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09/08/2021

汽車業變天不遠 美聯儲出招在即

#QE #電動車 #聯儲局 #變種病毒 #美國經濟 #就業數據

  上周全球疫情惡化,中國嚴厲監管,波斯灣局勢緊張,不過都敵不過美國的就業數據,非農就業數據強過市場預計,帶動美歐股市同創新高。美國在7月新增了近一百萬份就業,刺激了市場對經濟復甦的信心,也激發市場對聯儲政策變化的警惕,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十年期國債利率升至1.3%;歐洲也呈現股升債跌的態勢。繼教育行業遭受監管重創之後,官方媒體先後點名批評網絡遊戲、短視頻、咖啡和奶粉行業,同時據報監管對某外賣平台實施巨額反壟斷罰款,港A股風聲鶴唳。英格蘭銀行例會沒有對貨幣政策作出調整,但是指出經濟復甦快過預期,表明未來可能對QE政策作出「溫和調整」。非農就業數據被公布後,市場預期聯儲在不久行動,美元匯率被拉升,黃金價格回落。市場擔心德爾塔病毒帶來的感染回升,可能拖累需求復甦,布蘭特原油期貨價格輾轉下挫。

 

  美國7月非農業就業增加了943K,再加前兩個月上方修正119K,這是一個很強勁的就業增長,明顯強過市場預期的860K。雖然就業比疫情前水平仍少五百七十萬份工作,勞工市場復甦算很不錯了,失業率也重新下降了。工資環比上漲0.4%,則快過預期。聯儲的貨幣政策目前主要跟蹤經濟和就業數據,這組數字基本上描繪出了公開市場委員會需要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減少購債額度。11月份開始美國財政部發債數量會放慢,聯儲應該有空間在10月或12月作出一個政策轉身。如果第四季度啟動減少購債額度的話,9月份FOMC會議或8月底的Jackson Hole年會需要釋放出政策訊號。當然,削減購債數量並不代表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收縮,只是擴張的速度慢一點而已。收縮資產負債表,估計在明年年中前後啟動,加息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

 

  德爾塔病毒來勢洶洶,疫苗的有效性也明顯下降。雖然病毒的傳染性很強,新一輪疫情中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比之前低了很多。這種情況下,相信各國政府在確保本國公共醫療體系不再崩潰的前提下,抗疫措施會趨向溫和,輕易不再使用極端的封城政策。沒有嚴厲的社交限制措施,消費和經濟所受到的打擊就會小很多。在目前已知的病毒數據下,筆者覺得美國的經濟復甦都會持續,只是速度略微慢一些;歐洲和日本也一樣。

 

  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5日簽署了一份行政命令,要求到2030年美國銷售的汽車中一半來自電動車。拜登政府這一舉動扭轉了特朗普政府在推動綠色交通工具上的怠政,將對電動車產業的政策支持拉回到奧巴馬時代。其實美國在發展電動車上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在新車銷售中,中國有6%是電動車,歐洲10%,英國11%,而美國只有2%。美國的電動車政策並不是領先,而是追尾。不過追趕好過不作為,畢竟這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汽車市場和汽車廢氣排放源頭。

 

(iStock)

 

  電動車替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也是政策所迫。歐盟立法要求2035年全面禁止汽油車、柴油車銷售,日本和英國更把同樣禁令的時間設在2030年。中國政府也早就要求2035年大多數銷售的汽車是電動車。中國今年的電動車銷量直線上升,最新的數字顯示,中國賣出去的電動車數量已經佔到全世界電動車銷售的一半。中國在傳統造車業,一直扮演著後來者的角色。但是在新能源車製造領域,卻跑進了第一梯隊,在鋰電池領域甚至衝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電動車時代,中國造車行業或許有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本周有三個數據看點:美國7月核心CPI,預計環比升0.4%,比之前三個月的極端飆升有所回落,但是通脹並未見到實質性消退;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繼上月之後繼續回落,這和重現的新冠疫情有關。英國第二季度GDP增長,預計5%季度環比,英國進入經濟全面復甦狀態。中國政府本周會否有新的監管措施出台、官媒是否劍指新的行業,也必須留意。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3/04/2024

漫灌QE與滴灌QE

#財金大勢 #QE #漫灌QE #滴灌QE

  耕田灌溉有多種方法,其中一種是漫灌,一種是滴灌。

 

  在南方,水資源充沛,對一些嗜水作物如甘蔗、青瓜,有時是整塊田放水漫灌。但在西北乾旱沙漠區,水資源矜貴,絕不會用漫灌,而是用滴灌。兩種灌溉法對水的投放絕不相同,但同樣可以有豐收。

 

  昨(2日)文提出,阿爺是不會有如美日般的大水漫灌式QE,但阿爺又確實已「QE」了,而且後續還可以不斷「QE」,因為阿爺用的是滴灌式QE。

 

  漫灌QE,與滴灌QE,除了是用水資源有別外,還有甚麼?

 

  大家在家或有種花,天天澆水,但植物竟然可以乾死,何故?原因是看似大水漫灌的淋水,只濕潤了兩三寸的表土,在兩三寸之下,泥仍是乾的。又或者泥濕了,但泥中的空氣也沒有了,植物的根亦因無空氣而不生或淹死了,有水也無用。

 

  最好的灌溉方法是一淋便淋到泥潤,但之後泥乾,泥中再有空氣,植物的根才可以長好,根好,葉便好、果便好。

 

  滴灌的好處,在滴水一點的直徑16吋內,泥土都可被濕潤到。而水,在地心吸力作用下,可以透到很深層,植物的根便向下生長追水,根深葉便茂。杜甫有詩句,「潤物細無聲」,便是指,毛毛雨,小量(但足量)的雨,最利植物生長。嘩啦嘩啦的大雨,不一定利植物生長。

 

  農業灌溉,即是QE,都是在農作物或社會經濟缺水的時候所需要的作為。而灌溉/QE的成效,取決於是用漫灌或滴灌之法。

 

  QE是放水,而放水對象為何?可以是人民。向人民QE是使他們有消費力,多了消費,才可以對消費產品有需求,使工廠有工開,多請工人。工人有糧出,又有消費,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經濟。

 

  QE的對象亦可以是企業。企業肯投資,亦帶動了對資本產品的需求,亦同時帶動了就業。工人有糧出,又會帶動消費品市場需求。

 

  歐美國家的當權者,十分重視選票,故QE通常是直接向人民派消費券、派錢,這是漫灌式QE。在疫情期間,不少美國人失業,但拜登政府向這些失業人群派多樣福利,使到失業者所得到的金錢,可以多於他們要工作時的稅後收益,支撐了美國的消費型經濟,但後果是美國財赤爆升。

 

  阿爺沒有爭取選票的顧慮,要QE也是按國情所需。有時是向人民漫灌式QE,但更多的時間是向企業作滴灌式QE。

 

  一個很明顯的向人民漫灌式QE,是在今年2月6日,國內有對沖基金在一秒之內沽出26億(人民幣.下同)股票,用惡意沽空來圖利時,阿爺就出手買股托市,保住上證指數不下穿2900,以免一批矇查查買了衍生產品的投資者受損失。其時阿爺宣布成立了2.3萬億元基金來應付類似的惡意沽空危機,有人譏笑2.3萬億元救得乜。哦,這2.3萬億元是新成立的,主要是借此將國企、央企留在海外的資金找個藉口可以上繳中央。一直以來,阿爺在國內是有五路資金去為必要時的金融危機救急,大家常聽見的匯金、中金買A股就是這些國內勤王基金的操作。這個是漫灌救民的QE,亦是有針對性的滴灌QE。

 

  阿爺用得最多的滴灌QE,是針對性的操作,例如:

 

●萬科(02202)有債務危機,銀行界即時謂可提供800億元去解困,各位以為這個馳援萬科之舉不就是定向式QE。
 
●阿爺要企業設備要舊換新,此中所需資金何來?不也就是定向滴灌式QE。

●阿爺謂要發展低空經濟,此中所需資金何來?不也就是定向滴灌式QE。

●這種定向、滴灌式QE,已收到初步成果,中國近月的出口、PMI都不也上升了?沒有這些上年已開始的滴灌式QE,會有這個成績嗎?

 

中央不斷推滴灌式QE

 

  自去年第三季起,阿爺的定向、滴灌式QE已不斷推出,而且會不斷推出,直到中國經濟起、起、起為止。以下就作個文抄公來進一步反讓阿爺的滴灌式或漫灌式是會絡繹不絕。

 

  發改委等三部門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建成一批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的風電項目。

 

  為支持這項行動順利實施,官方將提供項目用地保障、併網消納保障,以及融資、貸款等金融支持。三部門同時強調,建設「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項目要做到「不與糧爭地」、「不違背村民利益」、「不觸碰環保紅線」。

 

  四大部門發文,推動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

 

  2024年或成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通用航空、運行保障、低空運營等相關產業鏈將迎來發展機遇。權威機構預測,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至5萬億元。同時,低空經濟未來將推動區域經濟由「平面」向「立體」模式轉變,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點。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

 

  阿爺要推行「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會提供融資、貸款的金融支付,這是定向滴灌式QE。

 

  阿爺要發展低空經濟,未來市場大,企業會樂於投資,這又是另類滴灌QE。不是阿爺出雞,而是企業出雞,阿爺出豉油的QE。

 

  另方面,在今年第二季,阿爺還可能會降低存準率釋放5000多億元資金。亦可能會在第二季推出家電等舊換新,因為阿爺昨日已找了美的、海爾等廠家,討論舊換新方策。

 

  這些滴灌式QE,會有甚麼效果?

 

●中國經濟可回升;
 
●A股股價可回升。

 

  講完了,怎做?看閣下了。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