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飛凡年輕夢
12/11/2019

【世界另一端】一塊手縫布衛生巾,給非洲女孩生命多一個選擇

#基貝拉 #肯亞 #非洲 #衛生巾 #社工 #青春 #We Choose #Sawafrica

  14歲的肯亞女學生月經初潮,不懂如何處理被老師當面羞愧,回家後用布條上吊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事情看上去很荒謬,但的確發生過。

 

  即使在今天,在非洲某些國家,女性月事仍然被視為污穢、不潔,是忌諱,月經尚且是不能說的秘密,更莫說月經期間女性的需要。衛生巾—這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通的衛生用品,對於非洲女生來說卻是一件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原是社工的Jessica 去年前往全球第四大貧民窟—非洲基貝拉,回港後發起「We Choose」計劃,舉辦工作坊與義工手縫過千條布衛生巾,關顧非洲女生身體和心靈的需要。

 

 

 

  「我原本以為衛生巾是隨手可得的必需品,但現在才發現對非洲女生來說是一件奢侈品。」

 

垂手可得的日用品 V.S. 遙不可及的奢侈品

 

  在香港超市我們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衛生巾產品,打開電視、YouTube 某牌子的衛生巾廣告更是疲勞轟炸。港幣四元可以做甚麼?在香港做到的事微不足道;然而遠在基貝拉,卻可以買到一包六片裝的衛生巾。

 

 

  不過,若果手上有四元,非洲女生最逼切的可能是解決糧食問題。面對每月如滔滔江水的紅潮,無法負擔衛生巾就不能上學、工作,更會讓人乘虛而入。「在貧民窟裏面,有許多女生從單親家庭長大,物質困乏,有些人就會利誘女孩賣淫,出賣自己身體,去換取生活所需。」

 

  根據201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一項研究指,有高達65%女性曾因為貧窮而透過性交易換取衛生巾,或是以雞毛、泥土,甚至是其他我們難以想像的物品去應付經期。在這個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非洲女生的青春,選擇很有限。

 

 

  「青春就是要挑戰自己,走出你的安全區。」

 

跳出Comfort Zone 放眼世界

 

  我們也許與Jessica一樣,在comfort zone 待得太久,只看見自己的安穩,卻不見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苦難。在非洲當義工的兩星期裏面,Jessica 去了貧民窟了解當中發生甚麼事。「逛一個圈,沒有立刻察覺他們最大的需要。原來有些社會問題是潛藏在內;期後有機會聽當地人分享,才發現女生缺乏衛生巾所引發的問題很嚴重。」

 

  因為無法負擔衛生巾,月事來潮時,當地女孩只能留在家,整個學業生涯裏失去五分一時間讀書,或是用捏成一團的碎布、紙巾、舊衫去墊着,祈求這一次不會血染校裙,也基於衛生問題每次用完便與內褲一併丟棄。當都市女性為了「月事假」福利而喝采,非洲女生卻因為月經來潮而與世隔絕,歸根究底就只因為沒有衛生巾。

 

  每個原因、每個故事,每個畫面,都令Jessica 難以忘記,特別是想到她們為衛生巾而出賣身體。於是Jessica回港後便發起「We Choose」計劃,召集義工手縫過千條布衛生巾送給非洲女生,希望她們無論是生活上甚至在人生路上都有選擇。

 

  

  Jessica 急不及待聯絡不同界別人士參與布衛生巾計劃,重點是商討設計,以迎合非洲女生的實際需要,比如衛生巾的長度、尺寸;最好可以循環再用,所以用布製作,因而亦要考慮每次月事需要的數量。「拍檔Sara 嘗試招募義工,殊不知一呼百應,有很多人願意幫忙,無論是出錢、出力、甚至參與,很樂意了解整件事。」Jessica 說。

 

 

  同時We Choose 團隊亦會舉行工作坊,分享在貧民窟的所見所聞,再指導義工縫製布衛生巾。「有些人擅長車衣,他們認頭20份、50份、100份,把材料帶回家製作。收集好再寄去非洲,Sara 則於當地接頭,她會賣肥皂,甚至拍片去教非洲女生使用、清洗布衛生巾,教育她們保持乾淨和衛生。布衛生巾不是用完即棄,我們期望她們能用到2年以上。」

 

 

給她們的人生多一個選擇

 

  月經「背負污名」的情況於世界各地比比皆是,社會亦習慣將「月經」兩字封口不提。Jessica與團隊顧慮到這一點,將布衛生巾設計成正方形的手帕般,由棉布及防水布組成,使用時將其對摺,再扣於內褲便可。每次用完只需以水清洗,再掛起後晾乾,方便之餘,避免女生覺得尷尬。

 

  最令Jessica 鼓舞的是非洲女生使用近半年時間,無論是對衛生巾的長度、設計、透氣度等評價都很正面。「最重要是用完後沒有敏感,亦很容易清洗乾淨,這兩件事都是我們比較着緊,因為一敏感她們就會抗拒使用,對身體亦不好;而快乾同清洗得乾淨都會令她們用得開心和舒服。我們聽到這些回應都很雀躍。」

 

 

  「趁青春,我要鼓勵更加多人留意弱勢的需要。」

 

  We Choose 計劃的成立,就是想告訴非洲女生毋須出賣自己身體去換取生活所需,更想告訴她們生活不是沒有選擇。「我們想提供另一個選擇給她們,有了這個選擇,她們或會成長得更好,有更好的發展,從而再去幫助、感染和影響其他人。」Jessica 亦希望在香港,社會上的你我有更多機會、空間去發揮自己僅有的資源,去幫助其他人。

 

  每個人都年輕過,但不是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可幸我們的青春有充裕的時間,沒有壓力,沒有包袱,但不等於我們要揮霍掉,可以選擇為世界另一端被現實吞噬的青春提供「選擇」,不是更有意義嗎?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