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創業兵團
24/05/2017

日女3招谷「孟加拉製造」吸港客

#創業

  日本女子山口繪里子曾到美洲開發銀行實習,對金額龐大的救援資金是否真正幫到窮國人民抱有懷疑。

 

品牌名Motherhouse是跟山口尊敬的德蘭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成立的收容所同名,山口繪里子解釋,要跟孟加拉人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係,必要提供一個像家一樣能令人願意留下的環境。

 

  後來,她跑到亞洲最窮國家孟加拉考察和進修,並透過3招打造「孟加拉製造」,創立手袋品牌Motherhouse。她藉黃麻、牛皮等當地資源和勞動力,製造出具質素、能得到發達地區消費者青睞的手袋。又為建立與工人的互信關係,她打造了一個像家一樣的工作環境。同時,她試圖改變工人想法,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個能帶給人歡樂的人,而非生產機器。於去年底,Motherhouse在K11開設在港第一間專門店。

 

Motherhouse於去年底在K11開設在港第一間專門店

 

  在美洲開發銀行實習期間,山口繪里子的上司和同事不乏雙博士學位者,但這些做援助政策的人從沒到過現場,他們只是在分析數據,當時她想,這能真正做到幫助窮國的東西嗎?其後,她在網絡搜尋器輸入亞洲最貧窮國家,顯示出的答案,正是孟加拉。

 

善用當地資源 製高質素產品

 

  當時山口將近大學畢業,在投身社會前,想了解一下何謂人生意義和價值、能為世界付出甚麼。2004年,她跑到孟加拉,對當地的第一印象是不清潔、街上有味道,當時她想:「我很想回家」,但她還是在孟加拉逗留了兩個星期,後來更決定在孟加拉BRAC研究所唸發展學碩士。在孟加拉深造兩年,有一次當地人跟她說,他們不需援助,只想要工作。不過對孟加拉人來說,工作一是完全的體力勞動,一是在工廠內成為便宜勞動力,為外國商人大量生產商品。

 

  孟加拉盛產有黃金纖維之稱的黃麻,但黃麻大多只用來造盛載咖啡豆或馬鈴薯的麻布袋。山口相信,藉着精緻的產品設計加上孟加拉工人的巧手,黃麻一樣可製造出質素高、着重細節設計的手袋;發達地區的消費者不再是因為一顆憐憫之心而捐錢援助孟加拉,而是因為被孟加拉製造的手袋質素吸引而乖乖掏荷包,令當地人得以透過正規經濟活動改善生活。

 

工廠感覺如家 膳食體檢留人

 

Motherhouse在孟加拉的工場聘有190名員工,工場會提供免費午餐。

 

  她於是自學產品設計,06年成立標榜孟加拉製造的手袋品牌Motherhouse,第一批共160個手袋,都是以黃麻製成。山口起初是找當地工廠代工,只是工廠環境太惡劣,既熱且嘈雜甚至洗手間也欠奉,而且孟加拉人在工廠打工其實並非受聘於一間工廠,而是散工般逐天支薪,哪兒有工作就跑到哪裏,故此工人可以忽然間跑光,甚至連生產工具也可在一夜間不翼而飛。山口相信,要建立一個互相信任的關係,必要有一個像家一樣能令人願意留下的環境,所以Motherhouse成立兩年後決定開設自家工廠,用比相近工種高2.5倍的薪水聘請工人,又提供免費午餐、加班晚餐和定期健康檢查等,目前為止聘有190人,每月出產逾6,000手袋。

 

改變工人心態 為用家添喜悅

 

  只是改變工人心態不易,因為當地工人覺得造好商品就算完成工作,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上為消費者帶來多少喜悅統統與他們無關。負責設計產品的山口經常留守廠房,同一款產品,其設計可以歷經三、四十次修訂方正式交付生產線。工人看在眼內,倒會問山口為何一改再改,然後她會解釋,因為這樣的設計,客人會更開心和用得更舒適。一點一滴改變工人心態,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個能帶給人歡樂的人,而非生產機器。

 

  山口的產品大多賣到日本、台灣、香港亞洲等發達地區。起初Motherhouse打入東京新宿一間百貨,其黃麻手袋受到當地年輕人歡迎,一洗孟加拉固有的落後印象。很多客人更希望品牌能推出皮製手袋,方便日常上班之用。後來,山口發現孟加拉同樣盛產牛皮,很多意大利製造的高檔手袋,其實也是用孟加拉牛皮製成,故推出皮革手袋,更成為了品牌主線。

 

  孟加拉以外,Motherhouse的生產線亦已拓展至印尼、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產品線也拓展至圍巾甚至是首飾。不過山口並非單單將孟加拉的一套搬到其他國家,而要按不同國家的文化調整生產方式。例如印尼有很多要幫補家計的媽媽,故會安排她們留家工作,方便她們照顧孩子,因為要她們集中在一個地方工作,反而不尊重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品牌在印尼就聘有4位這樣的手工職人,專造金銀器首飾。

 

14/05/2024

數碼轉型|90後由Big 4顧問轉投IT業!報讀密集式編程課程轉型!全端工程師︰需不斷求學求新!公開4大最缺人IT工種

#數碼轉型 #辭職 #行業 #畢業 #薪酬待遇 #創業 #軟件 #會計 #管理學 #職場 #管理 #全端工程師 #密集式編程課程 #Java #Coding Bootcamp #軟件工程師 #IT

近年轉投IT業懷抱的Jacky(右)及Alex(左)認為,網上資訊令人花多眼亂,反令有意入行的人無從入手。(曾耀輝攝)

 

  當企業紛紛數碼轉型之際,科技(IT)人才需求大增,吸引不少人才轉投IT業懷抱,包括同為90後的Jacky Chong及Alex Lee,考慮到薪酬待遇、未來職場發展等因素,兩人藉密集式編程課程,成功轉型。

 

  兩人續指,轉戰IT界最難的是網上資訊太多,想自學也無從入手,也不清楚行業需要,惟只要找到方向,即使無IT背景亦不難適應。他們另強調,科技日新月異,想要在IT界打滾,必須保持熱誠,且不斷求學求新。

 

  今年27歲的Jacky在大學畢業後,於「Big 4」之一的會計師樓任職顧問,惟認為所學的技能不太具可轉移性。由於仍在探索理想工作,他決定放棄顧問工作,並藉報讀Coding Bootcamp(密集式編程課程)成功轉型成為全端工程師(Full-stack Developer)。

 

Big 4顧問 變全端工程師

 

  行業眾多,又為何會轉戰IT行業?他表示,早已留意到各行業和規模的企業均已踏上數碼轉型之路,考慮IT工作所學技能更有助其長遠的職涯發展,故毅然辭職。

 

  他續稱:「在現職公司,能從頭到尾接觸整個模型的開發過程、學習更多新技能,或有助日後創業或做自己的項目。長遠而言,這些技能比現時所犧牲的一小部分薪金更值錢。」

 

  同樣是透過Coding Bootcamp作轉行起步、現年25歲的Alex,曾是學校全職助教,另兼任田徑教練幫補生計。他坦言當初轉行是為擺脫高重複性的工作,而IT界不俗的待遇亦是一大誘因。

 

自學網上資訊 易遇上樽頸

 

  談及轉行挑戰,兩人認為適應新工作不難,最難是剛決意轉行時,難以分辨有用的網絡資訊和自學。其中Jacky提到,IT工作分眾多範疇的技術技能,網絡也充斥各類免費資訊,令人無從入手,也難以判斷該些資訊是否已不合時宜。

 

  曾因網上推介而自學Java的Alex則指,自學容易遇上樽頸位,「當時我在LeetCode(即一個軟件工程師面試考題線上練習網站)做一個鐘才完成一題,而且做完也不知怎樣套用在工作。」因此才報讀課程,好讓其在學習如何應用知識的同時,了解就業市場所需技能。

 

  至於學習IT知識方面,兩人均認為受天份影響,但後天努力可使不同背景的人也學會編程。正如他們的同學般各有不同背景,但均能學有所成。另指,要保持對新科技和知識的熱誠,藉求學求新,才能長遠在IT界發展。

 

  IT獵頭公司Venturenix總監袁益霆則補充,「編程叻是天份,但要識便是人人都可以;而轉行做IT要的不是編程叻,而是要識。」另以學車為喻,「正如學了自動波,也不會突然想再學棍波;先學Web和Data,再學Java會較難。」建議有意轉戰IT之人先從Java入手,打好根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