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陶冬天下
14/04/2024

聯儲局今年還得減息,但時機不可測

#陶冬天下 #美國 #經濟 #就業數據 #通脹 #減息 #聯儲局 #歐洲 #財金大勢 #拜登

  美國通脹和中東局勢,向全球風險資產打出了左右兩記勾拳,打得躊躇滿志的市場一個趔趄。上周風險資產寫下了6個月來最尷尬的一幕,美國3月核心通脹連續第三個月超出了市場的預期,繼月初的非農就業數據之後,再次表明通貨膨脹尚未受控,這澆滅了減息樂觀派的希望,交易員迅速調整對減息路徑的預期,美國年內也未必減息的呼聲陡起。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數據公布當天躥升了23點,去年以來國債市場累計下來的4.2%回報,被一鋪清空。

  同時,中東局勢愈發緊張,市場擔心伊朗對以色列採取報復行動,並觸發雙向軍事報復。布倫特原油價格衝破每桶90美元,金價再創新高。在延遲減息和地緣政治風險的夾縫中,美股帶領全球股市回落,美元指數大幅上升,金價再創歷史新高。大宗商品價格在其金融屬性支撐下明顯上漲,鐵礦石一馬當先。

  美國3月CPI數據再度讓市場失望。CPI按年增3.5%,高於預期的3.4%和前值3.2%,核心CPI按年增3.8%,高於預期的3.7%並與前期持平,兩個數字均為連續第三個月超預期;核心服務業CPI數值已經升到6%的水平。與1、2月不同,3月的通脹數據中沒有特別的扭曲,不存在「1月效應」,波動較大的二手車、酒店、機票價格都沒有太大的數據噪音,服務業物價並未受控。

  如此情形下,市場對未來的利率預期作出了進一步調整。6月減息的概率下調到20%以下,市場中不少人將首次減息時間放到7月,預計今年減息兩次左右,不過愈來愈多的聲音懷疑今年不再減息,甚至有個別商業領袖提出聯儲局加息到8厘。

 

市場不少人認為聯儲局首次減息時間要延至7月,預計年內減息約兩次。(Shutterstock)


  在擴張周期的尾段,就業市場如此強勁、物價上漲如此強勁、收入增長如此強勁、消費零售如此強勁,是史無前例的,經濟學家的周期預測模型已經不適用了,經濟學的解釋也已經不夠用了。聯儲局的天量信用擴張、政府破紀錄的財政刺激、通脹預期帶來的漲工資潮,製造出一個與歷史上其他經濟周期不同的周期軌跡。

  去年年中開始,美國通脹迅速下滑,激起了市場對減息的樂觀估計,不過那輪物價下滑主要歸功於能源危機和供應鏈危機大體結束,那些是外部通脹因素,並非政策緊縮之功。聯儲局加息主要針對內部需求,試圖通過抑制需求來冷卻經濟,重新平衡宏觀經濟和供需關係,這部分看來成效並不明顯。去年12月後,CPI和核心CPI通脹就不再大幅回落,服務業通脹居高不下。

  服務業佔美國經濟七成比重,商業活動需要大量員工。低端勞工市場仍未擺脫疫情所造成的供需失衡,員工在就業市場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他們對物價的預期已經改變,自然要求更高的漲薪,而漲薪催生出新的價格上漲。最近,建築活動似乎開始觸底反彈,汽油價格也在回升,美國通貨膨脹有可能反彈。美國經濟不過是從超速增長回歸到正常增長,筆者看不到聯儲局為了經濟而急著減息的原因。

  如筆者在本欄屢次強調,聯儲局需要減息,但不是因為經濟原因,而是因為財政壓力和金融環境。拜登政府以驚人速度製造著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的利率,讓聯邦政府的利息支付變得無法承受。同時,寫字樓、商場等商業物業進入還款高峰期,但是辦公和購物習慣卻徹底改變了;中小地區銀行曾是商業按揭的主要資金提供方,可是她們自己也在風雨飄渺中,系統性金融風險愈來愈大。

  筆者深信,減息的觸發點應該是事件,只是事件的隨機性較強,無法通過模型來預測時機。聯儲局今年恐怕還得減息,但時機不可測。筆者目前預測7月開始減息,今年減息2至3碼,但是首次減息的時機存在著許多變數,數據變數或事件因素都可能影響利率調整的路徑。

  美國與德國兩年期國債收益率之差(spreads)近來大幅擴大,最新利差超過了200點,這是美歐先後開啟量化寬鬆政策後所未見的。出現這種情況的最直接原因,是美國通脹出現反覆,聯儲局可能暫緩減息,甚至不減息。相對於美國,歐洲沒有勞工市場供需失衡的問題,服務業通脹比較可控,歐洲央行也更直接表達了不久後啟動減息的政策意向。

  許多人懷疑歐洲央行會不會在美國不動的情況下率先進入減息周期。如果在去年,歐洲央行一定忌憚獨立的利率政策可能導致資金流向美元區,促使歐元貶值,增加能源進口的成本,令當地通貨膨脹死灰復燃。

  如今的情況有變,歐洲通脹基本上已經接近政策目標,工資上漲和服務業通脹不是大問題。雖然石油價格上漲,歐洲天然氣價格卻大跌。對於歐洲,天然氣價格遠遠重要過石油價格,因為七成發電用的是天然氣。如果歐元貶值對生活成本衝擊不大,則歐洲央行就不太介意歐元轉弱。首先德國經濟迫切需要重振出口,其次歐元需要貶值來抗衡日圓暴貶所帶來的競爭力缺失。

  筆者認為,哪怕聯儲局6月按兵不動,歐洲央行仍有可能年中開始調整利率,不過前提是未來兩個月的物價繼續回落。

  本周有四個關注點:1)中國第一季度GDP數字和其他3月數據;2)印度選舉;3)美國3月消費數據;4)英國通脹和工資數據。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09/06/2024

歐洲揭開減息大幕

#陶冬天下 #歐洲 #減息 #歐洲央行 #財金大勢 #美國 #經濟

  上星期,對於央行和經濟學家是大日子,對於美股散戶根本不算甚麼。
 
  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利率,揭開了新一輪全球貨幣寬鬆的大幕。美國就業數據十分強勁,經濟學家再次推後美國聯儲局首次減息的預計時間點。然而,花旗全球跨資產風險指數卻處在甚低的水平,資金認定美國經濟軟著陸趨勢,懶得理睬數據上的起起跌跌。美國散戶瘋狂交易,帶起了市場情緒,帶起了美國股市,帶起了全世界多數市場的股指。
 
  與股市相比,債市對宏觀政策和就業數據尚存敬畏。非農數據一出,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驟升13點,美債受到拋售,並引發其他國家債市同步調整。美元匯率上升,歐元對美元跌至1.08。OPEC+維持減產決定,無法阻止原油價格連續下探;銅期逼空結束,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回落。比特幣價格逼近歷史新高後見獲利回吐,黃金白銀也出現回吐。
 
  歐央行決定下調政策利率25點,至3.75厘,在各大央行中率先開啟減息模式。行長拉加德在記者會上稱,「有強烈的可能性」這是利率回撥(dialing back)的開始,但是她在展望未來利率走勢時就顯得比較謹慎,「取決於我們可以看到的數據」。
 
  歐洲經濟呈明顯的內冷外熱,本土需求差強人意,靠著海外遊客的湧入實現了經濟復甦。然而,依賴出口和內部消費的國家,增長動力很不理想,德國為首的歐洲經濟去年陷入滯脹狀態。同時,歐洲的資金成本高企,對企業融資甚至高債務國發債,都是一個巨大的拖累。在處理物價上漲、經濟增長和融資成本三個關係上,歐央行作出了政策側重點轉移。
 
  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歐洲經濟的主要痛點曾經是通貨膨脹,CPI一度甚至超過10%。但是去年隨著能源價格回穩,通脹迅速回落,逐步指向2%的政策目標。服務業價格放緩速度較慢,使得今年達成政策目標的機會較小,不過歐央行仍有信心通貨膨脹可以大致受控,所以將目光轉向過高的融資成本和疲弱的經濟活動。
 
  過高的融資成本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是一個傷害,對高債務國家財政安全是一種威脅,也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冰封。過久地維持高利率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當地已經浮現出來了,歐央行有了減息的空間,也有減息的需要。
 
  有人認為,歐央行不敢早於聯儲局減息。其實,歐洲的工資上漲和服務業通脹的烈度遠遠低過美國,在實體經濟上,歐央行比聯儲局有更成熟的減息條件。歐洲率先減息的主要後果是美歐之間的利差擴大,導致歐元貶值。德國迫切需要歐元貶值,來和日本產品競爭。美國則需要強勢美元來吸引海外資金、拉升美元資產價格。相信美國對歐元貶值可能會同對日圓一樣持樂見態度。

 

在實體經濟上,歐洲央行比美國聯儲局有更成熟的減息條件。(AP)

 
  當然,歐洲的物價水平並非可以高枕無憂,5月CPI反彈就是一個好的提醒,工資上漲帶來一系列的未知數。歐央行一方面按照計劃啟動減息,另一方面則不給出未來利率路徑的時間表,其目的在於可攻可守,將主動權留給自己。筆者預計,歐洲下一次減息在今年9月,不過未來幾個月的通脹趨勢和聯儲局的言論或動作,會對歐洲貨幣政策決策具有影響。
 
  美國5月非農就業增加了272K,遠遠超出了分析員預估的170K和上期的165K。時薪按月增長0.4%,也多過預測的0.3%。正如筆者評論上月出奇地低的數字時所言,「非農數據向來波動很大,不要將一個月的數字看得太重」,不過這組數字還是衝擊了市場的預期。9月聯邦基金利率下調一碼的概率從數據公布前的81%,驟降到54%,市場確信減息時間點從11月移向12月。
 
  強勁的就業數據表明,聯儲局的抑制性利率政策在紓緩就業市場過熱上,尚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經濟下滑而不得不減息」這個論點暫時並不成立。工資上漲與服務業通脹之間的螺旋攀升關係尚未被拆解,貨幣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時間觀察。聯儲局的心病在於就業市場,在於就業供需失衡,在於工資上漲高燒不退。
 
  聯儲局GDPNow模型顯示,美國經濟增速目前在2.7%左右,比上次的3.5%有明顯回落,並預計進一步減速。不過,目前經濟無論如何都不是走向衰退的架勢,更像是增長回歸正常區間。從這個意義上看,市場見到放緩的經濟數據就聯想利率下調,可能是自作多情。就業市場不出現結構性變化,消費、投資、製造業、信貸等數據對判斷增長勢頭有用,但對判斷聯儲局政策則用處不大。
 
  聯儲局最終減息的觸發點,未必是經濟陷入衰退,而可能是事件觸發的。美國的財政赤字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著,高利率帶來沉重的利息支付壓力,市場也感受到不安,最近國債拍賣不順利就是佐證。同時,高利率對美國商業地產構成嚴重威脅,並製造出收益無法覆蓋成本的尷尬處境。一旦商業地產有事,聯儲局的減息可能會來得急。
 
  本周三大看點:1)FOMC會議,利率不會有變,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的言辭和語境才是重要,預計他強調取決於數據,不過暗示今年開始減息;2)日本央行例會,正式宣布減少國債購買額度,行長植田可能暗示下一步加息已經不遠;3)美國公布5月CPI和核心CPI,料與上期數據大致相同。中國社會融資數據和英國工資數據也值得留意。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