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31/03/2024

鮑威爾放棄了通脹目標?

#陶冬天下 #美國 #聯儲局 #鮑威爾 #通脹 #減息 #總統大選 #歐洲 #財金大勢

  全球股市走出了5年來最靚麗的第一季度表現,感謝AI和AI概念股,感謝美國經濟軟著陸。這些讓度過復活節的基金經理感到愜意,不過一絲不安也油然而生。治理通脹的進程並不順利,美國聯儲局還會不會減息?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他也不知道,聯儲局高官沃勒講得更直截了當:不急於降息。

  如此背景下,全球風險資產給出了教科書式的反應:股市升,債市跌,石油黃金比翼齊飛;美元指數走強,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逼近152關口(34年低位),日本高官出面喊話。

  美國最新的通脹資料,再次驗證了筆者6個月前所說,邁向2%通脹目標之路漫長曲折。2月PCE通脹按年上漲2.5%,按月漲0.3%,核心PCE通脹按年上漲2.8%,按月漲0.3%,全部符合分析員的預期,但是回落幅度不盡人意。按月較上期略有改善,不過那是上方修正了前期資料後才挽回的一點面子。聯儲局最看重的扣除住房後的核心PCE,按月漲0.2%,遠好過1月的漲0.7%,主要是健康醫療和金融服務回落到正常的漲幅。

  好消息是美國的消費繼續保持強勁勢頭,按月上揚0.4%,vs分析員預期的升0.1%。勞工市場的新增就業和工資增長,拉動收入上升,令消費信心沒有受到利率成本大漲的衝擊,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可持續性看來不錯。美國經濟遠好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工業大國,其本源應該是就業市場的興旺。

  治理通脹的道路漫長曲折,經濟衰退的跡象暫時看不到,經濟資料並不支援聯儲局年中降息。美國的貨幣政策何去何從,令市場關心。

  針對PCE資料,鮑威爾的回答是:「我們的立場是,我們也不知道。等我們知道通脹下來了,我們會告訴你的。」這是一個不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卻反映出貨幣政策制定者的迷茫和無奈。就業和消費的走勢,根本不符合加息周期尾聲的一般特點,只能說本周期的軌跡與歷史正常軌跡不同。無論市場還是聯儲局,都需要根據最新資料「摸著石頭過河」。

 

對於何時開始減息,鮑威爾表示他也未能確定。(AP)


  那麼為甚麼聯儲局還以年中為目標點,暗示減息周期即將開始呢?首先,拜登政府正在製造龐大的財政赤字,債務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積聚著,每年國債利息支付超過萬億美元,聯儲局必須減息和增加流動性來為財政政策埋單;其次,金融領域最弱的環節正在受到高利率政策的煎熬,寫字樓、商場和部分衍生產品出事風險上升,聯儲局需要作出部署。

  預計美國2024年CPI平均值為3.1%,通脹並不達標,但是鮑威爾已經悄悄地改變了語境:通脹不需要達成2%的政策目標,而只需要邁向政策目標方向,減息便可以開始。筆者預計年中首次減息,今年減息幅度大約3至4碼;如果有金融事件發生,則幅度可能更大。

  不光是美國,歐洲最新的通脹資料也有明顯回落,為歐洲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啟動減息周期打開了大門。相信歐洲也等不及通脹數位回落到政策目標,估計會與美國同步,年中開始降息。

  最近,芝交所恐慌指數的期貨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變化,VIX 9至11月期貨合約的溢價明顯上升。自從2020年3月聯儲局釋放出天量流動性之後,VIX就從超過60暴跌到20至30之間,過去一年更輾轉下降到20以下,最新報13,處在歷史超低水準。但是有心人看來在賭總統大選期間市場動盪,或買保險對沖風險,10月VIX升到接近21。此數值從歷史平均來看不算特別高,但卻是近年的高點。

  本欄曾經提過,歷史上美國大選對股市的影響一般並不大,但是特朗普參與的兩次選舉並不一般。無論是特朗普vs克林頓,還是拜登vs特朗普,市場都出現了大幅震盪。2020年那次,由於特朗普意外失手並不承認選舉結果,美股在選舉後急跌,但很快展開了一輪歷史性升浪。今年交易員提早超過6個月布局總統選舉可能帶來的風險資產動盪,實屬罕見,凸顯本次選舉的潛在風險。

  目前特朗普在全國民意調查中領先於拜登,七個被選舉策略師認為將決定勝負的搖擺州,特朗普也全部領先。特朗普喜好財政貨幣雙寬鬆,在上一任內公開施壓聯儲局要求大幅減息,最終成就了2020年大放水。共和黨傳統上主張減稅和限制政府支出,特朗普任內減了稅,但卻大幅增加了財政赤字,包括疫情後推出的「直升機撒錢」。

  特朗普主張放鬆銀行監管,鼓勵化石能源建設,對應付氣候變化的全球動議並不感冒,甚至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貿易政策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抓手,不僅對華祭出數輪貿易制裁,對歐洲、日韓也搞出了一系列貿易糾紛,並傾向於通過貿易施壓,達成地緣政治目的。

  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喜歡赤字財政,都支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所以聯儲局繼續印鈔票對兩人均無異和感。最新資料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淨資產超過1100萬美元),在去年底資產合計暴漲到44.6萬億美元,財富增值在加速。最富有1%人群的財富從2020年以來增加了15萬億美元,增幅超過50%。他們是美股飆升的最大受益者,是寬鬆貨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本周兩大資料焦點:1)美國非農就業,預計185K,股票得益人群(高收入)和通脹受損人群(低收入)會帶來消費的分化和就業的分化;2)歐元區CPI,預計核心CPI回落到2.9%,支持歐洲央行開始考慮減息事宜。另外,歐洲央行3月會議紀要公布,市場會以此評估6月減息的可能性。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9/06/2024

歐洲揭開減息大幕

#陶冬天下 #歐洲 #減息 #歐洲央行 #財金大勢 #美國 #經濟

  上星期,對於央行和經濟學家是大日子,對於美股散戶根本不算甚麼。
 
  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利率,揭開了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的大幕。美國就業數據十分強勁,經濟學家再次推後美國聯儲局首次減息的預計時間點。然而,花旗全球跨資產風險指數卻處在甚低的水平,資金認定美國經濟軟著陸趨勢,懶得理睬數據上的起起跌跌。美國散戶瘋狂交易,帶起了市場情緒,帶起了美國股市,帶起了全世界多數市場的股指。
 
  與股市相比,債市對宏觀政策和就業數據尚存敬畏。非農數據一出,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驟升13點,美債受到拋售,並引發其他國家債市同步調整。美元匯率上升,歐元對美元跌至1.08。OPEC+維持減產決定,無法阻止原油價格連續下探;銅期逼空結束,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回落。比特幣價格逼近歷史新高後見獲利回吐,黃金白銀也出現回吐。
 
  歐央行決定下調政策利率25點,至3.75厘,在各大央行中率先開啟減息模式。行長拉加德在記者會上稱,「有強烈的可能性」這是利率回撥(dialing back)的開始,但是她在展望未來利率走勢時就顯得比較謹慎,「取決於我們可以看到的數據」。
 
  歐洲經濟呈明顯的內冷外熱,本土需求差強人意,靠著海外遊客的湧入實現了經濟復甦。然而,依賴出口和內部消費的國家,增長動力很不理想,德國為首的歐洲經濟去年陷入滯脹狀態。同時,歐洲的資金成本高企,對企業融資甚至高債務國發債,都是一個巨大的拖累。在處理物價上漲、經濟增長和融資成本三個關係上,歐央行作出了政策側重點轉移。
 
  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歐洲經濟的主要痛點曾經是通貨膨脹,CPI一度甚至超過10%。但是去年隨著能源價格回穩,通脹迅速回落,逐步指向2%的政策目標。服務業價格放緩速度較慢,使得今年達成政策目標的機會較小,不過歐央行仍有信心通貨膨脹可以大致受控,所以將目光轉向過高的融資成本和疲弱的經濟活動。
 
  過高的融資成本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是一個傷害,對高債務國家財政安全是一種威脅,也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冰封。過久地維持高利率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當地已經浮現出來了,歐央行有了減息的空間,也有減息的需要。
 
  有人認為,歐央行不敢早於聯儲局減息。其實,歐洲的工資上漲和服務業通脹的烈度遠遠低過美國,在實體經濟上,歐央行比聯儲局有更成熟的減息條件。歐洲率先減息的主要後果是美歐之間的利差擴大,導致歐元貶值。德國迫切需要歐元貶值,來和日本產品競爭。美國則需要強勢美元來吸引海外資金、拉升美元資產價格。相信美國對歐元貶值可能會同對日圓一樣持樂見態度。

 

在實體經濟上,歐洲央行比美國聯儲局有更成熟的減息條件。(AP)

 
  當然,歐洲的物價水平並非可以高枕無憂,5月CPI反彈就是一個好的提醒,工資上漲帶來一系列的未知數。歐央行一方面按照計劃啟動減息,另一方面則不給出未來利率路徑的時間表,其目的在於可攻可守,將主動權留給自己。筆者預計,歐洲下一次減息在今年9月,不過未來幾個月的通脹趨勢和聯儲局的言論或動作,會對歐洲貨幣政策決策具有影響。
 
  美國5月非農就業增加了272K,遠遠超出了分析員預估的170K和上期的165K。時薪按月增長0.4%,也多過預測的0.3%。正如筆者評論上月出奇地低的數字時所言,「非農數據向來波動很大,不要將一個月的數字看得太重」,不過這組數字還是衝擊了市場的預期。9月聯邦基金利率下調一碼的概率從數據公布前的81%,驟降到54%,市場確信減息時間點從11月移向12月。
 
  強勁的就業數據表明,聯儲局的抑制性利率政策在紓緩就業市場過熱上,尚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經濟下滑而不得不減息」這個論點暫時並不成立。工資上漲與服務業通脹之間的螺旋攀升關係尚未被拆解,貨幣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時間觀察。聯儲局的心病在於就業市場,在於就業供需失衡,在於工資上漲高燒不退。
 
  聯儲局GDPNow模型顯示,美國經濟增速目前在2.7%左右,比上次的3.5%有明顯回落,並預計進一步減速。不過,目前經濟無論如何都不是走向衰退的架勢,更像是增長回歸正常區間。從這個意義上看,市場見到放緩的經濟數據就聯想利率下調,可能是自作多情。就業市場不出現結構性變化,消費、投資、製造業、信貸等數據對判斷增長勢頭有用,但對判斷聯儲局政策則用處不大。
 
  聯儲局最終減息的觸發點,未必是經濟陷入衰退,而可能是事件觸發的。美國的財政赤字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著,高利率帶來沉重的利息支付壓力,市場也感受到不安,最近國債拍賣不順利就是佐證。同時,高利率對美國商業地產構成嚴重威脅,並製造出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尷尬處境。一旦商業地產有事,聯儲局的減息可能會來得急。
 
  本周三大看點:1)FOMC會議,利率不會有變,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的言辭和語境才是重要,預計他強調取決於數據,不過暗示今年開始減息;2)日本央行例會,正式宣布減少國債購買額度,行長植田可能暗示下一步加息已經不遠;3)美國公布5月CPI和核心CPI,料與上期數據大致相同。中國社會融資數據和英國工資數據也值得留意。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