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4/06/2019

豬胚胎全能幹細胞 可培育器官作移植

#幹細胞 #全能幹細胞 #器官移植

  【晴報專訊】醫學界研究幹細胞多年,但潛力最大的「全能幹細胞」研究卻進展有限。港大研究團隊聯同德國、英國及內地學者,成功於豬隻早期胚胎取得全能幹細胞,為全球首例。團隊人員認為,由於豬隻基因和結構與人類相近,此技術將有助未來多個範疇的研究,長遠或可促進器官移植、尋找流產原因、以至了解豬瘟傳播機制。

 

研究團隊指出,豬的基因、身體構造及生理機能與人類相近,因此有重要的生物醫學研究價值。(iStock)

 

  幹細胞有多個種類,其中包括多功能幹細胞和全能幹細胞(EPSCs),兩者同樣可分化成身體各類細胞,但前者不包括胎盤細胞,但後者顧名思義真正「全能」,可分化成所有身體細胞。胚胎幹細胞研究早於1981年出現,先後有科學家找出小鼠、大鼠及人類胚胎幹細胞,但由於小鼠與人類胚胎幹細胞存有差異,且人類幹細胞涉及倫理和技術問題,故嘗試提取豬胚胎幹細胞,但只取得有限的進展。

 

 

  是次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和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的劉澎濤教授及其團隊領導,並與海外團隊合作。他們早於2011年開始研究,先後成功從小鼠和人類取得全能幹細胞,最近更成功在豬隻早期胚胎取得全能幹細胞,這些來自不同物種的幹細胞,有相似的分子特性,且容易作多次基因編輯。

 

能了解非洲豬瘟傳播機制

 

  劉澎濤形容,結果標示胚胎幹細胞研究向前邁進重要一步,期望研究能夠提供一個技術平台,促進日後多個範疇的研究,以近日傳入香港的非洲豬瘟為例,此技術可提取幹細胞,助研究病毒對甚麼類型的豬隻有影響,從而了解其傳播機制,改善動物健康。

 

 

  他指出,豬的遺傳基因、身體構造及生理機能與人類相近,故有重要研究價值,如德國去年曾有學者發表研究,從經過基因改造的豬身上取得心臟,並移植到狒狒身上延長壽命,而全能幹細胞更容易編輯基因,可進一步促進此類研究,長遠或有望將豬隻器官用於人體移植。

 

  此研究同時有助胚胎發育研究,有份參與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楊樹標教授指,全能幹細胞只存在於早期胚胎中,人類而言只在胚胎形成後2至4日出現,其後胚胎會轉化成囊胚及產生多功能幹細胞,故如掌握全能幹細胞,意味新技術可應用於生育相關研究,如研究妊娠毒血症及流產等妊娠併發症,同時可製作模型,幫助預測體外人工受精妊娠結果,了解受孕失敗原因。團隊已展開部分下階段的研究工作,但未透露詳情,僅表示會繼續拓展相關技術。

 

18/01/2019

【渣馬2019】從洗腎到換腎,「三腎跑手」跑全馬、攀珠峰開展第二人生!

#馬拉松 #運動 #跑步 #器官移植 #器官捐贈 #人物專訪

  跑上昂船舟大橋,穿過西隧,馬上迎來第一批返回終點的馬拉松跑手。全長42公里的渣打全馬,從九龍跑至港島,快則兩小時,慢則亦要六小時,才算得上叫完成賽事。數小時不停步,只向前跑,旁人看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甚或沉悶;但在跑手眼中,時間卻是一下子就晃過去了。對「三腎跑手」陳國明(Peter)而言,更是「忙得很」:「跑一段時間需食藥,然後要飲水,又要吃補充Gel。」與想停步的自己鬥爭、與可能隨時再臨的病魔搏鬥,Peter人生這段路,的確過得很「充實」,沒有絲毫卻步的空閒。

 

 

生活飲食健康 突被宣告患重病

 

  每人生而有兩個腎,負責排走體內的毒素,但Peter身上卻有多一個腎,來自一位素未謀面的人。舊有的兩個腎因腎衰竭在九年前喪失功能,現在Peter的生活,全靠第三個腎支撐。

 

Peter生活健康,勤做運動,但仍確診患上慢性腎病。(受訪者提供)

 

  不煙不酒,平日熱愛運動的Peter,在二十一年前突然痛風發作,經醫生檢查後,發現已患上慢性腎病。病魔以緩慢的步伐來襲,Peter除了痛風,身體初期沒有起特別大的轉變,他如常跑步、做運動,參加10公里跑步比賽、跑半馬。然而,比賽的完成時間一年比一年差,身體愈覺疲累,但既然身體仍能跑,Peter仍是無法放棄最愛的跑步。病魔後期愈見凶猛,在腎衰竭前兩三年,他的身體衰弱到幾乎無法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比賽,這一次的遺憾,令他銘記於心。除了體能日漸衰退,痛風發作亦愈見頻密,從一年一次,至每月一次因而入院,身體大不如前。腎功能退化,無法排走體內毒素,Peter的皮膚出現轉變,有時他會被鏡中的自己嚇一跳:「有一段時間見到自己,覺得為何自己如此黑。」

 

 

從洗腎到換腎 重獲新生的希望

 

  腎功能失效,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換腎,但每日輪候器官移植的人很多,遙遙無期,世上哪有這麼多幸運兒?醫生安排Peter接受「洗腎」和上洗腎班,以機器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但洗腎需時長,每次洗需三至四小時,對病人而言是個漫長的煎熬,不過Peter仍想抓緊任何生存下去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會想現在生命是否一直在倒數?雖說我本身較為樂觀,但在那一刻很難想到將來發生甚麼事,都不知道有沒有希望。」

 

移植新的腎臟後,舊有的兩個腎臟只要不影響身體,就不會被取走,所以Peter有「三腎跑手」的稱號。

 

  經過一年的等待,他終於盼到合適的腎臟。重獲新生的感覺,不是一覺醒來身體各方面都變得完美無瑕,而是一些習以為常、平凡不過的感覺重新回來,那是一種回歸日常的美好。移植手術過後兩三天,Peter有一晚在醫院內驚醒,突然感覺到兩腳腳趾間,有溫暖的血液流動︰「這個感覺是我以前沒有的,原因是在生病時,我的手腳都是冰冷的;手術後那刻感受到熱血在流動,覺得很興奮、很開心!」好不容易再次感受到失落已久的生命力,他決定要活得比以前更強壯。

 

接受腎臟移植後,Peter每一天都要吃抗排斥藥與類固醇藥物,即使在跑馬拉松時也要定時停下來吃藥。(受訪者提供)

 

 

不甘於原地 一路挑戰上珠峰

 

  他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鍛鍊身體︰從初時的散步、急步行,到慢跑,再愈跑愈快。Peter覺得身體復原得七七八八,於是復出參加小型的三項鐵人賽;雖然成績不理想,但總算完成賽事;之後,他的目標再定高一點,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馬拉松半馬比賽。「以前我最差的那次半馬跑了近3小時,康復後的第一個半馬,我比以前跑快近1小時,令我很開心。」這次的成績幫他重拾信心,於是他把目標定得更高︰「有人說,人生要跑一次全馬馬拉松,所以我就向這個目標進發。」

 

Peter第一個全馬2013年在台灣完成,那次更是在雨中跑步,大大增加馬拉松的難度。 

(受訪者提供)

2017年保協慈善跑(受訪者提供)

 

  第一次全馬的成功,令Peter如同所有馬拉松愛好者一樣,無可救藥地陷入其中。從2013年至今,Peter已完成了16個全馬,足跡跨越亞洲、美洲與歐洲,但他不甘於平地上的挑戰,2017年直往珠穆朗瑪峰基地營,成為首批香港完成此創舉的器官移植康復者。「有些事我們覺得做不到,但經過努力與堅持的話,是可以突破,是可以完成的。」Peter在登上基地營期間,歷盡高山反應,但一抵達目的地,看到宏偉的珠峰山脈在眼前連綿不斷延伸,之前的一切都不足為道。

 

六大馬拉松Peter已完成4個,只要今年成功挑戰剩下的兩個賽事,有機會成為首位完成六大的器官移植跑手。(受訪者提供)

Peter自薦登上珠峰基地營,途中的景色令他難以忘懷,並表示有機會想再到訪一次。(Elton Ng

 

  Peter跑過多次全馬,登過珠峰基地營,全靠第三個腎臟,才能展開第二人生。下個月的渣打馬拉松將會是Peter第17個全馬,雖然他也想創下最佳個人時間,但他參賽,身負更重要的責任︰「我後期跑馬拉松多了宣揚器官捐贈的信念,所以不管我跑甚麼成績,也要繼續跑下去。」

 

馬拉松選手從不會想自己能跑到多遠,因為自起步一刻,他們就得一直向前跑。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