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2/02/2019

港人抑鬱指數創新高 難上流少運動 愈年輕愈嚴重

#抑鬱 #生活壓力 #心理情緒 #運動 #上流

  【晴報專訊】港人生活壓力大,有機構早前進行有關抑鬱指數調查,發現港人抑鬱指數中位數達5.52分,約6.7%受訪者或患抑鬱,比2016年調查結果高1.2%,創過去同樣調查新高。調查又發現,愈年輕的被訪者愈抑鬱,以18至24歲組別的抑鬱程度平均數最高,但逾6成人情緒受困時不會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專家估計,缺乏上流機會及運動少,亦是令年輕人抑鬱的因素。

 

社會的功利主義令香港青年承受無形壓力。(iStock)

 

  香港心理衞生會去年11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795名成年人,結果發現受訪者抑鬱程度中位數為5.52分,是自2012年進行過3次同類調查以來最高。問卷包括9項抑鬱徵狀,例如有否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絕望等,總分為27分。結果顯示,6.7%受訪者獲15分或以上屬「臨床組別」,即或患有抑鬱症及需接受治療,另有13.9%人於過去2周曾有自殺念頭。

 

逾六成無找專業協助

 

香港心理衞生會調查發現,13.9%受訪者過去2周曾有自殺念頭。

 

  調查亦發現,受訪者愈年輕,抑鬱程度愈高,以18至24歲組別的抑鬱程度平均數最高,達6.3分。另外,逾6成受訪者情緒受困時不會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現年23歲的阿菜自言屬完美主義者,2017年其母因腦出血入院,加上面對學業壓力,致出現抑鬱及焦慮情緒,例如心跳快及突然無故狂哭,更曾有輕生念頭,後來她向社工求助,經開導下情緒才有改善,現時她會主動與他人接觸及溝通,同時需定期服藥控制病情。

 

帶氧運動可釋安多酚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孫玉傑估計,港人抑鬱指數持續上升及創新高是由於社會上流機會低,而且受既定價值觀影響,令人產生無形壓力,「大家覺得賺到錢、有樓就叻啲」。他指出,年輕人抑鬱情況較嚴重,除上述原因外,亦與他們較少做帶氧運動有關。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程志剛表示,做帶氧運動可釋放安多酚,對抑鬱症有預防及紓緩作用。該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兼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守信建議,除了多做帶氧運動外,應培養個人興趣,令生活更豐富。

 

 

10/05/2022

疫情下自殺個案攀升,精神支援服務需求大增!改善港人精神健康有何良方?

#精神健康 #自殺個案 #焦慮 #抑鬱 #新冠疫情 #精神支援服務 #精神科醫生 #臨床心理學家

  新冠疫情對全球人類精神健康造成重大衝擊,世界衞生組織今年3月發表科學簡報,指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當中最受影響的群組是年輕人和女性。

 

  世衞更指出,精神疾病如抑鬱症,可引發生理疾病並引致自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發現,本港自殺個案由2月下旬開始攀升,至3月下旬達兩年高峰,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日有4人自殺,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在各年齡層中,以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最多。如果情況持續,一年可能會多達1,400人自殺。

 

相片來源:unsplash.com

 

  事實上,香港接連經歷了社會事件,以及持續兩年多的疫情,許多港人早已顯得身心疲累。去年中,心晴行動慈善基金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而剛公布的《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評估近150個國家/經濟體中,香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全球第八,但快樂排名只是81位,港人的快樂指數持續下滑。

 

  港人精神健康欠佳,對精神支援服務的需求大增,但礙於私營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費用高昂,許多患者難於負擔,便只好尋求公營醫療服務。可是,醫生人數增幅遠遠追不上病患增長,引致求過於供的現象。過去10年,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的病人人數上升了45%,從2011至12年度的18.6萬名,增至2020至21年度的27.1萬。而期間醫管局的精神科醫生人數僅增加16%,即390名,平均每10萬名市民只有5.2名政府精神科醫生,遠低於眾多中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便有15名精神科醫生之水平。

 

  僧多粥少情況下,精神病診症輪候時間自然較長。醫管局的數字顯示,「穩定新症」(佔新症的73%)在去年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由 14 星期(九龍中)至 61星期(新界東、西)不等。而治療精神病,除了有可處方藥物的精神科醫生,透過面談和練習作心理治療的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提供自我照顧訓練的職業治療師也是重要一環。如果說香港公型醫療系統中精神科醫生非常不足,每10萬名香港人僅有5.2 名,臨床心理學家就更匱乏,每10萬名香港人只有1.4名。因此政府在檢視如何改善本地精神健康服務時,人才培訓不可或缺。對此,澳洲去年的一個大膽舉動,值得深思。

 

  澳洲為強化不同專業技術的人才庫,大減七個大學學科的學費,其中兩個與醫療相關,護理是其一,臨床心理學是其二,學費減幅達42%。該國教育部長預計,醫療、科學和技術等工種在未來五年內將佔總就業增長的62%,故此當地政府會在2021年額外資助這些大學名額三萬個,到2030年更會增至10萬個。這個政策釐定早於新冠疫情之前,可見當地政府的先見之明。

 

  香港近年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也明顯增加了資源,在2020至21年度此範疇佔醫管局總開支6%至56億元,過去5年撥款上升了23%。但如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陳章明教授表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藥物和治療」,當局的措施能否配合社會變化,並切合市民的需要才是重中之重。期望政府能多體察民情,實施多管齊下的方案,積極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