重新安排宣誓的機會,而「依法宣誓」則對宣誓人有「(態度)真誠、莊重;(誓詞)準確、完整」等要求。

 

  部分有法律專業背景的政客,就在「真誠」與「莊重」這些字眼上斟酌、挑剔。

 

  其實,談合法宣誓的準則,有誰會比每天都在各級法庭上進行這程序的法官及與訟雙方的律師等法律人士更加熟悉?即使較少上庭參與訴訟,做證婚、做文件證明監誓等法律程序的律師也不少。

 

  法庭和律師行,裏裏外外,都經常有人宣誓,要求律師監誓,這些政客質疑「真誠」、「莊重」的定義,明知故問,分明為拗而拗,若連宣誓人的態度也難以判斷,大家是否要質疑他們的法律專業資格、常識水平,甚至智商呢?

 

  雖然大部分人都認同人大常委會有釋法的權力,但又有法律界人士認為,中央即使有權,亦毋須用盡。這個觀點出自法律界人士之口,又令人費解。

 

  庭上訴訟,與訟雙方都應會用盡法律可賦予的權利,若律師叫己方或當事人不要用盡法律權利,恐怕沒有人會委託這些打「讓賽」的律師做控辯,因為當事人委託,正是要求律師找出有權用盡之處,替當事人力撑到底。

 

  談到「底」,又令筆者想起港獨是中央的「底」線。今時有人不但已踩着了底綫,更已踩穿了底線。

 

  從兩年前的佔中,至年初的旺角暴亂;從本土、自決,到今天港獨;從反共、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以至侮辱中國、辱華,對此,很多人已認為中央是過分姑息,而今次釋法,也只針對第104條的宣誓內容,而不旁涉其他相關《基本法》條文。無奈有人刻意盲目只看港、看「兩制」可如何以《基本法》玩,而從不願意多從「一國」之要堅守《基本法》而已。

 

18/01/2023

國家恨香港鐵不成鋼

#夏寶龍 #鄭雁鴻 #港府 #國安公署 #人大釋法 #黎智英案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關於香港國安法講話,與及新任中聯辦主任鄭雁鴻講話,兩者主題清晰,而且畫公仔畫出腸,就是不要問國家給香港甚麼,應該問香港可以為國家做甚麼。

 

  過去25年,幾任特首都是叫中央「體諒」香港、「體恤」香港。於是2003年23條不立法之後,還要給香港CEPA和自由行;當一國兩制遇到困難時,總是說兩制嘛,一國要明白兩制不同。

 

(資料圖片)

 

  新政府雖然看起來也不錯,但在黎智英案聘請海外律師一事上,就反映了政治智慧水平不夠,政治承擔責任不足,竟然提請人大釋法。結果人大只是把部分港版國安法條文,予以論述,即是給李家超講清楚,你有權力,你應該運用,亦應該懂得如何運用。

 

  夏寶龍主任明確特首領導香港國安委權力和責任,具凌駕地位,若任何與本港法律不一致時,特區應主動修改本地法律。他直言若「國安法實施過程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國安委應與國安公署一道,及時認真研究解決。」

 

  即是說,明明香港有個師傅(駐港國安公署),為甚麼走來北京?香港國安委應與駐港國安公署一道,及時研究解決國安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中央做甚麼呢?就是你們難以處理、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她負責「兜底」。

 

  例如黎智英案聘請海外律師一事,特區政府有很多工具可用,而不必提請人大釋法。

 

  釋法是在大原則上立方向,但執行是支節。可否請海外律師替被告辯護,因事而異,何況這是國安官司,普通常識都知道不應該。

 

  特區政府既可以修改本地法律,亦可以簡單的不發給海外律師入境工作豁免、更可以在機場不讓他入境……黎智英案聘請海外律師一事,竟然提請人大,可以說暴露了特區政府的政治水平。

 

  兩位重量級人物講話,一脈相承,就是以後不要每事問中央,香港特區政府有權,又有法例,現在提醒你們要主動,不要動輒提請人大釋法,要承擔責任。

 

  甚麼責任?

 

  主動承擔香港特區在國家走向現代化過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而且不要問代價,不要思前想後,總之勇往直前,主動想到應該在哪裏出力,而不是袖手旁觀,不是等指示。

 

  香港社會,不管官員政界商界,都不認識中國,卻以為識幾個京官,揣摩一下上意,就叫做知道中央想甚麼。於是有媒體還說過去特首辦有陳建平,扮演港府與中央的橋樑角色,只是林鄭不用而已。

 

  這正正反映出香港這些人這些媒體的政治智慧。看看過去5任特首,不計林鄭,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扮演過甚麼角色,香港「只識得攤大手板問中央攞著數」,莫非這就是一個橋樑應該造的角色?

 

  現在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究竟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應有之義是甚麼?這才是根本。今時今日,香港官商政界,不要去揣摩中央想甚麼,而應該從國家發展大局去看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發展,簡單一句:就是有大局觀。

 

  國家目標是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做到共同富裕,而我們的官員眼光是2047年香港劏房時代結束。人家恨鐵不成鋼啊!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