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Shopping What’s On
15/08/2023

環保﹒膠袋徵費|消委會揭網購平台亂收膠袋收費4大問題!邊間超市收$3只發1個膠袋?僅3成準確收費

#環保 #膠袋徵費 #消委會 #網購 #網購平台 #膠袋 #超市 #膠袋費 #包裝費

  環保署去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每個塑膠購物袋收費除了由 $0.5 提高至最低$1,同時還收緊豁免範圍,連盛載冰鮮或冷藏食品膠袋費也需收費,就算網購也包含在內。消費者最近實試網購雜貨,發現 69 次實試當中過半數需就所訂購的食品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金額由$1至$6,只有近 3 成準確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然而部分網店/平台釐定的相關收費水平及政策有欠清晰。

 

  消委會在今年 6 至 7 月初先後於 AEON、city’ super、 Panda mart、HKTV mall、百佳、惠康、一田等 11 間網店及網購平台實試購買新鮮、冰鮮、冷藏或一般食品,當中分別購買 3 組食品,包括只購買濕貨(新鮮、冰鮮或冷藏食品)、只購買乾貨(罐頭、杯麵及薯片),以及一併購買乾濕貨,同時包括上門派送及店取服務。實試發現,現存的網購雜貨膠袋收費主要可分為 4 大問題。

 

 

膠袋徵費網購問題01|膠袋數量超出或少於所收取的費用

 

  消委會指出,網店/網購平台實試中有 10 次提供的膠袋數量,均超出實際收取的膠袋費/包裝費。撇除當中 2 次屬盛載沒有包裝蔬果的豁免情況,仍有 8 次網店/網購平台分別提供 2 至 7 個膠袋(包括保溫袋),超出收取的$ 1.5 至$ 6 膠袋費或包裝費。

 

  例如百佳將 3 款本身已經有完整密封包裝的濕貨,分別放入 3 個平口膠袋內,但只收取 $2 膠袋費;亦有外賣平台用 2 個膠袋雙重盛載所有貨品,卻只收取 $1.5 膠袋費,不符合優化計劃規定每個膠袋收取不少於 $1 的要求。有網店/網購平台亦每個膠袋收費多於 $1 ,例如有 4 次透過一個外賣平台訂購超市不同數量的貨品,均只獲發 1 個膠袋,但收取 $3 膠袋費。

 

(圖片來源︰unsplash)

 

膠袋徵費網購問題02|沒有收取膠袋費卻提供膠袋或保溫袋

 

  另有 5 次實試當中,有網店/網購平台沒有收取任何膠袋費或包裝費,卻提供 1 至 3 個膠袋。例如 HKTVmall、百佳及一田在實試訂購乾貨,不論上門派送或店取服務,都試過免費提供了膠袋 1 至 3 個。

 

  另一方面,在 9 次實試當中試過其中 6 次沒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HKTVmall、APITA UNY和大昌食品卻分別使用 2 至 4 個保溫袋盛載部分濕貨,包括可於室溫存放的西蘭花及蘋果。消委會指,除非貨品的品質會在不載於保溫袋內時變差,這樣保溫袋可視為構成貨品一部分的膠袋而毋須收費,否則只用作盛載和攜帶用途的保溫袋,便需收費。

 

(圖片來源︰unsplash)

 

膠袋徵費網購問題03|收費後沒有提供膠袋有網店/平台

 

  店舖收取了膠袋徵費,也不一定提供膠袋,反而以紙袋或以紙箱代替!例如有 5 次透過同一網購平台訂購貨品,最多收取 $3 包裝費,卻只提供 1 至 2 個紙袋;另有 3 次於一田直接購貨收取 $2 包裝費,但只以紙箱盛載貨品。環保署表示,商戶如向顧客收取費用但提供紙袋,並沒有違反《產品責任環保條例》(《條例》)。

 

膠袋徵費網購問題04|貨品一樣但收費及膠袋數量每次不同

 

  訂購相同種類及數量的貨品,實試發現所收取的膠袋費或包裝費亦有不同。例如在百佳網購,2 次均重複訂購 9 款相同貨品,同樣提供了 3 個膠袋,但第 1 次收取了 $2 膠袋費,第 2 次則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消委會曾於惠康 2 次重複訂購 6 款相同濕貨,第 1 次收取 $6 包裝費及提供 8 個膠袋,第2次則只收取 $3 包裝費,但只獲發 1 個膠袋,當中部分貨品改以紙袋及紙箱盛載。即使收取的膠袋費相同,但提供的膠袋數量都可能不一樣。

 

 

  綜觀各個網店/平台所列載的膠袋費或相關收費資料,消委會表示經戶戶送 Deliveroo 網購百佳及 U 購只列出會「收取小量費用」,亦經 Foodpanda 網購 Pandamart、AEON、大昌食品和 U 購則指收費會「按貨品重量及尺寸而定」,有些更完全沒有相關收費資料,其清晰及透明度有待改善。

 

 

27/05/2024

寧損失威信,堅持不擾民

#港是港非 #垃圾徵費 #政情 #環保 #環境及生態局

  垃圾徵費問題困擾香港已有一段時間,政府最終決定暫緩實施,並會研究優化徵費方案,及加強源頭減廢的工作,將在明年中再作交代,但筆者估計未來實施的機會已變得極微。政府今次暫緩徵費,避免社會出現怨氣,估計會受到普羅大眾歡迎,但政府需要付出代價,就是要冒上損失管治威信的風險。
 
  事實上,政府一直處於兩難的境況:放棄徵費會受市民歡迎,但將會引起環保分子及支持者的不滿,包括主導立法工作的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甚至惹來國際別有用心者的批評,社交媒體亦出現不少譏諷政府的言論。政府實際是將一條用超過兩年時間審議的法例無限期擱置,做法比較少見,亦難免會有損管治威信,有記者更直接問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是否需要問責道歉。

 

政府無限期擱置一條用逾兩年時間審議的法例,做法比較罕見。(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垃圾徵費是國際趨勢,香港已經討論了20年,法例亦通過多時,政府其實也有條件去硬闖關,例如投入更多資源去支持徵費制度,等市民慢慢適應,或許行得通,但政府似乎更重視市民感受,決定不硬闖。筆相相信,自從經過《逃犯條例》硬闖失敗的教訓,不激起民怨、重視市民感受,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一大規條。
 
   筆相估計垃圾徵費已等如無限期擱置。垃圾徵費的法例是在2018年提交立法會,經過一波三折,最終在2021年8月獲通過,當時不少議員已擔心執行上會出現很多問題,但當時的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拍心口」保證,會利用18個月的準備期(實際因疫情而延長),做好一切宣傳、教育及其他準備工作,務求垃圾徵費能順利進行。翻查紀錄,環境保護署自去年起的確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舉辦數以百計的簡介會、製作八份業界作業指引、為前線人員提供300項培訓項目、推出三階段的大型宣傳活動,以及到三無大廈及鄉郊推廣等等,只不過有關工作未能改變市民的習慣。所以,除非政府一年後決定硬闖,否則即使再用一年時間,相信亦難以解決目前的困境。

 

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政府新聞處圖片)

 
  不過,政府敢於暫緩實施徵費,其實手上亦有應對的籌碼。政府決定一年後再作交代,其時位於石鼓洲、香港第一個先進焚化爐I.PARK1,便會投入服務,新的焚化技術近乎無煙、無聲、無臭,而且釋出的熱能可轉化為電力,每日可處理3000噸廢物,已接近每日要處理廢物的三成,目前政府正研究興建第二甚至第三個同類焚化爐。先進的焚化爐或許將成為解決香港垃圾問題的重要關鍵。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