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論盡中港台
21/06/2023

蓋茨與布林肯的中國之行

#蓋茨 #習近平 #布林肯 #大國博弈 #中美關係 #拜登

  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 Gates)6月14日抵達北京展開中國行,這是他2019年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而習近平與蓋茨的會面,是以高規格接待。在蓋茨之前,其他企業家如美國特斯拉的馬斯克(Elon Musk)、摩根大通的戴蒙(Jamie Dimon)等,都沒有受到這種禮遇。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否表示北京對外國在華企業發放友善信號?

 


(AP)

 

  習近平對蓋茨說:「我常講,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希望兩國人民友好下去。」似乎北京已看到,中美之間在官方的交往,已陷入建交以來最大的困境,雙方不斷拉鋸,根源在於中美政府在意識形態上出現鴻溝,所以轉而在民間尋求發展。畢竟企業家比較實事求是,講互利共贏,不是零和博弈。

 

  蓋茨已通過他的微博發文指,此行他參觀了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簡稱GHDDI),這是一個由蓋茨基金會與北京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在6年前合作成立的機構,蓋茨承諾將在未來5年向該中心捐贈5000萬美元以從事傳染病藥物研發。他還參觀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並`盡可能減少對化肥、農藥和灌溉的需求。

 

  但細觀蓋茨與北京的合作,是有選擇性的。他所提及的中美攜手合作,不外乎氣候變化、健康不平等和糧食安全等問題,至於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發展,蓋茨的微軟就態度不同了。據悉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微軟正將其部分最優秀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從中國調往加拿大,似乎是因應中美政治衝突升高的對策,防止優秀人才被中國企業挖角。

 

  而緊接著蓋茨的訪華,便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中國之行,同樣是得到習近平的接見。不同的是,蓋茨的中國行,踏出了中美合作的良好一步,雖說是星星之火,畢竟是「實火」,而布林肯的中國行,所見都是「虛火」。

 


(AP)

 

  布林肯是拜登政府走訪北京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他上任之際,中美關係已跌至冰點,他就任後,美國延續前總統特朗普對華的強硬政策,與中國競爭。不同的是,拜登以外交結盟方式,試圖全方位掣肘中國力量在全球的擴張。所以這次布林肯之行,不可能令人對中美關係的突破存有任何幻想。

 

  事實上,布林肯在結束訪問之後,也坦言中國拒絕了他最優先協商的任務,也就是恢復雙方軍事之間的對話機制。儘管雙方指出要增進溝通對話,回到更廣泛合作,但全屬「虛火」,沒有實質性,因為並沒有指出具體的協議或領域,也並未改變雙方在科技與經貿戰、台海局勢、人權等問題等各自的強硬立場。

 

  但鑑於在今年9月會在印度舉行G20元首峰會、11月在美國三藩市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都是習近平與拜登見面的時機,加上習近平公開表示,有意親自出席APEC,因此布林肯的中國之行,或可視之為一種「過場」或「探路」。

 

  問題是,儘管80歲的拜登堅稱自己計劃在2024年美國大選尋求連任,但民調顯示,相對少的美國成年人給他高分,認為他的年齡是一種負擔,加上他的咳嗽、衰老步態和屢次被拍到失足失言失態,一個行將失勢失權的人,習近平還會重視和他會面嗎?

28/06/2021

【時勢造英雄】Bill Gates和Steve Jobs成功有甚麼共通點?早10年或遲10年出生,科技巨頭或會換了人?

#管理 #蓋茨 #巴菲特 #法老王 #微軟 #Steve Jobs #李嘉誠 #Microsoft #蘋果 #科網 #Apple #職場 #科技 #成功 #名人 #時勢造英雄 #英雄造時勢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呢?這是個雞和蛋的問題,永遠也沒有答案。不過,一本暢銷書《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中傳達的一個有趣信息,就是一個人若生不逢時,他縱有天大本領也不容易成功。

 

  作者 Malcolm Gladwell列舉歷史上世界最富有的75個人物,由股神巴菲特至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王,由蓋茨到李嘉誠等。在幾千年的財富榜中,竟有20%的超級富豪來自同一個年代,且是來自同一個國家。他們都是在1831至1840年在美國出生的。

 

  原來,在他們出生後的2、30年,美國經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路基建縮短了美國東西岸的交通,華爾街興起,令工業革命得到巨大資金支持。這批人趕上了美國經濟起飛的頭班車。如果一個人生於1850年以後,他未必趕得及那個黃金歲月;如果他早於1820年前出生,他亦可能沒有那份開拓事業的雄心壯志。

 

  作者再以電腦時代為例。他說1975年1月,美國雜誌《Popular Electronics》刊登了一個封面故事,介紹一部超級機器 Altair 8800。這雜誌是當年電腦界的聖經。1975年1月的雜誌代表電腦時代的來臨。而適逢其會的科技人才卻有個相同之處。作者發現微軟的蓋茨、Paul Allen 和 Steve Ballmer;蘋果的 Steve Jobs;Novell 的 Eric Schmidt 和 Sun Microsystems 的三個高層,竟同時都是在1953至1956年出生。

 

  他們到1975年時,剛好是20歲出頭的年輕伙子。如果一個生於1945年的人,他的科技知識亦很豐厚,可能正在 IBM 工作。但在1975年時他可能已結婚生子,不輕易放棄工作和家庭,不眠不休地去開發軟件。如果他生於1965年,他亦可能失去這個機會;而他亦會錯過2000年前後的科網熱潮。

 

  可以說時勢造就了他們。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