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11/10/2018

【施政報告】林鄭「明日」大計 東大嶼填海1700公頃

#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 #填海 #明日大嶼 #電子煙 #強積金 #子宮頸癌疫苗 #教師 #智慧城市 #車位 #環保 #柴油車 #隧道 #產假 #農地 #土地發展

  【晴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昨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以「堅定前行,燃點希望」為題,把土地房屋放予經濟及民生之前,形容若無地所有計劃只流為空談。提出在新造用地中,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為7︰3,包括斥5,000億元落實發展「明日大嶼」,在中部水域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建人工島,提供近40萬伙供逾百萬人居住,另於明年推私人農地用作發展資助房屋。

 

林鄭月娥指「明日大嶼」是本屆政府重點工作,將成立直接向她負責的專責統籌辦事處落實計劃;圖為坪洲一帶。(iStock)

 

  報告長達近6萬字,土地房屋的篇幅最多。林鄭月娥多次說,缺地致難增建房屋,「供應不足,神仙難變」。為讓「人人有樓買」,她指新增用地的公私營房屋比例,將由6︰4改作7︰3,以增建公營房屋。其中提出發展大嶼山,在中部水域交椅洲及喜靈洲附近填出4個共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連同龍鼓灘近岸填海、內河碼頭區、欣澳、屯門東及西等釋放土地,可發展土地逾2,100公頃;並會在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發展公私營房屋,料可提供1.4萬伙。

 

 

新運輸走廊 連接屯門大嶼港島

 

 

  林鄭形容,大嶼山坐落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將成為通往世界及大灣區城市的「雙門戶」,故研究興建一條新的運輸走廊,連接屯門、北大嶼山、人工島、港島北的商業中心,發展成本港第3個核心商業區,料可創造34萬個就業職位。

 

  消息人士稱,政府計劃明年中申請撥款研究,首1,000公頃會分兩階段進行,料2025年起先於交椅洲以東作首300公頃填海工程,第二階段700公頃在1至2年後動工,最快分別可於2032年及2034年入伙,初步估算總成本「4、5,000億元應該走唔甩」。

 

拓展私人農地 須7成建資助屋

 

有團體到政總外請願,促港府發展棕地、粉嶺高爾夫球場地等,不要填海。

 

  報告又提及明年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讓持有私人農地的發展商申請發展,其中60%至70%樓面積需建資助出售房屋。消息指,發展商需在現行城規程序上,額外獲「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及行政會議批准,以一幅獲城規會批准興建10萬平方米私樓的新界農地為例,若發展商申請「新增樓面面積」90萬平方米,其中60%至70%需為資助出售房屋,其餘才可補足地價建私樓。報告又提出研究發展新界北540公頃棕地,消息人士預告,將率先研究新田及落馬洲60公頃,料可建成5.5萬伙,冀明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研究。

 

  被問及減少私樓供應會否令樓價升溫,林鄭僅稱目前無減辣空間。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承認拓地建屋需時,私樓售價有機會上升,令劏房戶租金上漲;但否認施政報告填海建議,是繞過小組的諮詢文件。

 

長者業主樓換樓 騰出大單位

 

  為解決短期住屋需求,施政報告提出房委會可參考房協做法,推「長者業主樓換樓先導計劃」讓年滿60歲、業權滿10年的未補價業主,可在綠表市場出售並購入另一個面積較細單位自住。

 

  市建局亦將接手重建公務員合作社樓,消息指,目前全港有226個項目,涉約5,100伙,當中有132個項目,相當總數近60%,規劃上是「高密度住宅」,部分只用了3倍地積比,透露將採用現時舊樓重建模式,以同區7年樓齡價格收購單位,若未能齊集100%業權,也可引用《收回土地條例》進行,初步選址為九龍城及土瓜灣的公務員樓,重建後地積比增至7倍,料可增至3,000伙。

 

年滿70歲的公屋寬敞戶,可調遷至較細單位,換取終生免租。

 

  政府亦容許樓齡15年或以上的工廈業主,於3年內申請改建整幢作過渡性房屋,若符合規劃用途可獲免補地價。消息指,業主需以低於市價租金,出租予輪候公屋或有逼切住屋需要人士。全港現有1,400幢工廈,若較易作改裝的單一業主則佔460幢。

 

  此外,居於房委會公屋的家庭,所有家庭成員年滿70歲的寬敞戶,調遷至較細的新或翻新單位後,可享終身全免租金,估計全港有1.6萬個寬敞戶受惠。

 

產假增至14周 公僕即時受惠

 

政府計劃增加產假,新增額外4周假期薪酬會提供補貼。(iStock)

 

  施政報告建議延長法定產假由現時10星期增至14星期,額外4星期假期的薪酬由政府補貼,適用於月薪5萬或以下的僱員,每人上限36,822元,預計每年相關開支逾4.7億。而政府更帶頭推行,女公務員即日起享多4周產假。勞方代表讚賞有關措施,惟商界則指勞動力短缺,希望立法時提供更多彈性。

 

  現行法例,在職孕婦可享俗稱「前4後6」的10星期產假,自1970年後未曾作日數調整,大大落後於日本和新加坡等。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延長法定產假至14星期,額外4周假期薪酬由政府承擔,補貼適用於月薪5萬或以下的僱員,薪酬比率維持在僱員每日平均工資的5分之4,每人上限36,822元,估計已覆蓋佔全港95%打工仔。

 

補貼限月薪$5萬或以下僱員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認為,建議明顯進步,但認為僱員產假應獲全薪,且希望未來立法能列明月薪5萬以上的僱員如何處理,確保獲公平對待。惟中華廠商會會長吳宏斌則指,現時勞動力短缺,希望立法時能讓僱員彈性選擇是否上班,而部分企業本身有更具競爭力待遇,不必硬性規定須跟隨。

 

日後賣地條款擬要求發展商提供育嬰間,鼓勵和支援母乳餵哺。(iStock)

 

  政府更起帶頭作用,即日起女公務員產假延至14周,預產日在昨日之後的媽媽可即時受惠。懷孕5個多月的公務員王小姐形容,新措施對母嬰均屬好事,但她為餵哺母乳至少半年,計劃花光所有年假,希望可累計自製4至6個月產假。

 

 

  林鄭又指,日後賣地條款中會要求發展商提供育嬰間和哺乳室,以鼓勵和支援母乳餵哺。身為準媽媽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指,現時立法會內哺乳室較簡陋,室內只有布簾分隔,希望立法會及其他企業優化友善家庭政策設施,方便媽媽留在職場並照顧小孩。

 

 

3隧調整收費 分流車量

 

西隧一直被指收費偏貴以致使用率較低,調整收費後有望令更多車主選擇用西隧。

 

  本港過海擠塞問題持續,施政報告提出2年後調整3條過海隧道收費水平。據悉,車流量較多的紅隧及東隧,私家車收費將劃一增至40元,西隧則減至50元,料繁忙時間紅隧車龍減少3至4成。香港汽車會歡迎政府建議,冀未來3隧可統一收費。另政府明年起豁免專營巴士使用政府隧道和道路費,以紓緩巴士公司加價壓力。

 

  施政報告提出「擠塞徵費」理念,增減不同隧道收費,達到分流作用,建議於2020年1月1日起,降低使用西隧的私家車、的士等隧道費,並同時上調紅隧和東隧的相關隧道費。

 

  消息指,紅隧及東隧私家車收費由現時20元及25元,劃一加至40元,西隧則由70元減至50元;載客的士紅隧收費由10元加至20元,東隧由25元減至20元,西隧則由65元減至36元。

 

  消息指,新收費實施後,料2021年紅隧和東隧的車龍會在早上繁忙時間減少34%和10%;黃昏繁忙時間,紅隧的車龍會減少42%,而東隧則少29%。

 

  政府預留18億元作補貼西隧減價安排,資助期由2020至2023年。

 

冀未來3隧收費統一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指,政策某程度是鼓勵車主多用集體運輸工具。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則指,3隧收費距離收窄,令車主可因應實際路綫選擇隧道,但認為長遠應劃一3隧收費。港九新界的士司機總會主席李志祥指歡迎建議,指隧道分流可減少擠塞,可變相多做生意。

 

  但建制派及民主派政黨均表明反對調整收費,因為紅隧及東隧的加幅驚人。

 

豁免專營巴士隧道費

 

 

  另政府建議豁免專營巴士使用政府隧道及道路收費,以及由政府補貼繳交西隧的隧道費。消息料,明年初實施豁免政府隧道費,每年令庫房少收2.8億元,而由政府代繳西隧收費,3年涉款9.56億元,有關款項將成立基金,作為紓緩巴士加價壓力,或推出乘客優惠。

 

  九巴及龍運、新巴城巴均表示歡迎,認為可紓緩營運及票價調整壓力。

 

未來5年增1500公眾車位

 

 

  本港車位不足,施政報告提出將按「一地多用」原則,未來5年於合適政府或社區設施、和公共休憩用地中,增最少1,500個公眾車位。消息指,2025至2026年先後於新蒲崗四美街公共休憩用地、將軍澳第67區政府聯用辦公大樓建停車場,各提供約300車位。

 

  另隨著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日後通車,政府將籌備在中環及其鄰近地區實行「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明年上半年作諮詢。熊永達指,電子道路收費可按時間調整不同路段收費,減少擠塞地區的車流量。

 

歐盟4期柴油商業車 將淘汰

 

 

  為進一步減少路邊空氣污染物水平,施政報告宣布為全數資助專營巴士公司進行試驗,為歐盟4期和5期專營巴士加裝強化選擇性催化還原器,以減少排放氮氧化物;若試驗成功,將全面為3,900部歐盟4期和5期巴士加裝強化選擇性催化還原器,或涉款近20億元。

 

  消息指,政府過去也有為歐盟2期和3期的專營巴士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以減低氮氧化物排放,但隨著新技術發展,加強版的選擇性催化還原器,可令歐4或歐5的巴士,達至歐6的排放標準,即氮氧化物排放量可減9成。另外,政府計劃於2023年年底前,分階段淘汰約4萬輛歐盟4期柴油商業車。

 

政府轉軚 倡禁電子煙

 

電子煙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包括致癌物。

 

  電子煙近年大行其道,施政報告一改過去「僅作規管」主張,提出全面禁止入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新型吸煙產品,料在本立法年度提出修例。林鄭月娥指電子煙非無害處,且海外22個國家已禁售,故決定立法禁止。醫學界歡迎做法,電子煙店則指有煙民搶購電子煙零件。

 

 

  政府宣布提出全面禁止電子煙及新興吸煙產品,料在本立法年度內立法。政府消息指,相關措施是避免煙草業界再開拓新市場;至於會否設過渡期,則視乎情況而定。

 

林鄭︰電子煙非無害

 

  特首林鄭月娥明言,現有22個國家禁售電子煙,包括新加坡、泰國等,強調電子煙害處僅比傳統香煙少,並非全然「無害」。她坦言業界阻力大,過去收到逾3,000份業界意見書反對禁售。

 

  早前促請政府禁售電子煙的6大醫學組織,包括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醫學專科學院、醫學會、醫學組織聯會、西醫工會及牙醫學會歡迎新政策,冀港府盡快訂出全面禁煙目標及時間表。

 

  香港電子煙協會主席陳民輝批評政府應禁止青少年吸電子煙,而非禁賣;他又冀政府設1至2年寬限期,讓業界出清存貨。

 

加熱煙用家食回真煙

 

電子煙店負責人金先生(左)斥禁煙決定草率。

 

  在深水埗剛開業半年的「火器純味電子煙」負責人金先生批評禁煙決定草率,昨晨已有熟客大量購入電子煙零件,「個客驚禁煙後無貨,所以盡買」。他指租約尚有1年半才屆滿,會繼續留守,直至正式立法禁煙。

 

  轉食電子煙數月的許先生質疑︰「既然要禁煙,為何傳統香煙不用禁?」有20年煙齡的他指,因不想影響孩子,才轉食「無煙味」的電子煙,亦不會因新政策而戒煙,「我一直都不是在門市買煙,社交媒體都有得買」。

 

  有食加熱煙的吳先生則指,若政府禁加熱煙,就會食回傳統「真煙」,但煙稅貴,遂會選擇食「私煙」或其他煙草產品。

 

拓智慧城市 機械人處理市民查詢

 

政府計劃增撥5億元推動各部門利用科技發展智慧城市。(iStock)

 

  發展創新科技繼續是港府其中一個著眼點,施政報告除提出加碼投放280億元在大學研究及再工業化等創科範疇外,又計劃增撥5億元推動政府各部門利用科技發展智慧城市,包括明年在「香港政府一站通」引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機械人、1823聯繫中心以機械人處理公眾查詢,並會發展「智慧監獄」。

 

 

  林鄭月娥指,政府會採用最新資訊科技進一步革新電子政務,包括2019年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引入人工智能和聊天機械人功能,方便市民搜尋和使用電子政府服務,並通過應用數碼個人身份,在2021年年中提升電子政務的推行,亦會在1823聯繫中心應用聊天機械人處理公眾查詢。

 

建智慧監獄 遙距監控囚犯

 

  林鄭又指,為應付科技發展對執法帶來的挑戰,將發展「智慧監獄」。消息指,懲教署將跟機電署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等作研究,盼2019至2020年度推出,擬在個別懲教院所指定範圍作試點,如向有自殘傾向人士提供電子手帶,遙距監控監獄醫院的在囚人士心跳。消息又指,將運用面容辨識技術,若獄中發生打鬥,可以憑特徵,如大肚腩、八字腳等辨識涉事者。

 

報告建議向科技園公司撥20億,覓地建先進製造業設施。

 

  林鄭指,將撥款20億元成立「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本港設立智能生產綫,又建議向科技園公司額外撥20億元,在大埔或將軍澳工業邨尋找合適土地,建設先進製造業所需設施。施政報告又提出,向現時創科基金資助的3項計劃,包括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及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資助上限將增1倍;又建議成立30億元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增加大學的研究撥款來源,並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研究基金額外注資200億元,消息形容,基金注資數量多,料可產生4%回報。

 

  位於科學園的善覓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施明耀指,公司專研生物科技,為癌症病人作血液化驗,在園方建立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創新平台能吸外國專才進駐,為公司提供整合科研技術機會。

 

 

公營中小學教師位 全面學位化

 

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有助提升教學質素。

 

  施政報告中對教育方面亦有不少着墨。特首林鄭月娥宣布,額外新增47億元經常性開支改善教育質素,包括落實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及每年撥款約9億元,向公營及直資學校發放「全方位學習津貼」,以支援學校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推展全方位學習和STEM教育。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將在2019/20學年於公營中、小學內,一次過把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學校可因應校本情況,分2年時間全面落實,涉及額外撥款約每年15億元。

 

  另為配合小學實施全日制及教師全面學位化的發展,將預留5億元經常撥款,理順小學校長和副校長的薪酬,以及改善小學的中層管理人手。

 

恒常全方位學習津貼

 

  消息人士透露,政策落實後,學校可繼續以非學位教席保留未持有學位的教師,政府亦鼓勵教師考取學位資歷,以轉回學位教席;料有9,400名非學位職級教師受惠,當中僅有約900人未持有學位資歷。

 

  此外,為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及促進自主學習,將由2019/20學年起,每年撥款約9億元,向公營及直資學校發放全新、恒常的「全方位學習津貼」,以支援學校在現有基礎上更大力推展全方位學習,在人文學科、STEM教育、體藝、德育和公民教育等不同課程範疇,組織更多走出課室的體驗學習活動,如社會服務可培養學生的關愛和同理心、體育活動有助鍛練學生的堅毅精神和抗逆能力,助他們建立正面價值觀,培養正向思維和品德修養。

 

 

 小五小六女生 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港府將在2019/20學年為特定年齡組群女學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HPV)接種。消息人士指,計劃由衞生署負責,為小五及小六女生提供到校接種;計劃為自願性質,在2年內會打齊所需疫苗。

 

女童在9至14歲接種HPV,效力會較強。

 

  家庭醫生林永和指,9歲或以上女童已可打疫苗,如14歲前接種效力會較強,僅需打2針,接種成本會較低;加上參考其他疫苗接種經驗,在小學階段接種率會較高。他指,除有酵母菌及藥物敏感者不能接種,HPV疫苗引起嚴重反應機會較小。

 

  生產四價及九價HPV疫苗的藥廠默沙東表示歡迎新政,期待細節公布,而維持疫苗持續供應是藥廠最優先工作之一;生產二價HPV疫苗的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亦歡迎新政,會與衞生署保持聯繫,配合本港公共衞生需要。

 

資助中醫門診及住院服務

 

  政府銳意將中醫院納入本港醫療系統,包括在18間中醫教研中心和擬建的中醫醫院提供政府資助的門診及住院服務;並撥款5億元成立專項基金用於中醫專科發展,料明年上半年起運作。同時,公務員醫療福利將引入中醫藥服務。消息指,中醫門診全科收費為120元,包括推拿和針灸。另外,將軍澳百勝角的首間中醫醫院料有400張病床,明年下半年會招標,料2024年落成啟用。

 

  除此之外,港府籌備第二個10年醫院發展計劃,涉款2,700億元,料增9,000張病床。2020至2022年度內,會增加150個資助學士醫療學額,包括60個醫科及60個護理學位。另會研究改變流產胎處理安排。

 

落實撤強積金對沖 資助期延至25年

 

  施政報告亦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並延長對僱主第二層資助年期至25年,政府承擔總額將增至293億元,目標2022年前通過相關法例,2年後實施。林鄭指這是「終極方案」。消息指方案中僱主將開設戶口,按僱員月薪1%持續供款,上限為全部僱員年薪15%,日後支付遣散或長期服務金時,先扣除政府第一層資助,再扣除僱主戶口存款,如存款不足,政府會按比例作第二次補貼,僱主再付餘額,到取消後第26年由僱主全面承擔。

 

23條立法未有時間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表示,特區政府有憲制責任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維護國家安全,政府會審時度勢,謹慎行事,繼續努力創造有利立法的社會環境,現時未有第23條立法的時間表。被問及會否先推行普選行政長官再就23條立法,她說《基本法》第45條訂明普選行政長官是最終目標,可以是10年、20年或30年後的事,如要先行普選,邏輯上似乎行不通。

 

  林鄭月娥又強調,對任何鼓吹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行為絕不容忍。她又稱,保安局以《社團條例》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民族黨可作出上訴,不會再作評論。

 

$25億維修舊升降機

 

「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協助市民維修舊式升降機。

 

  近年發生多宗升降機事故,升降機的安全問題令人關注。特首林鄭月娥昨於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參照現時推行的「樓宇更新大行動2.0」和「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計劃動用約25億元推行「優化升降機資助計劃」,協助市民維修舊式升降機。

 

  市建局對有關資助計劃表示歡迎,指預計可於2019年第一季推出接受申請。香港房屋經理學會則建議政府,就升降機維修資助相應地用於機電工種的培訓補貼,並在職業訓練局開設課程應付需求。

 

擬設「售賣機」助減廢 放膠樽可換錢

 

 

  減廢走塑刻不容緩!施政報告提出,在2019至20年增撥3億至4億元加強減廢工作,據悉包括推出「逆向自動售賣機先導計劃」,即市民將空膠樽放入特定售賣機,可獲金錢獎勵,政府考慮在各區不同場地設立售賣機。

 

  另外,施政報告亦提出在政府合署大堂和公眾休憩空間等增設飲水機,政府場所的餐廳禁止提供膠飲管和發泡膠飯盒,在簽訂新合約及續約時要求營辦商避免使用即棄塑膠餐具,並研究管制及禁制即棄膠餐具。可再生能源方面,施政報告擬放寬村屋天台安裝太陽能板,亦擬全額資助學校、非政府機構安裝小型可再生能源系統等。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