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中環人
03/10/2019

國慶70周年 香港未來角色依然看重

#中港融合 #國慶

  國慶70周年,筆者早前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討論香港未來的發展。在過去70年,香港專注資本市場發展的戰略成效卓著,通過配套的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體制改革,以及持續不斷的創新,香港建立起高效、自由、便利的市場環境,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重要的資本市場。

 

  內地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內地的參與密不可分。尤其是香港回歸後,香港資本市場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和國際化的獨特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融資和海外併購的平台,有力支持了內地經濟改革和金融市場發展。香港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拓展了自身發展的空間。這是內地和香港的雙贏,是「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最佳例證。

 

  作為全球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是將內地與全球金融體系連接起來的樞紐。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4)發布的排名,香港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區別於倫敦、紐約等金融中心在以美元為代表的歐美金融體系中具備的政治經濟條件,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深厚的市場化色彩。

 

  雖然在香港回歸以前就開始有紅籌股、H股來港上市,但是回歸之後,依託「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的市場定位也跟以往有些不一樣了,那就是香港強化了其作為中國的一個國際金融市場地位,奠定了香港作為中國國際金融的一個平台這個大局。之後內地央企、國企,以及民企和科技企業紛紛來港上市,促成了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個新股融資中心,這也是在「一國兩制」之下發展出來的一個成果。

 

  在內地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有不少的政策和發展路徑是有借鑒參考香港資本市場的,內地很多政策比如說保薦人制度上市條例,一些證監會的條例,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香港的制度。

 

  在以融資支持內地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同時,香港資本市場的理念、制度、體系也為內地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啓發和借鑒。來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不僅收獲了募集資金的成果,還得到了管理規範化和資本運作的歷練。通過企業赴香港上市,內地成功借鑒和推進了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改善公司治理,實現股權多元化,提高企業透明度,推進會計制度向國際全面趨同等。

 

 

  回歸後香港不單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資本市場也得到長足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對於促進香港市場的廣度、深度及多元化來講,也迎來了一個很大的發展機遇。

 

  進入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有其自身優勢,我們看到深圳、上海也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現在內地設立了科創板,因此香港市場保持開放性、多元化以及創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香港要思考怎麽促成離岸、在岸中國市場的融合,推動兩地市場的融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香港現代這種優勢不是永遠的,也不是絕對的,除了依靠國家的支持,香港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固本培元,眼光看得更長遠一些。

 

  因為我們國家的的經濟體系特別大,所以上海、深圳和香港各有不同的分工,如果說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在岸市場,香港是中國最大的離岸市場,深圳便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創業投資孵化基地。三地在朝著優勢互補、良性競爭的方向發展,需要不斷地創新和互補,來服務我們中國資本市場不同層次、不同板塊的需求。而從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廣度與深度方面來講,也不單單是證券市場,在其他延伸市場衍生工具方面來講,也是需要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方面香港有很多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內地去逐步建立起來。

 

  筆者亦會盡自己一分力,在國家及國際市場努力推動香港的發展。

 

21/09/2020

內地文化創意產業吸引香港觀眾

#立法會 #文化 #網絡劇 #電視劇 #文化創業產業 #工作機遇 #中港融合

  近年雖然有本土思潮興起,有類似香港民族論、城邦論的說法,企圖以文化、語言來作中港區隔,包括指廣東話是一種獨特語言,指繁體字是正體字、簡體字是殘體字等等,企圖把本土主義合理化,把香港想像成獨立的民族。我認為這些屬政治操作,不會持久。 

 

  事實上,中港兩地在文化、生活、運動等等很多方面,都在互相適應、融合、影響,例如港人喜歡在周末或假期北上消閒,有人喜歡踩單車、有人喜歡短程旅遊,各適其適。內地飲食品牌海底撈、喜茶等在香港也很受歡迎。本篇則集中說說內地創意文化產業方面如何吸引港人。

 

本地文化源自嶺南文化

 

  香港文化源自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例如有我們最喜歡吃的廣東點心;上一代港人喜歡「睇大戲」,粵劇粵曲起源於佛山,《帝女花》等經典劇目無人不曉。功夫大師葉問、黃飛鴻,前者是佛山南海人,後者是佛山西樵人,他們對於今天的武術界、電影界仍影響深遠,至今仍是電影主角呢。

 

八十年代港產電視劇大熱

 

  八十年代,香港的娛樂產業可算是把嶺南文化發揚光大,我們出產了大量風靡東南亞甚至是內地的港產電影、電視劇、粵語流行曲,那時候沒有互聯網推波助瀾,一齣當紅港劇可以由香港開始,在內地從沿海城市到內陸城市,在不同地方的電視台播完再播,經典如《上海灘》、《射雕英雄傳》便是最佳例子,「丁力」、「許文強」、「郭靖」、「黃蓉」紅遍大江南北,香港影視明星回內地「登台掘金」是火紅現象。 

 

內地劇點擊量驚人

 

  國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則在近年火速發展,電視劇、網絡劇的產量及輸出量驚人,單計2018年,內地電視劇產業的投資規模達232億,發行了323齣劇。2019年的數據稍有回落,市場汰弱留強,集中製作精良的優質精品劇,往往畫面已叫人目不睱給。 

 

 

  劇種方面更是百花齊放,除了一般的古裝劇、時裝劇,近年興起宮鬥劇、仙侶劇、穿越劇等等,2018年的《延禧攻略》、2020年的《三生三世枕上書》便是佼佼者,主角吳謹言、迪麗熱巴、高偉光大受歡迎,香港觀眾對他們非常熟悉。女性觀眾則對甜寵劇、言情劇愛不釋手,有人鍾情「霸道總裁」,有人心愛「小鮮肉」,胡歌、楊洋、肖戰等不知是多少女性的男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劇集的主要播放媒體由傳統電視台變成網絡平台,例如騰訊、優酷,計算受歡迎程度也由收視率變成點擊量,例如高偉光和迪麗熱巴主演的《三生三世枕上書》播放結局時累計點擊量有75億,楊洋和鄭爽主演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在2016年開播時創下16小時三億的點擊紀錄,及後累計點擊量達158億。 

 

  根據《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單是2020年1月至3月,國內電視劇及網絡劇的全網播放總量達到1457億!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9%。其中《慶餘年》佔42.15億,《三生三世枕上書》佔30.95億。早前有媒體以大數據分析2020年第一季香港觀眾的熱搜劇,《慶餘年》和《三生三世枕上書》同樣榜上有名。(《香港01》2020年4月15日) 

 

造就港人工作機遇

 

  隨著內地影視市場的蓬勃發展,很多香港導演編劇回內地工作,香港演員由以往回內地「登台掘金」,演變成「北上拍劇」「搵真銀」,所以很多內地劇集也有港星的身影,佘詩曼在《延禧攻略》的演出可圈可點,在無線電視播出的《錦繡南歌》也有張兆輝演出,不論是主角還是甘草,台前還是幕後,我相信業界的融合有助提升水平及帶動彼此發展。

 

  當然,除了影視,內地很多綜藝節目、音樂節目、真人秀,例如《中國好聲音》、《中國新說唱》、《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也很受港人歡迎。 

 

香港與內地融合的重要一環

 

  我認為內地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超越了地域界限,劇集、綜藝、演員在香港大受歡迎,是國家的軟實力,是香港與內地融合的重要一環,既為港人提供娛樂,也為本地業界提供發展機會,可算是互聯互通,實在不應有所區隔,市場反應、觀眾熱愛,就是最好的驗證。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