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論盡中港台
01/12/2016

彭定康果然是一流政客

#彭定康 #港獨

  不少香港人懷念的末代港督彭定康,上周四再次訪港,港人又再一睹其風采。上周五他出席外國記者協會的午餐會,討論國際最新形勢,上周六上午則出席由公民實踐培育基金主辦的論壇,題目是《香港管治﹕禮崩樂壞?》,該論壇原本邀得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出席,但盛傳有人向中央告狀,結果曾鈺成臨時推卻,改由公民黨卸任黨魁余若薇出席,另外還有和黃前董事總經理兼長實地產現任獨立非執董馬世民以及香港大學現任校長馬斐森。

 

  19年前,彭定康在香港回歸交接儀式上說:「從沒有一塊殖民地,在離開之時,比這裏更繁榮昌盛,更擁有文明社會結構:職業、教堂、新聞報紙、慈善機構、公務員高度的剛正廉直及對公益事務堅定的奉獻精神。」

 

  19年後的今天,彭定康重訪舊地,公開談論的竟是:「香港管治:禮崩樂壞?」,對比之下,這個題目本身可說是充滿諷刺性。現時的香港,管治問題和前途充滿問號。近月香港更發生連串政治爭議,包括港獨思潮湧現、宣誓風波和人大主動釋法,加上適逢特首選舉如箭在弦,以彭定康的「政治眼」,他會怎樣看香港?

 

  彭定康是個怎樣的人物?他不是思想家或哲學家,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人物,不過還沒有上升到「政治家」的高度。「政治家」,英文是statesman,其特色是充滿理想和使命感,以及具有為人民謀福祉的理念。按照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政治家關心的眾人的「共善」(common good )和「正義」的實踐。許多投身政界的人,沒資格成為政治家,但名副其實是英文所說的politician。

 

  “Politician”這個字,中文一般譯為「政客」,其實並不確切。英文的politician 沒有貶義,但中文的「政客」則充滿負面涵義,與其說是「政客」,不如說是「政棍」。或者可以這樣說,「政客」可分等級,九流政客是「政棍」,而彭定康雖然不是政治家,卻是個一流政客。

 

  一流政客在中國傳統,可稱之為「縱橫家」。縱橫家最講實務,一切從客觀出發,不作幻想,既是謀士,也是辯士。觀乎彭定康任港督時的管治手段,正是發揮縱橫家本色,為香港日後的管治埋下伏筆,保留了香港一些核心價值,但已被時任港澳辦的魯平斥責為「千古罪人」。

 

  但這樣一個「千古罪人」,這次訪港還以為他會與中央大唱反調,卻想不到他竟是嚴辭批評港獨的不切實際。他說﹕「如果我假裝民主應與香港獨立混為一談的話,那是不誠實、不光彩、和不顧後果的。香港獨立不可能成事,反而會沖淡人們對民主的支持,還會引發種種乖張行為,而這些行為在一個成熟的、以完善民主為目標的社會不應存在。」

 

  本周一晚上當彭定康出席港大學生論壇,與港大學生對談,才是彭定康訪港的重頭戲。當時港大校友、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在論壇上質疑彭定康反對港獨是錯誤,又反問港人是否應放棄自己的權利,而彭定康則認為梁天琦的看法完全錯誤。他說如果未來幾年可推翻中國共產黨,從而香港獨立,是自欺欺人。

 

  彭定康可說是為一眾支持港獨的年輕人上了一堂重要的政治課,希望他們能有所領悟吧!

 

04/05/2023

區議會改革,回歸行政主導

#區議會 #麥理浩 #民主 #彭定康 #行政主導

  區議會改革方案公布,在470議席中,大減直選議席,8成議席由委任及地區委員會界別(即間選)產生,參加直選者更需要向「三會」,即政府委任三個地區委員會委員(即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及分區委員會)取得各3張提名票,區議會主席改由民政專員擔任。

 

  政界中人認為,民主派參選區議會前路難行。對不起,方案就是不再讓民主派有機會翻身;何況區議會從來是民主派參選立法會的樁腳,現在是把他們參政的路連根拔起,最重要的是重回行政主導的正軌。

 


(istock)

 

  先看看區議會的歷史緣由。1979年,時任港督麥理浩往北京試探中國對1997年後香港的立場,當時鄧小平已經明確指出,中國必定於1997年收回香港主權,叫香港投資者放心。

 

  但麥理浩回港後,只講了「叫香港投資者放心」一句。之後英國亦匆忙修改國籍法,取消港人的英國居留權;與此同時,不少英資財團正暗地裏計劃撤出香港。

 

  此外,英國人又在80年代初,趁中英兩國政府仍未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始談判前,偷步推行代議政制(即《代議政制綠皮書》)試驗。當時負責官員正是葉劉淑儀,試驗地點在觀塘鷄寮(即今日翠屏),民政處當年負責搞選民登記,上樓逐家逐戶拍門。

 

  以區議會偷步,又在1985年於立法局引入間接選舉,打破了立法局非官守議員過往全部被港督委任的慣例。那次選舉是按1984年11月港府發表《代議政制白皮書》的建議推行。

 

  中方一直認為這種突然加速香港民主化進程的所謂「還政於民」措施,實際上是英國的一項陰謀;就是想趕在1997前大改香港的政治體制,培植親英港人治港,搞所謂「回歸前13年大變,回歸後50年不變」的把戲。

 

  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首次在港舉行記者會,指責港府加快所謂民主步伐,說「關鍵是按中英聯合聲明辦事。⋯⋯現在我們看到有些人,不按本子辦事的趨勢。」

 

  他這番激烈的批評,立即引起社會矚目,有關過渡期香港政制發展應否與基本法銜接的爭論,達到沸點,稱之為「本子風波」。後來英方表示願意接受銜接的原則,風波才告平息。之後基本法草擬過程中,雙方雖然有多次爭論,但基本上走上了合作階段。

 

  但自從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英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期望中國可能步蘇聯後塵而解體。先至派遣政黨人士彭定康來港就任末代港督,跟之前所有港督均外交官出身不同;繼而利用中英談判的灰色地帶,在1995年立法會選舉中全面引入選舉成份,希望1997年延續英國人利益之餘,埋下破壞香港特區的炸彈。

 

  他又開創先河,於發表施政報告後,接受市民面對面質詢,這變成一直以來的慣例。目的就是淡化香港長久以來行政主導的做法,製造「還政於民」形象。

 

  彭定康政客出身,工作就是要改變香港的政治氣氛。他把外國選舉的一套放在香港,請來專人,安排他去吃蛋撻、抱小朋友,為他拉高民望。他在第一份施政報告中,不理中方反對,加快香港政制的民主化步伐,讓區議會立法會變得政治化,引起之後數年中英兩國不斷爭拗。

 

  彭定康把自己塑造成民主鬥士,亦在背後給予民主派支持,讓民主派得以壯大;並且支持黎智英創辦《蘋果日報》,推動民主抗共聲音成為主流。當時港澳辦主任魯平在1993年曾公開罵他,是香港歷史上的「千古罪人」。

 

  凡此種種,回顧過去,更可印證回歸之來26年,香港的風風雨雨,就是由區議會開始。今日撥亂反正,重點是拾回行政主導,像特首李家超說新區議會就是防止再有區議員「攬著市民跳崖」。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