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iMoney 熱點
02/07/2021

電動車10年內增百倍 業界力拓充電站商機

#電動車 #充電站 #信和 #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自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路線圖》於3月公布後,本港電動車及充電配置普及情況備受關注,據運輸署數字顯示,截至2021年4月底,本港已有逾2萬輛私家電動車登記,同時市場提供逾4,000台充電站,意味著現時每6名車主使用一個充電站,更計劃在2025年全港建設逾15萬台及2035年停止首次登記燃油私家車,包括混合動力車等。

 

  施耐德(香港)為其中一個充電器供應商,為本港提供逾1,700台裝置,遍布全港九、新界,其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主管張志成表示,設置充電器並不易,尤其現有樓宇,需花費額外的人力物力,方可成事,他透露,預料3年後全港充電器數目有近10倍增幅,現時公司目標是至少有1.5萬充電器投入服務,在市場佔一席位。

 

  本港大部分充電器設置於停車場,信和置業(00083)旗下最新住宅項目大膽嘗試,於逾420個車位中,各配置一個充電器,達致1:1的泊車充電比例,成全港首個最大模式的住宅新發展項目,其機電工程總經理陳立德直言,只要提早在規劃新樓宇時,為設置充電裝置做好準備,自然便事半功倍,滿足未來充電需求。

 

  2020年電動私家車佔新登記私家車的12.4%,較10年前的0.1%,急飈百倍,兩位車迷Fred和Adrian在2016年擁有首輛Tesla電動私家車,直言本港充電配備發展較以往進步,冀望充電技術能有所提升,日後或能提供無線充電服務。

 

港府推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倡2050年前達致車輛碳中和目標

 

  為實現2050年本港車輛達致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環境局今年3月中旬發表首份《電動車普及路線圖》,訂下多個中、長期目標,包括在2025年前提供至少15.5萬個充電設施、在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等,冀望進一步普及本港電動車,推進智慧城市發展。根據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本港電動車數量已從2010年約180輛,增至2021年4月底的逾20,000輛,10年間增長超過100倍;同時公共充電站則從2016年約1,518台增至2021年3月底逾4,000台,較5年前上升了170%,可見本港電動車發展日漸成熟,大眾接受程度亦有所提升。

 

現時不少停車場皆加建了電動車充電設備。

 

  一般而言,本港充電設施分為私人和公共兩大種類,前者包括新建及現有私人樓宇,後者則為政府停車場、購物中心及商業大廈等,開放公眾使用。截至2021年3月,本港共有4,103個公共充電器,分布全港18區,其中有1,413個公共充電器由政府部門管理,其餘2,690個由公營或私營機構設立。

 

 

  在公共充電設施方面,政府目標在2025年,由公私營機構提供不少於5,000個的公共充電器,並計劃推動往後再倍增。同時,政府將繼續研究不同方案和安裝供公眾使用的充電設施,並在2019至2020年度撥款1.2億元,於2022年前在政府停車場加裝超過1,000個中速充電器,令充電器數量增加至約1,800個。

 

多項計劃助電動車普及

 

  同時,在私人充電器方面,港府目標亦在2025年或以前,推動私人住宅和商業樓宇中設置最少1.5萬個停車場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故早在2011年起,當局就新建樓宇基建,收緊了寬減總樓面面積的安排,只有在全數停車場位安裝了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地下停車場,才可獲豁免計算樓面面積。而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地面私人停車場則可獲豁免計算一半樓面面積。

 

  截至今年3月,港府已批准約590個停車場,涉及逾6.9萬個停車位配備充電基礎設施,並正研究調整對新建樓宇停車場配備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要求,令其基礎設施覆蓋能夠所有新建私人樓宇停車位,以及提供中速充電器的所需電源。

 

  對於現有私人樓宇,其停車場屬於共管空間,難免遇上遇到技術困難或安裝費用考慮,甚至需時和其他業主達成共識。因此,政府在2020年10月,推出20億元「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資助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達致家居充電(Home Charging)模式的長遠目標。

 

  據政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初,當局已收到約380份申請,涉及逾8.8萬個私人停車位;而環保署已於2021年2月起陸續向通過審批的停車場發出通知,獲批的停車場可以招聘工程顧問設計及監督承建商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工程。

 

電動車數量前年起急增

 

  此外,《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亦提供新建樓宇內電動車輛充電設施的指引,環保署現時正著手檢視及更新相關指引,建議新安裝的電動車充電器由標準轉為中速,以配合電動車與其充電技術的最新發展。

 

  截止今年5月,本港電動私家車首次登記數目為15,369輛,當中有2,821台為電動車,佔比達到18.4%,而綜觀歷年數目,電動車的佔比一直增加,由2019年起更呈現加速趨勢。

 

  截至2021年3月底止,本港公共充電器數目為4,103台,較去年增752台或約21.17% ;同時本港電動私家車登記數目為20,753輛,較去年增長2,755輛或約15.30%,比例為約5輛電動車才配有1台充電器使用,縱使充電器數目已較2011年有大幅增長,然而相較於電動車的數目,仍略為不足。

 

  現時本港私人及公共充電站的總數為7,563台,按現時本港充電站分布圖來看,充電站大多集中在港島西及九龍東等商業地區,尤以觀塘區的數目稱冠,有855台充電站,而最少的大埔區僅得53台。

 

 

  今年年初,由港府委聘的顧問已完成編訂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公共快速充電設施的初步選址,當局將會就選址作進一步研究;同時政府亦會研究逐步把部分現有的加油站及液化石油氣加氣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的可行性。

 

3年後或徵收充電費

 

  隨著電動車的使用率不斷上升,政府會逐步將充電服務市場化,推動私人市場為公眾提供更多配合車主需要的充電服務,以免出現濫用情況,當局更預告在2025年,將會在政府停車場徵收電動車充電費用。

 

施耐德:提供九成中速充電設備 目標2025年增1.5萬台

 

  隨著全球各地政府大力推動電動車發展,鼓勵民眾棄用燃油車,加上近年各大車廠紛紛加入研發電動車行列,電動車逐成車市焦點。惟充電設備供應不足,一直被視為普及電動車的一大痛點,減慢整體發展進度。據香港政府數據顯示,2020年本港公共充電設備共有3,351部投入市場服務,而電動車則有1.85萬輛行駛路面,比例約1:6,意即平均每6輛電動車才有1個充電站。

 

  來自法國的能源管理公司施耐德電氣(香港)於2014年在港開拓相關業務,現時是本港電動車充電器供應商之一,於港九、新界共53個地點,涵蓋商業大廈、購物中心、住宅樓宇等地,提供超過1,700台電動車充電站。其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主管張志成認為較10年前相比,本港電動車及充電設備發展近年明顯加快步伐,加上港府的資金補貼計劃,無疑成為一大助力,惟他承認現時市面充電站的供應數量不足,仍需各界支持和參與。

 

施耐德電氣(香港)數碼能效及智能方案業務主管張志成

 

  礙於早年城市樓宇規劃,加上物業業權分散,要建設一個充電器並非簡單快捷,張志成解釋,不少現有樓宇並沒有預留足夠電力供應予電動車充電,故在安裝時遇上不少的阻滯:供應商先要向兩電討論,將電源升級,迎合整座物業的電路系統運作,「一般而言,舊有樓宇的電力供應僅能應付日常運作,如電梯、機電設備等,未有顧及到充電器的需求。」其後,在現有車位劃分安置的空間,才可進行加裝工程。

 

溝通討論費時

 

  再者,由初期和業主立案法團討論至完成安裝充電器,整個過程至少需要一至兩年多時間,「和法團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先要解答租戶、業主等各人問題,再讓他們收集內部意見,但由於並不是每個住戶擁有車位,卻要自掏腰包,所以要統一眾人意見才是最費時的地方。」

 

  一旦獲法團同意後,供應商便可著手處理,「要視乎對方願意給予多少時間,由於需要暫停樓宇的電力供應,若能夠封場安裝,最快3至4月內便可完成;若只能在特定時段才施工的話,便需要花上6至9個月時間。」

 

  針對現有樓宇的需要,港府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並投放20億元,資助逾6萬個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張志成表示,此舉能夠帶動全港充電配套的發展,又指市面上陸續出現類似的顧問標書、工程改裝等邀請,可見本港業主對建設充電站的意欲大大提升。此計劃亦令部分靜觀其變的業主,改變原先想法,「(業主)眼見坊間推出不同補貼措施,讓他們冒起『不如我們提早加裝充電器?』的想法,即使現時未有足夠資金,但驅使他們主動去訂下3年、5年等更換計劃,將現有停車場逐步落實至全面提供充電器,這會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電動車充電設備大多採用自助式服務,意即泊停車輛後,車主需自行接駁充電器和電動車,張志成認為,這對一般習慣駕駛燃油車人士,難免感到不適,「以往我們駕駛車輛至油站,便會有職員幫忙;當轉至駕駛電動車時,尤其對老一輩人士而言,需時重新學習適應,甚至會抗拒,相反,年輕一代能透過媒介自學。」

 

駕駛習慣需改善

 

  張志成坦言,一切需時改變港人的駕駛文化,「以往入氣油,只需15分鐘便可四處行駛,但對電動車及充電站而言而卻不一樣。」由於現時充電站供應不足,故市面較易出現「搶車位」情況,若車主上班前泊車充電,變相佔用了有充電器的車位最少8小時。雖然車主可從網路得知停車場的實時使用情況,但實際情況難免滯後,當車主到達該地,才發現滿座,便要到其他地方尋找具充電器的車位。

 

  他表示,只要將本港充電設備增至一定數量,便可逐步改善上述現況,「每部電動車的充電時間視乎其電池容量,現時停車場一般提供中速充電器,需要2至4小時便可;相反,雖然快速充電器只需30分鐘充電時間,但佔用空間大,對電力供應要求高,而且費用昂貴,並不是每個地方合適的。」

  

  現時公司在市面上投入服務的充電器,有九成屬於中速充電器,他解釋,之所以採用中速充電器,是基於現場條件不足,難以配合快速充電器要求,故需要犧性時間成本,以量取勝,滿足車主需求,並提倡多使用家居充電的方式,減低搶車位情況。

 

  隨著電動車發展日趨成熟,愈來愈多充電商願意加入市場,為用家提供不同牌子的充電設備,張志成直言樂於見此,形容這將會是一個良性競爭,有助進一步拓展市場,他舉例,若在路面駕駛的僅有不足兩萬輛電動車時,意味市場需求只限於此;相反,當本港2035年停止燃油車首次登記時,便會急增至逾50萬名車主使用,可見市場潛力無限。

 

  港府目標在2025年前將全港充電設施會增至15.5萬個,盼進一步擴展電動車充電網絡。張志成透露,公司亦同樣冀望在2025年時,可將現時逾千台投入市場服務的充電器增至1.5萬台;他又指,現時各界積極配合政府提倡的電動車藍圖,「就充電設備而言,未來本港要繼續提高其普及程度,將1:6慢慢降低至1:1,甚至朝向採用無線充電等不同方式及設施。」

 

  他坦言,推進充電設備發展,並不能單靠政府,除了期望港府能提供更多資助予私人車主,協助他們在屋邨範圍內安裝設備外,業界也要繼續提供不同服務,助業主在有限資源、電力及空間下,安裝更多設施,供大眾使用。

 

兩大主要充電器參數

 

EVlink中速充電器(7.4-21kW)

大小體積:長度約480毫米 x 闊度331毫米 x 170 毫米深度

充滿電所需時間:需時2至4小時

 

EVlink快速充電器(22kW或以上)

大小體積:長度約1,146毫米 x 闊度413毫米 x 220毫米深度

充滿電所需時間:需時30分鐘

 

信和集團:電動車大勢所趨 新盤設1:1泊車充電站

 

  香港地少人多,不論買入或租用一個車位,港人要在這寸尺金的地方泊車已屬不易,更何況提供電動車充電器的車位,隨著本港電動車數量日漸增加,對充電站需求亦大大提高,惟加設充電器需要經過層層難關,導致現時市面供應不足,對電動車車主而言,可謂難上加難。

 

  作為本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信和置業今年在市面上推出全港最大型充電設備的住宅項目凱滙,提供1:1充電服務,意即在停車場內的逾420個車位,各配有一個充電設備,供車主使用。

 

  其機電工程總經理陳立德認為,建設充電器應從計劃新建樓宇時,便著手規劃,只要提早規劃,既可節省時間,又免去後期加裝的煩惱;他表示,本港電動車日漸普及,惟本港充電配套需急起直追,才可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信和置業機電工程總經理陳立德

 

看好未來需求增

 

  據政府現時指引規定,新建住宅停車場需備有可供日後安裝充電設施的基礎配置,並建議新安裝的電動車充電器由標準轉為中速。陳立德表示,只要做好在建設新物業的早期規劃工作,未雨綢繆,剩餘後期安裝程序便可迎刃而解,「與畫則師討論時,我們列出各個要求,甚至提供現有樓盤資料、相片,讓對方有更全面的資訊,能顧及各方面,包括電力線路、車位空間以及電力供應的安全等因素。」

 

  他以集團最新樓盤凱滙為例,一旦畫則師完成工作後,基本上所有建設均跟隨則圖進行,在短短1個月時間內,已完成四分一的車位安裝工程。他解釋,之所以建設100%充電器的車位,因為電動車是大勢所趨,而充電器供應不足是車主常遇見問題,故這個安排能提前滿足未來需求,他直言車主是否駕駛電動車,屬於個人選擇,但從發展商而言,這可免去日後要加裝的煩惱。

 

位於觀塘的凱滙,停車場提供1:1 充電服務

新建樓宇的停車場,住住提供更多空間建設充電站。

 

實踐悟出自家策略

 

  事實上,早在2014年公司已為當時利東街「囍滙」最新物業項目,首次設置50多個電動車充電器,陳立德笑言,之所以現時在新樓盤能安置充電設備得如此順利,全賴當年的經驗累積而來,「由於當年市場資訊不足,車主數目少,所以遇到不同的難題,包括揀選充電器品牌、升級現有電力系統等。」最後花費了半年時間才完成整個工程。

 

  他指,當時市場有兩大說法,分別為全部車位安裝超級快速充電器,以及安裝中速充電器即可,故特意在50多個車位內,設置不同品牌、充電速度設備,以作觀察,「如果使用住宅泊車位時,車主大多日出夜泊,變相過了一晚上的時間,車輛便有足夠的電力行駛路面。」故最後決定採用中速充電器為主要類別,快速則為輔助。

 

快速充電站佔用的空間較大。

 

  由於考慮到車主或有緊急情況,公司亦特意在凱滙設置兩部快速充電器,「即使車主以接近零電力駛入停車場時,亦可在30分鐘內充滿電力,繼續行駛。」同時,充電器的保安系統亦是一大考量,他指現時坊間部分充電器設有專用鑰匙,開動充電設施,限制車主於個人車位充電,以防他人誤用。

 

  繼利東街項目後,公司每規劃新建樓宇項目時,會提前連接電力路線,預留空間及電力,讓車主及業主可自行決定是否安裝,「經過多年經驗後,我們慢慢擁有自己的策略及要求,繼續應用於日後推出的新物業,甚至會再走前多一步,連充電器亦準備好。」

 

暫無意徵收充電費

 

  公司現時旗下逾200個物業當中,僅有26個現有物業合符條件進行後期加裝充電器工程,他解釋,由於大部分舊式停車場的泊車設計採用背對背方式,令車位與車位之間沒有多餘的空間安裝充電器,「一是現有空間難以改變,二是物業持份者眾多,變相令後期加裝工程困難得多。」截至現時,公司已提供逾800台充電器,新物業凱滙則佔逾一半,當中近350個屬於住宅私人用途。

 

  在《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中,政府表明,將於2025年起於豁下停車場徵收電動車充電費,但他指,公司暫時未有意向旗下充電站採用徵收費用方式,現僅收取泊車費,提供免費充電服務,「正如政府每5年會檢視電動車整體發展現況,同樣地我們每年亦會作出相關檢討。」

 

  談及未來發展時,他表示全球各國為達碳中和目標,各設定自家時間表,「其實使用電動車是被視為減排的重要一環,屬於一個過渡性質的產品,亦是現時最需要被廣泛使用的。」他坦言,即使有坊間提出氦氣車、甲苯汽車等新能源車輛,仍是空中樓閣,需時研究;長遠而言,他認為電動車或終會被取代,但未來10至20多年仍以電動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故各界需要踏出第一步,才可為減碳排放出一分力。

 

本港掀起電動車熱潮 充電配備成車主關注點

 

  全電動汽車Tesla Model S於2009年面世,最低定價為稅前5.74萬美元(約44.7萬元),轟動一時,更掀起一股全球電動車熱潮,在2012年公司開始交貨予車主,最終在一年後,全球總銷量為2.23萬輛。

 

  隨著世界各地設下減排時間表及目標,鼓勵大眾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提高其環保意識。據港府統計數字顯示,由2010年的約180輛電動車增至2020年的逾1.85萬輛,增幅百倍,並佔全港現有私家車約2.7%;同時,當局早前推出《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藍圖,視使用電動車為減排的重要一環,再次引起大眾關注。

 

  擁有20多年駕駛汽車經驗的Fred和Adrian,在2016年買入第一輛電動車Tesla,成為本港較早前一批駕駛電動車人士。二人異口同聲地表示,當初之所以嘗試電動車,全因Tesla推出的回購計劃,以75%的價錢向車主買回,加上當時港府設有電動車補貼計劃,成功吸引了兩位車迷,踏上全新駕駛體驗之路。惟Fred早在3年前已轉回至使用燃油車,而Adrian卻繼續駕駛電動車,甚至想過轉換其他車輛型號。

 

Fred由電動車轉回燃油車 ,坦言電動車的電池容量細小,令他陷入「里程焦慮」(Range anxiety)。

 

  談起數年行駛電車的經驗時,令Fred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整個駕駛體驗,他形容開車時彷如坐過山車一樣,只要稍稍用力踏油門,整個人便會往後靠,令人感到興奮,「當時車價約100萬元,但事實上你買了一部可以和超級跑車媲美的電動車。」他笑言,當你在路面上駕駛時,可以輕易超越其他車輛時,不禁感歎其性能極好。

 

5年間充電站供應量增

 

  雖然如此,但Adrian坦言,最初駕駛電動車時,的確需時調節個人駕駛習慣,「通常汽油車起步或上斜坡時,我們會用力踏油門,以免車輛往後退;相反,電動車起步時,要輕力點,否則會直向前衝。」加上,大部分美國電動車車頭偏闊,在轉彎時要多加注意,否則容易刮花車身。

 

Adrian十分享受電動車的駕駛樂趣,並考慮未來更換新的電動車。

 

  談起電動車時,其充電配備同樣被受關注,二人均認為在這5年時間內,本港充電站供應日漸增加,Fred直言幸運地獲業主同意,於屋苑停車場安裝充電設備,並花2萬元加裝,由居住單位直接拉線至車位,晚上便可充電,加上辦公大樓的停車場亦提供充電服務,十分便利。

 

  相反,Adrian表示,覺得最痛苦的是在辦公時間輪候充電車位,他指當時快速充電器提供數量不多,均需充電一小時,便要排隊等待半小時。故他在上班前特意完成充電程序,「每日約早上7至8時,便尋找車位充電,之後再上班。」

 

  5年後的今日,Adrian指情況大有改善,在政府大力推廣下,不少停車場均設有充電設施,包括自己的辦公大樓,讓他毋須和別人一起排隊充電,變相令自己有一個固定的充電器使用,「現時我改變了充電習慣,即是上班前充電,下班便可使用。」

 

 

有人離場有人留待

 

  為增加市民購買意欲,Tesla亦設有3年回購計劃(Resale Value Guarantee),以本身車價的75%回購原車,當期限將至,二人卻有不一樣決定,有人重拾汽油車,有的繼續使用電動車。

 

  Fred解釋,最大原因源於電池容量偏細,現時電動車電池在充電後,可供車輛行駛300至400公里,「平均每星期最少充電兩次,若天氣炎熱,想在車內開冷氣時,變相加大整個耗電量。」汽油車和電動車不同,只要車主駛至油站,一次過入滿油缸的話,便足夠一個月使用,沒有後顧之憂,「但每次泊車時,要提醒自己記得充電,坦白說有時會不適應。」

 

  其次,電動車二手市場成交量近乎零,令Fred不禁擔心怎樣處理手上的電動車,「其實很難永遠駕駛同一部車輛,加上10年後,這部車已經不值錢。」而且,回購計劃限制於車輛不得行駛超過4.5萬公里,否則車行拒絕回購,當車輛合資格時,他便立刻決定售賣。

 

  相反,Adrian直言自己試了電動車後便無法自拔,更現時考慮利用Tesla的車換車計劃,更換新車。由於二手市場買賣價錢浮動,而且折舊率高,他舉例,當年60多萬元買入,現時Tesla給予24萬元的換購價,所以車輛價格很低。

 

  二人均認同電動車是未來大趨勢,亦看好港府能夠達致早前已制定的發展目標,Fred更大膽假設,終有一日充電器會進駐油站,為大眾提供服務;而Adrian則認為,科技日新月異,充電技術會日漸改進,無線充電將會成為未來的重點發展。惟他們表示,電動車電池或成另一個製造污染的源頭,故各界需時鑽研,切勿弄巧反拙。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