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iMoney 熱點
04/11/2020

環球投資新思維 ESG三大趨勢

#ESG #社會 #環境 #投資新思維 #管治 #平衡利益

  近年投資界掀起一股新思維,講金同時也講ESG。ESG是指「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 )三個元素。投資再不只是講回報,還要把ESG元素納入投資決策,所作的投資對環境、社會及公司管治的影響。這股投資新思維之風,平衡利益最大化賺到盡的大傾斜,製造雙贏局面。

 

  ESG興起本身亦成為投資主題,ESG類的基金及ETF增多,還有被視為有ESG元素的個股,其表現近半年更引來注目。基金公司利達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將剖析ESG主題的3大投資趨勢。

 

  投資ESG必定會接觸到ESG評級,為公司的ESG表現評分。現時市場有不同公司不同標準的評級,其中為機構投資者提供服務的「機構股東服務」、簡稱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 )、其澳洲及新西蘭ESG最高負責人Julia Leske接受本刊視像訪問,解構評級標準及運作,讓讀者對ESG投資有更深入認識。

 

  ESG投資新思維還衍生商機。科大金融系教授Entela Benz和新加坡氣候科學家Saurabh Singh去年創立亞洲首間氣候風險預測公司 Intensel,採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AI)科技預測氣候風險,客戶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及發展商等,這是怎樣的生意?Entela Benz會在專訪中解答。 

 

ESG是甚麼?

 

  1.投資界興起的新思維︰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三詞合併的簡稱。當投資一間公司或一個項目時,投資人除了看財務表現,同時要顧及ESG績效表現,即對環境、社會及管治的影響。

 

  2 .ESG投資新思維出現原因︰矯正資本主義只講求利益最大化的單一原則,以最快速度賺到盡造成的環境惡果「現眼報」,地球暖化引致各地出現極端或反常天氣,人類正自食其果,這不僅導致財產以致人命損失,還危及人類整體生存。

 

  3.財金改變世界︰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從而改變企業運作以致整個經濟模式,賺錢也要持續發展,做個負責任投資者,有人稱此為「永續投資」。

 

利達黃耀宗:看好「環境」類率先跑出

 

  近年在投資界掀起的ESG投資思維,跨越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三大範疇。投資者不僅看財務報表,計算利潤回報,還顧及公司或項目的ESG表現;此外,近年市場出現許多ESG主題的投資產品,包括基金及ETF(Exchange Trade Fund),甚至有公司因擁有ESG元素而受捧,例如美國電動車Tesla等。

 

吸引力與日俱增

 

  ESG投資就等於輸錢,是不少投資人固有的想法,不過這想法開始改變。基金公司利達集團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是其中之一,他以自己公司為例,核心投資為ETF及個股,設限三不買,分別是賭股、煙類股及電子煙股。「我們的角度認為,有ESG元素是可以做到雙贏。」雙贏的意思就是賺錢和為環境及社會帶來貢獻是可以兼得的。

 

利達首席投資策略師黃耀宗指看好ESG中的「E」(環境)。

 

  近一年投資者對於與ESG相關的投資產品態度,的確出現轉變,黃耀宗指︰「你年多前問ESG,大家覺得吸引力一半一半,因為很多投資者有傳統想法,覺得ESG一定跑輸指數,投資這類產品只是做善事,不能做到雙贏。」 事實上,在疫市波動下,流入ESG產品資金不跌反增。如貝萊德(BlackRock)的ESG產品在今年首三季就流入110億美元,是去年的5倍。而研調機構晨星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季的ESG基金吸金210億美元。

 

  近月ESG主題的EFT及基金都有不錯的表現,似乎正打破投資講保護環境、社會責任就輸錢的迷思。例如Invesco Solar ETF (TAN)今年1月至10月中升幅達144%。不過,黃耀宗強調,投資時考慮ESG,只是篩選股票時的其中一個條件,看財務報表依然重要,「公司本身有增長動力,質素良好,最後都會跑贏,因此愈來愈多人明白,有ESG元素不等於跑輸。」

 

  因應ESG投資新思維出現的產品與日俱增,至8月底全球ESG ETF產品近400隻,大部分來自歐美,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兩年前出書《ETF實戰策略》、熟悉ETF市場的黃耀宗指,新興市場的ESG ETF較易跑贏指數,「因為新興市場有天生條件,很多公司屬新經濟產業,例如電子支付、 Google開放式管理等,這些公司在ESG方面較易取高分,這些很多是新經濟龍頭股。」

 

新能源成全球政策

 

  現時ESG三個主題,黃耀宗指E(環境)最為吸引,帶動整個ESG趨勢。「因為新能源、光伏及電動車主題,到第三季都升得好多,很難說是因為受人追捧,還是ESG投資思維蔚然成風,人人去買新能源,但我們是看好新能源,我們認為新能源將是未來國策,這不單指中國的國策,而是全世界的政策。所以我們估計E將會帶起ESG投資。」

 

  另一個看好新能源的原因,是因為「環境」範疇中涉及升級概念,成為強大的增長動力。黃耀宗舉例,傳統汽車轉為電動車,又例如光伏中的太陽能板,由過去的單面吸光變為雙面吸光;吸光後的儲能數量大大增加又是升級,「你看到在環境範疇中,很多產品或技術等,在過去幾年出現很大的躍進、大升級,所以從增長亮點上,ESG三粒子中,一定選E。」他指S及G、即社會及管治這兩項,暫時未見特別的表現,要取得回報,也許較為間接或需要較長時間。

 

  在「環境」眾多主題的投資中,黃耀宗直言看好Tesla。Tesla的長遠目標,是做到永續能源,研發可循環再用的超級電池,並建立生產電池的生態圈,包括用環保方式開採生產電池用的鋰礦,以減少污染,「這令Tesla更吸引,環保對這公司而言不是包裝,它把成件事提升去另一層次。」

 

  另一個看好的類別是光伏。在Tesla新電池的介紹會上,Elon Musk形容太陽能屋頂將是公司下一個「Killer products」(招牌產品),黃耀宗指,光伏技術成熟及升級,太陽能板由一面吸光變為兩面,儲能的度量及時間大大提高,「而且經過新冠疫情,各國政府要創造就業,新能源中以光伏最需要勞動力,可創造最多職位,不論是技術成熟度、就業、環境及成本考量,這亦解釋了光伏有關公司股價升,而現在只是剛剛起步。」

 

ESG勢成企業基本要求

 

  最後被看好的還有智慧電網,「新能源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方向,但未必掛上ESG之名,很多公司的ESG評分不低,其中一個是光伏,另一個是國家智慧電網(Smart Grid),我們認為是電動車外,另一個不俗的投資主題。將國家的電網升級做智慧電網的政策,不論誰當上美國總統都會做。」

 

  ESG不論從投資或公司營運的角度,黃耀宗相信將成為常態。「現在感覺未必太大,因為不論是歐美等國家的政策,正向著ESG方向追趕,但我們相信過多幾年,到大約2025年將會進入一個拐點,到時很多公司達不到ESG的要求,過不到監管要求,會有大批公司被淘汰。」

 

ESG 3大趨勢︰

 

  1.ESG中將由「E」(環境)帶動整個發展

 

  2.環境項目中以新能源相關的將會可能領先「跑出」,包括電動車、光伏及智慧電網等。

 

  3.未來公司符合ESG條件將成常態,否則因不符合法規而被淘汰。

 

ISS Julia Leske專訪 解構公司ESG表現評級

 

  ESG投資不可不知ESG評級。一間公司有幾符合ESG,牽涉用甚麼標準、如何評分等,但現時巿場並沒有一套統一或公認的ESG評級標準,而是不同機構,有自己一套評分體系去做,例如MSCI、Thomson Reuters、FTSE Russell、RobecoSAM等。因此,一間公司可能在不同評分體系出現差天共地的ESG評分,投資者可能要多作比較及做功課。究竟ESG評級是怎樣做的?

 

  全球最大,專為機構投資者提供研究及諮詢服務的機構股東服務集團、簡稱ISS(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亦有提供公司ESG評級。ISS於2018年購入有25年歷史、德國「永續投資」評級機構Oekom。ISS主要服務機構投資者,其ESG評分被不少基金經理採用。

 

  有份負責ISS評分業務的Julia Leske(簡稱Leske)(圖)是ISS ESG 澳洲及紐西蘭的總負責人,她接受本刊視像專訪時表示,現時很多基金經理建立投資組合,都會盡量收集更多數據分析,務求令投資有更好回報,除了財務數據,ESG數據及評級被視為風險評估的一部分。

 

 

電力公司忽視ESG終破產

 

  ESG數據究竟對投資有多重要?或許去年申請破產的美國太平洋媒氣電力公司(PG&E)是最佳例子。該公司因忽視氣候變化的風險,其輸電線路屢次發生意外造成山火,最嚴重一次是2018年引發加州8天的山火,毀了一個小鎮及過萬幢建築物而被告,被索償300億美元,最終宣布破產。

 

  ESG投資思維成風,Leske指其原因相當複雜。她個人認為跟2008年的金融海嘯有關,「當金融海嘯來襲,巿場出現動盪及萎縮,很多人開始注意相對穩定的ESG基金。」此外,普羅大眾的環保意識提高亦有關,她舉例現時澳洲人關心氣候變化,出現反石化燃油運動等。還有部分財力雄厚的ESG基金會發揮影響力,巿場的ESG產品也愈來愈多,這一切均令ESG在投資界熾熱起來。

 

  要為一間公司做ESG評級並不容易。Leske笑言:「除了財務外,其他數據及資訊全部都要留意。」公開的數據來自年報、公司網頁、第三方網頁如監管機構等,「如果涉及一些爭議性或關鍵性的資料,會非常影響評級的,就要利用媒體資料、甚至會向相關的人或機構查證。」整理這些數據及資料,並提出重要問題,最後進行計分。ESG包含環境、社會及管治三個大主題,Leske指每個大主題下會再有細項評分,最後會得出總分數,分數高低顯示公司的ESG表現,同業公司因而可作比較。

 

企業類別評分重點不同

 

  Leske直言,現時投資者多關心環境因素,但評分時會視乎公司的性質,重點會有所不同。她舉例傳統能源公司的評分可能會較著重「E」的部分、即對環境的影響,例如轉型新能源策略、減碳政策等。換了是網上社交平台公司,重點可能會是「S」即對社會的影響,如保護私穩等。

 

  除了對公司進行ESG評分,Leske指公司亦會因應某個主題建立評分體系,例如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定下的17個目標為參考框架、簡稱SD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的評分體系。一間公司有否利用其產品或服務對某些目標,由生物多樣性到減少疾病等,帶來正面或避免負面影響。她形容按不同主題評分,如同用不同鏡片去審視公司在ESG不同方面的表現。

 

  ISS現時為6,600間公司進行ESG評分,主要是歐美的公司。Leske表示,公司將積極對亞洲的公司進行ESG評分並提供服務,因為歐美及澳洲的投資者,對亞洲的公司如來自中國的,都極感興趣。

 

ESG 指數 

 

  有ESG評級,亦有ESG指數,恒生去年亦推出ESG指數及國指ESG指數,現時全球有三大ESG指數是不少ESG ETF所追縱的:

 

一、MSCI 明晟 ESG 指數(MSCI ESG Index):

 

  簡稱MSCI ESG,由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所編製,以MSCI全世界指數(MSCI ACWI Index)為母指數。

 

二、道瓊斯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簡稱DJSI ,由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DJI)延伸的永續指數,母指數為道瓊斯指數內的公司。

 

三、富時永續指數(FTSE ESG Index):

 

  簡稱FTSE ESG,其下以特定巿場、特定題材等有一系列不同指數。例如美國巿場有「Russell 1000 ESG Index」、金融業有「FTSE All-World FMW ESG index」等。

 

ESG 說的是甚麼?

 

 社會:數據及私穩保護、社區關係、僱傭關係、公正的勞工政策及人權狀況等。

 

 環境:碳排放、空氣質素、生物多樣性、能源及燃料管理、廢物處理、水及污水管理等。

 

 管治:風險管理、競爭行為、防貪賄措施、審計政策、監管制度及政治影響等

 

專訪Intensel 創辦人Entela Benz 亞洲首間AI初創 為企業預測氣候風險

 

  ESG投資思維,講錢同時要講ESG。看公司ESG評級,對投資者而言,是態度也是風險考慮。在科大有教授ESG投資的金融學系兼任副教授Entela Benz(圖)(下簡稱Benz),她將ESG及投資風險直接拉上關係,ESG不是口號或僅僅一個評級,而是對每個人有切身關係。她和來自新加坡的氣候科學家Saurabh Singh去年成立初創公司Intensel,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AI)技術,為不同項目預測氣候風險,成為現時唯一以亞洲為基地的氣候風險預測公司。

 

 

  在香港生活18年的Benz,在科大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其初創公司Intensel可以為某一個物業或投資項目預測將面對的天氣情況。但現時天文台也有預測天氣,Benz解釋,她公司所做的是氣候預測(Climate predict),跟天文台的天氣預測(Weather  forecast)不同,「天文台做是短期預測,10天或一個月,我們做的是中長期的氣候預測,1年、5年甚至是50年。第二不同是天文台主要做香港的,我們是覆蓋亞洲以致全球。」

 

利用AI整理龐大數據

 

  Intensel利用先進科技去做氣候預測,其中包括人工智能(AI)。Benz指由收集數據到預測,都用上AI技術。他們會從多個渠道收集數據,例如人造衛星、政府部門。非牟利組織及智庫團體等。這些數據大部分都是免費開放的。數據龐大,而且未必完整,團隊需要運用AI去整理才能使用,更重要的是AI可透過運算填補缺失了的數據,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數據完整才能做預測。

 

  當團隊輸入數據後,會利用一個動力氣候模型做預測,Benz表示這個氣候模型(Dynamic climate model)甚為複雜,由很多個模型組成,模型由又不同的算式組合,過程亦需要用到AI。現時其公司預測服務包括水浸地圖、風力或太陽能電力場的氣候、海水上升及颶風預警等。Benz以颱風為例,「我們可預測颱風由誕生到著陸的過程,甚至在哪裏著陸及行走路徑等。」

 

  亞洲氣候極難預測,其數據極之複雜,Benz和她的團隊建構成的預測模型,同時也能用於歐美,相反歐美模型就未必能用於亞洲。雖然近月有美國相類公司到亞洲開拓巿場,但以亞洲為基地提供氣候風險預測的就只有Intensel。

 

  她又指氣候數據是免費,但要整理及採用這些氣候數據需要十分專業知識。她的拍檔、另一位創辦人Saurabh Singh博士是氣候科學家,正是這方面的專家。

 

  二人在一個創業活動上一拍即合,對方有氣候專業,她則是財金背景,大家理念相同,皆關注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對經濟以致世界的影響,於是合夥組成公司。她形容對方對氣候風險預測的工作有極大熱情。

 

預測影響投資決策

 

  Benz成立初創,將氣候風險預測成為一盤生意,她直言是極有潛質的生意。因為近年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不僅是投資者,還有保險業、銀行、發展商等對每個項目,都在問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例如要投資一個物業,投資者會問,銀行和保險公司更加問,會逐層問下去。」例如當預測到物業北面是水浸高風險區,是不是要在北面加建水閘,興建時或已經要在設計上考慮,門口不要向北,抑或索性找過另一個地方興建。

 

  這些預測也可能影響銀行是否批出或者批多少貸款,保險公司承保時亦會多作考慮,以避免付大額保險賠償,氣候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可能會極之龐大,投資者可能因而卻步。

 

  此外,近年各國政府尤其歐洲,為達減碳排放目標,不斷收緊環境相關政策及條例,監管機構對企業等施加極大壓力。Benz指歐美近兩年將ESG納入投資風險評估已成主流,亞洲地區稍慢,近半年才開始出現。

 

下一步開拓歐洲市場

 

  去年成立的Intensel,現時已有25個客戶,有發展商、保險公司及銀行等,大部分是以香港為亞洲總部的大企業。問及小巿民可否查核自家物業的氣候風險,Benz指他們有相關資料,但暫時不會開放給個人客戶,原因是很多人不認識氣候風險,容易誤解,還需要多加教育,但她希望公司將來最終會有個人客戶。今年她成為社企民間高峰會2020的講者之一,藉此向公眾講解氣候風險。

 

  現時Benz的團隊共有7人,分散在新加坡、香港及印度。她直言香港難找到氣候科學的人才,申請外來人才要經審批,相反印度人才相對多及質素高,現時大部分員工都在印度。公司亦已進駐香港科學園,她表示下一步是開拓歐洲巿場。

 

模型如何 預測氣候風險? 

 

  面對氣候風險,農業首當其衝。以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例,不少農地以地下水灌溉,但地下水正面臨枯竭,長江等河流水源主要來自「第三極」喜馬拉雅山,但全球雪山正受氣候暖化積雪減少。過去難以預測中國某地的旱災風險,因為未必每個地方都有收集雨量數據,令雨量數據不完整。但Intensel的模型及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計算出缺失了的舊雨量數據,補缺後就能進行3個月到5年的細微預測。另外,泥土濕度亦是預測旱災用到的其中一個數據,模型計算出泥土濕度高低影響收成,尤其是粟米。農業水源亦為工業或家居所用,但工業或家居帶來污染又影響河水及地下水。因為用水,所有人其實同坐一條船,預測旱災不僅是為農作物增收,而是關乎整個經濟。解決方案是準確預測旱災及水資源管理,同時改進農作物。

 

ESG風險增加 股票估值不確定性

 

  今年7月起港交所加強上巿公司披露ESG資料,於上周四(29日)港交所公布香港上巿公司ESG報告的分析,從這些報告學到甚麼?有兩點投資者可留意。一是公司披露更多ESG及前瞻性資訊,有助收窄買賣差價及減少收益波動。二是公司面對ESG風險令股票估值不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通過披露ESG資訊,可以有效減少這種不確定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