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國金與投資
31/08/2017

中國新一輪「股匯牛市」特點

#中國 #A股 #人民幣

  當美歐先進國家股市在高位整固之際,中國內地股市近期追落後,主要反映權重藍籌的上證指數,上周突破3300點心理大關後,周初懶理北韓試射「實戰式導彈」,拒絕回吐,內地一些股評人撰稿指新一輪牛市開始了。與此同時,人民幣亦回復強勢,美元匯價已回落至僅兌6.5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今年人民幣已回升了4%。

 

資金流向 利好A股人仔

 

  從中港通的資金流向、及A╱H股最新差價的情況來看,境外資金顯然勇於流入內地買A股。因此,中國出現了一個貌似「股匯雙牛市」的格局。然而,這是否有足夠的基本因素支持呢? 

 

  在美國,美匯與美股很多時背道而馳,弱勢美元被視為有助美國出口及跨國企業可以賺得更多帳面利潤,也反映出聯儲局沒有通脹壓力要加速加息;但中國的情況有別,中國的匯市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並非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只是「半市場化」,匯價去年偏低,主要是意味著大量資金流出國,有些時候,就算央行入市拋售美元,也難阻人民幣的跌勢。

 

美元回落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

 

  踏入今年,隨著美元兌大多數主要貨幣走弱,加上人民幣國際化及加入SDR,吸納更多包括外國央行在內的大買家。美元兌人民幣回落,中國經濟上半年回穩,加上當局嚴打帶走外幣,資金外流的情況基本上得到控制,無論是中國民眾或外來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也再次感到興趣。

 

決策層鼓勵資金投資實力股

 

  決策層既希望經濟和金融去槓桿,但亦希望資金能流入實體經濟,而經過早一輪嚴打金融貪腐和投機倒把後,當局認為資金流入股市買入實力企業的股票,既可使股市回復協助企業融資的正常作用,也可為中外投資者提供正常的投資渠道,甚至可以帶來財富效應促進消費。

 

股市升跌要遵守價值因素

 

  中國股市一向炒味濃,基本上是散戶市,人們對股價波動少的權重股票曾喪失興趣,買賣主要集中於中小企及創業板股票,參與者希望短期內發達,懶理股價是否物超所值。

 

  這種接火棒遊戲,導致股價變成無理性的狂升,隨後更是無情由的狂跌。兩年前的牛市雖云得到「官方指導」,在回落初期甚至由國家隊積極托市,但始終逃不了股市要反映基本因素的大規律。

 

  之後,評論界似乎有了共識,即買樓是精明、買股是笨蛋,資金進一步流入樓市炒買炒賣,企業也不安於本業而加速進軍房地產,結果引來當局更嚴厲的樓市調控,以限貸限購限價等手段,把樓價的升勢強行制止。

 

買樓到水尾 引更多資金買股

 

  到今年買樓,欲想賺快錢已變得困難,而股市則開始有更多人談價值投資等正道,股市回升變得較有秩序,高增長的龍頭股、白馬股、以至有穩定股息收入的實力股票陸續走強,加上流動互聯網的應用進一步發展,以及供給側改革有成,資產價格回揚,股市開始能夠吸引更多資金,而多種途徑對中外基金開放投資,也令到專業投資者的參與比率增加。

 

內銀A股 估值仍偏低

 

  在資金面方面,當局仍在去槓桿,中國股市談不上有大量廉價資金;然而,單是從樓市轉戰股市的資金,足以帶來一次股值的修復。相對於美歐股市,中國A股的藍籌股顯得便宜,例如,經過早一輪回升之後,根據最新發表的上半年業績,銀行股的預期市盈率仍只是個位數字,及每年有4厘股息回報。

 

養老基金入市 刺激投資情緒

 

  因此,就算是保守的國家隊,例如社保基金和養老基金,都願意增持和買入實力股票。今輪突破3300點,一個主要消息,是證實了養老基金進入了個別實力足的小企,反映出這輪入市已不單止只是買藍籌。A股的財務報告表要列出10大持股股東,由於個別中小企持股分散,因而只是持股不多的養老基金亦榜上有名,因而引來投資者的憧憬。但我相信,保守的國家隊成員大多還是買入高息藍籌。內地股評已有更多專家相信派息才是硬道理,保守的國家隊基金負責人,自必要懂得股息的重要性。

 

  當然,一時之間仍難以遏止投機性買賣的做法,不是散戶近期仍熱中於炒次新股,認為可以「輪流補升」。

 

留意資源股及「雙白股」

 

  在內地朋友問我,哪些A股可以買,我通常的回答是不如參與買賣估值更偏低的港股,例如買A╱H優質股之中的落後H股便成,近期我較喜愛資源股。至於A股,我認為「雙白」股仍會維持強勢,這包括白電股和白酒股,對它們的需求在中國民眾消費力提高的情況下,定必會不斷增長。

 

小心美元明年再度走強

 

  中國股匯是否會繼續牛下去?我想,股市已變得審慎,會是「進三步退兩步」的格局,至於匯價,當局也不想人民幣過分強勢,以免進一步影響出口的競爭力,但關鍵點還在於美元,若隨著大宗商品升價引來通脹,美國正常加息,則美元的走弱在明年便會結束,而中國最高層明年3月完成換屆之後,美元兌人民幣也很可能會適度回升。

 

31/05/2024

中國絞殺「台獨」的戰略已成形?

#雷鳴天下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聚焦神州 #兩岸關係 #台灣 #中國 #賴清德 #第一島鏈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並不是不少藍營人士所預期的會採取溫和立場,而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他不但自吹會「讓她(台灣)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還特別強調「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這句說話可圈可點,「第一島鏈」是美國締造,用以封鎖中國海上貿易,以圖把中國發展扼殺的重要戰略手段。  

 

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AP)

 

  賴清德主動對美國獻身,把台灣放在美國對付中國的最前沿,這是送給美國表達不二之心的投名狀。從始賴已自絕於中國人民,不論前途如何起伏,他也只是在走著「台獨」的不歸路。

 

  大陸的回應是在5月23及24日兩天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軍演還包括針對陸上作戰。多數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此次軍演與去年的並不雷同,而似是按既定步驟胸有成竹的演練,包括把寶島封死,防止在特殊時刻「台獨」的首要分子有機會逃跑。中國的統一是否可依靠完全非武力的手段實現?我認為概率偏低。

 

大陸上周進行「聯合利劍2024A」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不少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著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軍演。(AP)

 

  表面上局勢的緊張是由賴清德比前更鮮明的「台獨」立場所造成,但賴本身不是棋手,他只是美國的棋子而已。他的就職得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祝賀,他的演說幾可肯定早已得到美國的批准。賴固然是一名思想上根深柢固的「台獨」分子,他的政治目標甚至可能是充當「台灣國」的「國父」。但縱使台購買了不少武器,軍事與經濟實力與大陸差距太大,只能完全倚靠美國才有膽量向大陸叫陣。所以觀察台海局勢,也只能以中美兩國博弈的變化作基礎。

 

難阻中國收回台灣,美改戰略

 

  美國從前的策略是「戰略性模糊」,口頭上說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不認可「台獨」,但又要保持台海現狀。陳水扁與蔡英文縱使希望表達更出格的「台獨」立場,也受美國政府約制。但在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的策略已變,她已知道大陸若要收回台灣,美國已沒有能力阻止。既然如此,不如盡可能增大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及軍事上的代價,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終極目的。美國本身也是內外交困,自然也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這目的。戰爭的成本太大,在台海直接與中國打起來,美方也殊無勝算,所以最符合美國政客利益的做法,便是找台灣人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既然有賴清德此等人物的積極響應,美國政府不利用他才奇怪。

 

  倘若真的有場代理人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美國尚會希望把她的北約盟友及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拉下水,共同制裁中國。制裁甚麼?世界各國太倚賴中國的產品,我十分懷疑貿易制裁有廣泛響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斷無理由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在台海問題上引火燒身。美國思茲念茲感到難以解決的困境之一,是她欠下超過34萬億美元的公債,若能找個藉口賴債便十分理想。

 

美國現時內外交困,希望以最低成本達到遏制中國發展這終極目的。(AP)

 

  近日美國有名議員竟說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借過美國不少錢,現今應要求中國償還近萬億美元。此說荒唐可以不理,但卻反映美國一些政客的心理。若美國發起甚麼制裁,總會有人建議她可沒收中國位處境外的外匯儲備。中國有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在今年4月其中的7674億美元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雖持續減少持有美債,但速度奇慢,當中可能反映中國政府曾經的主導思想還是以和平統一,不給美國任何藉口為主軸。

 

大陸可封鎖台海空,伺機出手

 

  事至今日,中國會採用甚麼方法去還擊美國明裏暗裏支持「台獨」的政策?時間在中國一方,中國並不急切要立時統一,而統一的時間表由中國決定,而不是任由美國玩弄手段。可行的方案之一是隨時搞包圍台海的演習,做到可完全把台灣的海空封鎖掉,並且每次都把這絞索愈收愈緊,但又不一定立時在台境內採取軍事行動。若然如此,民進黨政府縱然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持,「台獨」也會受到很大抑制,中國便可以等待有利時機才動手。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2021年曾揚言,中國在其後的6年內很有可能會發動對台的兩棲進攻。美國的軍事人員對此似深信不疑,並將這6年稱為「戴維森窗口期」(Davidson Window)。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在2021年稱,中國在之後的6年內很可能對台發動兩棲進攻。(AP)

 

台沒戰爭意志,難現烏代理人戰

 

  上文提過,美國最想打低成本的代理人戰爭。近年不斷有傳聞,美國已派了大批人員赴台提供軍訓及戰略建議,當然也賣了不少武器給台灣,其時間考量,也符合「戴維森窗口期」的判斷。但若以為代理人戰爭在台行得通,則大錯特錯!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台灣的民調也發現沒有多少人肯去打仗。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防的,反是如何保護外匯。
 
 
【知識庫】何謂「第一島鏈」?
  

  • 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是美國外交國防政策中,圍堵中國的第一道防線。
  • 島鏈北起千島群島、日本群島,中接台灣,南接婆羅洲島,包括黃海、東海與南海的西太平洋海域。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期間,美軍將位於第一島鏈中點的台灣譽為「不沉的航空母艦」。
  • 台灣與菲律賓在第一島鏈上最為脆弱,台菲之間的巴士海峽是中國海軍潛艇進出太平洋的捷徑。

 

(本文原載於5月31日《香港經濟日報》)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