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02/05/2017

特朗普稅改虛多實少 法蘭西選舉陰去晴來

#特朗普 #法國大選 #稅改 #馬克隆

  兩個國家在醞釀著政治上的重大改變,上周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啞炮,市場的反應卻大不相同。

 

  法國第一輪總統選舉結果揭曉,獨立候選人馬克隆和極右勢力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入圍第二輪選舉。儘管這是戰後第一次兩大主流政黨同告無緣決賽,走中間路線及親歐盟的馬克隆在民意調查中領先反歐盟、反歐元、反穆斯林的勒龐約20點,市場神經放鬆,歐元匯率大漲,歐洲股市大漲,法國國債大漲,歐元資產在上周明顯勝過世界平均水準。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國財長努欽披露了被他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減稅方案」,但是特朗普團隊再次推出一個只有框架沒有細節的稅改計劃,令市場感到失望。從可見的內容看,這個十年製造7萬億美元財政赤字的計劃,受惠者嚴重傾向於最富有的1%家庭和企業,中產階層得益有限,幾乎沒有可能得到民主黨的支持,共和黨議員中也很可能有一批反對者,市場質疑此計劃的可行性,美股趁勢調整。不過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為首的科技公司盈利靚麗,帶動NASDAQ指數創新高,美股最終也算有所交代。

 

  縱觀上周,兩大市場不確定之處起碼沒有爆出黑天鵝事件,市場轉入增槓桿狀態,美德國債、日圓瑞郎、黃金等避險資產出現回吐。最後,美國國會在最終關頭批准臨時開支議案,聯邦政府躲過因財政赤字達到天花板而陷入停擺的尷尬,但是美國第一季度GDP年化環比初值僅有0.7%,遠差過上期的2.1%和分析員預測中位數1%,為股市增添了一抹增長的憂慮。

 

  白宮被同一塊石頭,又絆倒了一次。為了爭取執政100天內拿出政績,財政部倉促地公佈了稅改方案,然而這份方案既缺乏細節內容,也沒有事先取得執政黨議員的全力支持,市場上劣評如潮。特朗普上任後幹勁十足,推出了一項又一項行政命令與改革大計,但是幾乎全部出師未捷身先死,Tried And Failed。  他的最初100天的政策效率,低過仇人奧巴馬,差不多是戰後最沒有效率的總統之一。

 

  特朗普團隊缺乏執政經驗,尤其缺乏與國會打交道的經驗,卻一味逞勇蠻幹,結果撞牆撞得頭破血流。這份減稅方案號稱要將企業稅率減到15%,在國際社會引起巨大反響,有人甚至稱其為開競爭性減稅先河。如果此案得以實施,勢必對許多靠低稅率吸引外資的亞洲國家和因社保負擔無法減稅的歐洲國家構成強烈衝擊。但是筆者認為特朗普內閣的稅改計劃,以目前形式在國會得以通過的機會幾乎為零。

 

  財長努欽曾經信誓旦旦稱不會讓有錢人在絕對數值上得到減稅的好處,不過據智庫Tax Policy Centre計算,減稅好處中16%進了社會上最富有的0.1%人群的腰包,再加上在物業稅、企業所得稅上的豁免,有錢人得到了大部分的好處,反而中產階層受惠並不明顯。儘管短期內特朗普減稅案將面臨重重困難,這個思路卻可能對世界帶來重大影響。全球危機後各國迫切需要改革,但是提振經濟的方案卻來來回回都是通過QE進行的,其中通過競爭性匯率貶值刺激增長曾是各國一種普遍做法。目前QE似乎已到強弩之末,競爭性減稅或許成為新的風氣。

 

  法國第一輪大選,一如所料馬克隆和勒龐拿到了決賽權。選舉結果出來後,幾位未能勝出的候選人紛紛呼籲支持者在下一輪投票中支持馬克隆。第一輪選舉後,馬克隆以60:40的民意支持度領先於極端政客勒龐,如果不出大的意外,法國總統寶座仍然由「理性」人士坐著。以過往法國人在第一輪選舉中表達不滿、第二輪選舉中追求理性結果的習慣看,馬克隆當選為下一任總統的機會頗大。歐洲選舉少了一個「黑天鵝溫床」,不過最危險的義大利選舉何去何從,尚未確定,德國選舉也仍存不確定性,所以歐洲仍不安全。

 

  但是相對而言,市場對於歐洲政局的風險談論時間較長,其不確定性相對較多地反映在資產價格上,尤其在歐元匯率之上,所以在最壞情況沒有出現時價格反彈就比較容易。全球資金已經連續淨流入歐洲五周,歐股表現優於全球平均水準有其邏輯。

 

  本周市場焦點由法國和朝鮮移回到美國,關注點有二,一是四月非農業就業數據,周五出爐,預測中位數為200K;二是周三的聯儲會後聲明,政策利率上調的機會不大,但是聯儲是否六月加息卻是市場一個猜想,如果貨幣當局有意在六月加息或年內縮表的話,它需要在言語上做出表達來調整市場心態。5月7日法國舉行第二輪Zong Tong選舉,預計馬克隆勝出。

 

  本周記每周六刊出,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7/05/2024

校園抗議升級,有助特朗普「箍票」

#威少看世界 #美國 #以色列 #巴勒斯坦 #特朗普 #以巴衝突 #美國大選 #拜登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大學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校園抗議活動已進入第二階段,學生在校園搭建的戶外營地基本上都被當地警察拆除,一部分被捕的學生日後將被起訴。不少學生計劃在畢業典禮時發起抗議行動,一些大學因此取消了全校範圍的大型畢業典禮,希望在放暑假前維持校園平靜。這場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引起全世界注意,也給美國社會帶來巨大衝擊,短期而言,對今年的總統大選也會有一定影響。

 

  拜登政府在學運發酵期間反應遲鈍,沒有主動採取任何「排雷拆彈」舉措,拜登本人也一直躲避新聞界的追問,未就校園抗議活動表明立場。在警方大規模介入之後,拜登才謹慎表態,既強調保證言論自由,學生有權抗議示威,同時又說要保證秩序,無權製造混亂,結果令當事各方都不滿意。在紐約受審的特朗普公開支持警方的行動,抨擊拜登未能及時制止校園動亂,並以社會秩序維護者自居,試圖爭取更多「真正美國人」(real Americans)的支持。

 

在警察介入後,不少參與反以色列抗議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被捕。(AP)

 

警方武力清場,學生改變戰術

 

  支持巴勒斯坦人的一批學生在校園內安營紮寨,最早出現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當時基本上平靜安寧。在校長沙菲克邀請警方入校拆毀帳篷、實施清場後,有百多名學生被逮捕,這讓一些學生受到很大刺激,他們不僅繼續在校園內抗議,而且行動升級,佔領了見證過歷史事件的漢密爾頓樓。此後,警方再次進入哥大,從樓內將學生帶往警局。與此同時,全美各地頂尖大學的學生紛紛發起聲援行動,在自己的校園內設置營地,但這些營地先後被全副武裝的當地警察清拆。至今已有兩千多名學生被捕,一些大學明確宣布對參與抗議的同學予以停學甚至除名的處罰。不少大學校內氣氛比較緊張,有的還限制外人入校,這與幾星期前的自由開放環境大不相同。

 

  雖然遭受挫折,但一部分學生依然堅持其訴求,並且改變了抗議形式。在已經舉行畢業典禮的學校,一些學生在主禮嘉賓演講時起立抗議,展示巴勒斯坦旗幟,將自己的訴求公之於眾。為避免發生類似事件,一些學校改為只在各學院舉辦畢業典禮,取消了全校數萬人參加的大型儀式。這令一些家長很反感,他們認同學生有言論自由,但不能接受因學生的抗議行動而取消畢業典禮。對於很多沒機會上大學的家長來說,看到孩子上台領取大學畢業證書,是他們一生最驕傲的時刻。而抗議學生提出的某些要求,亦非公眾關注的焦點,難以引起社會大眾普遍的共鳴。

 

為防止學生趁機抗議,哥大取消全大學規模的畢業禮。(AP)

 

精英「小眾訴求」,難獲普遍支持

 

  哥大等多所大學的學生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訴求——公開披露大學基金的投資細節,停止將學校資金投入與以色列相關的公司。他們的理由是,不應該直接或間接支持以色列在加沙濫殺巴勒斯坦人。學生的「撤資」(divest)要求被哥大校長拒絕,另有大學表示可以就此進行探討,但沒有學校明確接受學生的訴求。

 

  美國名校資金雄厚,哥大2023財政年度的大學基金高達136.4億美元,而美國頂尖大學普遍擁有數十億美元甚至更多資金。大學基金主要來自學費、校友捐款及一些機構或富裕人士的捐助,每所大學都有一個專業的金融管理團隊,透過不同方式的投資爭取最高回報,確保大學能長期運作。在上世紀80年代反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時,哥大學生曾要求大學從與南非相關的公司撤資,並且得到社會上的普遍支持。近幾年,一些學校的學生要求大學從製造碳排放的行業(石油、煤炭、化工等)撤資,將大學基金投入到支持環保的行業,哈佛等一些大學對此作出了響應。但將大學資金撤出與以色列有關的公司比較麻煩,因為與以色列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太多,大學基金的影響力很小,即使全部撤資,對以色列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也不會有任何明顯影響。

 

哥大的學生促校方停止資助以色列進行種族清洗,應將資金投放在教育。(AP)

 

  從涉及以色列的公司撤資是個「小眾訴求」,它顯示出少數頂尖大學尤其是常春藤名校的學生只知道追求理想,對社會大眾的心態卻掌握不夠,而且缺少鬥爭經驗,無法令自己的訴求得到社會上大多數人的支持。這與21世紀美國名校的左翼傾向有關,大學內追求政治正確的做法變相將學生「洗腦」,令他們更加關注民主黨提出的主張,例如減少碳排放、支持性別平等、維護婦女墮胎權、保證每個人的基本權利等等。這些理念比較進步,有的還比較超前,即使美國人能接受,也不代表他們會將其付諸行動。另一方面,包括大多數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在基本訴求上與中老年人沒有太大分別,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都差不多,包括通貨膨脹、就業前景、住房問題、醫療保健、管控槍枝等等。因此,這次校園抗議活動的最大效果,並不是學生們改變了甚麼,而是學生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量有多大、今後的路應當怎樣走。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次校園抗議活動雖然聲勢很大,但實際參與的學生人數和在校大學生總數相比顯得微不足道,即使是在哥大,參加抗議活動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少數大學的抗議活動能受到全世界高度關注,主要原因是這些學校位於紐約、洛杉磯、波士頓、亞特蘭大等大城市,那裏是傳統主流媒體的大本營,所以學生的活動得到了超出正常比例的報道。而共和黨政客也抓住機會,透過傳媒抨擊名校的精英分子脫離實際,批評民主黨對手縱容年輕人走向極端,並把校園抗議帶來的各種亂象歸咎於拜登政府所代表的民主黨理念。

 

特朗普藉機「箍票」,鞏固選民基礎

 

  特朗普可能是最大受益者。過去兩周他一直在曼哈頓出庭受審,忙於對提供證詞的人作各種評論,也因此違反了法官的「禁言令」,被法官處以罰款。學生運動讓他這位「反精英鬥士」在競選集會上有了新的話題,他批評拜登「不作為」,稱校園抗議活動為「拜登的校園混亂」(Biden’s campus chaos)。今後幾個月,特朗普肯定會藉此機會猛打「身份牌」(identity card),將民主黨人和學生抗議者說成是「他們」,稱其為社會動亂的禍根;同時把他的支持者定義為「我們」,即維護社會秩序的衛士和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忠誠愛國者。

 

特朗普在曼哈頓出庭受審前,不忘抨擊拜登政府處理校園抗議的手法。(AP)

 

  特朗普可以藉此鞏固其立場保守的選民基礎,確保基本票不會流失。而拜登這次的表現讓很多年輕人感到失望,一些人可能不再支持拜登連任。此消彼長,特朗普勝選的機會似乎又大了一點。但對於參與抗議並在校園內被捕的學生來說,這類分析應該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因為黨派政治離這些「天之驕子」追求的理想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