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國金與投資
12/01/2017

馬雲為中美貿易提出路

#特朗普

  特朗普在香港時間今早凌晨舉行了他當選美國總統後首次記者招待會,焦點還是集中於他和普京的關係,甚至是不見得光的關係,他亦趁機重申了一些對中國的看法,以示美國不僅是要面對俄羅斯,還有來自中國的種種挑戰。不過,他主要還是把責任放在奧巴馬政府的無能,認為他本人上台之後,將會獲得俄羅斯和中國等的更大尊重,達成一些更有利於美國的交易(Deals)。

 

要達成雙方均滿意的交易

 

  特朗普提名或委任了不少惡形惡相的人物處理中美貿易關係,兼且不時對北京的政策說三道四,使坊間愈來愈多人認為中美貿易戰難免,至少要經過幾個戰役互有損傷後才有誠意坐下來談。但就在陰雲密布之際,特朗普會唔了阿里巴巴的大老闆馬雲,雙方均強調談得很好,馬雲讚揚特朗普不是一成不變的政治家,特朗普就指馬雲是偉大的商人。無何置疑的,特朗普和馬雲都是很成功的生意人,而做生意最緊要是達成雙方都滿意的交易:Deal!

 

  特朗普自認很識Make Deals,自讚懂得把握自己的核心利益,亦懂得尊重對方的利益,因而才可以有一個皆大歡喜的deal。但特朗普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若日後鬧翻,他例牌會將責任置於對方身上,及為自己開脫。

 

特朗普晤中美巨賈拉生意

 

  特朗普近期常在其特朗普大樓會唔政商界人士,一方面是為了完成組班,另一方面是多聽聽商界巨賈有何好的獻策。早前,他會晤了日本軟庫的孫正義,對方答應在美國增加投資創造10萬個職位。當時,特朗普立即在「推特」大讚。今次,馬雲提出要在美國創造100萬個職位,於是被特朗普稱讚為「偉大商人」。若能實現,100萬確實是一個大數目。

 

成功招來職位言過其實?

 

  但亦有美國媒體指出,孫正義提出的增加投資,其實早在美國大選前已存在,頂多只是稍為增加一些資金。因此,特朗普謂自己成功引商,實在是為自己貼金而已。而馬雲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已被投訴縱容電商盜版,可能要面臨眾多訴訟,因此,所謂在美國開辦大型電商平台,就算得到特朗普的支持,也不易落實云云。

 

馬雲的成功吸引特朗普

 

  但無論怎樣,特朗普的說法是很有吸引力的。阿里在中國成功創造了淘寶和天貓等電商平台,加上有支付寶的方便,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模式。美國的電商業雖然起步更早,亞馬遜更是響噹噹的全球名牌電商,然而至今亞馬遜仍未能保證獲利,多年來不知累積燒了多了銀紙。而在中國市場,亞馬遜亦無法佔得任何甜頭。

 

  對於這種情況,特朗普身為在全球各地都有投資的大老闆,自然明白阿里和馬雲的實力,因此樂於聽他獻策。

 

把淘寶複製到美國賺中國錢包

 

  馬雲的建議很簡單,就是在美國也建造淘寶、天貓和支付寶,使美國的中小企紛紛加入電商行列,賺的不是美國人的錢,而是日漸富裕的中國人的錢包。而只要每間中小企增加一名人手,就已經是100萬個職位了!同時,這些職位絕大部分並不需要很高的技能。

 

100萬個職位的吸引力

 

  馬雲的建議應該給了特朗普無窮的夢想:美國人創意無限,有了馬雲的電商平台,不單中國人的錢可以賺取,全世界都會更愛創新的美國貨呢,到時,就不需要寒酸的說甚麼「美國人用美國貨了」,而是「全世界都愛用美國貨了」。

 

  同時,馬雲的新電商概念是網上與網下相結合(O2O),到時阿里還會在美國投資百貨店、物流中心,又要招請更多美國工人!而馬雲在向特朗普獻計的同時,也擬在香港股市私有化中國百貨業龍頭之一的銀泰(01833),作為其O2O旗艦,這對於特朗普,會有實質的吸引力。

 

馬雲新電商概念 迷倒特朗普

 

  中國旅遊業持續興旺,很多國家的政商界都謀求賺中國人的錢包(Chinese Wallet),特朗普及其團隊,似乎忽略了在這方面的布局,今次馬雲自動獻計,難怪會令到特朗普十分開懷。

 

  馬雲說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唯有擴大貿易,才可能互通有無,才可能達成兩勝;反之,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引來對方的報復,到頭來兩敗俱傷。

 

  電商的盛行,令到全世界做生意的距離大為縮短。對中國電商來說,美國仍是一個頗大的待開發的市場。同樣的,中國電貿市場也可能是美國商人的肥肉,只是渠道不足而已。

 

助中小企 助美國青年創業

 

  美國擔心中國冒起,因此,對出口給中國的所謂高科技產品處處設限,這樣一來,美國年青一代更難進入中國市場一展所長;反之,創業是解決青年人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而電商的成本較低,更容易踏上成功之路。青年企業家靠的就是創新,在這方面,美國人理應很有信心。

 

加強開放交流 才可雙贏

 

  一個有為的當政者,理應知道科技的正常交流,根本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世界需要的進一步開放,而不是閉關自守。馬雲作為成功的紅頂商人,就是懂得讓中國以至美國的當政者,都明白到開放市場的重要性,至於如何達至具體的雙贏的交易(Win-win Deal),則要留待兩國貿易官員以至最高層的努力了。 

 

28/05/2024

提早與特朗普電視辯論,拜登決定「賭一把」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從1960年開始,每逢美國總統大選年,代表兩大政黨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客,都會參加電視直播的多場辯論,一般是在9月和10月,屆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正式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雖然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已穩獲各自政黨的提名,因此兩人將在6月27日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直向拜登發出挑戰,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拜登進行電視辯論,而拜登卻一直不接受挑戰,讓人感覺他頗有怯意,似乎是缺少自信。如今他為何改變主意,決定提早與特朗普正面交鋒?過去8個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拜登一直落後於特朗普,這場辯論能令拜登扭轉不利局面嗎?

 

明知「口才不濟」,拜登「志在一博」

 

  拜登現年81歲,特朗普77歲,但從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止4歲。拜登有時顯得年老乏力,反應遲鈍,而特朗普卻中氣十足,思維敏捷。一些曾與拜登有面對面交流的民主黨人說,拜登其實反應不慢,但在語言表達上被外界認為不如特朗普,原因之一是拜登做過幾十年參議員,講話時習慣於分析因果,然後給出結論;而特朗普在答問時往往用詞簡單,直截了當,像是某種條件反射,因此讓人覺得他反應迅速,而且早有準備。相比之下,拜登就顯得「口才不濟」。

 

特朗普在拉票活動上中氣十足,思維敏捷。(AP)

 

  來自拜登陣營的這類說法難以改變公眾印象,而拜登一直不敢直接回應特朗普的挑戰,更令他處於被動地位。這次同意與特朗普辯論,拜登似乎是在投身於一場「賭博」。電視辯論是避不開的,因此愈早「卸掉這個包袱」愈好,即使這次出現失誤,日後還有改進機會(下一場辯論將在9月10日舉行)。從民主黨人對外傳遞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拜登對這場辯論至少有兩個目標:一是展示3年多的政績,讓選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再幹4年,而且「明天會更好」;二是透過辯論之後的民意反饋,找到特朗普的主要弱點,以便日後展開重點攻擊。

 

  考慮到特朗普掌控辯論現場的能力及其慣用手段,拜登團隊向主辦辯論的CNN開出了具體條件,一是要求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演播廳內,只有輪流提問的兩位CNN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以往的電視辯論都有現場觀眾,有時還允許觀眾提問,這次不安排現場觀眾,可以避免場內的特朗普支持者做出某些舉動,影響現場氣氛。二是要求CNN的製作人員控制兩位候選人的話筒,只有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開放其話筒,也就是一方發言時,對方將被靜音,以防止發言被對方打斷。打斷對手發言是特朗普的強項,有了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拜登吃虧。而拜登團隊最希望的是,電視觀眾只見特朗普張嘴,但聽不到他說甚麼。

 

標籤對手「獨裁」,恐嚇戰術失效

 

  拜登準備利用電視辯論來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其競選策略的微調,與前幾個月的「恐嚇戰術」完全無效有關。今年以來,拜登屢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與特朗普的競爭代表著民主與獨裁之爭,因為他是民主自由的代表,是維護美國憲法的衛士;特朗普不承認大選結果,不尊重憲法和現行體制,試圖用獨裁手法強推某些政策,避開國會的監管和制約,如果特朗普再次掌權,將會導致美國走向集權體制,破壞美國的民主根基,並動搖人們的民主信念。拜登還批評特朗普與阿根廷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等外國強權人物交往,試圖建立保守派國際聯盟,其結果是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公信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以「美國是否能防禦獨裁者?」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拜登似乎是在高喊「狼來了」,但很多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一部分人對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仍堅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現行制度感到無奈,所以他們都不理會拜登的連番警告。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改變美國的體制。一些民主黨競選顧問於是建議,拜登應該改變競選策略,盡量多講他的政績,強調他致力於為不同階層帶來實惠,從而讓選民對他繼續執政抱有更多希望。

 

西點軍校演講,未能引發關注

 

  對於民主黨競選專家的建議,拜登團隊目前有選擇地接受,在一些場合,「捍衛美國憲法」仍是拜登在公開場合強調的主題。

 

  上周六(25日),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到美軍在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以及西點畢業生的責任。講這類內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聽眾是軍校師生及畢業生的親友,他們都是美國陸軍大家庭的成員。由於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因此拜登在演講中要求西點師生捍衛美國民主是特有所指的。他強調,美國的民主不是自然而然得到保證的,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捍衛民主、保護民主、選擇民主。

 

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缺乏新聞性,並不止一次口誤。(AP)

 

  逾半個世紀以來,作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歷任總統都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過演講,例外的只有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卡特(Jimmy Carter)兩位。總統在演講中往往會披露一些政策性內容,從而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相比之下,拜登的演講缺乏新聞性(他只重申不會派美國軍人去烏克蘭參戰),而且在演說中不止一次出現口誤,例如把「北約化」說成「芬蘭化」,然後又糾正;在讀提示器上的講稿時他看錯行,不得不停下來,找到之後重新讀。這篇質量打了折扣的演講,沒能引起較大的關注。

 

  要論總統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列根(Ronald Reagan)1981年5月27日的那次應該算是最棒的,從文字內容到演說技巧,至今都無出其右。為了對抗當時的蘇聯,列根準備大幅增加軍費,於是他在講演中批評前任政府的赤字政策導致高通脹、低生產力,並製造了失業大軍,「而你們幹活需要的工具卻得不到優先處理」。這是對軍人們說,前政府虧待了你們。他接下來給聽眾打氣,「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美國人民已經從這個短暫的反常現象中猛醒了。在我們國家的大地上,有一股復興的浪潮,人們渴望再次為美國而驕傲,渴望為美國今天的一切和未來可能的一切而感到驕傲」。話音剛落,台下立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因為列根說出來他們的心底話。講到軍人的榮譽,列根引用了英國大文豪莊臣(Samuel Johnson)2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軍官雖然只有很少的錢,但卻比任何人都更加受人尊重」。這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台上台下穿軍服每個人都感到自豪。

 

 列根的演說技巧,堪當今的美國總統學習。(AP)

 

  如此有思想、夠高度的煽情文字,加上老演員列根無可挑剔的朗讀,應該算是總統演說的天花板了。我對這段故事記憶猶新,因為40多年前,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了「美國之音」的現場直播,同時還用卡式錄音機錄下了這段節目,之後反覆聆聽,逐段背誦,至今仍記得上面這幾段的原文。

 

  歷史是一面鏡子,對照歷史可以知道,當今美國總統的能力真不如他們的前任,「御用撰稿人」的水平也趕不上前輩。幾個月前,在國會宣讀總統國情咨文時,拜登的「奇招」竟然是扯著嗓子喊,目的是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雖然有些可笑,但似乎效果不錯。下月單挑特朗普,他會在辯論時祭出甚麼妙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故伎重施,因為特朗普比他嗓門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