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容我細說
01/02/2019

「阿茂派錢」落後兼擾民

#關愛共享計劃 #派4000 #朝令夕改 #理財新哲學 #安享晚年 #容海恩 #立法會

  政府向合資格市民派發最多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早前開始接受申請,然而申請程序繁複,表格數量亦嚴重不足,更不設有網上提交申請,而派發點和收表地點卻不夠多,政策措施朝令夕改,引起社會強烈抨擊。

 

 政府這次發放4000港元資助的福利方案可說是十分複雜,市民不但要翻查自己的稅單,即使看完政府提供的資料後,仍不清楚自己是否合資格申請,而政府的查詢熱線亦長時間未能接通。再加上是次申請方法落後,初期只容許市民郵寄申請表格和其他證明文件,並要計算和付足夠郵費,其後在公眾批評之下,決定在各區的屋邨辦事處和民政諮詢中心等增設逾200個投遞箱,以便市民交表,證明政府在落實惠民措施前沒有深思熟慮,認真「抵鬧」!

 

  「關愛共享計劃」由去年3月宣佈後有約10個月才正式推行,時間應是充足的,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處長李忠善表示,其中花上9個月時間用來開發新電腦系統,然而在籌備差不多一年後,仍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最終導致政府要不停補鑊。政府應汲取教訓,善用科技和現有資源開發新的電腦系統,提供以人為本的電子政府服務,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最令人詫異的是為何時至今日,政府連網上遞交申請表也做不到,政府官員稱招標及設計網上系統遞交申請可能需時18個月,究竟真的需要這麼久嗎?是人手不足的問題嗎?除了這次「關愛共享計劃」外,政府有不少津貼計劃都要市民利用紙張提交申請。創新及科技局在2017年設立科技統籌,在2018年更獲增撥5億元,用以協助各政府部門推行科技項目,創科局應考慮為相關部門提供協助,研究利用大數據設立統一政府平台,方便日後處理其他社會福利、津貼和政府服務等申請,讓市民可以電子方式填寫申請表格及遞交資料,並毋須重複遞交個人資料,既便利政府審核申請,也節省了大量行政人手和開支。

 

  由提高長者綜援門檻事件、流感高峰期應變措施到派錢4000元,政府近期推行的多項民生福利措施都惹來社會猛烈抨擊。直至特首在1月30日出席立法會質詢環節時,終於承認政府要反省反思,將以謙卑、聆聽及關懷態度改善施政。雖然政府尚算勉強聽取民意,然而這些都只不過是後知後覺補鑊式的「跌落地揦番拃沙」的解決方案,更談不上是上策,政府有必要檢討現行社會福利的長遠發展規劃,而不是每次都要在輿論壓力下才意識到政策上的不足和問題,畢竟市民期望一個有前瞻性、有承擔的政府。

 

  雖然香港在國際城市排名上經常名列前茅,然而事實上,有不少市民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例如最近64歲男子清晨收工後猝死街頭、八旬老翁無力照顧長期病患妻子而引致的家庭悲劇,還有無數露宿者和貧窮人口正面對各種惡劣的生存困境等,情況令人唏噓。《基本法》第36條列明,「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政府有責任為市民提供社會福利保障,而非以施捨的態度,過五關斬六將,要市民向政府乞求微薄的恩澤。

 

  人口老化和「理財新哲學」不是政府向社會弱勢群體開刀的理由,他們為了三餐每天奔波勞碌,為香港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我希望政府能做到易地而處,了解市民所需,檢討現時長遠社會福利規劃和申領制度,掃除行政障礙,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讓所有市民都能共享經濟發展成果,長者能夠安享晚年,有尊嚴、體面地生活。

 

25/01/2019

官僚設計政策,都是失敗的多

#派錢 #三隧分流 #中環灣仔繞道 #塞車 #關愛共享計劃

 

  都說政府官員,問責局長也好,即使技術官僚,也十分不濟。派發$4000這政策,原是好事,卻因資格不清、填表複雜、派表不足等問題,惹來批評。

 

  已經知道有200多萬有潛在資格的人可以申請,怎麼可能只印發100萬份申請表格呢?你怎麼可能會以為有100多萬人會透過下載,打印表格來遞交呢?而這批最有資格申請的人都應該是年紀較大的一批。

 

  這些官員,究竟明不明白大部分申請人都是不熟悉電腦的;即使熟悉電腦的年青人家中也未必個個有打印機?明明是一件好事,卻因愚蠢的人做了蠢事,致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去拿$4000的人,興致勃勃,卻換來怒氣匆匆。

 

  雖說立刻加印,平息民憤,但誰人有資格又是一個字:「亂」。

 

  有交稅,可能有、可能無;即是交幾少才有、交幾多才無?

 

  有樓,但退差餉不足,也有;即是退多少才有、退幾多才無?

 

  有樓,業權少,也可能有……咁又有幾少才有、幾多才無?

 

  其實,一個「煩」字。一件好事,變成擾民。

 

三隧分流為何要加東隧費用?

 

  三隧分流方案,表面是100%好事,但落到了官僚手中,又是擾民。我每一天由新界北驅車到香港東上班,長期倚賴大老山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兩條隧道都比獅子山隧道和紅隧收費貴,而且路程長,我寧願付出更多的隧道費和電油費用,就是不想塞車。

 

  現在是紅隧塞車,你可以加紅隧隧道費,可以減西隧隧道費,吸引使用紅隧的駕使者轉用西隧,但為甚麼要加東隧隧道費?這不是懲罰我們這些長期用東隧的人呢?我已經長期付premium,付出更多隧道費,還要走遠路,現在卻變成你要懲罰我!這是一個說為民做事的政府嗎?

 

  三隧分流的方法是三條隧道劃一收費,繁忙時段增加收費,這樣既可達到分流目的,又可減少繁忙時段的塞車問題。

 

  至於過海隧道塞車,根本問題是大部分工商政府活動,都集中在港島區。這是歷史,因為香港政府中心就在中環,傳統上所有經濟活動都會聚集中在中心的商業區(CBD);日子久了,變成了生活文化一部分。而現實是絕大部分的有錢人,即使是富裕的中產也會住在港島區,政府高官也都住在港島區……

 

  因此最多的米之蓮餐廳在港島、最多的五星級酒店在港島、最高級的寫字樓、最大的企業總部都在港島,於是一切工商政府宴會活動多在港島舉行……

 

  試問一句,中環灣仔一帶怎不塞車?

 

  再加上香港島的地理環境,是一條由東至西或由西至東的行車路線,不管你建多少條隧道或天橋,確實增加了行車速度,卻始終解決不到離開高速公路後,進入中環或灣仔的擠塞問題。

 

政府應把中環灣仔大樓搬離

 

  甚麼叫源頭減廢?源頭減廢的意思是先解決港島東由柴灣筲箕灣和北角開始,直接往西環和堅尼地城的一段,便可減少這些車輛,不用從東區走廊落維園經告士打道入中環一段,這便解決了進入中環灣仔的車流問題,減輕維園和告士打道負荷。

 

  相反方向亦然,少了一批這樣的車從西灣堅尼地城往北角筲箕灣的車,經過德輔道和告士打道,便大大減輕中環灣仔和中區海隧塞車問題。

 

  現在的中環繞道原意是好,但是不管由東至西,或由西至東,都可以出中環灣仔,情況只是加快了車輛原來往中環灣仔的速度,於是利用繞道的車輛增多了,卻沒有減少車輛進入中環或灣仔的問題,結果仍是塞車。

 

  其實最根本的方法,是政府把中環或灣仔的大樓搬離,把大部分在港島的政府活動改去長沙灣、深水埗,甚至荃灣一帶,當然高級公務員宿舍亦搬離港島,中環灣仔嚴重塞車問題將大幅減少。

 

  過去30年,我每天開車上班,見證了多少公路隧道的興建和使用,繁忙時間都是塞車,請問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問題是,由官僚設計出來的方案,都是失敗的多,相信香港島交通擠塞問題,可以說永遠沒法解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