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經頑石不低頭
27/02/2018

巴菲特的智慧

#巴菲特

  上周,巴菲特發表其一年一度的致巴郡投資者書,這是一年一度的財經界「朝聖」之會,凡投資報章,無論是為真實還是八卦,都要談談巴菲特這封信,好讓讀者或投資者沾沾股神的智慧,好得有樣學樣,去發達。

 

  巴郡重槌的首15隻股票,見附表。

 

 

  2017年,全球市場掀起一輪併購狂潮。研究機構Dealogic的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1月,全球併購交易額總計達2,730億美元,成為2000年以來成交額最高的1月,全球併購交易出現近18年以來的最強勁開局。

 

  不過,巴郡卻找不到價格合適的大型收購對象,在去年收購德州最大輸電公司Oncor時更遭遇攔路虎,而這種「手握重金花不掉」的尷尬,直接導致巴郡的現金儲備大幅增加。股東信顯示,截至2017年底,巴郡持有的現金和短期國債規模激增至1,160億美元,該數字在2016年底只有864億美元。

 

  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表示︰「在併購上,我和芒格遵循一條簡單的原則︰別人愈大膽,我們就愈謹慎。」巴菲特在信中列舉了2017年完成的一些小型成功案例,強調在尋找併購機會時主要看重以下特質︰公司長期的競爭力、高水平的管理、有形資產的良好回報、誘人的內在增長機會以及合理的價格等。咁多錢,點好?

 

坐擁巨款無併購對象

 

  巴郡坐擁4億美元現金,無嘢買,只買了短期美國票據和國債,並且成為一些臨時缺水的資金池,銀行如缺水,可以找巴郡,不用找美儲局,甚麼叫富可敵國?看巴菲特和巴郡便知。

 

  巴菲特發表這個一年一度的致股東書近半個世紀,講得最多的,是叫人不要借錢買股票,要重視價值投資,他自己又有沒有跟從?

 

  《中國經濟網》從巴郡的重倉股中,整合出6大特徵,大家齊來學習以發達。

 

  第一,買產品需求永無止盡的快速消費品公司:

 

  行業內已經認識到巴菲特幾十年來主要是投資消費和金融,其中消費是第一位的。這些消費類公司都是快速消費品,而不是耐用消費品和慢速消費品。巴菲特沒有投資房地產,也沒有投資一些商品更換周期長的公司。

 

  可口可樂巴菲特一天自己就喝幾瓶,《華盛頓郵報》天天一份,寶潔吉列、美國運通的服務和產品全部都是快速重複消費。這些重倉股的產品和服務在生命周期上幾乎都是無始無終的,不能想像美國人不再喝可樂了,也不能想像美國人不再用快遞服務了,生命周期無限長的快速消費品是巴菲特核心重倉股的第一特點。

 

  第二,買大不買小、買老不買新、買壟斷不買競爭:

 

  巴菲特買大不買小,買老不買新,所有的重倉公司都是其所在行業的超級龍頭和絕對老大,這些公司也是美國企業界的巨無霸。巴菲特不介入處於自由競爭階段的行業和公司,他只買那些已經實現了完全寡頭壟斷行業中的超核心龍頭股。《華盛頓郵報》幾乎是美國輿論媒體的旗幟;可樂、寶潔吉列、運通基本上都佔據著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

 

  這些大的企業常常被人們視為成長乏力,但事實是這些企業因為長期經營,形成內部穩定的經營體制和機制,加上行業競爭進入壟斷而非常穩定,成長性並不遜色於其他公司。

 

  巴菲特一生沒有持有過所謂的中小盤股,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都具有長期生命歷程,都是在他們已經經營了幾十年後巴菲特才介入的,沒有一個較長的經營歷程,巴菲特甚至不看一眼,新的公司、小的公司、沒有歷史的公司,在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中從來得不到起碼的重視和關注,而老的、有歷史的、規模巨大的、行業絕對龍頭,則成為巴菲特重倉的核心公司。

 

  第三,買簡不買繁:

 

  巴菲特買的公司都不是特別依賴科學技術的行當。可樂是往水裏面加點糖後灌裝的產品,沒有技術壁壘,有人說可樂有獨特的配方,甚麼飲料都有配方,配方不是甚麼複雜神秘的事情;美國運通本身是快遞出生,快遞也沒有甚麼技術;寶潔、吉列更是如此。

 

  巴菲特投資的公司都不是複雜公司,都不是工藝日新月異的行當。我們可以看到巴菲特的核心重倉股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在單一產品上經營。

 

  所有的重倉股在經營歷史上都沒有業務轉型、沒有向新產業進軍,持之以恒的圍繞著自己單一的簡單產品,在可口可樂身上,這一點體現得最集中。近百年的歷程中,可樂的生產工藝沒變化,公司的主打產品沒變化,甚麼都沒有變,就是在這一桶小飲料上造成世界性的飲料巨頭。其他幾家公司也是如此。

 

  第四,買輕不買重:

 

  巴菲特買的公司的收入進一步增長、利潤的擴張、企業的壯大,基本上不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務、技術開發、設備投入、廠房建設等投入巨大的資源和力量。大部分公司不是重資產行當,都是輕資產行當。

 

  《華盛頓郵報》在這個問題代表性非常鮮明。一份報紙的成本包含辦公、記者、編輯、排版等費用,但隨著報紙發行量的擴大,其實成本並不同步增加,業務規模無限擴大中,成本相對鎖定,1萬份《華盛頓郵報》的成本和100萬份《華盛頓郵報》的成本差不了特別多。

 

  芒格在投資歷程中曾提出一個問題,一個拖拉機製造企業要擴大業務規模,前提是先花錢買配件,先花錢建生產綫、廠房設備、培訓員工,之後生產出拖拉機來,拖拉機能不能賣得不得而知,但賣拖拉機必須得先投入生產拖拉機的資金,而且想擴大產量也必須同步擴大資本支出,於是這類企業就不好成長。

 

  巴菲特顯然也看到這類問題。他的重倉股選擇不依賴於大量的資本支出、人力、財務的投入,業務量擴張的過程中少量的投入,甚至不投入就可以擴大收入和利潤,從而使得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增加的收入大部分轉化成了利潤。

 

  包括很多連鎖企業,沃爾瑪、蘇寧、肯德基這些歷史上的傑出成長股,都好像是說要想業務量擴大必須擴張門店,表像是如此,但實際上這類擴張是無風險的複製,它不需要業務模式的創新、不需要技術的創新、不需要經營方式的創新,是對原來已經無限成熟、無限規範的業務模式、生產工藝過程在異地,在新市場領域的擴張。

 

  在這個擴張中,一般來說幾乎沒有風險,因為是此前的成功拿過來重新利用,它不是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不是需要一種陌生的工藝技術、管理,它是在這個企業積累了幾十年固有的成功優勢和被市場完全證實可行的一套方法、原則的重新複製和再利用。

 

  所以這類擴張固然說業務量的擴張需要額外支出一些成本,但這類成本是保障的支出,是有一系列成功經驗做保障的再複製,新開的店的風險極低,而且共享了原有公司所有軟資源:信息資源、品牌資源、管理資源,擴張過程中固然有一些費用投入,但是它幾乎是輕車熟路的重新複製,從而成功率非常高。

 

  因此,適當支出一些成本,只是這些資本的經營運作過程是原來老模式的重演,沒有新風險,一旦產品出來,馬上就可以轉化為利潤,這類企業也是輕資產公司。

 

不好高鶩遠買大買強

 

  第五,買每天都可以隨時接觸到的公司:

 

  巴菲特所持有的公司都是巴菲特任何時間都可以接觸到的公司,我們發現巴菲特的核心重倉股中沒有一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不容易接觸到,是你每天都能接觸到的,只要你想接觸,隨時都可以接觸它的商品和服務,了解它是很方便的,沒有認知上的困難。

 

  這是巴菲特的一天︰清晨巴菲特從床上起來,首先進入衞生間使用了寶潔吉列的產品進行梳洗,之後巴菲特來到了餐廳,喝了一瓶可樂,吃了一些漢堡,接著拿起了一份《華盛頓郵報》閱讀當天的新聞,之後,巴菲特出門辦事。

 

  在辦事的過程中,他用運通卡結算,在富國銀行進行資金處理。這個簡單和普通的一天裏,巴菲特必然地接觸了及了解他所重倉投入的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有很多投資者提出巴菲特的長期投資成功在於他通過大量持股成為被投資公司的董事,這應該不見得沒有道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一開始買任何一間公司時,他都不是這間公司的董事,而巴菲特一買時量是很大的,很顯然,巴菲特的決策是在成為被投資公司董事之前就完成了,他是在沒有成為被投資公司的董事的情況下完成戰略決策。

 

  這個決策過程是巴菲特以普通投資者的身份完成的,為甚麼一個普通投資者所做的投資決策質量這麼高?因為被投資公司具有可研究、可把握、可判斷、能接觸、能感知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讓巴菲特能夠容易判斷,避免了很多認知錯誤,這一點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

 

  第六,買上下游關係極其簡單的公司:

 

  巴菲特所投資重倉股的上下游關係非常簡單,重倉股中沒有一家公司處於非常漫長且複雜的產業鏈中間。

 

  我們看可樂,可口可樂的原料是水和糖類,我們不能想像糖和水這兩個最主要的原材料會有稀缺的問題,也不能想像水和糖本身會有甚麼複雜的供需變化,不可能說水的供給發生了無法預期的複雜情況,糖也是最基礎的商品,全球各地都能生產,絕不會被某一家公司壟斷起來逼迫可口可樂接受某個高價,某一個地區的甜菜、甘蔗減產,馬上會被另一個地區的甜菜甘蔗補充。於是,可口可樂不可能受到上游供貨商的制約,上游供貨商某一家出了問題,新的供貨商很快會替代,這就是產業鏈短的好處。

 

  一言括之,簡單就是美,有足夠市場便賺到錢,不好高(科技)鶩遠(講未來會賺錢),要手板眼見,買大買強,不打新。總之,甘於食白飯,因為食飯好過食驚風散。

 

  巴菲特的投資重點,其實是幾千年來的中國民間智慧,智慧了幾千年,中國就未見有巴菲特,看來知行合一是挺不易。

 

07/05/2024

巴菲特的幾個W

#財金大勢 #巴菲特 #巴郡 #理財智慧 #投資 #投資心法

  巴郡(BRK)上周末(4日)的股東大會繼續成為了巴菲特智慧分享會,巴老回應了30多個問題,涉及科技股、國際市場、能源投資、生成式AI、保險業務、人生價值等議題。但一般投資者最關注的,相信還是他買了和不買甚麼(what)及其原因(why),以及投資在甚麼地方(where)和怎樣(how)決定買、不買或沽甚麼。

 

  今年首季業績披露,巴郡期內續減蘋果(AAPL)(圖一)持倉,但它仍是最大的普通股倉。巴菲特為減持蘋果解畫,說減持是因稅項,而不是看淡蘋果前景;除非有重大變化,否則蘋果仍會是巴郡最大的投資。

 

 

  至於巴郡其餘大部分投資則集中在美國運通(AXP)(圖二)、美銀(BAC)、可口可樂(KO)(圖三)及雪佛龍(CVX),巴老更指運通和可樂都是「極好的生意」。有興趣投資美股的讀者,收到未?橫撇一筆,中國的14億人市場是不用信用卡,而只用微信、支付寶,運通在中國無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巴郡在第一季度末的儲備增加至1890億元(美元.下同),再創現金持有量的紀錄。巴菲特預期,巴郡將於下月底持有多達2000億元,只因他認為投資目標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即是:投資者即使有錢,也不要「身痕」。

 

以核武喻AI

 

  美股有所謂「科技七雄」,但除蘋果外,巴老似乎對其餘6隻「科技雄」,包括芯片股英偉達(NVDA)(圖四)興趣不大。對於AI,巴老自言不懂得,卻說知道它重要,因AI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只是它的發展令他感到緊張。

 

 

  巴菲特認為,AI詐騙可能是下一個「增長型產業」,因AI具有巨大的變革潛力,所以他將AI技術比喻為核武。巴老說,最近看到AI生成他的肖像,便聯想到AI用於詐騙的可能性。

 

  巴菲特舉例解釋:「如果AI能複製出連父母也無法分辨真偽的圖像,再模仿你女兒向你要錢,例如說她剛撞了車,需要5萬元等。須知詐騙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部分,如果我對投資於詐騙感到興趣,這將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行業。」

 

  他又將AI比喻為核武:當人類發展核武器時,就像把妖怪從瓶子裏放了出來,而那妖怪一直做著一些「可怕事情」。「我不知道有甚麼辦法可以把妖怪捉回瓶子裏,只知道AI有點類似。」

 

主要投資在美

 

  當被問及未來會否投資於中國的公司時,巴菲特答謂,巴郡主要投資將繼續在美國,而下一筆大交易可能不會是對美國以外的企業投資。據報道巴菲特的幾個W,他答完獲得全場掌聲後,又說若要做些大事,自然要在美國進行。

 

  巴菲特指出,類似運通或可樂的公司都在全球拓展業務,但真正像運通或可樂在全球都有業務的公司卻很難找到。他覺得,自己對美國的規則、弱點及優勢有很深入的了解,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他卻沒有這種感覺。

 

  談到作出投資決定所考慮的因素時,巴菲特再以減持蘋果為例,指需要套現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了解消費者的行為(市場)十分重要,例如了解「大眾(市場)的偏好」。

 

  當投資者慢慢構建起自己的知識,便會思慮得更加周詳,也就可像巴菲特和芒格一樣,更迅速地作出決策。巴菲特當年就是知道,iPhone對用家的意義何在,並預視到用家會怎樣去使用它。

 

  更重要的是,iPhone(產品)及蘋果(公司)的價值遠遠被低估了,但巴老用了十幾年才「洞見」到iPhone的價值。似乎是研究團隊中,欠些IT智囊了。

 

做準備 候機會

 

  巴老提醒投資者,若看到某些事物之後,雖然覺得很好,但不要以為某些事情或機會隔天便會出現,還需要做足準備,靜待時機。

 

  看巴菲特這些投資秘訣,令筆者想起上周五(3日)蕪文(圖五)內容,其中原則並無分別。但他說常犯上「應該做而沒有做」錯誤,未知道不投資於美科技股其餘6隻,是否又已犯上相同的錯誤?當年微軟已如此,幾十年後的今天又如是?

 

 

  巴老或會說,不懂便不買!但他可以學嘛!不是要學到老嗎?何況他不是說「要做大事,就要在美國做」嗎?今時美國投資頭等「大事」,非AI莫屬。巴老坐擁近2000億元,而不投資於美國芯片工業?唔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