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親子芬享
12/04/2021

一句「為你好」就折斷了子女的翅膀?幫助孩子追求夢想,培養出更多「姜濤」!

#親子 #子女 #夢想 #許廷鏗 #姜濤 #勵志 #MIRROR

  許廷鏗有一首歌曲,名為「我的志願」。歌詞中表達了子女在成長路上,放棄夢想好像是必經之路,命中注定,而且不能抗拒,當中「你我愛好勝,更愛聽某某贊成,誰曾隨緣,何嘗盡興?」這幾句歌詞更帶出了背棄夢想的原因、唏噓及無奈。印象中,許廷鏗在某次訪問中,提到他原本想把歌名改為「誰折斷了我的翅膀」,我聽到後有點感觸,不禁反思:我們做父母的,會不會都在不知不覺間折斷孩子的翅膀呢?

 

  Bronnie Ware(布朗尼‧維爾)在她的著作《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其譯名為《一位安寧看護與臨終者的遺憾清單》)中提到,臨終者最大的遺憾,就是後悔自己沒有勇氣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自己過的生活。而所謂的「別人」,我相信父母是「元兇」之一。儘管父母一般的出發點都是「為子女好」,但結果卻往往直接,或間接地造就了子女畢生的最大遺憾,而這個現象甚或會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世代相傳,這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

 

  在抗疫期間,我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家中,所以也看了一些韓劇,包括《天空城堡》(Sky Castle) 及《頂層公寓:生命之戰》 (Penthouse : War in Life)。雖然劇情對我來說太過「狗血」,但故事中提及父母如何安排、甚至強迫子女追求自己的夢想,也會令人慨嘆及引起共鳴。「折斷翅膀」似乎並非草根階層的「專利」,富者可能更甚。

 

  反之,今年年初MIRROR人氣王姜濤勇奪2020年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及「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引來全城熱話。我雖然不是「姜糖」,但能夠見証一個自小對唱歌跳舞有濃厚興趣,並希望立志成為歌手的年青人,透過努力不懈,成功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勵志的「獅子山下」故事。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問:「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不會慢慢蠶食自己子女的夢想,才不會折斷他們的翅膀呢?」我覺得態度勝於一切,要多與子女溝通,用心了解他們的夢想。

 

  我們在說類似「讀呢科、做呢行,搵唔到食。」的句子之前,要三思其後果。因為它們是「折翼」最常見的「工具」。了解子女的夢想後,請盡量支持他們。試想想,人每天大約睡8小時,每星期清醒的時間其實只有112小時,而香港人平均每星期工作40至50小時,換句話說,在職者平均有約四成的清醒時間都是在工作。所以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確實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請緊記:你的孩子並沒有責任為你完成你未完的夢,這不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職。

 

  讓我們一同努力,不要折斷孩子的翅膀,好好幫助他們追求他們的夢想,支持他們去過他們想過的生活。

 

筆者認為要讓孩子振翅高飛,最重要是不要「折斷了他們的翅膀」,更要盡力支持及幫助他們去追求夢想。圖為筆者丈夫於肯亞拍攝的作品。

筆者認為人也是和猴子等動物一樣,父母的天職是支持和保護孩子去探索這個世界,讓他們可以盡情發揮好奇心,不斷見識、不斷摸索。圖為筆者於肯亞拍攝的作品。

 

22/04/2024

釋放小朋友思維

#財識兼收 #投資 #親子 #教育 #理財智慧 #科技

  匯君第二場Live提到教小朋友的問題,多數家長都會擔心小朋友未來。例如有些小朋友可能很活潑,但不聰明而讀書成績差,擔心他未來前途;另一位小朋友可能讀書成績好,但太內向又不太懂與人溝通,家長亦會擔心他未來不能融入社會。家長們,其實我們怎去理解20年後的世界呢?

 

  回想一下20年前,大家手上的手機絕不是現在的樣子,當年時興Nokia手機,主要功能是電話通訊,連拍照功能亦欠奉,而今天的智能手機比一部桌上電腦還要厲害。對比一下,今天很多科技與知識,20年前還未出現,例如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更將在港推出)、人工智能、芯片等,當年不少想法認為這些大概只會在電影情節內出現。

 

  我們今天的想法與過去的經驗,真的對小朋友有用嗎?舉例,若未來可能是一個藍領十分吃香的年代,而小朋友又在這方面發展得十分好,那麼,在文化中小學課程的成績好壞,其實又有多大影響呢?

 

我們不應將太多既有觀念與經驗灌輸給小朋友,去左右他們的發展。(iStock)

 

  上一代家長經常叫孩子用功讀書,別浪費時間去玩耍。今時今日,看著小朋友在玩電腦、手機,應否強制要求他們停止而跑去溫書呢?此舉是好是壞,其實也是未知數,只要不沉迷,取個平衡點就可以了吧。

 

  又例如,未來可能人工智能當道,所有需要書本上知識的工作都被淘汰掉,若小朋友花一輩子讀相關學位,背誦所有專業條例,當上了律師、會計、醫生等,到頭來這些工種都被消失掉,是否害了他一生呢?

 

  再者,在合理預期下,未來20年的變化速度,絕對比過去20年的變化來得急速。近期Netflix劇《三體》成為熱話,當中有一段外星人和地球人的對話十分值得深思。劇中外星人準備來侵佔地球,旅程需時400年,雖說今天外星人的科技超越地球人,但400年後它們並不樂觀,重點就是它們計算地球科技進步的速度。

 

  人類存在超過10萬年,大多數時間與猿人沒多大區別,停留於狩獵模式。由狩獵發展出農業需時約9萬年之久,之後由農業進入工業時代需時約1萬年,由工業時代進入原子時代需時約200年,由原子時代進入資訊時代需時約50年。這班外星人計算地球科技進步的速度是以幾何級數地加快,因此惟有一邊來地球,一邊殺掉地球的頂尖科學家,希望阻止地球科技前進。

 

  雖說這只是來自一本小說的劇情,但這個觀察很值得深思。家長們若以自己過去的感受與對未來的判斷,向小朋友的成長太過指指點點,對小朋友的發展未必是好事。較好的做法,或許是從旁啟發,與小朋友一起應對未來的變化,把自己的經驗分享予小朋友,但又別太主觀地去左右小朋友的發展。除學術知識外,更重要是做人處事的態度,這更有意思。

 

  記得其中一個匯君Live的問題,指網友於投資時聽取一位老人家的意見。同樣道理,這個又要小心,因為近年的投資環境亦變化得很厲害。金融海嘯後持續12年的低息環境、各國瘋狂印銀紙、加密貨幣、人工智能股、芯片股、電動車股、生物化學股等,皆是前所未見的。當然,老人家也可以與時並進的,但若該位老人家真的只記著80、90年代的投資教條,年輕人不加思索地去採納這些意見,結果並不理想。

 

相關連結:

【匯君 4週年 Q&A live 第二場】
https://www.patreon.com/posts/hui-jun-4zhou-q-102243547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