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創業兵團
17/10/2017

物理治療師 轉戰運動科學

#運動 #人工智能

  運動科學近年冒起,球隊將運動醫學結合科技,提供精準訓練。

 

  有物理治療師成立運動顧問公司,積極發展運動科學,以大數據分析運動員的體能表現,再結合人工智能(AI)預測其受傷機率、爆發力。

 

Sportsline行政總裁何錫漢(右)盼透過運動醫學結合科技,將精英選手的訓練大眾化,又指亞洲市場未成熟,目標成為市場先行者。左為公司營運經理方浩錤。

 

  創辦人盼將精英選手的訓練帶入大眾,又指運動科學在亞洲區仍在起步階段,目標抓緊先機,成為市場的先行者。

 

  運動科學近10年在歐美興起,英超勁旅李斯特城去年初在班費只有曼城八分一的情況下,勇奪該季比賽冠軍,亦是受傷次數最少的球隊,成球壇佳話。

 

尋體能表現與受傷率 肌力關係

 

運動員進行深蹲跳,地上的感應器可偵測其跳躍高度、騰空時間等,協助分析爆發力。

 

  物理治療師何錫漢解釋,該球隊在訓練運用演算法,調節訓練次數、戰術策略,減少球員受傷機會,「一般到季尾,球隊很多人受傷,但李斯特城25人,可能還有23、24人可上場,令教練調配更靈活。」他又指,美國NBA亦有職業選手以相同方法計算比賽最佳表現時間,「如計出某球員首25分鐘爆發力最強,也是隊內得分重點,教練可能要求他超越常規,在25分鐘內不防守、只進攻。」

 

  現為Sportsline行政總裁的何錫漢,近年轉型成為運動顧問,曾與本地足球隊太陽飛馬、南華體育會、香港籃球總會等合作,但他直言運動科學在亞洲區尚未成熟,他們盼早著先機,一年前開始收集運動員及客人的數據,冀配合運動醫學理論,再以大數據方法分析,找出體能表現與受傷機率、爆發力、肌力等的關係。

 

  「如進行深蹲跳,跳躍高度、騰空時間、負重下跳躍的比較,可以分析到爆發力;單腳前跳動作,可看到下肢的受傷風險,尤其膝蓋十字韌帶位置。」該公司營運經理方浩錤解釋,運動員進行體能檢測時,須用上一些感應裝置,準確量度。

 

儲存400人資料 結合AI更精準

 

透過步履感應器,可偵測運動員的平衡力、腳踭受傷機率。

 

  何錫漢指出,資料庫至今已儲存逾400人的數據,當中不少是奧運級獎牌選手,並正讓精算師研製演算法,分析出更多規律,再找IT專才編寫程式。下一步將加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人工智能技術,製成一個網絡平台,相信由電腦進行預測,會「更精準、更有效。」

 

  他稱,該平台會設計得簡單使用,「只要用上穿戴裝置,甚至利用智能電話」,透過簡單檢測,便知道最合適用家的訓練。除讓運動員使用,更會推廣至大眾,何笑言:「好多人以為精英運動員好神奇,做出超人動作,其實他們只是重複做好精準的動作,達到好效果」,對他而言,「取得奧運金牌,跟80歲婆婆抱住孫仔,行一層樓回家,理念同樣崇高,訓練內容一樣,是量及時間不同。」

 

  何錫漢10年前投資數十萬元開診所,兩年後已達收支平衡,現時靠賣運動產品,以及向球隊提供訓練支援,每年收入達8位數,其公司於台灣亦設分部。他坦言,本港市場規模較小,正物色體育機構或大學合作,進行更深入研究,並引入運動科學,成為先行者。

 

20/03/2024

單車環台,退休人士可考慮

#我要退休 #台灣 #退休 #環島 #環台 #單車 #運動

  幾年前,我的姨仔已經提議我們一起參加台灣的單車環島旅行,即是由台北踩單車去台中、高雄、台東、花蓮、宜蘭,然後再回到台北,全長900公里,大約要用9日時間(還有其他起點選擇,例如台中或高雄,總之是環島一圈)。

 

 

  我聽到這個提議之後,其實已經心動。但我必須先強調,我不是單車發燒友,只不過喜歡踩單車而已,但感到以踩單車形式去旅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讓我用另一個角度細味台灣。只可惜,一場世紀疫情,令到這個計劃一拖再拖。

 

  今個星期,我終於圓了這個單車環台的夢想。總結一句,我認為這是一趟精彩的旅程,絕對值得推介。既然這個是退休專欄,我就從退休角度分享一下我對這次旅程的感受。

 

  我們這個團一共40人,主要當然是台灣人,其餘還有香港人(即是我們一行四人和另外一人),以及新加坡人、印度人、美國人等等。當中七成人是50歲或以上,其中有好幾位更已經70歲,最大年紀是71歲。50歲以上的人士,應該有七成是退休人士。

 

 

   說到這裏,我要先解釋一下我們踩的單車。今時今日,科技進步,除了普通的公路單車(Road Bike)外,還有電力輔助的e-Bike。但我必須強調,踩e-Bike不等於不需用力,或不用踩(不是電單車),如果不踩,e-Bike是不會動的,而如果你踩,就有少許附加推動力,上斜路時助力更大,會感受到和普通單車的分別。就是因為有了e-Bike,我才可以順利完成今次的環島旅程呢!

 

 

  我們40人之中,剛好一半用Road Bike,一半用e-Bike(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了e-Bike,這類單車環島的市場就擴大了一倍),而50至70歲的參加者中,有七至八成是踩e-Bike,但當中也有幾位是踩Road Bike的,令我十分佩服。從他們的裝備可以看到,他們也不是專業的單車友,最多只是平時經常踩單車而已。

 

 

 

  我和幾位台灣的退休人士談過,他們都是希望趁退休初期,體力上仍然能應付時,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深度探索自己成長的地方。

 

 

  旅程期間,我們也碰到幾位60歲以上已經退休的台灣人(下圖),他們不是踩單車環島,而是騎電單車環島。這令我記起多年前有一套台灣電影叫《不老騎士》,講述十多位平均年齡81的長者,心懷18歲的騎士夢,用13日時間環台一圈的事蹟。

 

 

  很感恩,整個旅程期間,天氣算是十分好,基本上沒有下雨,也沒有任何驚險事件!我認為,單車環台值得推介,尤其是退休人士,只要你有能力平衡部單車,夠膽踩馬路,加上有一定體能,便可接受這個挑戰,豐富你的退休生活。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