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06/12/2023

血汗波斯灣——杜拜氣候峰會的諷刺

#容我世說 #聯合國氣候峰會 #阿聯酋 #杜拜 #石油 #人權 #外勞 #剝削 #人權監察 #化石燃料

  一年一度、今年已第28屆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正在11月30日至12月12日期間舉行,但今屆東道主阿聯酋本身卻充滿爭議,事前有不少環保及勞工組織抗議及力圖阻止由該聯合酋長國的杜拜主辦。對,這也的確不無諷刺,當峰會目的之一是終止使用化石燃料,但今年卻選擇在全球十大產油國之一的國家舉行,而且大會主席賈比爾(Sultan Ahmed al-Jaber)是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主席,這自然令到COP28更具諷刺性。

 

  早前已有報道指,ADNOC這家石油公司每天可抽取270萬桶石油,並計劃在2027年之前產能要翻一番。如是者,COP28由賈比爾做大會主席,難怪使得爭議聲進一步擴大。此外,BBC最近取得一份洩漏文件,指阿聯酋欲利用COP28這個國際場合,計劃與15個到訪杜拜的國家達成石油和天然氣交易。雖然賈比爾極力否認,但已為今年氣候峰會蒙上陰影,場外示威不絕。

 

 今屆聯合國氣候峰會主席,竟由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主席賈比爾擔任。(AP)

 

  事實上,前來參加COP28的石油公司游說團體和人士也特別多,至少有2456名游說者,數量差不多是去年的四倍,令人咋舌,他們來自包括蜆殼石油、道達爾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這讓我聯想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上,興致勃勃講解他的新中東計劃中,那條把海灣產油國串連到以巴地區直出歐洲的油田管道。石油,始終是中東的主要命脈、致富之道,哪個中東土豪願意放棄?

 

  因此,她們看著以色列狂轟濫炸加沙地帶,想到自己的利益、軍事化與化石燃料之間的密切關係,那麼,又怎會以石油來阻嚇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她們對加沙危機動口不動手的背後原因,一目了然。

 

  在COP28會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只有我們最終停止燃燒所有化石燃料,才有可能實現1.5℃的(升溫)上限⋯⋯」他的聲音尤如空中樓閣,何況俄烏戰爭未完,影響歐洲燃料供應,最環保的德國向現實低頭,帶頭返回煤炭原油發電,其他歐洲國家跟隨,過去碳中和的努力,大受削弱。

 

  與此同時,海灣產油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還是繼續吃她們的「老本」,而支撐起她們石油財富的,竟然就是她們國內的外勞,其外勞人口龐大到可以佔上國家總人口的八成。這些海灣國家,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本地人躺著也能過上奢侈生活,反觀外勞受盡剝削,而且十分猖獗。

 

外勞在海灣地區從事厭惡性和危險工作,卻完全得不到合理對待和法律保障。(AP)

 

  去年卡塔爾主辦世界盃,在全國歡慶之時,不少媒體反而聚焦該國聲名狼的勞工剝削議題。不僅卡塔爾,其他海灣國家亦然,阿聯酋也不例外,今年COP28場外來自世界各地的示威組織中,有勞工和人權組織便借機提出海灣外勞的問題。意外的是,「人權監察」(Humam Rights Watch)過去九年被阿聯酋禁止入境,今年竟獲批准。

 

  人權監察代表在COP28會場隨即指出海灣地區的外勞人權糾結,可歸咎於盛行於該地區已久的卡法拉制度,英文叫Kafala System,而Kafala一字在阿拉伯文裏有代理人、贊助人的意思。該制度規範了外勞和僱主之間的關係,僱主為外勞的「贊助人」,而外勞則完全歸屬於其「贊助者」,前者任由後者安排和使用,活像現代奴隸制。

 

  海灣外勞主要來自南亞、菲律賓、印尼、巴爾幹半島和非洲,中國外勞亦有不少,他們從事各種厭惡性和具危險性質的工作,卻完全受到不合理對待和法律保障。即使近年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等國做些門面改革,卻不全面又沒有確實執行,招來國際一片譴責聲音。由於杜拜為今年COP28舉行之地,特別惹火,外勞爭議隨著化石燃料的廢存爭議一併爆發出來,這同時也值得大家深思:一個半封建的產油地區,如何和世界資本主義的互相依賴下,人權與和平怎樣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06/06/2024

北約政策新轉向,俄烏之戰翻開另一頁

#容我世說 #俄烏戰爭 #烏克蘭 #俄羅斯 #澤連斯基 #美國 #大國博弈 #北約

  5月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外長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這次會議所商討的議題,乃是回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要求,北約能否解除限制烏克蘭採用北約提供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的軍事設施,結果從美國到歐洲北約成員大國都為烏克蘭跨過紅線,開了綠燈。北約這個新轉向令外界為之側目,擔心俄烏不僅和談無望,並有可能令戰事失控,禍及全球。

 

  事緣今年上半年,烏克蘭東部在俄羅斯節節進逼下,烏方先後失守好些原本已經收復的地方,再這樣下去,烏克蘭戰敗指日可待,澤連斯基遂慌忙向美國和北約求助,要求他們解除烏克蘭不可使用北約武器進攻俄國土地的限制。

 

  過去兩年以來,西方軍援烏國有條紅線,就是北約武器只限在烏克蘭境內與俄方作戰時使用,這條紅線乃是北約和俄羅斯私下的默契,超過這條紅線,便難保俄方不打核武戰。

 

北約成員國外長雲集布拉格,商討烏克蘭能否使用北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軍事設施。(AP)

 

  現在澤連斯基要求北約解除這條紅線,至少讓他利用北約武器的優勢,向俄方境內軍事設施還擊,企圖一挽頹勢。報道指英法兩國毫不猶疑為澤連斯基背書,而拜登本來一直反對踩過界,只批准對烏方加大軍援,但後來經過國會討論後,出人意表地也按了綠燈。

 

  今次北約的踩過界即是超越紅線,自然會亮起警鐘,就好像消防車頂上轉動的紅燈,發出響亮的聲音,好讓我們警覺。這個世界響起了警鐘嗎?其實一早已亮出刺眼的紅色燈光,但大國的政客們太埋首於鬥爭之中,看到的只是一己的狹獈利益。如是者,核戰,會否一觸即發?

 

  今次捷克會議中,32個北約成員國有24個投票支持烏克蘭「踩過界」,解除以前把戰事局限於烏克蘭境內的限制,並可使用北約武器反擊俄羅斯國土。支持者表示,他們以民主之名,將為烏克蘭提供一切所需,包括戰鬥人員。捷克總統較早前已提出,在非常情況,北約軍隊正式進入烏克蘭提供必需戰鬥援助,並不違法。

 

若北約的軍隊及武器攻入俄羅斯境內,俄烏戰爭就會升級為兩大擁核陣營的衝突。(AP)

 

  不過另方面,仍有幾個北約東歐成員國如保加利亞等反對踩紅線,只可惜她們的聲音已變得非常微弱。而英國代表在北約會議上更振振有詞地回應說,當俄羅斯在烏克蘭攻城掠地,為何烏克蘭不能反攻俄羅斯土地?聽起來似乎有其道理,但後果呢?試想象,北約軍隊及武器攻入俄羅斯境內,則不僅是俄烏之間的問題了,那就會掀起北約和俄國兩大擁有核武陣營的衝突,後果不堪設想。

 

  想不到,俄烏戰爭持續了兩年多,北約未有為和談製造空間之餘,還欲令烏克蘭在軍事上北約化,卻又拖拖拉拉未有圓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夢想,其目的就是只視烏克蘭為棋子,刺激兼抗衡俄羅斯,而普京亦咬住烏東不放,令戰事延續。

 

  事實上,俄羅斯無法洗脫侵略者的形象,但北約要令這場戰爭成為北約代理戰也昭然若揭。澤連斯基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亦已變得灰頭土臉。北溪一號爆炸案明明是美國所為,澤連斯基拍心口指是他下令的「好事」,硬替美國吃下了隻「死貓」;俄烏戰事頭一年本來有和談的機會,澤連斯基在美國授意下企硬,結果令和談泡湯,把國家拉進深淵;去年10月加沙危機爆發至今,澤連斯基忙不及站在美以立場,已令他失去不少南方國家的支持。

 

澤連斯基甘為美國的馬前卒,碰得灰頭土臉。(AP)

 

  看來,俄烏之戰再戰下去,沒有贏家,卻把世界也置於刀鋒口上,究竟誰能擔當白武士?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