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02/08/2023

從全球熱浪到華北暴雨,正視氣候變遷大國態度是關鍵

#氣候變化 #碳中和 #大國博弈 #北京 #暴雨 #溫室效應 #古特雷斯 #全球沸點 #全球沸點 #熱浪

  在北京,我正和一些學者談論氣候變遷問題之際,冷不妨整個華北地區受颱風影響,特大連場暴雨殺個大家措手不及。朋友表示,北京鮮少有受颱風影響,這真是50年難得一遇的暴雨,給我碰過正著。早前北京已處於40至45度高溫,其實全球正面對新一波的反常熱浪。在京城,不少人都在談論溫室效應,氣候變遷成為眾人關注的熱點。

 

(AP)


  與此同時,加拿大也正在發生不尋常的山火,而美國南部和東南部遭受到的極端高溫和強風暴至少持續了一個月至今未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形容我們已進入了「全球沸點」。我們對此應該不會感意外,過去有太多的預警和呼籲,但行動卻是這麼的缓慢。

  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7月下旬拜登總統氣候特使克里到北京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商討對氣候變遷應對的合作方案,可惜在中美緊張關係下,雙方的會談似乎沒有重大進展,還是各說各話。不過,如果看實際的數字,中國比美國看來更為努力,例如在2022年,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投資達5460億美元,而美國投資則僅為1410億美元。

  毫無疑問,一早工業化的發達大國在氣候變遷上負有更大的責任。可是,美國的態度是曖昧的,中國卻仍以發展中國家自居。最近,有環保團體就美國的熱浪呼籲拜登宣布「氣候緊急法」(climate emergency),但遭拜登拒絕,他並沒有減慢化石燃料的應用。而且還有消息指出一個共和黨的「2025計劃」(2025 Project),如果明年總統大選勝出的是共和黨中人,他們將推翻所有主要減排法案,他們認為氣候變遷這議題是個騙局。

  畢竟,應付氣候變遷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大國如果不以身作側,並援助小國過渡到潔淨態源的話,我們只能眼巴巴看著氣候變遷摧毁人類家園。不過,我們也要明白在這場角力中,後發國家受到衝擊最大,有人提出「碳殖民主義」。

  眾所周知,二氧化碳乃是氣候暖化的元兇,而煤碳石油等化石燃料,乃排放極高的二氧化碳,但這些化石燃料又是最便宜以及最方便能獲得的資源。因此,不少發展中國家至今仍然無法放棄煤碳發電,他們沒有像西方大國一樣,有足夠的財力和技術發展再生能源。

  近年國際公民社會以「漂綠」(greenwashing)來諷刺富國的環保姿態,這意指那些富國領袖最愛玩綠色語言偽術,用此來包裝沒有實質內容的承諾,而且行動起來卻最善於耍出雙重標準的手段。

  試想想,世界發展這樣不平衡,貧富國家之間差距這麼大,那又怎可一刀切並無差別要求所有國家,遵從由大國定立針對氣候變化的新規範?!舉個例子,「碳中和」(低碳經濟)現在是個潮語,富國最熱衷要求大家追求的目標。可是,請細想一下該目標背後所隱藏的不公平現象,便明白這只不過是個騙局。

  早在十多年前,發展中國家已警告富國,不要攪「碳殖民主義」,強迫他們簽署赤裸裸的不平等協議,而不談任何援助及補償配套。過去發達國家盡情剝削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來成就自己國內的發展,以更多的碳消耗去支撐更現代化的基礎建設,另方面卻把碳排量轉假到窮國去,而窮國則仍然停留在低度發展水平。

  當發達國家已發展到高水平的物質建設和生活,而且到達樽頸位置,現在卻要發展中國家一下子和富國看齊邁向碳中和,他們如何能加強基建和提高生活水平?可是,發達國家想到的是在新能源革命中,怎樣掌握支配權和開拓更大的新市場,那麼,從碳中和政策上衍生的碳關稅,便是一種新貿易壁壘,發展中國家的高能耗產品將被迫退出歐美市場,打擊他們本已薄弱的經濟。

  中國願意率先和應發達國家的碳中和目標,可能是它看到自己在發展中國家裏,更有條件參與這場低碳競賽,可以進一步擴大在歐盟的市場,而且有機會代表發展中國家,加入制定這場碳中和的遊戲規則,總比任西方國家宰割好。

  換言之,正視氣候變遷也需兼顧公平的問題,大國扶助小國來打這場扙實在是刻不容緩。

04/06/2024

香港年用水量3年間升7%達10.66億立方米!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提升食水安全兼保障水源供應?

#水資源 #氣候變化 #食水 #創新科技 #科技 #節約用水 #智管網 #環保智能水流花灑 #智慧生活 #創科

  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食水資源嚴重不足,香港也不能獨善其身。香港和內地東江流域的集水量近年均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加上新冠疫情改變了市民的用水習慣,令本港的用水量明顯增加。

 

  事實上,香港的食水用量每年一直逐步攀升。從疫情前2019年的9.96億立方米,上升至2022年10.66億立方米的水平,三年間食水用量上升了7%。縱使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期已於去年底投產,為香港增添可靠新水源,惟其產量只佔本港食水用量約5%,未能填補增長所需,反映香港仍存在缺水危機。

 

  為緩和食水短缺,世界氣象組織早已呼籲各國加強水資源管理、監測、預測及早期預警,先進科技成為當中的關鍵詞。香港最近也積極採用創新科技,全面監管食水資源。水務署一方面開展了「智管網」計劃,在全港的食水分配管網內設立約2,400個「智管網」監測區域,以識別滲漏區域,為滲漏水管進行快速維修。另一方面,又在船灣淡水湖增設水塘水質監測的無人船系統,該系統配備全球定位系統、自動水質監測裝置及取樣裝置,能自動監測水塘不同位置的水質,並自動製成圖像化水質報告。當局更不斷提升系統的智能,使其能夠自動規劃巡航路線,並根據實時水質變化即時作出應對措施,不但可提升水質監測效率,還能提升食水安全,並保障水源供應。

 

  同時,學界也凝聚智慧提出節約用水的方案,如職業訓練局(VTC)院校成員青年學院(國際課程)師生團隊設計的「環保智能水流花灑」,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讓用戶選擇用水時間,再由程式進行運算,計算水流量,並控制花灑的出水量。手機程式同時會記錄用戶的用水習慣,並提供節約用水資訊,藉以提升大眾環保意識。該系統現正持續優化,如計劃在手機程式增設每月用水量及水費的預算,長遠可透過數據,協助物業管理公司估算及為住宅大廈的供水系統安排進行維修保養。

 

  根據去年3月發表的《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四分之一人口沒有安全飲用水,每年有達30億人口至少有一個月會經歷缺水問題,讓生活造成困擾。報告更預計,2050年全球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人口將上升至24億。

 

  食水是人類重要的資源,大家都必須養成「惜水」習慣。要培養民間的「惜水」文化,當局都要多費心思,加強宣傳和教育。去年,水務署聯同環保促進會舉辦的「商約」惜水運動,旨在透過不同活動,呼籲工商界共同推廣「惜水」文化,同時提升用水效益,值得參與支持。期望日後社區有更多類似的活動,讓大家齊心投入「惜水」生活,共同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盡一分力。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