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慧城市5.0
03/10/2017

施政報告可以給香港快樂的未來嗎?(上)

#Smart City #Smart Living #智慧城市

  《施政報告》出爐在即,你有甚麽麽期望?香港雖然坐擁九千多億元的財政儲備,但競爭力停滯,社會氣氛欠和諧,如何連結大家邁步同行,掌握發展機遇?以下是我以資訊科技業界的角度,希望《施政報告》可以回應的4個問題:

 

 

 一、如何培訓創科人才?

 

  我們的特首一上任便兌現承諾,為教育界撥款50億,可見她對教育的重視,下一歩,特首也會致力培訓香港的創新及科技人才嗎?

 

  今年9月開始,內地的中小學便全面加強科學和編程教育。這是配合7月國務院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訂定要在2030年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推動教育是重點,包括規定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必須每星期至少一個小時科學課、大學增加AI相關的碩士及博士學位數量等。

 

  同時,歐洲多國已加速培育科學和科技人才,有些透過把編寫電腦程式(簡稱編程)或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加入成為必修課程,有些則通過加強現有科目如數學,強化學生的邏輯數理思維。例如英國、丹麥、芬蘭、法國、克羅地亞、意大利等11個國家已訂明要改革ICT學科;13個國家如奧地利、瑞士、捷克等已明確表示要通過科技教育,建立學生的分析和解難能力;芬蘭和葡萄牙則特別指示要加強數學訓練。

 

  香港呢?如何提高「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學科的普及?何時把編程引入中小學正規課程?全都有待特首回應。此外,最近前港大校長兼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公開指出,大學對文憑試核心科目「3322」的入學要求影響了學生選修基礎數理科學的意欲,有礙本地培養創科人才。希望《施政報告》考慮各方意見,制定全面的人才培育政策。

 

二、何時看齊其他智慧城市?

 

  甚麼時候香港才可和其他智慧城市看齊,儘早以新科技提升生活質素、改善民生?

 

  交通資訊公司INRIX估算,美國紐約的司機每年平均耗在找尋泊車位的時間是107小時;而美國交通部則估計,因為塞車消耗的汽油和損失的生產力高達872億美元。

 

  由於缺乏實時資訊,令許多市民、企業以至政府不能盡用公共設施,或者效率欠奉。美國交通部近年引進智能交通燈,或稱可調校交通燈信號技術(Adaptive Signal Control Technology),車程因此可縮減至少一成。

 

  荷蘭交通導航服務商TOMTOM在2017年公布的全球塞車城市排名中,杭州在全球排名第16位,在中國排名第7位。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在杭州推出了「城市大腦」,首要工作就是應對塞車問題。透過大數據、AI和影像識別技術,配合路邊5萬部攝錄機實時調控交通燈,例如發現有車輛駛近便延長綠燈時間,由此減少行車時間達11%,其他地方如澳門今年8月也宣布引進這個科技。

 

  除了智能交通燈,不少智慧城市科技如智能泊車、數碼旅遊、智能電網、老齡科技等在其他地方早已施行並取得成效,而早前政府委託顧問提交的報告中,也建議實施這些改善民生的措施。希望特首可以預留資源,儘早落實相關服務。

 

  此外,數據共享激發創意,健全的硏究和發展(R&D)生態系統有利留住人才,亦是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關鍵,就此《施政報告》有甚麼可以做呢?下次再談。

  

參考資料: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06-02-2017, 教育部

中國中小學或將設置人工智慧課程 推廣程式設計教育, 27-08-2017, 中國網

Develop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12-2016,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science and knowledge service

徐立之:大學生水平下降 憂數理人才不足 促政府盡快檢討新高中學制, 18-06-2017, 明報

Adaptive signal control technology,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Alibaba Cloud to 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smooth Hangzhou traffic flow, 13-10-2016, Phoenix Kwong, SCMP

TOMTOM Traffic Index – Measuring Congestion Worldwide, 21-02-2017, TOMTOM

 Alibaba Cloud to support Hangzhou City Brain with AI and deep learning capabilities, 18-10-2016, Kareyst Lin, MIS Asia

阿里巴巴與澳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 阿里雲「城市大腦」助力打造智慧澳門, 04-08-2017, 阿里足跡團隊, 阿里資訊全接觸

 

26/05/2020

【創新科技】智能穿戴裝置應用廣,全天候了解長者身體狀況

#創新科技 #穿戴裝置 #智能手環 #護老 #長者 #照顧者 #健康 #老人問題 #智慧城巿 #Smart City #數碼轉型 #數碼 #創科 #銀髮族 #智能醫療

  自從智能健康手環面世,我們要規劃健康生活,就變得輕鬆自在。

 

  智能手環是穿戴裝置之一,既可以測量心跳、血壓等個人健康指數,又會顯示貼心的健康提示,再加上它們大多輕巧易用,設計新穎,所以大受歡迎,已成為時下都市人的「健康之選」。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估計,到2021年,全球穿戴裝置的市場每年銷售量達二億多件,其價值達450億美元;至於主要客源,另一調查機構Global Web Index指超過七成16至24歲的年輕人都表示想擁有「穿戴式科技」。

 

  其實,穿戴裝置有不同類型,除了智能手環外,還有智能手錶,類似智能手機,可以接聽電話、收發電郵,還可以瀏覽社交網站,然後留言。更有些聲稱裝有GPS,實時感應身處位置,並有錄音和拍攝影片等功能,方便不同人士的生活需要。

 

  若要令穿戴裝置發揮更大效用,可搭載不同的通訊介面,連接到各式各樣的智能手機、物聯網,以及雲端平台等設備,進行整合分析。

 

  最近,穿戴裝置已廣泛應用在醫學層面,如使用可黏貼在頭上的裝置,以偵測腦部受損或情緒變化狀況;可吃進肚子裡的裝置能作近距離監察身體內部用途,免卻患者承受入侵式檢查如照胃鏡之苦;智能隱形眼鏡可偵測血糖變化,並可自動對焦,無懼近視、散光或老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更研發出一款輕巧兼可清洗的感應裝置,可嵌入具彈性的衣服物料上,成為全新的智能衣。若病人穿上嵌入裝置的衣服,他的生理數據包括體溫、心率及呼吸頻率等便能上傳至雲端儲存,屆時即使臥病在床,無法前往診所或醫院診症,醫護人員也可透過遙距醫療技術以了解病人的最新狀況。

 

  不過,最貼心的就是把穿戴裝置應用在老人護理層面。長者年邁體弱,需要家人貼身看護,照顧者不分晝夜照顧,承受的壓力不少,更往往因此要放棄工作。美國有研究指出,在家照顧者每年的「機會成本」高達5,220億美元(約港幣四萬億)。

 

  市面上不少智能手環都可以偵測長者的生理指數如心跳、血壓、體溫,甚至睡眠質素,令照顧者能夠全天候了解長者的身體狀況,以便及時治療護養。有些產品更標榜具備跌倒感應警報功能,若遇上家人步履不穩,跌倒在地,照顧者都可以即時接收訊息。與此同時,「老友記」也可以自行按下裝置的緊急按鈕,通知家人及相關機構,要求協助。早前,一個樂齡科技展覽中,便展出了一支全智能控制拐杖,具備了緊急救助,以及跌倒通報功能,相信類似的產品將陸續面世,成為長者和照顧者的好幫手。

 

  目前,世界各地如日本、丹麥都提倡以嶄新科技改善安老服務,香港政府也於2018年年底推出了「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資助安老及康復服務單位購置及租借如穿戴裝置等科技產品。去年,研究資助局公布五個研究計劃撥款逾二億元,當中一項由中大、科大、理大協作進行的研究專門針對認知障礙問題,特別是長者,計劃開發人工智能平台,以監測及篩查神經認知障礙的病情。

 

  到2036年,香港的長者人口將突破200萬。面對人口持續老化,我們更需要善用創新科技,讓我們的長者生活變得更優質更健康。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