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27/09/2022

伊朗:頭巾惹的禍

#伊斯蘭法 #神權 #頭巾 #示威

  近年,伊朗社會動盪不安,不時爆發示威抗議。早前,一位伊朗宗教警察因指控二十二歲女子阿米尼,未有用頭巾遮蓋其長髮而拘留她,最後阿米尼死亡。她之死成為今日伊朗全境示威的導火索,與2019年的全國騷亂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家都在密切關注,事件繼續發酵會否衝擊伊朗神權?現在,抗議行動已從國內廣及到國外多個城市,可謂是來勢洶洶,至今未止息。事實上,在伊斯蘭世界,宗教警察只存在於信奉原教旨主義的地方,他們要確保人們遵從伊斯蘭律法,女性被硬性規定配戴頭巾。

 

  我在阿富汗塔利班首次執政時代採訪時,也曾因違反他們定下的伊斯蘭法而受拘捕,險遭人頭落地。這由於伊斯蘭律法對神權而言,比世俗律法為大,並且是頭等大罪。可是,如果曾去過伊朗便明白,伊朗婦女戴頭巾自有一手,她們一般會把頭巾掛在頭髻上,可露出臉龐。一身黑色頭巾和長袍包裹身體的女子,多是傳統文化使然。

 

(shutterstock資料圖片)

 

  無論如何,伊朗婦女曾在一七年的夏天,在德黑蘭突然掀出一場「星期三白頭巾」運動,發起人乃是流亡到紐約的伊朗裔女記者Masih Alinejad,她透過社交媒體推動伊朗婦女反抗頭巾強制政策,鼓勵女性在每周三佩戴白色紗巾來對抗伊斯蘭的傳統女性黑色服裝。有勇敢的年輕女孩子索性拋掉頭巾,讓秀髮飛舞。

 

  面對這場頭巾運動,時任總統魯哈尼未幾作出回應,他宣布公共場合不戴頭巾的女性,不需負上刑責。這位伊朗總統欲向年輕人示好,展示他的開明作風。難怪在2017年的大選中,有不少年輕選民表示,魯哈尼雖屬保守陣營,但他表現溫和,而他在2013年上台後也的確以開明見稱,因此年輕人別無選擇,只能繼續押注在尋救連任的魯哈尼身上,讓改革成為事實。

 

  好景不常,魯哈尼的作風遭受保守強硬派挑戰,強硬派代表易卜杜拉.萊希在去年大選勝出,隨即再度收緊伊斯蘭律法。佔有六成人口的伊朗年輕人,大多渴望從頭巾自主到生活自主,並能看到伊朗翩翩舞影,如今這渴望卻成泡影。

 

  伊朗的確存在人權問題,人民受到很多的限制,宗教道德警察無處不在,他們不僅盯著婦女的頭巾,也密切監察藝術工作者,特別是舞蹈家。連跳舞也禁止的地方,對我們而言,實在匪而所思。不過,魯哈尼在任時,表示人民有權透過舞蹈表達快樂,並釋放那些因自拍跳舞上載網上而遭拘禁的青年,這曾令不少藝術工作者對解禁充滿期待,現在再度落空,年輕人有很大的挫敗感。

 

  今次又出現全國性示威,女性更站到前線,她們在阿米尼身上看到了自己。有評論指這大有可能與伊朗的經濟狀況有關。伊朗一直遭受美國制裁,這已足夠使得伊朗人苦不堪言,加上今年全球物價飛漲,伊朗正面對50%的通貨膨脹率。貨幣處於歷史最低水平,人們有感受夠了。

 

  即使是次抗議活動針對的是自由和人權,非百分百關乎經濟,但伊朗人因多年經濟困境而累積的不滿情緒,這還包括政治、社會、文化上的反覆打壓,向前行一步卻又退兩步,神權始終缺乏誠意尋求與人民和解的方案。至於核協議談判,仍陷入僵局,這意味解除制裁無望,經濟無法有起色。

 

  不滿的民眾當中,尤其是年輕人,他們看不到一個前景,一個未來,和機會的同時,他們也覺得他們的尊嚴和基本權利被國家如此暴力地侵犯,阿米尼的死亡正是國家暴力的體現,因此他們走上街頭,大聲呼喊還他們權利和尊嚴之餘,其實他們的不滿及憤怒亦夾雜著來自經濟、政治、社會甚至文化的挫敗。

 

  伊朗,這個美國的宿敵,如果不積極自我革新,自然會令敵人有機會乘虛介入,而這個神權國家出現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大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

 

17/05/2024

與我擦身而過的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二)

#南聯盟大使館 #美國大使館 #示威 #塞爾維亞 #俄羅斯 #中國留學生 #貝爾格萊德 #江亞平

  接受英國電視台採訪的次日是星期天,中國國內大學生發起的示威潮傳到了倫敦。我清早聽說中國留學生也會到美國大使館外示威,於是帶著相機趕往現場。抵達後發現除了中國留學生外,還來了大批塞爾維亞和俄羅斯民眾。他們並排在警察設置的鐵欄桿後,分別打出用各自國家語言和英文書寫的示威標語,一同抗議北約轟炸中國大使館。

 

 

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大使館外示威抗議(作者攝)


  據個人的採訪經歷,我覺得這一天是見證了冷戰結束後,南聯盟、獨聯體等前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的民間力量,首次為了共同訴求而一同走上街頭。這一幕還標誌了另一個微妙變化 -- 在此之前,南聯盟塞族和俄羅斯在政府和民間的關係都相對較為緊密,但中國大使館被炸之後,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關係也較前更為走近了。

南聯盟、獨聯體與中國民眾同場示威

  與此同時,大使館被炸也打亂了我前往貝爾格萊德的採訪計劃,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當地戰事升級令出行變得困難,另一方面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臨近加入世貿,中美關係有可能在這個自由貿易框架下獲得穩步升級,而大使館被炸確實可能對此構成短期干擾。在此背景下,留在資訊較為暢通的倫敦,與西敏寺和金融城保持接觸,更有利於跟進中美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

  此時我已長駐倫敦多年,採訪重點由初期的保守黨和工黨政權交替,進入至關重要的香港回歸倒數,以至亞洲爆發金融風暴後,轉為頻密跑金融城,之後又開始關注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進程。在此期間,巴爾幹半島的戰火風煙不斷,南斯拉夫在內戰中裂解成縮小版的南聯盟。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聯盟內部又因為科索沃分離問題爆發新衝突,為北約出兵提供了導火線。1998年中,我去威爾斯採訪加迪夫歐盟峰會。這場峰會本來是標誌歐元的誕生,歐盟全面投入運作的盛會,但會場內的聚焦點卻變成了科索沃問題。我在這次峰會上,充分聆聽了歐洲政治和新聞界對南聯盟和科索沃問題的看法。個人感覺是,雖然南斯拉夫倒了,但歐盟並不打算容忍南聯盟的存在。

 

 

來自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民眾加入示威行列(作者攝)


歐盟坐收漁人之利

  歐盟當時遲遲不動,只是想躲在後面,等美國主導的北約打頭陣,坐收漁人之利。就此角度而言,我始終認為把美國視為北約東擴的唯一力量是不正確的,其實歐盟也積極配合北約打通東擴的障礙,是這場擴張行動的利益持份者。事實上歐盟國家也積極參與美國在中東北非的軍事行動,以爭奪石油及基建利益。

  這就是為甚麼特朗普上台後對歐盟很不滿,認為歐洲國家在佔美國便宜。參加完加迪夫峰會之後,為了增加自己對歐洲事務的整體認知,我更覺得有必要親赴前南斯拉夫地區,實地瞭解塞族和其他族群之間的衝突細節,判斷科索沃問題的真相。

  早在1996年,我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代表團訪問西班牙,結識了新華社資深記者江亞平。他當時剛結束常駐貝爾格萊德的工作,是首位踏足前南斯拉夫地區進行戰地採訪,親眼目擊這個國家在內戰中瓦解的中國記者。他回國後出版了一本回憶錄,還送了一本給我。

  在香港回歸前江亞平也調派到倫敦工作,我們自此經常見面。他因為曾親臨前南地區採訪,對當地內戰的原由和過程非常瞭解,對一些複雜的問題,不加思索就能詳細解釋一番。隨著北約進攻南聯盟的可能性上升,我開始籌措前往貝爾格萊德,自然就請老友教路,例如當地有沒有相對安全和方便工作的基站。

 

3名中國記者在空襲中殉職(互聯網)

 


聯繫貝爾格萊德大使館

  他建議,在戰爭情況下最可行的棲身點就是中國大使館。我聽罷連連點頭,大使館不僅相對安全,較能保障電力、糧食和食水供應,在萬不得已時還可以跟使館人員一同撤離。雖然當時前往塞族地區要面對交通等各種困難,但如能找到工作基站的話,前往貝爾格萊德的最大障礙就解決了。

  江亞平對前南地區較熟悉,答應我出發前代為聯繫貝爾格萊德大使館,我也開始準備行裝與採訪器材,找尋合適時機「入場」。如前所述,當時巴爾幹問題並不是我的「本業」,於是我又被倫敦的日常新聞工作拖延了一段時間。至北約正式轟炸南聯盟後,全球新聞焦點轉向當地,我終於也等到了前行的時機。

  不料就在此時,傳來大使館被炸消息,3名身處館內的中國新聞同行當場殉職,在此再次向他們致敬。如果我當時身在貝爾格萊德,不知道命運會是如何,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採訪沒能成行,是我記者生涯中很大的遺憾。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