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14/05/2021

利茲切尼的「勇士」光環

#切尼 #特朗普 #Liz Cheney #彈劾 #共和黨 #中期選舉 #利茲 #利茲切尼

  曾投票贊成彈劾前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利茲﹒切尼 (Liz Cheney),本週被黨友解除了眾議院共和黨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從黨內第三號人物降為普通眾議員,顯示出特朗普仍可憑藉大量「鐵桿粉絲」而影響共和黨國會議員。共和黨政客如果反對特朗普,就有可能被該黨選民拋棄。與此同時,聲稱要維護共和黨傳統價值、捍衛美國法治的切尼,如今已被一部分反特朗普的選民視為堅持信仰、無懼圍剿的「勇士」。如果切尼在明年的美國中期選舉中獲得連任,她有可能成為共和黨新的領袖人物;如果拉她下台的勢力令她無法連任,切尼就會由「勇士」變為「烈士」,成為黨內鬥爭的犧牲品。


  今年五十四歲的切尼出身於政客家庭,是前副總統切尼的大女兒,大學畢業後在美國國務院工作五年,然後考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學位後她做過律師,並在父親任副總統時重返國務院,擔任主管近東事務的首席副助理國務卿,負責協調國務院對中東和北非的政策。她於2012年回到老家懷俄明州,參加2014年的聯邦參議員選舉,但以失敗告終。2016年她競選眾議員成功,與父親一樣當選為該州唯一的聯邦眾議員。年近五十的切尼深諳共和黨內部的政治鬥爭,又有父輩人脈關係的推動,在眾議院的地位迅速躥升,兩年後便晉身共和黨領導層。此時正逢特朗普入主白宮,她在眾議院投票支持特朗普的比例為92.9%,被視為特朗普的「忠實粉絲」(loyal Trumpist)。但是,特朗普拒不承認去年的總統大選結果,還無中生有地指控民主黨對手「偷走了選舉」,這讓主張維護傳統秩序的切尼十分不滿。在特朗普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之後,切尼與特朗普徹底割席,並和另外九名共和黨眾議員一樣,在今年1月13日眾議院投票時,支持彈劾特朗普,因此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

 

(利茲﹒切尼 Twitter)

 

  其實,這次投票剝奪切尼頭銜的共和黨國會議員未必都是特朗普的鐵桿粉絲,這場內鬥說明一部分政客是被特朗普的「淫威」所綁架,為了自保而「追殺」反特朗普的切尼,因為在去年的大選中有近一半選民支持特朗普,雖然他已經下台,但其支持者仍然視他為精神領袖,從而令議員們不敢不「代表民意」。如果不這樣做,自己有可能在下次選舉中被特朗普的支持者趕出國會。



  排擠掉切尼令眾議院共和黨領導層少了一個刺耳的聲音,但對該黨的團結和特朗普二次參選卻未必是非好事,因為輿論已將她捧為「敢講真話」的人氣明星,令她擁有一道「光環」––捍衛共和黨傳統價值觀的殉道者。切尼更公開表示,我絕不會坐在那裡保持沉默,看著有人把國家帶向破壞法制的道路,「保持沉默,不理謊言,實際上就是讓騙子更加有恃無恐」,她會「盡一切可能確保前總統無法接近橢圓形辦公室」。這聽起來簡直就是向特朗普及其追隨者開戰的宣言,難怪有共和黨人認為,為了攪亂特朗普捲土重來的佈局,切尼可能會出馬競選下屆總統。在西方的選舉制度下,當選的政客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宣傳某種理念,並促成某些相關法律的通過,從而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這就是所謂的引領潮流 (lead)。另一方面,當社會上特別是自己的選民有某種強烈要求時,政客必須順應民意 (follow),否則就會被選民拋棄。做有理想有主張的引領者比較難,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政治智慧,因為失敗和犧牲多過成功和勝利。但順應民意則相對比較容易,而且更適合投機分子。


  如果按目前的劇本演下去,切尼惡鬥特朗普將是一場精彩的大戲,而且後者明顯佔優勢。但美國政壇瞬息萬變,原本十拿九穩可以連任的特朗普因處理新冠疫情的一連串失誤,再加上口無遮攔失信於民,最終輸掉選舉,這在新冠爆發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既然一切都有可能,切尼最近邀請她爸爸的老朋友、看著她從小長大的前白宮首席攝影師肯諾利 (David Hume Kennerly) 跟隨她去國會上班,以便隨時抓拍,為她記錄下這一重要的「歷史性時刻」。顯而易見,心高氣盛的切尼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頭上的「光環」。

28/05/2024

提早與特朗普電視辯論,拜登決定「賭一把」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從1960年開始,每逢美國總統大選年,代表兩大政黨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客,都會參加電視直播的多場辯論,一般是在9月和10月,屆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正式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雖然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已穩獲各自政黨的提名,因此兩人將在6月27日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直向拜登發出挑戰,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拜登進行電視辯論,而拜登卻一直不接受挑戰,讓人感覺他頗有怯意,似乎是缺少自信。如今他為何改變主意,決定提早與特朗普正面交鋒?過去8個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拜登一直落後於特朗普,這場辯論能令拜登扭轉不利局面嗎?

 

明知「口才不濟」,拜登「志在一博」

 

  拜登現年81歲,特朗普77歲,但從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止4歲。拜登有時顯得年老乏力,反應遲鈍,而特朗普卻中氣十足,思維敏捷。一些曾與拜登有面對面交流的民主黨人說,拜登其實反應不慢,但在語言表達上被外界認為不如特朗普,原因之一是拜登做過幾十年參議員,講話時習慣於分析因果,然後給出結論;而特朗普在答問時往往用詞簡單,直截了當,像是某種條件反射,因此讓人覺得他反應迅速,而且早有準備。相比之下,拜登就顯得「口才不濟」。

 

特朗普在拉票活動上中氣十足,思維敏捷。(AP)

 

  來自拜登陣營的這類說法難以改變公眾印象,而拜登一直不敢直接回應特朗普的挑戰,更令他處於被動地位。這次同意與特朗普辯論,拜登似乎是在投身於一場「賭博」。電視辯論是避不開的,因此愈早「卸掉這個包袱」愈好,即使這次出現失誤,日後還有改進機會(下一場辯論將在9月10日舉行)。從民主黨人對外傳遞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拜登對這場辯論至少有兩個目標:一是展示3年多的政績,讓選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再幹4年,而且「明天會更好」;二是透過辯論之後的民意反饋,找到特朗普的主要弱點,以便日後展開重點攻擊。

 

  考慮到特朗普掌控辯論現場的能力及其慣用手段,拜登團隊向主辦辯論的CNN開出了具體條件,一是要求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演播廳內,只有輪流提問的兩位CNN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以往的電視辯論都有現場觀眾,有時還允許觀眾提問,這次不安排現場觀眾,可以避免場內的特朗普支持者做出某些舉動,影響現場氣氛。二是要求CNN的製作人員控制兩位候選人的話筒,只有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開放其話筒,也就是一方發言時,對方將被靜音,以防止發言被對方打斷。打斷對手發言是特朗普的強項,有了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拜登吃虧。而拜登團隊最希望的是,電視觀眾只見特朗普張嘴,但聽不到他說甚麼。

 

標籤對手「獨裁」,恐嚇戰術失效

 

  拜登準備利用電視辯論來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其競選策略的微調,與前幾個月的「恐嚇戰術」完全無效有關。今年以來,拜登屢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與特朗普的競爭代表著民主與獨裁之爭,因為他是民主自由的代表,是維護美國憲法的衛士;特朗普不承認大選結果,不尊重憲法和現行體制,試圖用獨裁手法強推某些政策,避開國會的監管和制約,如果特朗普再次掌權,將會導致美國走向集權體制,破壞美國的民主根基,並動搖人們的民主信念。拜登還批評特朗普與阿根廷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等外國強權人物交往,試圖建立保守派國際聯盟,其結果是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公信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以「美國是否能防禦獨裁者?」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拜登似乎是在高喊「狼來了」,但很多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一部分人對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仍堅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現行制度感到無奈,所以他們都不理會拜登的連番警告。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改變美國的體制。一些民主黨競選顧問於是建議,拜登應該改變競選策略,盡量多講他的政績,強調他致力於為不同階層帶來實惠,從而讓選民對他繼續執政抱有更多希望。

 

西點軍校演講,未能引發關注

 

  對於民主黨競選專家的建議,拜登團隊目前有選擇地接受,在一些場合,「捍衛美國憲法」仍是拜登在公開場合強調的主題。

 

  上周六(25日),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到美軍在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以及西點畢業生的責任。講這類內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聽眾是軍校師生及畢業生的親友,他們都是美國陸軍大家庭的成員。由於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因此拜登在演講中要求西點師生捍衛美國民主是特有所指的。他強調,美國的民主不是自然而然得到保證的,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捍衛民主、保護民主、選擇民主。

 

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缺乏新聞性,並不止一次口誤。(AP)

 

  逾半個世紀以來,作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歷任總統都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過演講,例外的只有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卡特(Jimmy Carter)兩位。總統在演講中往往會披露一些政策性內容,從而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相比之下,拜登的演講缺乏新聞性(他只重申不會派美國軍人去烏克蘭參戰),而且在演說中不止一次出現口誤,例如把「北約化」說成「芬蘭化」,然後又糾正;在讀提示器上的講稿時他看錯行,不得不停下來,找到之後重新讀。這篇質量打了折扣的演講,沒能引起較大的關注。

 

  要論總統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列根(Ronald Reagan)1981年5月27日的那次應該算是最棒的,從文字內容到演說技巧,至今都無出其右。為了對抗當時的蘇聯,列根準備大幅增加軍費,於是他在講演中批評前任政府的赤字政策導致高通脹、低生產力,並製造了失業大軍,「而你們幹活需要的工具卻得不到優先處理」。這是對軍人們說,前政府虧待了你們。他接下來給聽眾打氣,「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美國人民已經從這個短暫的反常現象中猛醒了。在我們國家的大地上,有一股復興的浪潮,人們渴望再次為美國而驕傲,渴望為美國今天的一切和未來可能的一切而感到驕傲」。話音剛落,台下立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因為列根說出來他們的心底話。講到軍人的榮譽,列根引用了英國大文豪莊臣(Samuel Johnson)2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軍官雖然只有很少的錢,但卻比任何人都更加受人尊重」。這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台上台下穿軍服每個人都感到自豪。

 

 列根的演說技巧,堪當今的美國總統學習。(AP)

 

  如此有思想、夠高度的煽情文字,加上老演員列根無可挑剔的朗讀,應該算是總統演說的天花板了。我對這段故事記憶猶新,因為40多年前,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了「美國之音」的現場直播,同時還用卡式錄音機錄下了這段節目,之後反覆聆聽,逐段背誦,至今仍記得上面這幾段的原文。

 

  歷史是一面鏡子,對照歷史可以知道,當今美國總統的能力真不如他們的前任,「御用撰稿人」的水平也趕不上前輩。幾個月前,在國會宣讀總統國情咨文時,拜登的「奇招」竟然是扯著嗓子喊,目的是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雖然有些可笑,但似乎效果不錯。下月單挑特朗普,他會在辯論時祭出甚麼妙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故伎重施,因為特朗普比他嗓門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