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容我世說
10/01/2024

中印夾縫中看孟加拉大選

#容我世說 #孟加拉 #印度 #中國 #巴基斯坦 #美國 #中美關係 #一帶一路 #外交 #政治 #大選 #大國博弈

  美國以印太計劃加強對中國的圍堵,南亞地區成重要戰場,特別是印度,她已被美國視為南亞重要夥伴,而印度與中國就領土問題也的確經常發生衝突,兩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因展開地緣爭奪戰令近年關係惡化。今年是多個南亞國家的選舉年,誰勝出都會影響到南亞的地緣政治,頭炮是孟加拉,大選剛於1月7號結束,不僅美國關注,中印兩國更是密切留意。

 

  想不到,窮困的孟加拉成為中印的重要爭奪對象。事實上,美國的印太計劃多少也加強了孟加拉的重要性,中美和中印都各自要在南亞組建其聯盟。人口超過1.6億的孟加拉,是繼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第三大南亞國家,位處孟加拉灣的中心,地緣戰略位置突出,同時又是通往南亞和東南亞的門戶,遂成為不僅是中美印三國,也是日本和澳洲印太戰略的焦點。

 

  說到南亞當代地緣政治版圖的形成,可說是源於大英帝國在二戰後的撤出。可是,當英國結束在整個南亞次大陸的殖民統治,卻在該地區引發更多的分裂、矛盾與衝突,拖著經濟發展的後腿。70多年過去了,但南亞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地區之一。

 

孟加拉基於與巴基斯坦同是伊斯蘭國家,上世紀曾加入巴基斯坦,稱為東巴基斯坦。(Shutterstock)

 

  首先,在混亂的解殖時期催生了多個南亞國家獨立,在國家構建過程中,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恐怖主義、分離主義充斥著整個次大陸,令得南亞地區內部原有的聯繫網絡和共通性,由於國界的逐步確立而被人為地切割開來,形成了今天劇烈的地緣政治博弈。

 

  僅看南亞最大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宗教及領土已經爆發過三次戰爭,至今仍處於對峙局面,嚴重的區內矛盾給了其他大國影響和介入地區事務的機會。至於孟加拉,1947年印巴分治時,孟加拉基於同是伊斯蘭這個宗教原因,決定加入巴基斯坦,卻與巴基斯坦沒有接壤的土地,遂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外飛地(Exclave),稱為東巴基斯坦。

 

  可是,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雖有同一宗教,但民族完全不同,結果爆發大衝突,最後印度介入,軍援孟加拉獨立運動,孟加拉在1971年正式獨立。在這歷史背景下,孟加拉和印度關係一直非常要好,前者對後者亦有很強的經濟依賴,直至穆廸上台成為印度總理,大搞印度教民族主義,對國內穆斯林展開打壓甚至屠殺,令到孟加拉人甚為憤怒。

 

孟加拉女總理哈西娜與印度關係良好;圖為她與印度總理穆廸去年在G20會議中握手問候。(AP)

 

  不過,有鐵娘子之稱的孟加拉女總理哈西娜,對印度絕不強硬,反之大舉鎮壓強烈不滿印度公民修正政策的反對派。反對派包括孟加拉民族主義黨,去年組百萬人抗議示威,被政府大規模拘控,而民族主義黨500萬黨員中有一半竟遭流放或陷牢獄之災,反對派遂發起杯葛今次大選行動。

 

  在位20年的哈西娜一直奉行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利用孟加拉有利的地緣位置,謀取最大的經濟利益。中印雖交惡,但哈西娜卻能夠不作選邊站,一方面既維持與印度的緊密經濟關係,絕不會因穆廸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而得罪印度,致令反對派對她氣上心頭;另方面她又和中國友好,孟加拉不僅是中國的軍事夥伴,更是「一帶一路」簽約國,反對派亦就此對她大加批評。

 

  換言之,當哈西娜要左右逢源之際,反對派卻對中印兩邊不賣帳。那就有趣了,中印雖為敵,但基於上述原因,兩國皆出現支持哈西娜的現象,對鐵娘子鎮壓反對派和操弄大選視若無睹,這令美國異常尷尬。

 

孟加拉的反對派舉行示威,呼籲民眾杯葛大選。(AP)

 

  今次孟加拉大選在反對派杯葛下,投票率只得四成,有說其實更低至可能只得兩成多,令到哈西娜順利第四度連任,國會全由她的人民聯盟黨控制。這意味著甚麼?中國和孟加拉的關係更穩固。事實上,印度早對孟加拉過去10年來不斷加大和中國的投資合作,感到不安。雖說哈西娜左右逢源,可是自她於2019年連任後,已愈來愈向中國傾斜,另方面則放緩好些印度項目,這與穆廸對國內穆斯林愈來愈敵視有關係嗎?

 

  無論如何,孟加拉目前深陷經濟危機,哈西娜急於跳出困局。相比之下,中國比印度更能成為她的救命草。其他南亞國家又如何盤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和不丹都會在今年內舉行選舉,國際媒體極為關注這個超級大選年將為南亞局勢帶來怎樣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中美及中印在全球布局的策略。

14/06/2024

歐議會大選,極右派執政的前奏?

#歐洲議會 #容我世說 #大國博弈 #極右派 #右翼 #民粹

  歐洲議會大選之時,我剛到土耳其東南部探訪,這個地區與敘利亞接壤,聚居了不少因過去10年敘國內戰而流亡至此的敘利亞難民,到現在還有不少仍盼望能移民到歐洲去。其中一名我去年認識的敘利亞年輕作家,之前曾偷渡到希臘不果,今次見他,他表示正計劃多試一次,循這條最兇險卻是唯一的偷渡路線,首先前往希臘再到德國或法國等西歐國家。我只能告訴他,歐洲右翼民粹當道,反移民情緒高漲,當地移民特別是穆斯林非法移民面對很大的挑戰,請他三思。

 

勒龐(左)領導的極右民粹黨團「國民聯盟」,於法國大選勢如破竹。(AP)

 

  事實上,上屆歐洲議會大選極右黨團迅速崛起,大家早議論紛紛,剛在6月9日結束的今屆大選,極右陣營更是勢如破竹,而法國總統馬克龍領導的執政黨團「歐洲復興黨」(Renew Europe),在國內只得票14.60%,竟大幅輸給由勒龐家族創立的極右民粹黨團「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所獲得的31.37%,氣得馬克龍立刻解散國會,宣布在今個月底至7月初進行國會重選,再與「國民聯盟」一較高下。無論如何,人們最關心的是,按目前的發展,這會否是2027年法國總統大選極右派上台執政的前奏?

 

  換言之,不需等待若干年,就在下屈總統大選,這個標榜自由平等博愛的法蘭西,出現第一位極右總統也未可逆料。這似乎是歐洲的大趨勢,觀乎今屆歐洲議會大選結果,各歐盟成員國的極右勢力一樣取得亮麗的成績,意大利政壇早已給極右陣營把持,種族主義陰霾正籠罩著歐洲,新聞指德國更有富二代肆無忌憚在派對中舉起納粹手勢。歐洲將來的內外政策如何,惹人關注。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極右翼「意大利兄弟黨」,在大選中強勢報捷。(AP)

 

  首先,歐洲這股極右力量緣何而來?又怎樣壯大至挑戰主流的中間偏左或偏右陣營?在正常的政治光譜上,本來極右派乃是從傳統右派走向更偏激的派別,就好像美國共和黨的特朗普,在經濟政策上實行「美國第一」的極端保護主義,他也非常反移民,白人至上,但這面旗幟仍然不敢太過張揚,可是歐洲的極右翼卻敢於否定公民背後平等原則的歐洲核心價值,高調強化他們所認同的民族文化並要保護之,其他的都是他者,必須被區別於外。

 

  種族主義和反移民本來是這些歐洲極右派的鮮明旗幟,不過近年他們已跳出這個單一議題,表現出更多政治創新,涵蓋更多領域,包括氣候變化,他們甚至圍繞綠色轉型引發了一場文化戰爭,指這實在是要求老百姓付出高昂代價,從而引導基層選民同仇敵愾。他們甚至否定氣候變化這個現象,這和特朗普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從特朗普身上取得不少靈感。

 

歐盟為對抗全球暖化而推行「綠色新政」,惟農民認為打擊他們生計。(AP)

 

  歐洲極右派涉及的社會領域愈來愈廣,從外交政策、經濟政策,到社會和文化政策,他們更會用文明、種族和宗教的術語來談論歐洲,企圖令選民在他們身上尋求更多的情感和身份認同。看來,歐洲這股極右力量也是一場想要涵蓋所有政策領域的運動,他們才可以擴大他們的選民基礎,從而踏上執政之路。今次歐洲議會大選結果已向外界發出警示,我們且拭目而待。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