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手機情報站
21/09/2018

Apple新iPhone首賣購買人流冷清

#iPhone #iPhone XS

 

  Apple新一代iPhone XS及XR今日在港正式發售,在未開售前已知道是次沒有炒賣的價值,主因是是次極容易在Apple官網預約或訂購。究竟是新iPhone定價過高,抑或是已無法為用戶帶來驚喜,還是其他品牌的手機更吸引?

 

iPhone XS MAX(右)與iPhone XS擁有相同的外表。

熒幕上的「M字額」設計為TrueDepth模組。

iPhone XS Max依然採用玻璃外殼,亦保留了無線充電功能。

iOS 12的用戶界面跟iOS 11分別不大。

 

  在新iPhone開賣前,筆者今早7時50分已到IFC的Apple Store「視察行情」,當時有約50人排隊,直至開賣一刻亦僅有不到100人排隊購買(按:首批購買的人都是經Apple官網預約),跟過去數年開賣的萬人空巷的情況無法相比。一如既往,Apple Store外有零碎的「收機佬」出現,但只有iPhone XS MAX 512GB版本才有數百元的利潤,而先達的情況亦和IFC Apple Store相若,其他型號的新iPhone甚至以僅於定價的價錢收機。

 

熒幕上的「M字額」設計為TrueDepth模組。

iPhone XS Max依然採用玻璃外殼,亦保留了無線充電功能。

備有1,200萬像素廣角及長焦距鏡頭。

 

  說回新iPhone本身,筆者覺得只有iPhone XS Max值得留意,原因是擁有更大的6.5吋熒幕及實體雙SIM卡的支援(按:iPhone XS也支援雙SIM卡,但用上實體 + eSIM的做法),其雙SIM卡插槽採用前後插入設計以節省空間,而在手機設定中也加入了相關的設置。外觀上,iPhone XS Max及iPhone XS的設計是完全相同,兩者只是熒幕尺寸的不同,整體外型與上代iPhone X是沒有分別。

 

SIM卡插槽及電源鍵設在機身右側。

iOS 12的用戶界面跟iOS 11分別不大。

iPhone XS Max的雙SIM卡設定均在流動網絡中出現。

新加入智慧型HDR拍攝功能,亦可可攝錄4K 60fps影片。

 

  筆者試用的是iPhone XS MAX,主打功能依然是拍攝,其雙鏡頭設計拍攝的相片質素依然有水準,是次更加入了智慧型HDR功能強化拍攝能力,不過筆者實際試用後,發現HDR效果實際並不明顯。至於新iPhone X搭載的iOS 12,主要是效能上的優化為主,Apple稱啟動應用程式的速度快40%、開啟相機速度提升70%,同時也加入了多預新功能,較值得留意有製作Animoji的Memoji功能,以及記錄手機使用情況的熒幕使用時間。

 

機身左側設有音量鍵及靜音切換鍵。

機底只有Lightning介面及揚聲器。

iPhone XS Max的雙SIM卡插槽採用前後插入設計以節省空間。

 

總結

  筆者認為大家不要再神化iPhone了,iPhone只是市場上其中一個手機選擇,別的品牌可能還有更適合自已用的手機。當然,作為Apple教徒這些每年一度的「Apple稅」必然要上繳,但萬多元一台的手機,並不是所有人能承擔得到,這亦造就低價手機有市場的主因。

 

iPhone XS Max的雙SIM卡設定均在流動網絡中出現。

新加入智慧型HDR拍攝功能,亦可可攝錄4K 60fps影片。

熒幕使用時間可查看使用手機的情況。

新加入製作Animoji的Memoji功能。

 

iPhone XS Max

作業系統:iOS 11

處理器:Apple A12 Bionic

記憶體:4GB RAM / 64/256/512GB ROM

顯示屏:2,688 x 1,242像素,6.5吋多點觸控Super Retina HD熒幕

制式:GSM 850/900/1800/1900MHz / UMTS 800/900/1700/1900/2100MHz / CDMA EV-DO 800/1900 MHz/ TD-SCDMA 1900/2000 / FDD-LTE Band 1/2/3/4/5/7/8/12/13/17/18/19/20/25/26/28/29/30/32/66/71 / TDD-LTE Band 34/38/39/40/41/46

通訊:802.11 ac / Bluetooth 5.0

鏡頭:700萬像素(前置) / 1,200萬像素廣角及長焦距鏡頭(主鏡頭)

其他:GPS/GLONASS/Galileo/QZSS / NFC / Face ID / 重力感應器 / 光源感應器 / 距離感應器 

電池:內置3,174mAh鋰電池

體積:157.5 x 77.4 x 7.7毫米

重量:208克

售價:$9,499 (64GB) / $10,799 (256GB) / $12,499 (512GB)

 

24/05/2024

半導體邁向埃米世代!台積電A16製程晶片究竟有幾先進?為何被視為半導體新時代起點?

#Smart Living #手機 #電晶體 #N3E #半導體 #數碼轉型 #智能手機 #iPhone #埃米 #奈米 #數據中心 #生成式AI #台積電 #英特爾 #三星 #AI #Samsung #Intel

   大家選購智能手機時,都非常注重硬件規格,尤其是處理器晶片製程,因為製程愈小,代表運算速度愈快。譬如iPhone 15 Pro系列所用的正是最先進的3奈米製程。在AI熱潮推波助瀾下,半導體製程將加速改朝換代,未來兩年將從奈米全面升級至「埃米」境界。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商台積電宣布,將於2026年量產16埃米晶片,更豪言這是「半導體下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究竟埃米技術的誕生對半導體產業會帶來甚麼衝擊呢?

 

埃米僅為頭髮直徑1.87萬分之一

 

  2025年4月24日,在美國加州舉行的北美技術論壇上,台積電總裁魏哲家發表最新技術「A16」,把晶片製程從原先的奈米(Nanometer)級別,推進至「埃米」(Angstrom)境界,正式宣告半導體進入「埃米時代」。埃米是一個長度單位,為紀念光譜學創始人安德斯·埃斯特朗(Anders Jonas Angstrom)而命名,用於計量可見光的波長、或原子直徑,1埃米相等於十分之一奈米,故此16埃米製程可視為1.6奈米製程。

 

  台積電表示,2024年下半年會推出3奈米晶片N3E,預計iPhone 16 Pro系列機種將會搭載這款晶片;2025年將會投產2奈米晶片,2026年則可量產16埃米製程的A16。無論是2奈米或16埃米,均是指電晶體上尺寸最小的閘極長度。晶片內裡有大量電晶體,每顆電晶體上尺寸最小的結構是閘極長度,尺寸愈小,代表電晶體密度愈高,效能也愈高。頭髮的直徑約為3萬奈米,把頭髮分割為1.87萬份,就等於16埃米,可見A16製程是何等精細。

 

台積電最新發表的A16技術,把晶片核心製程推進至16埃米,宣告半導體進入比奈米還小的埃米時代。(圖片來源:台積電)

 

A16效能提升10%、功耗降20%

 

  A16製程藉由超級電軌(Super Power Rail)、以及奈米片電晶體(Nanosheet)來實現,當中以前者尤其重要。超級電軌架構是指,負責輸送電力的電線從電晶體上方遷移至下方,變作背面供電,讓晶圓正面可以騰出更多空間用於鋪設訊號網絡,使邏輯密度和效能獲得提升。相比起2奈米晶片,A16在相同工作電壓下速度增加8%至10%,在相同速度下功耗減少15%至20%,晶片密度也提高1.1倍,足以應付任何數據中心的高效能運算需求。

 

A16晶片採用超級電軌架構,把供電網絡挪移到晶圓背面,讓晶圓正面可以釋出更多空間作訊號網絡布局,有助提升邏輯密度和效能。(圖片來源:台積電)

 

  魏哲家表示,A16製程的首波客戶可能會是AI晶片製造商,而不再是手機廠商,顯示AI熱潮將帶動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外界預估,A16產量從2027年起將會逐年遞增,市場對埃米級晶片的需求也會逐步攀升。

 

台積電能夠發表明確的埃米產品路圖和技術規格,證明已全面掌握有關技術。(圖片來源:台積電)

 

台積電、英特爾、三星埃米決戰

 

  台積電的主要對手英特爾(Intel)和三星(Samsung)也看好此商機,爭相發表埃米時代的產品規劃。Intel於2024年2月公布「4年5節點」計劃:2025年投產「18A」製程,2026年量產「14A」,2027年則推出強化版的「14A-E」。

 

  三星宣布,2025年將會大規模生產2奈米製程的「SF2」晶片,2027年則量產1.4奈米的「SF1.4」。由此來看,Samsung埃米產品進程似乎落後於對手,讓Intel躍居為台積電的最強挑戰者。單看雙方的產品名稱,台積電的A16、英特爾的18A與14A,均是以A代表「Angstrom」來命名,顯得較勁意味甚濃。Intel更宣稱,14A足以取代台積電產品,成為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晶片。

 

  然而,有業界人士質疑,英特爾一直沒有說明14A的閘極長度是多少,外界估計可能是2奈米製程,所以14A或是製程代號而已。有產業專家認為,台積電現已能發表明確的埃米技術藍圖,Intel與Samsung則僅能公布產品的大概推出年份,足證台積電與對手的製程技術已拉開距離了。

 

AI軍備競賽催生龐大埃米晶片需求

 

  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Google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母公司Meta表示,2024年將投資近2,000億美元(約1.6兆港元),用於興建數據中心和部署生成式AI模型。Wedbush分析師丹尼爾·艾夫斯(Daniel Ives)指出,這是一場AI軍備競賽,各大科技巨頭現正以大筆資金押注到生成式AI,估計未來10年都會持續擴大對AI基建的投資。

 

  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估,到2027年AI手機出貨量將成長43%,達至5.5億部以上,較2024年暴增4倍。《福布斯》(Forbes)預測,到2030年將有10萬個AI人形機械人上市。因此,未來對埃米晶片的需求將會十分強勁,市場預期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將成長至6,500億美元(約5.1兆港元),到2030年更有望突破1兆美元(約7.8兆港元)。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