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23/05/2023

「多極時代」的「全場緊逼」

#G7 #大國博弈 #太平洋島國 #巴布亞新幾內亞 #印度 #中國 #美國 #布林肯


  「多極時代」的大國博弈有點像籃球比賽中的「人盯人」全場緊逼,目標是阻止對手的每一次進攻。這種「人盯人」不止要頂住自己的主要對手,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其他對手以及自己隊友的行蹤,因為各種力量的此消彼長會引發意想不到變化,甚至連鎖反應。
 
  最近幾天,在日本廣島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是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而此前在中國西安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同樣是重大國際事件。這是俄烏衝突發生後,國際政治版圖被改寫、中國影響力獲得提升的一個例證,顯示出中國與中亞五國的關係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G7峰會結束後,作為美國總統拜登的代表,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簡稱巴新),與該國總理馬拉佩簽署了一項安全協議,並與14個太平洋島國舉行美國與太平洋國家高層論壇。與此同時,印度總理莫迪也抵達巴新,與上述國家舉行印度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這幾次重大國際活動完美詮釋了「多極時代」的「全場緊逼」,也就是在對手出現的每一個地方進行適當部署,阻止對手取得任何優勢。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簽署了一項安全協議。(AP)

 
一國與華合作,多國向美求助
 
  太平洋地區的諸多島國以往較少捲入大國紛爭,他們的傳統盟友是澳洲(內地稱澳大利亞)和美國。一些國家因缺乏各種資源,管制能力受限,有時不得不依靠外力來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包括在治安(警力)方面尋求澳洲支援。去年3月,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署了警務合作諒解備忘錄,4月雙方又簽訂了政府間安全合作框架協議。根據中國官方公布,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和北京市公安局的專家組成中國警務顧問組,在當地開展公共秩序管理培訓,為所羅門群島皇家警察部隊組織了13批次、超過300人次的業務培訓,內容涉及裝備使用、警務技能、要人護衛等各個方面,還為當地婦女兒童提供武術防身培訓,甚至帶著米麵糧油慰問經濟上有困難的當地警員。
 
  中國幫助所羅門群島提高自身管治能力,為該國的政局穩定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而美國和澳洲難免感覺自己的勢力範圍受到侵蝕,於是開始採取行動與中國對抗。美國在所羅門群島的使館已關閉多年,去年宣布重開。美國和澳洲政府官員公開批評中所合作協議「不透明」,並警告周邊國家要防止中國勢力滲透。西方主流媒體也對中所合作進行了大量負面報導,將中國描繪成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新威脅。這種煽動已初見成效,去年12月上台的斐濟新政府,在今年1月宣布,取消與中國簽署的警務合作諒解備忘錄。斐濟新總理蘭布卡稱,斐濟與中國的制度不同,斐濟要回到與自己制度相同的國家中間。其實此舉一方面是對前任政府的「清算」,藉機掌控警察系統,另一方面也是做給美國和澳洲看,希望以此獲得兩國在經濟上的回報。
 
  美國去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了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提出要支持理念相同的國家維護該地區的安全,為此提供8.1億美元援助。在美國和澳洲的一波操作之後,多個島國請求美國提供安全保護,這一變化令不想介入大國紛爭的其他島國也不得不「選邊站」。
 
巴新總理引領,島國「轉拜」印度
 
  布林肯這次在巴新與上述島國領導人會晤,宣布美國將繼續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其中4500萬美元將用於在巴新開展新的經濟與安全項目。他還畫了一張「大餅」,表示拜登政府將向國會申請71億美元撥款,用於未來20年對該地區的援助。與會的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對此表示歡迎,但東道主對拜登本人臨時取消參加這次論壇似乎仍有不滿,這從巴新總理馬拉佩對莫迪的態度上可見端倪。
 
  有媒體報導說,巴新以往不在日落後迎接外賓,但這次為莫迪破例。從電視新聞中還可以看到,馬拉佩在接機時,彎腰用手摸莫迪的腳(實際上摸到小腿),以示對莫迪的尊重,這也是十分罕見的。他在印度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開幕儀式上說,「印度是全球南方國家(Global South)的領袖,我們會支持你在各個論壇上代表我們發出聲音,因為你能參加大國之間的商討」。莫迪則表示,印度會利用今年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的地位,傳達全球南方國家的訴求。他還語帶諷刺地說,有些國家在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見了。
 
中國投資巴新,印度贏取人心
 
  從上述最新發展來看,要增進與南太平洋島國的關係,中國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同時還有澳洲和印度。美國和澳洲是圍堵中國的主要西方國家,印度近年也加入到這一行列,成為美日澳印四方機制(The Quad)中的一方。這與印度贏得這些島國特別是巴新總理馬拉佩的信賴有無關係?
 
  巴新是南太平洋地區陸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995萬)的國家,中國與巴新雙邊關係長期友好,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對巴新進行國事訪問。去年2月,馬拉佩應邀到北京參加冬奧開幕式,並與李克強總理舉行會談,雙方還發表了聯合聲明。中國援建巴新恩加省的省醫院去年6月竣工,馬拉佩親自出席交鑰匙儀式,高度讚揚中國的高效率,表示願擴大與中國的合作。去年11月,習近平還在曼谷APEC會議期間會見馬拉佩。
 
  中國在巴新有巨大投資,但巴新卻與美國簽署安全協議,顯然是在中美對抗中選擇了美國。是中國的投資無效還是馬拉佩「過河拆橋」?或者是小國喜歡兩邊落注,爭取利益最大化?我在網上查找資料時發現,有些看似無關政治的小事可能影響大事。
 
  一些中國承建的項目,包括無償援助的體育場館和國際會議中心,乃國際一流設施,耗費了中國工程設計人員的心血和施工團隊的大量汗水,但在一些國家卻並未得到好評,原因是整個工程脫離當地實際,設施的保養費用太高,當地人難以維護,最終成為只用過幾次的「形象工程」。有媒體讚揚莫迪善於言辭,他稱南太平洋島國為「海洋上的大國」,這讓當地人聽了很舒服。我覺得,這不僅是善於言辭。只有放棄自我中心,選擇換位思考,才能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贏得人心。這是真正的智慧。
 

08/08/2023

日本政客仍欲改寫二戰歷史

#二戰 #日本 #禁止核武器條約 #非核三原則 #波茨坦公告 #查爾斯·斯文尼 #Charles Sweeney #原子彈 #理查德·弗蘭克 #Richard Frank #結束太平洋戰爭:歷史與幻想 #美國退役空軍少將 #七國峰會 #長崎 #廣島 #G7 #核打擊 #大國博弈

  日本廣島市前天 (6日) 舉行儀式,紀念該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中因原子彈爆炸而死亡的民眾。廣島市長松井一實敦促為政者摒棄核威懾論,呼籲日本馬上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但出席儀式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發言中對這一點未作回應,只重申日本繼續堅持「非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生產和不引進核武器。

 

(AP)

 

  作為世界上唯一受到過核打擊的國家,日本每年舉行紀念儀式,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世界各國都應吸取歷史教訓,防止核戰爆發。但是,俄烏戰爭令核武陰雲再次出現,而削減和銷毀核武器也成為熱門話題,此時此刻,各國史學家、教育家和新聞傳媒均有責任全面講解二戰的歷史,包括核彈造成的災難和美軍使用核彈的原因和目的,以防止有人為了某種目的而故意曲解歷史。

 

美軍對日投放核彈早有定論

 

  1945年春,隨著納粹德國被瓦解,同盟國在歐洲戰場取得了徹底勝利,隨即決定向軸心國之一的日本發動最後的攻擊。那年夏天,美軍擴大了對東京等日本城市的轟炸,重點摧毀軍用設施和製造武器的工廠,並採用燃燒彈來擴大轟炸效果,導致東京部分城區一片火海。儘管遭受重創,但日本政府仍然拒絕接受同盟國在《波茨坦公告》中要求的無條件投降。

 

  此前美軍已開始登島作戰,從太平洋小島逼近日本附近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在硫磺島戰役中,兩萬多日軍被殲滅,美軍陣亡六千八百多人,但美軍官兵有兩萬多人受傷,導致美軍整體傷亡人數首次多過日本。1945年4月1日至6月21日,在最為慘烈的沖繩之戰中,日軍憑藉堅固的防禦陣地,頑強抵抗兩個多月。此戰美軍陣亡1.2萬人,日軍死亡高達10萬人,此外還有大約10萬當地平民死於戰火或被日軍逼迫自殺。這幾場大戰令美國領導人確信,日軍準備抵抗到底,不惜一切代價,而繼續進攻的美軍將面臨更大的傷亡。

 

  按照美軍的作戰計劃,下一步將調集更多部隊強奪日本九州,然後再攻打東京和橫濱。此時日軍將領相信,一旦美軍傷亡過大,美國會選擇與日本談判,這樣日本可以爭取到有條件投降,因此日軍在九州部署了一個「口袋陣」,準備重創登陸的美軍。

 

  美國退役空軍少將查爾斯·斯文尼 (Charles Sweeney) 1945年8月兩次駕機參加在廣島和長崎投放核彈,他1995年5月11日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強調,二戰中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正確性早有定論,毋容置疑。美軍當時破獲的日軍密電顯示,日本領導人寧可犧牲更多日本人的性命,也不願無條件投降。如果不使用原子彈,這場戰爭會繼續進行很長時間,不僅有成千上萬美軍官兵要死在戰場上,日本平民的傷亡也將更大,因此使用原子彈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是當時的唯一正確選項。美國當時面對的是一心要消滅民主世界的日本法西斯,但當代的某些人卻試圖將日本人變為受害者,把美國塑造成想要復仇的侵略者,進行了一場摧毀古老文明的戰爭,這是顛倒歷史。

 

  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弗蘭克 (Richard Frank) 教授2001年在其著名的《結束太平洋戰爭:歷史與幻想》演講中說,如果當時的戰爭拖下去,每個月在中國就要死10萬平民,在東南亞其它國家也有成千上萬民眾會死於日本侵略軍之手,更不用說被日軍囚禁的同盟國戰俘。他還提到,從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歷史文件得知,蘇聯紅軍當時計劃在8月攻打北海道。如果日本沒投降,按照這一計劃,當地可能會有40萬平民喪命。他最後的結論是,美國當年使用原子彈是為了爭取和平,我們今天也應該這樣來看待這件事。

 

日本政客試圖為二戰罪行「漂白」

 

  試圖改寫歷史的一些日本政客至今拒絕承認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侵略罪行,總想找機會為日本「漂白」,而已故的前首相安倍晉三在這方面頗為積極。2015年8月14日,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70週年前一天,安倍以首相身份發表講話,不僅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找藉口,而且還說「廣島和長崎遭受的原子彈轟炸、東京以及各城市遭受的轟炸、沖繩發生的地面戰鬥等等,導致了許許多多老百姓的悲慘遭遇」,有意將日本描繪成受難者,試圖「打悲情牌」。

 

  如前所述,在沖繩、東京、廣島、長崎等地出現的平民傷亡,乃天皇裕仁等日本領導人拒絕投降所致,因此安倍的說法明顯是在有選擇地講述歷史片段,意在誤導公眾。他對日本侵略鄰國的描述更是顛倒黑白,「同樣,在與日本兵戎相見的國家中,不計其數的年輕人失去了原本有著未來的生命。在中國、東南亞、太平洋島嶼等成為戰場的地區,不僅由於戰鬥,還由於糧食不足等原因,許多無辜的平民受苦和遇難」。安倍用「兵戎相見」來迴避赤裸裸的「入侵」,用「糧食不足」為日軍燒殺搶掠的罪行找藉口。如此這般為侵略戰爭「漂白」,實屬無恥之極。

 

  幾個月後,安倍在2016年6月借日本主辦七國峰會 (G7 Summit) 之便,邀請與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往廣島訪問。媒體的大標題「在任美國總統首次訪問原爆受害城市」給人一種印象,似乎是美國終於向日本的原子彈遇難者致歉,其實奧巴馬並未致歉。今年5月,日本再次主辦七國峰會,岸田政府直接將會址定在廣島,以便安排七國及歐盟領導人一起去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獻花圈,可見岸田繼承了安倍的「精神遺產」,繼續渲染日本的「戰爭受害者」角色。

 

正確認識歷史並非讓日本重複道歉

 

  對於遭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來說,正確認識歷史意味著向當代日本人介紹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全過程,以及戰爭給日本和被侵略國家帶來的災難。但日本官方卻故意「誤解」,安倍在那次演講中說,「現在日本戰後出生的人已超過總人口的80%,我們不能讓與戰爭毫無關係的子孫後代擔負起繼續道歉的宿命」。這顯然是偷換概念,因為並沒有受害國要求日本人一代一代地重複道歉,中國領導人多次重申,希望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以安倍為代表的日本自民黨領導人近年來用各種手段拒絕直面歷史,影響了中日關係的發展。另一方面,前幾年中國的電視劇等文化產品也出現過反日浪潮,這對中日文化交流毫無益處。若想營造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氛圍,中方也應努力創造條件,比如從增發簽證入手,讓更多日本人到中國訪問,增加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好感,用民間力量維繫和鞏固日中友好,這與要求日本領導人正確認識歷史並不矛盾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