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盛衰關鍵
06/07/2018

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增撥資源刻不容緩

#醫療資源 #醫護 #人口老化 #預防醫療

  筆者總結近30年的研究經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其實只有兩點,就是︰(1)任何研究是好是壞、有何價值,不在於其分析架構如何優雅美觀,而是其預測準繩度;(2)要作出精準預測,研究員必定要先全面解釋現況,才可試圖預測未來。

 

 

  因為如果連眼前情況為何如此都不能理解,再作任何預測只會把更多的不確定,一重一重地疊加在現存的含糊和錯誤之上,以致對未來的預期落差更大。只有客觀、全觀的數據才能大幅減少盲點,直接增加對現實的理解以及預測的準繩度。

 

經濟衰退再臨 借貸或會爆煲

 

  若客觀、全觀地審視現況,則令筆者明白港人正面對3個已逾臨界點(tipping point)的極重大問題︰(1)大部分發達經濟體於最遲未來3至5年內將重新面對經濟衰退;(2)香港醫療服務容量嚴重不足,影響悠關人命;(3)因缺乏土地而誘發的「有私樓有升值Vs無私樓無法分享經濟成果」的公義、貧富懸殊問題。這3個問題已超越臨界點,對社會、民生的傷害也無法避免,今天的任何政策決定,其實已不能防止痛苦、悲劇出現,但仍有機會減少怨氣及民憤。本欄對房屋問題已多次闡釋,所以今天主要討論另外兩個議題︰

 

  (1)經濟衰退重臨︰2008年金融海嘯,本是西方世界在之前十多二十年公、私債務的龐大泡沫爆破所致。而處理經濟困局的治本方法,應是把政府及私人的資產負債表還原(fix the balance sheet),把債務慢慢還清。但可惜,這些經濟體的人民都不願承受伴隨還債而來的節衣縮食,她們應對債務危機的方法,竟是借更多的債!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發達經濟體的總債務由危機前2007年的佔GDP約340%,大增至2016年的近400%!當最大經濟體美國每年的國債利息佔其政府收入近15%,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在金融海嘯10年後仍赤字連年,未來10多20年人口老化的開支會上升近5成的時候,借貸只有暴升一途。

 

  本來,即使世界經濟前景欠佳,香港受惠於祖國經濟的結構性增長機遇,理應可獨善其身。但香港本身面對兩大範疇的嚴重問題,亦早已過了臨界點︰醫療體系的容量不足,以及私樓置業率低下導致的貧富懸殊!

 

診症輪候過久 人均壽命恐降

 

 

  (2)醫療體系瀕臨崩潰︰除近年大家每年可見、現時甚至不分冬夏的流感高峰期間公營醫院「迫爆」、病床佔用率長期突破100%的情況,遠高於英國的85%安全界線;由專科新症輪候時間的數字亦可清楚見到公營醫療體系的壓力之沉重。以內科專科為例,例行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由2011/12年的31星期,大增近一倍至2016/17年的57個星期﹗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整體數字只是4個星期!連剛剛慶祝70成立周年、但嚴重缺錢和缺人手的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專科輪侯時間也比我們短很多,92%的病人等候不多於18星期。

 

  事實上,根據醫管局2012年的數字,一個65歲以上的長者所需要的醫療照顧,是64歲以下人士的6倍,85歲以上的長者更是12倍;及至2016年,在短短5年間,有關數字居然惡化最少50%至9倍及20倍!數字亦反映我們長者的老化過程強差人意,令健康狀況在短時間內變得如此差!我們需要急切推動「預防醫療」(preventative care),加強中老年人口的健康意識,包括加快落實在特首政綱也有提出「積極盛年社區中心」(community centre for active ageing),令長者保持身心健康活躍,減緩老化。否則,香港恐怕會走上人均預期壽命已連續兩年下跌的美國的路,人民的身體健康以至醫療照顧水平每況愈下!

 

  當然,我們還急切需要輸入醫護人手,緩解燃眉之急。翻開報章,醫療事故的消息總是不絕於耳!由近日死因庭審議的孕婦胎死腹中手術後身亡悲劇、到醫委會審議「紗布封喉案」引發醫生與護士的矛盾,到地盤工人被鋼筋插穿左手臂,但醫院因麻醉師人手不足,拖了6小時都未能安排做手術,結果病人不能再忍受痛楚被迫轉到私家醫院就醫等。

 

人口趨向老化 醫護供應不足

 

  這一切都在說明無論系統多麼完美,前線人員多麼有心及盡責,愈來愈沉重的工作量都肯定會帶來令系統崩潰的tipping point!人終究是人,醫護人員的專注,難免會被工作環境和時有發生的特發事件打斷;他們也一樣會憂心家中孩子考試、老邁生病的父母。當一個醫生一個早上要診治40至50名專科門診病人,可以用的時間太少,忙中自然會有錯。更重要的是,若今天我們只有120萬名長者,醫療體系已如此「高危」,當長者數目在未來15年大增1倍至240萬時,又會如何?尤其是當訓練專科醫生要13年,建一間大型醫院要15年,這樣的系統是否已過tipping point?相信各位讀者可自行判斷。

 

  一年多前,令英國保守黨大熱倒灶、差點輸掉大選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醫療體系資源投放不足。其實,任何有責任感的政府和社會,當客觀數據和事實已證明本來健全的體系已經開始嚴重傾側、「危危乎」時,市民真的不應再信那些還在說系統仍可支持多年不會「冧」、「不會死人」等的言論,也不應容許主事者再不作為。因為此時,任何在系統內、外-例如經濟衰退、人口老化、全球暖化、貿易戰等議題的星星之火也絕對可燎原!其實tipping point,應是見到立即敬而遠之、成功趨吉避凶的前因,絕不應是可以視而不見、存僥倖之心,還要嘗試走近觸碰試險的後果!

 

 

27/12/2023

移民英國|BNO移民準備「落閘」?保守黨選情告急:5招收緊移民政策,大部分明年春季起生效!哪些會影響到移英港人?

#移民英國 #移民 #英國 #英國大選 #英國首相 #醫護 #BNO #合法移民 #移民保健附加費 #收緊移民政策 #護理行業 #辛偉誠 #保守黨 #高技術工人簽證

  英國移民人數破頂,為減少移民人數,保守黨政府於本月初宣布推出5項收緊移民政策,目標是把英國的淨移民數目每年減少30萬,大部分措施明年春季起生效。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技術工人簽證的最低工資門檻、醫護人員移民不能再帶家人、移民保健附加費(IHS)大幅提升等。隨著英政府收緊移民,將來持BNO人士入籍的審批有機會趨向嚴格。

 

保守黨選情告急,收緊移民政策挽民意

 

  英國預料最快明年舉行大選,移民成為關鍵議題,許多選民認為大量移民湧入,對公共服務短缺及房屋危機造成壓力,保守黨政府選情告急,英國首相辛偉誠很大機會在大選中落敗,於是急推措施減低移民人數。首相辛偉誠辦公室宣稱,今次提案是「有史以來對合法移民最嚴厲的打擊」。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資料,2022年移入英國的人數比移出的多了74.5萬人,大部分來自印度、尼日利亞和中國。

 

 

移民保健附加費提高66%至1,035鎊

 

  英國政府宣布,明年首季起,申請工作簽證的最低薪金要求,由現時的年薪2.6萬鎊,調高至3.87萬鎊,申請家庭簽證的最低薪金要求亦由現時的1.86萬鎊,提高至3.87萬鎊。另外,新政策不再容許到英國工作的海外衛生護理人員帶同受撫養家屬居英,IHS亦將提高66%至1,035鎊,意味著以BNO途徑赴英的港人將受影響。

 

新措施太遲出台?料加劇醫護人手不足問題

 

  保守黨內不少右派議員讚許新移民政策,惟嫌太晚出台。不過新措施也被批評將加劇英國部分工種人手不足的問題,Unison工會秘書長麥卡尼婭(Christina McAnea)批評,這些措施對保健和護理業而言是一場 「徹底的災難」,這兩個行業都嚴重缺乏人手,沒有移民,醫院和護理院根本無法運作。保守黨國會議員尤俊士(George Eustice)亦質疑,修例只對銀行家、律師、會計師等「英國不需要」的專業人士提供了優先機會,很難招聘英國實際需要的人才,例如護理人員、食物業、製造業和旅遊業工人。

 

暫未見新政策收緊BNO簽證

 

  新政策出台後,不少分析指BNO移民政策「亮紅燈」,IHS費用大幅66%,「5+1」後能否入籍亦是未知之數。不過,未有跡象顯示英政府將收緊BNO簽證,增加IHS費用亦未有確實的時間表。再者,港人移民人數雖多,但仍不及歐盟及歐洲難民湧入的人數,相信收緊移民人數的政策並非針對移英港人,加上醫護、保健行業人手不足,急需外勞支援,相信一切仍有變數,有心移民的港人還是靜觀其變,不要當驚弓之鳥。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