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07/03/2023

巴西拒向烏國提供武器,南北分野新啟示

#盧拉 #拜登 #全球南方 #俄烏戰爭 #大國博弈 #巴西

  早前美國總統拜登會晤巴西新上任總統盧拉,直接要求盧拉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盧拉斬釘截鐵表示,巴西不會參與戰爭,只渴望盡早停戰,並願能扮演調停的角色。就在中國提出俄烏和談方案之際,盧拉宣布將於今年年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

 

  盧拉的回應儼如向拜登刮了一記耳光,同時展示了非西方國家陣營中,一股新不結盟運動正在醞釀中。事實上,不獨巴西等拉美國家,從中東、非洲到中國及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等,他們早已在俄烏爆發戰爭之初,持守中立態度,即使當中有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但仍然不向西方歸邊。

 

 (AP圖片)

 

  這令人想到成立於1961年冷戰時期的「不結盟運動」。在美蘇兩極世界中由於不想捲入當時大國的博弈,葬送自己的獨立地位,因此有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幾乎全是非西方陣營國家,倡議保持中立。

 

  後來世界銀行與各地組織都逐漸流行用「全球南方」(the Global South)來形容參與不結盟運動的國家,取代沿用已久的「發展中國家」或「第三世界」等詞。該術語並非固有地指地理上的南方,南方國家被描述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或正在工業化過程中,並且大多曾經歷被北方國家殖民的歷史。

 

  去年10月,英國劍橋大學對137個國家/地區對西方以及俄羅斯和中國的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有點出乎西方陣營意料之外,生活在西方以外的63億人口中,只有三成傾向西方,其餘的七成較傾向中俄,令南北之間就國際關係的民意距離,因俄烏戰爭進一步拉大,令世界愈見分裂。

 

  不同背景的分析家對此有不一樣的見解。親西方的分析家認為世界正走向西方自由民主vs東方威權專制的兩極分化,而比較獨立學者則指出,全球南方用不同於西方的視角來看待烏克蘭戰爭,究其原因,正如印度外交部長S.Jaishankar在一次採訪中指出:「歐洲必須擺脫這樣一種心態,即歐洲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但世界的問題不是歐洲的問題。」

 

  換言之,正當南方世界面對眾多的挑戰,諸如高能源價格、糧荒、貧窮、乾旱、超級通脹等,但西方沒有認真正視和共同尋求解決方法,現在西方卻反過來要求南方國家歸邊加入制裁俄羅斯,再一次無視他們所承受的後果,而過去三年疫苗爭奪戰更殘酷暴露了西方的自私自利,完全漠視南方國家的需要。

 

  西方可以「在需要的時間內」維持戰爭,因為他們擁有財政資源和資本市場,但全球南方並沒有同樣的奢侈。為歐洲安全的未來而戰可能會破壞整個世界。

 

  此外,殖民歷史的痛苦經歷也令到全球南方對過去的西方殖民者持質疑態度,質疑他們利用俄烏戰爭重組和加強西方的聯盟力量,結果戰爭肥了西方軍方商,南方國家的經濟卻受到不成比例的沉重打擊,正所謂以前的殖民舊傷未愈,而現在的新冷戰又給他們新的傷害。因此,鑑於歷史,我們能責怪他們嗎?

 

  2023年2月18日,在埃塞俄比亞舉行的非洲聯盟首腦會議上,烏干達外交部長Jeje Odongo說:「我們被殖民了,並原諒了那些殖民我們的人。現在殖民者要求我們成為俄羅斯的敵人,俄羅斯從未殖民過我們。這公平嗎?他們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敵人,我們的朋友就是我們的朋友。」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埃德勒(David Adler)認為,國際社會在俄烏戰爭上的分裂,其實已無關左右派或東西方之別,而是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之間的分歧,這即是南北的分野,而俄烏戰爭使這種差異或鴻溝更加明顯,部分由於其自身的歷史,部分則出於經濟現實,全球南方將多極世界視為更可取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聲音才更有可能被聽到,全球地緣政治將由此有重要的變化。
   
  

10/01/2023

特朗普的「傳染病」

#特朗普 #巴西 #極右組織 #班農 #博爾索納羅 #盧拉 #衝擊國會



  正當美國媒體借發生在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兩周年,紛紛評論政治暴力背後的現象之際,冷不妨1月8日巴西竟上演了同一劇目,前總統博爾索納羅支持者企圖推翻新上任左翼的盧拉,當天在首都巴西尼亞不僅暴力衝擊和大肆毀壞國會大廈,還有行政和司法機構,比美國版本的規模還要大,震驚國際社會,大家不禁問,這與美國的1月6日事件有關連嗎?
 
  巴西媒體指這在巴西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諷刺的是,盧拉周前就職時還表示大選順利完成,展示了巴西民主的勝利,但這個南美最大的民主國家,民主經常受到挑戰。事實上,巴西和美國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於1985年才結束長達21年的軍事獨裁统治,上一輩對威權歲月記憶猶在。
 
  因此,外界好奇,巴西軍隊對今次政治暴力事件的取態,至少他們會不會保持中立,維護憲法,這才是巴西民主的最大考驗和關鍵所在。我立刻翻看巴西本土媒體就這方面的評論,大部分評論都認為,雖然軍方部門肯定有人喜歡博爾索納羅,但應會自制。
 
  巴西人相信,軍方整體上不會站在盧拉的對立面,不欲重走舊路,不然他們便會失去人民的支持,失去自獨裁結束後過去40年以來辛苦重塑軍方的形象和地位角色。不過,有不少博爾索納羅的支持者卻仍懷念那段獨裁日子,在他們眼中,那是一個巨大財富的時代,博氏在位時正是要傳達這樣的訊息,盧拉則稱他們為「狂熱的法西斯分子」。
 
  如是者,即使盧拉今次能平亂,他又如何面對國內這些組織龐大的極右民粹之徒,而且有證據顯示,美國極右力量在他們背後撐腰,盧拉陣營甚至指這是美國極右向巴西輸出的文化戰爭。博爾索納羅早有「熱帶特朗普」的別稱,他一如特朗普從未正式認輸,並一直在散布有關選舉制度的假消息,指這是欺詐行為,令支持者不惜抗議,他們封鎖高速公路,又在軍事基地外和首都設立抗議營地,指控選舉受到操縱,他們不斷煽動群情直至發生1月8日事件,當中有暴徒在社交媒體不畏言表示受到美國1月6日事件啟發。 

 

(CNS)

 
  就在盧拉就職典禮的前幾天,博氏逃到了佛羅里達州,據報導他在那裏與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面。與此同時,特朗普前軍師班農(Steve Bannon)亦公開表示,如果不是因為欺詐,博氏將如何獲勝。其後他不斷在網絡煽動,鼓吹博氏支持者反擊。巴西終在1月8日上演政治暴力當天,特朗普立刻引用班農的說話,指稱那些暴徒為「巴西自由戰士」。
 
  在此,我們可以逐漸看到了美國和巴西之間極右勢力那種深刻的聯繫,而美國這股極右勢力又是如何被故意輸出到巴西甚至其他地方,並被博爾索納羅及其支持者所吸納。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班農和博索納羅家族之間的關係也很深厚,甚至可以追溯到博氏獲勝之前。早在2018年最先接觸班農的是博氏兒子愛德華多.博爾索納羅。據推測,他是要求班農協助他父親的競選活動。原來愛德華多和班農同是國際極右翼組織「運動」(The Movement)的領導人,該組織看來不僅試圖煽動巴西人推翻左翼政府,整個拉丁美洲可能亦是他們的整頓目標。
 
  特朗普和班農及其盟友只是這個龐大國際極右翼網絡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圍繞種族和民族主義、鼓吹偏見、挑釁政治暴力的網絡,他們正在和他們拉攏的對象分享經驗,試圖把這場文化戰爭輸到世界各地。他們在美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國外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值得我們關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