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政經頑石不低頭
21/03/2018

初試啼聲

#人行 #易綱

  今周,中美兩大經濟體的新任央行行長,將初試啼聲。市場會想聽有甚麼新調。

 

  先談美儲局新主席鮑威爾,會主持第一次議息會,市場估會加息,估市場會十分關注會議後的議息聲明,香港要到周四早上才知,這個聲明會講甚麼?筆者估是:(1)謂對美國經濟前景樂觀;(2)通脹上升壓力有,但唔會太快;(3)稅改利美經濟;(4)會循序漸進加息,會不會講由加3次息至加4次息,估不會;(5)打死都唔會講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他9成講事情在發展中,未知詳情,no comment。

 

  至於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又是個怎樣的人?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他是一位真正的學者型官員。」一位人民銀行系統工作人員表示。

 

海歸派執教鞭11年

 

  在加入人民銀行系統前,易綱在高校執教11年,長期從事研究工作。這段經歷與美儲局原主席伯南克、耶倫頗有相似之處。

 

  簡歷顯示,1986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後,易綱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教、副教授,並於1992年獲終身教職。1994年易綱回國,與林毅夫等發起組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1997年易綱以北大教授的身份直接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開始他與央行的20餘年緣份。

 

  1997年也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這對中國當時進行的金融改革造成了很大衝擊,反對金融業改革開放的保守聲音甚囂塵上。

 

  1998年初,易綱與現任證監會副主席的方星海合寫了一篇分析拉美國家債務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文章,建議資本市場開放要繼續推動但需漸進有序,並實行有彈性的匯率政策。同年,易綱還寫了一篇名為《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及走勢分析》的分析文章,彼時他就對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提出了擔憂,並建議適當增加進口、藏匯於民、利率市場化和開放資本帳戶。

 

  易綱早年對人民幣匯率、資本項目開放和外匯儲備的研究,成為他在2009年後擔任國家外匯局局長的有力理論支撐,這也使得他成為人民幣匯改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謀劃人。

 

  易綱是「海歸派」和「學院派」,相信市場經濟的力量,堅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他深諳中國經濟運行之道,並將理論與中國國情充分結合,提倡用漸進式改革的方法,耐心尋找「此岸」到「彼岸」的路徑。

 

  2003年易綱擔任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並於次年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2007年12月他升任人民銀行副行長,2009年至2015年期間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2014年他還多了一個職務: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這段期間,他主管的貨幣政策逐步完成了從行政調控到市場調控的轉型,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日益豐富和完善。

 

  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貨幣政策》一文中,他指出,漸進式改革模式意味著貨幣政策工具將有一個必然的轉軌時期,期間新舊政策工具平行和交叉運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孰輕孰重、如何取捨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搭配使用多種政策工具,妥善處理好新舊政策工具間的關係,不斷提高貨幣調控的藝術。

 

  「一個僵化的、固定的匯率是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不可持續的。一個有彈性的匯率形成機制肯定會對經濟的長期發展更有利。」易綱說。

 

  從以上所示,易綱是會持續人民幣的市場化,速度如何,視形勢。

 

  易綱在2018年初執筆的《貨幣政策回顧與展望》一文中就坦言,「從國際上看,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將進一步趨向正常化,全球利率中樞可能會有所上行。來自外部的不確定變化也可能向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傳導,全球經濟復甦和大宗商品價格回暖還可能給國內物價形成一些壓力。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取向變化也會對我們的政策空間形成一定擠壓,增大貨幣政策操作的難度」,「從國內看,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債務和槓桿水平還處在高位,資產泡沫『堰塞湖』的警報尚不能完全解除,金融亂像仍然存在,金融監管構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貨幣政策鬆緊適度

 

  面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易綱對於今年的貨幣政策取向開出了4個「藥方」:

 

  一是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不能依靠貨幣信貸的「大水漫灌」來拉動經濟增長,央行要根據調控需要和流動性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增強流動性管理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二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將影子銀行、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金融等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同業存單、綠色信貸業績考核納入MPA考核,優化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政策,對資本流動進行逆周期調節。

 

  三是適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繼續運用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PSL等工具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扶貧再貸款支持力度。

 

  四是繼續穩妥推進各項金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央行將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基本要求,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探索和完善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進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傳導。

 

  人行是中國貨幣供應的掌舵人,易綱會怎掌這個舵?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曾訪問過他:

 

  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是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和往年相比,「鬆緊適度」這個表述比較新,對於市場來講,我們如何來理解鬆緊適度?謝謝。

 

  易綱:穩健的貨幣政策、鬆緊適度這樣的表述,主要是針對金融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而言的。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經濟目前是穩中向好,我們看一個貨幣政策鬆還是緊,可以從幾個維度,一是看信貸支持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一些薄弱環節;另外一方面是我們支持創新領域,中國經濟目前有很多創新的亮點,看這些創新的領域能不能夠及時得到貨幣、信貸、股市,還有其他各種融資方式的支持;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防範金融風險,還要注意金融改革。所以,鬆緊適度主要是看對實體經濟而言,我們的實體經濟能不能夠得到各個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夠創造一個防風險並且能夠平穩推進金融改革的外部環境,這樣就為我們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從流動性角度來講,也要鬆緊適度,也要基本上穩定。我們看流動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場利率是不是平穩,整個的超額準備金水平是不是合適,各方面的指標是不是在合理的範圍內,這就是我們對「鬆緊適度」的考量。

 

  另外,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講的是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要合理增長,沒有講數量和指標,這也是一個新的變化。我們知道,長期以來我們用M2來作為一個主要指標,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應該說是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也要看到一些新的變化,這些新的變化就是,市場的深化和金融的創新,使得像M2這樣的指標跟經濟的走勢的相關性變得比較模糊,有的時候預測性也變得比較不確定。全世界都有這種現象,這幾年我們商業銀行貸款以外的科目對M2的影響也比較大,各國都面臨這種情況,所以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淡化了把M2作為一個指標,或者把M2作為一個預測目標這樣的做法。這種相關性下降,它是一個規律性的事,你重新定義M2,改變M2的口徑也不能夠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針對這種新的問題和新的情況,針對我們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們要更注意盤活存量,更注意優化貨幣信貸存量的結構,這樣就能夠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你說的這個合理增長也好、鬆緊適度也好。謝謝。

 

  對易綱,他的啼聲會是熟悉的:「鬆緊適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兩者都是說易行不易的。

 

02/04/2024

阿爺QE?

#財金大勢 #人行 #國債 #QE #人民幣

  上周四(28日)港股曾漲四百點,因傳阿爺買國債,QE了,所以中港股升,但到尾市,上證回軟,逼近3000點,恒亦見回下,但仍能以升市收。投資者普遍問,阿爺真QE了?

 

  對這問,筆者答案是:

 

  阿爺不可能做出如日央行,美聯儲局式的QE。

 

  但阿爺又真「QE」了?

 

  筆者並非賣玄虛,吸眼球,如有此認為,請不要再看下去。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用了三行XXXXXX,就是讓那些不想看下去的人,有時間把眼球轉移,如仍看下去,就得忍受筆者的亂估,因為在執筆之時,上周五(29日)迄下午2時,仍未有任何阿爺QE的消息,故下文是亂估。

 

  首先要弄明白甚麼是QE。不能講央行買國債就是QE,因為全球央行的職責之一,是買賣自家國債,好為自家金融市場提供流動資金,或叫盤活資產。

 

  國家發行國債,銀行買入國債作投資,到銀行需要資金,得有個市場,同業的,央行的,供需資金的銀行去沽出國債,取回現金去作銀行的種種用途,這種阿爺(央行)買債,央行是被動地去買入國債,這不可叫QE,因這是全球央行的必然、必需操作。這對央行言,屬於貨幣政策。

 

  但如果國家經濟很差,息又減到了很低,仍沒有企業家肯借錢去投資,去把差經濟搞好。央行就會主動地大買國債大水漫灌,水浸銀行,逼銀行去找企業家去投,創業,以求刺激經濟向好,這個央行主動向銀行體系灌水就被叫為QE,是個財政政策。

 

  一個不好的副作用是,創業艱難,製造業發達不易,於是不少所謂的「企家」向銀行借了錢後就去炒賣金融資產,是之為務虛離實,結果是有辦法借到錢的有錢人,愈炒賣便愈富貴,借不到錢的窮人,就無得炒賣,財富增長不了,便致凡QE的美、日國家,貧富差距愈拉大,可以醞釀出社會危機。

 

  2008年美國雷曼爆破後,中國為盡大國應有的擔當,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灌水,刺激好國內需求,好向美國買入更多商品(那是2008年不像今時,中國買入美國貨不少),可是這中央的4萬億元,加上地方舉債舉了18萬億元,結果就留下了個房地產價狂升,地方和房企陷入債務危機,至今未解。亦因此阿爺之後多年來每當經濟似陷困境時,儘管市場常喊,阿爺放水,放水,但阿爺仍拒大水漫灌,這可能是受到了2008年大水漫灌的教訓,要阿爺今時作大水漫灌式的QE,機會極微。

 

  再加上美日的QE,是在它兩國利率低到極之時,才QE的(圖一、圖二)。美聯儲局曾言不會讓美利率見負利率,但前美聯儲局長伯南克在未為美聯儲局長前,曾籲日本可以負利率,日本也做了,但成效如何?有眼見,是金融業被炒了上來,實業就跟不上,通脹則來了,金融業是否有泡沫?走著瞧。

 

 

 

  中國利率未如美日這麼低(美國利率不是今時這個已加回息後的水平,而是美國開始QE時的利率水平是近零,見圖一),仍可以有減息,減銀行儲備金的空間時,就去QE,就需要阿爺先改不會大水漫灌的政策。另方面,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人行目前並不能在一級市場上直買國債,如要,就要先修法。但迄今仍未有公布去改政策和修法呀!所以上周五話阿爺會買國債應是有人老作。

 

為甚麼有人老作?圖利唄。

 

  上周三(3月27日),是A股ETF結算日,亦是港股期貨結算日,又加上今時是季結,亦可能某些公司的年結,如此重要時刻是極易有人揸笠操作,所以27日收市前半小時,A股大跌,並跌穿3000水平,一些中港股市的恒常淡友就大大聲話,托乜吖,又物係散咗?的確,市又散咗,但到28日上證及恆指就憑阿爺QE一句傳言回升了(圖三、圖四),於27日跟風的淡友,如走不及,便被正法。

 

 

 

  今時投資者要問的是:

 

  1. 28日的回升能否企穩或再上?

 

  2. 在27日A股收市半小時就能把上證沽穿3000點的,應非等閒之輩,他們應可判斷出,阿爺QE的傳言,未必可信,若是,為甚麼不堅持續沽,反而是棄沽,以至要買回?

 

  撰文時是上周五(3月29日)下午1點30分,A股未收市,不知下午及周一(1日)的消息和A股走勢,不敢再亂估下去,還是回在下周二(2日),中港股市都有市後再談,但筆者估阿爺是已「QE」了,QE有引號,是因為阿爺用了個迷蹤步,要花些心思去跟這迷蹤步法才成。明天(3日)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