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留給囝囝
02/08/2017

善用數據得天下

#股票 #港股

  當恒指跟兩年前的高位愈行愈近之際,不少仍持有兩年前蟹貨的老散投資者,已有感高處不勝寒,正在為難得一朝重見家鄉價的藍籌個股如滙豐(00005)、港交所(00338)鬆不鬆綁忐忑不安,且心大心細,配合北水南下已佔大市成交近一成半,投資者更需要緊貼市場,按趨勢行事,按每日成交變化制定出入市策略。

 

  有見及此,歐資大行瑞信花了幾個月時間,運用CCASS持倉數據計算港股通股份累積資金流,方便投資者利用統計資料趨吉避凶,包括過去一日、五日、二十日十大成交港股通股份累積的成交金額、股數、以至資金流向與趨勢分析。市場上除港交所網站互聯互通數據外,坊間暫時仍未有同類如此具系統性數據列陣,讓投資者緊貼北水資金流向趨勢,運籌帷幄。

 

  縱觀昨天錄得淨資金流入股份的最新形勢,平保(02318)、新華保險(01336)及中國信達(01359)均錄得資金淨流入,惟仍錄得淨流入的工行(01398)及騰訊(00700)已有減慢,至於國壽(02628)與廣汽(02238),則明顯出現資金加快流出之象,難怪廣汽股價插水。

 

  過去二十日錄得淨流入最多是滙豐、淨流出最多的股份原來是中國恒大(03333),看來北水資金的加快或減慢流入流出,對股價走勢頗具指標作用,得數據得天下,善用市場資訊,是提升勝算之不二法門。

 

05/04/2024

買基金,就不要買中港基金?

#基金債券攻略 #投資 #中港基金 #理財智慧 #股票 #基金

  不經不覺,2024年已經過了一整季。我趁這個復活節加清明節的長假,整理了今年首季各類基金的表現。我發覺,只要你不是買中港基金的話,今年首季的投資成績應該不錯。

  如果你主力買日本基金和科技基金,收穫就更豐厚呢,平均升幅都接近兩成。事實上,去年和今年初,我都先後推介過大家買科技基金和日本基金,大家有跟入嗎?

  承接我今日文章的首段,如果你買的基金是中港基金,可能仍然沒有運行。不過,中港基金在今年首季也不是一面倒下跌(去年才是),因為中港股票在今年首季已經喘定。因此,如果你買的中港基金,做得比較出色,就未必會蝕錢;但做得遜色的話,則仍可能要蝕。

  買基金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用低廉的成本,涉獵到海外市場。但這樣就引發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我們買基金,還應該買中港基金嗎?因為中港股票我們自己都可以容易買到,為何要額外付錢予基金經理賺?

 

港股及A股在今年首季見喘穩,買中港基金不一定會蝕錢。(資料圖片)

 
  這個問題確實頗有趣。我身邊有些朋友,自己沒有時間研究股票,但自己較熟悉的就是港股,所以就買中港基金。當然,也有部分朋友是因為工作關係,不方便直接買港股(要申報,以及不可以太短炒),所以就買中港基金。

  我自己沒有這方面的限制,而我又有時間做一些簡單的研究,所以,如果我買基金的話,一定不會買中港基金。

  但我明白有些朋友在這方面的限制,所以,他們買基金的話,也會揀中港基金。我個人認為,既然你是買基金的話,也不要只買中港基金,應該以一個組合形式去參與,才可以發揮基金投資的最大好處。

  以近年的情況來看,如果是基金投資的話,只有2022年的情況較為惡劣,但只要大家是分散投資,整體上是沒有大問題的。我也要補充一句,即使是2022年,只要你有買能源基金,就算組合其他基金都要蝕,但整張成績表也不會太差。

  最後,我想指出一點,如果從風險的角度看,買基金的風險始終比買股票低。如果大家直接買股票,買著一些表現奇差的股票,例如這兩三年的科技股,跌幅可動輒五成或以上;但如果是買基金的話,我幾乎可以肯定,你不會蝕五成。除非是出現股災這種情況,才會令基金經理避無可避,否則,基金的風險一定比個別股票低。

  當然,從回報的角度看,買中表現突出的股票,回報也會比基金佳。這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我個人來說,更看重的是風險管理,希望盡量做到冒最小的風險,得到最大的回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