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22/05/2023

債務上限仍屬懸念,日本經濟已現轉機

#美債 #日本經濟 #違約 #中國經濟

  白宮和國會共和黨領袖,在進行一場「誰先眨眼」的比賽,屏息旁觀的金融市場快要缺氧而亡了。美國政府債務上限,是市場的絕對關注焦點,白宮官員和共和黨代表進行了密集磋商,雙方都曾表示審慎樂觀,但卻無法達成共識,而距離政府耗盡現金的預告紅線愈來愈近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喊話,關注區域銀行危機帶來的金融緊縮,改變利率政策無須等到通脹回到2%目標,市場對6月加息的預期稍有緩和。美國零售數據回升,有交易員對6月再度加息的可能仍不放心。日本的增長數據好過預期,通脹壓力高過預期,帶動日圓匯率升值。中國的4月經濟數據略顯疲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的關口。日本和德國股市紛創新高。

 

  參加G7峰會後,美國總統拜登火速趕回華盛頓處理債務上限問題。白宮代表和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的代表進行了幾輪談判,但是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亟待雙方頂級人物出馬,作最後的衝刺。

 

  筆者認為,雙方在財政部耗盡現金之前可以達成一致,耗盡現金的時間點最早可能是6月第二個星期。目前雙方仍會在談判中擺出不惜違約的姿態,以取得談判桌上最大的好處。不排除共和黨堅持到現金耗竭之後,也就是美國媒體所說的X-date。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則對市場會有較大的衝擊。

 

  反映市場對美債違約的十年期CDS價格,去年平均水平在27美元,一個月前為44,現在則達到52美元。看來市場有擔心,沒有恐慌。事實上自1789年,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因為無法支付債務本金或利息而違約過。

 

  其實財政部6月1日耗盡現金的說法,摻有一定水分,而且萬一財政部接近耗盡現金,相信耶倫也會收縮支付名單,優先對國債還本付息,確保不違約,不被下調信用評級,而對相對不重要的開支就能緩則緩。美國距離真正違約還有一段日子,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不想讓債務違約,只是消費這個話題,為明年選舉拿到政治得分。

 

  4月份美國的工業生產數據十分強勁,環比上漲0.4%,而市場預測是0%。筆者相信此數字到5月份就會回落。4月份的通脹和就業數據強過預期,市場上有人討論6月份聯儲局繼續加息情景,個別地方聯儲官員也表達了這種可能性,不過聯儲局幾位核心決策者仍堅持暫停加息,要觀察之前緊縮政策的效果。以目前的經濟形勢,想必FOMC暫停加息的機會較大,但是不要忘記這是「暫停」。聯儲局需要在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和金融穩定三者之間作出權衡,直至其中一方出現重大的發展。

 

  美元匯率最近突然反彈,令不少人措手不及。反彈的短期原因一是市場擔心6月份還會加息,一是對債務上限的擔憂,資金反而流入美元區避險。美元已經極度超賣,市場需要通過調整來達成整固,這是技術性反彈。

 

  中國經濟在4月份露出增長動能放緩的跡象,其中有4點尤其值得警惕,1)工業生產環比罕見地轉為負值。2)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大幅走低。3)房地產銷售環比大幅走低。4)耐用品消費比較低迷。今年中央政府的專項整治行動、地方擠數據水分行動,對數據有影響,而去年疫情管控導致的低基數讓同比數字不錯,不過經濟活動出現整體下滑仍是不爭的事實。

 

  社會消費品零售數字疲弱尤其值得關注。雖然低基數推動消費品零售同比猛漲了18.4%,但是經過基數調整後,筆者測算實際的零售環比增速放緩到大約0.3%。被媒體標籤為報復性消費,並沒有在消費金額層面上帶來突破,這和大宗耐用消費品低迷有很大關係。

 

  從好的方面看,基建投資同比增長7.9%,比起第一季度的強勢回歸增速有所放緩,但是總體上說是不弱的。同時,服務業價格出現了回暖。從壞的方面看,工業生產環比下跌0.5%,是受到內外需增長放緩所拖累,同時企業開始去庫存。在沒有疫情或外部危機的情況下,出現工業生產負增長是罕見的。

 

  目前經濟有兩個比較大的反差。第一,公共開支催生出了基建投資,但是和更廣泛的內迴圈互動不夠,乘數效應不理想。第二,服務業消費和商品消費之間的落差很大,耐用消費品萎靡應該和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有關。民企、房地產和大宗消費,這次沒有跟隨政策刺激起舞,這是和當年四萬億刺激時候的最大不同,政策暫時沒有啟動更大範圍的經濟活動。

 

(istock)

 

  日本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增長了1.6%,擺脫了去年下半年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局面,日本步出了經濟衰退。後疫情時期的消費反彈和大量外國遊客湧入,是這輪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日本銀行堅決貫徹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對企業投資的刺激有限,但對日圓匯率的影響極大。日圓對美元匯率回落到三十年前的水平,日本各地都可以看到大量海外遊客,對服務出口幫助很大。

 

  由於持續多年低迷的通脹環境,日本長期沒有明顯的工資上漲。但是近月通脹數據呈上升趨勢,最新的4月CPI達到4.1%,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高的水平,使得今年工資有5%左右的上漲,提振了消費信心。通貨膨脹上升、經濟重回增長,給打算調整貨幣政策的央行提供了數據支持。

 

  儘管這是一個弱復甦,卻仍然是一個復甦。加上日圓匯率中期看漲,國際資金和滯留在海外的本國資金紛紛流回日本,帶動日本股市上揚。日本股指TOPIX今年上漲了超過14%,是全球五大股市中表現最好的。這次日股上漲,基本上靠的是外資流入,資金看好頂級企業的科技實力和估值水平。

 

  日本的經濟形勢有明顯改善,日本銀行6月份的政策會議就變得十分重要。筆者認為植田和男起碼需要對調整政策給出更清晰的指引,也需要在時間點上有進一步的交代。

 

  本周焦點是圍繞債務上限的談判以及市場對6月聯儲局政策的預期。美國4月PCE通脹和核心PCE通脹,預計環比各為0.3%,顯示出通脹見頂下滑的趨勢,但是回落速度比較緩慢。英國4月CPI,預測是從上期的10.1%,一口氣下挫到8.2%。歐洲和德國的PMI也值得關注。今年歐洲出現衰退的風險看來低過美國。

 

  本周記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29/05/2024

美國債務擴張的背後購買力

#理財 #經濟不停學 #美債 #美國聯儲局 #國債孳息率 #美國 #理財智慧

  據《彭博社》最新數據,截至今年4月份,美國政府整體債務達至34.6萬億美元,較去年底增加超過6000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事實上,自從美國總統拜登在去年6月份簽署提高國家債務上限的法案而成為法律後,美國政府債券在去年6月單一月份便增近9000億美元至32.3億美元,隨後再逐步增加至現水平。 


  美國國債增長速度之快固然令人憂慮,但是近年隨著日本及中國等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國有減持的趨勢,再加上美國國債最大的持份者美國聯儲局亦從去年中以來進行縮表,且一直大額減持美國國債。那麼,投資者或者感到好奇,是甚麼市場力量消化了如此大規模的新增美國國債?

(Shutterstock圖片)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了解美國政府債務的架構。整體上,美國政府債務分開兩部分,一為公共債務,這部分債務佔美國國債總量比例接近七成,主要為美國聯儲局、其他國家或地方政府,以及美國國內外投資者所持有;第二部分為內部債務,這部分佔比約為三成,它主要是指美國財政部對其他聯邦機構的帳面欠債。長期以來,美國國債大幅增加的部分主要在於公共債務,反而內部債務總量一直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因此,市場對美國國債最大的消化力也源自公共債務市場。

 

   公共債務市場中,最大單一持份者聯儲局所佔公共債務比例接近18%,但它一直成為去年以來最大的沽售者;至於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兩個主權國家,日本在過去三年的持有規模下降了527億美元,中國更大幅減持了3330億美元,減幅達30.3%,那為甚麼還能支撐美國國債規模不停擴大?

(Shutterstock圖片)

  事實上,雖然近年投資者聽得較多的是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巴西等減持美債,但其實近年西歐不少國家是大幅增持美國國債的,特別明顯的是英國、加拿大、法國及盧森堡等,單是這四個國家,在過去三年已大幅增持美國國債近8233億美元,足以彌補日本及中國大陸的減持數量。這是第一個原因。

 

   但美國國債規模持續擴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參與者之中,不論是聯儲局或者其他主權國家,均非絕對主力。美國國債市場最大的參與者是分佈在全球各地的投資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過去隨著環球利率大幅上升,國債孳息率亦跟隨大幅向上,吸引力自然增加,從而吸引了不少私營機構投資者持有以收息,或作對抗通脹用途。這才是目前美債規模仍在擴大的核心原因。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