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金錢世界
09/11/2017

眾安閲文如脫韁野馬 港股A股化正式開始

#投資 #股票 #ETF

  先有一隻眾安(06060) ,後有一隻閲文集團(00772) ,認購都是超額數百倍,股價定得高,上市便炒上3-40%至1倍,似曾相識的景象,在A股市場屢見不鮮,但在港股卻甚為罕見。而下星期還有另外一隻易鑫集團(02858)。

 

  不管是眾安、閲文和易鑫三者所做的生意都不是在香港見得到、做得到和想得到的。這便是700萬人口和13多億人口的差別了。

 

  簡單來說,人家是我們的200倍, 那麼A股的上市公司數目就應該是香港約1500間的200倍,即30萬間了;再簡單的說,就是香港有一間長江,大陸便應該有200間了;香港有一間匯豐,大陸便應該有200間了……

 

  如此類推,所以一間萬達的市值便大過全港十大地產發展商的總和了;一間建行或工行,就等於香港大部分人銀行了。

 

  如果我們的思維仍停留在8、90年代的話,我們便不能再祈求將來的成功了。眾安所做的是網上保險;閲文所做的網上文化產業;易鑫集團所做的是互聯網汽車零售交易……明白嗎?

 

  眾安和閲文在申請上市文件中亦披露,在未來兩、三年是不可能賺錢的,但股價憑甚麼可以炒上一倍以上?

 

  這便是北水的威力了。之前提及內地資金買入港股時,他們絕少絕少買入二三四線股,反而是大藍籌、大國企和國內民企才是他們的口味。因為這些才是他們所認識的。

 

  北水的投資風格,表現在資金規模大、買賣速度快,與港股不同。A股屬於政策市,其基本面受中央政經政策影響大。兩年前所謂的A股大時代,只是曇花一現,今日才是北水南下的時刻,港股才真正進入大時代。

 

  在這個風起雲湧,一日股價可以爆升2-30%,一刻鐘又可以狂跌2-30%時,我們可以怎樣保本增值,做好財富管理,達致財務自由呢?

 

  我仍然推介ETF。為甚麼買ETF是相對穩賺的投資呢?當然有一個大前提,就是他們買當地的指數,長期而言,都是往上升的,例如美股、港股和A股等。

 

  有人批評ETF有缺點,以盈富基金(02800)為例,她的回報可能比恒生指數回報低。其實這是正常的,因為ETF要收取管理費,而ETF每次換馬或調整成分股比例時,都要付出交易費用,故盈富基金的回報率不一定與恒生指數百分百一樣,但此無損ETF的投資價值。

 

  在挑選A股ETF時,要留意以追蹤富時A50指數的安碩A50(02823)偶有出現折讓,相信是因為安碩A50有部分是透過衍生工具持有A股,她不是100%持有實物A股的ETF ,其中是有包括透過衍生工具去持有A股和持有實物A股的。

 

  至於另外一隻一樣是追蹤富時A50指數的南方A50(02822) ,則持有實物股票的ETF,故較少出現折讓。簡單來說她是100%持有A股,所以如果要買A股ETF的話,2822比2823好。

 

  追蹤指數的ETF ,因為是完全是「條件反射式」的買賣,因此當港交所重整成分股組合時,有表現優秀的港股在被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時,其股價已經被炒高,而盈富基金等只可以在換馬日再開始買貨,所以高追也要買。

 

  雖然有人比較過盈富基金和恒生H股ETF ,並加上市以來的每年派息計,和真實的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股息率比較,發現恒生H股ETF和國企指數的股息率差距較大。但批評者要明白恒生H股ETF因為是投資H股,所以其投資賺得的股息,要扣除國內稅項10%後才派息,故出現差距是正常不過。

 

  買ETF是細水長流,雖不如大時代的股票般激情澎湃,但在投資市場上,誰是最後贏家?在大浪過後仍穿著泳褲的,才是贏家。

 

17/06/2024

不適合投資人特質

#財識兼收 #投資 #理財智慧

  早前寫過篇文章《並非人人適合投資》,得到不少反應。當時文章篇幅所限,頗簡略地提到一些不適合投資的特質,但無作詳細解釋,這裏深入討論,看看大家或身邊朋友有否類同。

 

不理解投資本質的人

 

  投資所需要的思維,與做生意比較近似,尤其股票背後代表一家運作中的企業。如果散戶不能跳出打工仔的思維,便會以為投資與工作一樣,例如花了時間精神(付出了時間與勞力工作),就一定會有回報(薪酬),那是一場誤會。因這誤會,散戶以為只要他花了時間對股票作研究,又或者某KOL花了時間後再把結論分享出來,他只要按此投資,放錢進去,必會賺錢。其實投資有賺有蝕,不明白此道理、對投資本質不理解的人,並不適合投資。

 

  另外,投資回報與風險息息相關,亦是懂投資的人不斷在衡量的事情,不斷在計算值博率、機會率,希望能透過增加對相關投資的認識,去降低風險值與提升回報。可惜,太多人對風險認知有限,對投資的理解與賭博無大分別,亦不適合投資。

 

 忽視風險的投資者,與賭博無大分別。(Shutterstock)

 

沒有下苦功的人

 

  投資與任何運動及知識一樣,要成為做得最好的一批,總需要花大量時間做一些很悶的事情。例如游水要游到世界頂尖,每天練水數小時是基本盤。投資是龍潭虎穴,準備不足,隨時成為大戶點心。買股票的人而又能長期賺錢的,一百個當中不知有沒有三四個。沒有下苦功的人,並不適合投資。

 

  有時候,身邊朋友跑來問冧巴,請教看哪些資料便能投資了得。我一向都會給個例子作比喻,例如要成為一個工程師,有相關專業資格,再演化至對工程項目與判斷有不錯的感覺,要花多少時間呢?由全無背景的全日大學課程開始計,相信十年八載也不為過吧。那麼學投資到一定境界,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不能輸錢的人

 

  不知大家有否發現,不同人對輸錢感覺各異,一個投資組合損失兩三成,有人覺得無所謂,還感覺良好,有人則快要跑到IFC頂樓跳下,這是性格問題。現實是,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蝕,就算如何深入分析也好,也不可能有百分百的把握。若散戶對損失反應太大,並不適合投資。

 

  始終,絕大部分人都以自己的血汗錢作為投資資金,輸掉五萬元,不少人會看成是輸掉了自己的薪水、輸掉了去日本旅行的機會、輸掉了一部二手座駕,這個情感牽引會影響投資行為。最經典的散戶行為是不沽出蝕本股,以為沒有體現損失,但變相在儲垃圾。

 

不願與時並進的人

 

  對近年投資來說,能否與時並進可謂非常關鍵,小弟亦以此思維出版過著作《新世紀投資要點》。價值投資提出了近一世紀,當然有很多金科玉律與中心思想依然歷久不衰,但事實上近年發生了太多變化,若投資人不願與時並進,這些年與未來AI時代會相當吃虧,這部分Howard Marks說得很好,小弟也拍片討論過,不妨重溫。

 

相關連結:

《並非人人適合投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bing-fei-ren-ren-103792548

《止凡著作總匯》
https://www.cpleung826.com/2020/02/blog-post_5.html

《科技世代下的價值投資 Howard Marks備忘錄》
https://www.patreon.com/posts/ke-ji-shi-dai-de-46648467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