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叻生活
31/08/2021

老齡化成經濟藍海?各地積極提高老年人數碼素養!帶領他們融入智慧社會需注意甚麼?

#智齡城市 #老齡化 #經濟藍海 #數碼產品 #老年人 #數碼時代 #高齡人口 #智慧社會 #數碼素養 #數碼技能 #Youngold

  根據聯合國預估,老齡化已經是全球當前重要議題,2030年全球人口數將超過80億,其中,在亞洲地區高齡人口比率將居全球之冠,而因人口結構的改變,醫療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死亡率減緩、壽命延長,伴隨著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快速、高齡人口增加,將對醫療體系和社經發展帶來龐大壓力。

 

  未來高齡化社會趨勢,運用醫療科技及AI人工智慧將改變生產、消費及生活模式,特別是在人口老化快速的亞洲,預料將會更加專注發展相關的領域,包括:高齡醫療、傳染病、水資源、替代糧食等。

 

  在過去兩年疫情影響,數碼技術與應用深入發展,網購、流動支付、網上學習日益普遍應用,但也讓許多老年人感慨跟不上數碼時代的步伐。即使成功「接觸」,關鍵信息不醒目、網站設計不友好等因素也限制了老年人的上網體驗。

 

  數碼和社會排斥交織,使老年人面臨更大的「被丟下」風險,不少專家指出,儘管學習能力下降等是導致老年人數碼化生活體驗不佳的因素,但現有數碼化產品及公共服務未能關顧老年人需要,是造成「代溝」的主要原因。

 

智能創新與傳統服務改造

 

  在新加坡「數碼樂齡計劃」項目之一,由全職員工和志願者組成的1,000名「數碼大使」分別在112個市場、咖啡店和公司食堂,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二維碼支付。未來,該項目還將幫助1.8萬名攤主使用統一的電子支付,並對10萬名老年人進行一對一數字技能指導。新加坡還設立了60個數字社區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支持,幫助他們學習數字技能、使用電子政務服務等。

 

  而瑞典哥德堡市政部門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數字事務咨詢,老年人可隨時就數碼工具使用問題撥打電話求助。西班牙一家企業推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視頻通話應用程序,省去繁瑣註冊過程,經過登記的老年人用戶只需輸入姓名即可登錄使用。西班牙已有50家養老院申請使用該軟件,下載量超過2萬次。

 

  多國政府與社會機構加強對老年人數字技能的培訓。除「數碼大使」外,新加坡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出了「超市學習之旅」,指導老年人使用手機應用程序在超市購物。

 

  法國南特市近期向老年人等特定群體發放2000張免費培訓券,用於學習如何註冊郵箱、安裝打印機、網上填申請等技能;西班牙儲蓄銀行下屬基金會的數字掃盲項目至今已使80萬老年人受益。

 

  讓老年人在數碼時代得到更多融入感,需要多方參與,形成社會凝聚力。政府應提供更多照顧老年人需求的公共產品和數碼服務,做到簡單易用。

 

  有弱勢群體研究中心分析師指出部分老年人表現出對新技術的畏難情緒,適當的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消除恐懼、產生興趣。同時,老年人更有可能成為網絡詐騙的受害者,但通過量身定制的數碼技術認知培訓,他們可以學會安全瀏覽互聯網。便捷設備、寬帶和數碼培訓方面投入更多資金,技術有可能成為減少老年人孤獨感的有力工具。

 

  老齡化趨勢的另一面是經濟藍海,研發適合老年人的數碼產品,可以變挑戰為機遇。帶動更多老年人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和社會公共事務,實現發展成為「智齡城市」,終身學習是很重要,包括提高老年人的數碼素養和技能等。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

 

18/01/2022

【FOCUS】人口淨增斷崖下跌 數字經濟成最大風口

#數字經濟 #人口 #老齡化

  從單季結婚登記夫妻跌穿200萬對,到2021全年人口總數僅增48萬或0.034%--不結婚、不生娃似風潮日盛,拖累中國最新出生率錄有歷史統計以來最低。一時間,「人口定時炸彈」、「潛在地震時刻」……佔據中外媒體頭條。

 

  若按出生率連跌5年至千分之7.52的趨勢,原本預期的下一個五年(2026-2030年)才至的人口總量拐點,或提前在今明兩年到來。傳統意義的人口紅利正迅速消失,未來紅利會否來自虛擬數字世界?從最高層《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最新文章,或可窺線索一二。

 

新生人口2100年或跌至300萬關

 

  中國去年GDP佔到全球經濟產出的近兩成,但第四季僅增4%、消費動力失速、人口淨增長史上最低,都令去年底有關「未來5年或是改革開放逾40年來最困難的一個時期」的判斷,恐一語成讖。

 

 

  國統局數據顯示,去年內地新生人口錄1062萬新低,減去首次突破千萬級的死亡人口(1014萬),人口淨增僅48萬;相比2017年的779萬、2018年的530萬可謂斷崖式下跌,亦大幅少過2020年疫情最嚴峻時的204萬。

 

  在基準預測下,內地新生人口今明兩年或跌破千萬關口,到2050年跌破800萬,2100年逼近300萬關;照此情境,到本世紀末,中國總人口或降到6.85億左右。

 

人口持續淨流出城市房價堪憂

 

  此福兮禍兮?正面而言,有利紓緩生態、糧食、能源等壓力及房價上升動力;負面來說,出生率下降意味未來二三十年勞動適齡人口短缺,拖累消費需求,無法負擔深度老齡化下的稅收,加大債務可持續化壓力等。

 

  此從具中國特色的農村地區大紅標語宣傳的演變--90年代的「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到十餘年前的「養老不能全靠政府」,再到現時的「贍養老人是義務,推給政府很可恥」……可見一斑。可以預見,未來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將愈來愈激烈,人口持續淨流出的城市無論房價還是產業,都將一蹶不振。

 

促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如何應對人口總量下降的大趨勢?除了中央去年中放開三胎、祭出雙減辣招,地方紛推各式產假延長及生育獎勵,從另一角度看,唯有依靠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有觀點就指,人口不是命運,中國事實上選擇了變老的最好時機,即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時代,包括在密集使用工業機器人替代技能勞工方面有相當大的空間。

 

  無獨有偶,最新一期中共黨刊《求是》就刊登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磅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提出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而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當地最新提出,全面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在未來醫院、智能工廠、智能交通領域布局實施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重大示範項目,加緊研究布局未來虛擬世界與現實社會交互平台。

 

  以上種種,依賴傳統人口紅利的產業走向過剩,新賽道已呼之欲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