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1/05/2020

上班族疫後最想保留「在家工作」 至少每周1日

#疫情 #在家工作 #本地感染 #職場 #新冠肺炎 #外遊 #上班族 #復課 #特朗普 #跨境學童 #中美關係 #凍薪 #中國 #裁員 #打工仔 #零售業 #港鐵 #貿易協議

  【晴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企業推行「在家工作」,有調查發現逾8成受訪者傾向疫情過後,每周最少能在家工作1日,並大讚有助減少工作壓力。另有調查指,約7成人冀彈性工作安排「恒常化」。有人事顧問稱,疫情迫使公司增添器材和制定指引以便員工在家工作,因已投入成本,疫後持續相關安排阻力亦減;金融業和後勤崗位最有望廣泛推行。

 

在家工作改變打工仔的辦公模式,有指工作效率因而提升,但亦要面對家中瑣事的影響。(iStock)

 

  在家工作有望成為職場新常態。嶺南大學在上月訪問逾1,900名市民,結果發現不論管理層、中層、基層或自僱人士,均傾向疫後每周最少有1日能在家工作,當中基層和中層支持率更逾8成,管理層和自僱人士亦有近7成人支持。另約有45%受訪者認同,疫情期間僱主能提供足夠支援,令他們在家仍能維持高工作效率。

 

休息增壓力減 與家人關係變好

 

疫情嚴峻時街上人流疏落,不少辦公室員工都被安排在家工作以避疫。

 

  問及在家工作的好處,約72%人認為公餘能有更多休息時間;約64%人認為能減少工作壓力;約49%人則認同與家人關係變好。

 

  此外,香港永明金融亦在4月底至本月初進行同類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的810名於辦公室工作的港人,有62%人曾在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當中84%人直言有助他們騰出時間做私人事務,82%人指因減少與上司見面而感到快樂,69%人與同住家人關係變好。調查亦發現,64%人滿意公司在疫情下的人力資源政策,過半數人對公司的歸屬感更有所提升。

 

  調查問到疫後是否想繼續在家工作,73%人希望可成為恒常安排,另有83%人冀能每日彈性安排上班時間,77%人想每周彈性安排上班工時。

 

相關器材已投資 料恒常化不難

 

  嶺大研究生院副院長林敬新表示,在家工作屬「家庭友善政策」,英國和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早已推行,以提高員工對公司歸屬感和滿意度,他建議政府主動研究在家工作的可行性,令在家工作和彈性上班能成為「可行的長遠安排」。

 

  合眾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蘇偉忠說,過去推動在家工作最大阻力,在於公司需添置網絡伺服器、網絡保安及軟件,以及製作工作指引等人事成本︰「但在疫情下,不少公司已作相關投資,既然成本已出,若在家工作運作順利,自然可繼續推行。」他續說,恒常化在家工作的安排,變相可縮減或靈活安排公司規模,可減少租金壓力,亦能令員工「開心啲」。

 

  華生職場顧問董事孫立民稱,金融業或後勤崗位有望成為最快普及在家工作的一群,「尤其是疫情下試行後,不少過去有保留的公司,發現利用視像會議和郵件溝通亦運作暢順,抗拒感亦會減少。」

 

「對人」工作不宜 考驗管理技巧

 

酒店業等工作以「對人」為主,較難全面推行在家工作。

 

  在家工作亦非有利無害。嶺大調查指出,約66%人認同在家工作會受電腦、打印機等辦公器材不足困擾;且工作期間亦易為家中瑣事分心。林敬新稱,飲食、酒店、醫護及紀律部隊等「對人」的工作,及僱員數目不多的中小企,較難全面推行在家工作,「若要請多些人,反而增加經營成本。」

 

  孫立民認同,在家工作局限在於僱主擔心無法監察員工,恐有人乘機偷懶,而且「遇急事時或找不到人處理」。蘇偉忠指在家工作對網絡保安要求高,且考驗管理層管理技巧,故並非各行各業都適合,尤其是常要處理機密資料的崗位。

 

 

下一頁 6日零本地感染 專家:限制招宜時鬆時緊 外遊仍不可行 或致再爆發

6日零本地感染 專家:限制招宜時鬆時緊 外遊仍不可行 或致再爆發

 

  本港連續6日未有新冠肺炎本地感染個案,疫情漸見平復。但專家顧問福田敬二警告,社區感染仍存,且病毒不會消失,未來數月限聚等措施仍需「時鬆時緊」,港人難外遊,現階段重開關口亦不可行,否則有機會再爆發。另醫學界亦質疑,港府邊延長禁令,邊開放宗教場所和泳灘等,做法「不太一致」,而沙灘遊人感染風險比參與遊行更高,認為政府控疫應劃一。

 

  衞生防護中心昨未有錄得確診個案,總感染人數維持在1,055人,連續第6日無本地個案。身兼政府抗疫專家組成員的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福田敬二認為,新冠病毒不會消失,而「28日本地零感染」說法亦太簡單,現需調查本地感染源頭,加大檢測量,以掌握更多資料,認為作出更好控疫決定,是百利無一害,但強調增加多少檢測量,則無一個「magic number」。

 

  他相信,未來數月限聚等措施仍需「時鬆時緊」,但強調現階段要重開邊境是不合理做法,換言之,港人仍未可外遊,否則「本港控疫做得再好,仍有機會再爆發,新加坡正是先例。」

 

延限聚令卻開泳灘 被批不一致

 

  而港府早前將限聚令延長至6月4日,變相令遊行集會難進行,但同時宗教場所獲豁免,泳池和泳灘等亦陸續重開,引起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批評安排「不太一致」,直言在公共衞生角度上,政策應同步放寬或收緊,以免予人自相矛盾感覺。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指,到沙灘或酒吧消遣的市民,傾向除口罩,感染風險比戴口罩遊行更高,政府不應在重開高風險活動時,對低風險活動續實施限制。

 

  另「梨木樹邨家族」中最早確診的66歲嫲嫲,有消息指她昨晨病況轉差,需入住深切治療部。

 

 

下一頁 4成打工仔疫境凍薪 逾7成對前景悲觀

4成打工仔疫境凍薪 逾7成對前景悲觀

 

  疫情令全球經濟陷入寒冬,有招聘機構進行調查發現,今年有40%打工仔要凍薪,75%受訪者表明對就業前景不樂觀,部分人更想轉行,或從事兼職或freelance增加收入。另一項同類調查更發現,70%受疫情影響的人士,分別遭到停工、裁員或放無薪假等,促請政府設立緊急失業援助金,助失業市民渡難關。

 

本港經濟前景不明朗,有調查發現,今年打工仔平均加薪幅度僅1.3%,升幅遠較去年遜色。

 

  有招聘機構昨公布《2020年薪酬調查報告》,調查於3月委託獨立調查機構進行,訪問4,000名打工仔,結果顯示,僅50%受訪僱員今年獲加薪,較去年少20個百分點,加薪幅度平均僅增加1.3%,遠低於去年的5.1%;更有40%打工仔今年要凍薪。其中有超過30%的零售業及旅遊業從業員表示需減薪。

 

部分人想轉行 願做兼職幫補

 

疫情打擊經濟,零售業屬重災區,不少從業員表示今年被減薪。

 

  調查亦發現,75%人對香港就業前景持負面看法,僅5%人感樂觀。持負面看法的受訪者中,78%人指因「擔心本港經濟或受社會狀況(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面臨衰退」。

 

  面對不明朗的經濟前景,76%求職者對轉行持開放態度,其中從事酒店及旅遊(26%)、客戶服務(20%)及綜合管理(20%)業務的受訪者最想轉行;有27%人稱正尋找不同工種的職位;近20%人想轉行原因是「有感自身行業的工作前景每況愈下」。另有42%求職者及25%在職人士稱,願意從事兼職或自由職業以填補收入的空窗期。招聘機構亦認同,近年Slash一族深受年輕人歡迎,在逆市下打工仔或需考慮以兼職或freelance作為就業替補方案。

 

工會促設立 緊急失業援助金

 

  另外,工聯會於4月23日至5月13日亦訪問了2,221人,當中近70%人工作受疫情影響,包括13%被裁員,24%被停工,18%被放無薪假,13%被減薪或只發放底薪。受影響的人士中,34%完全無收入。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促政府盡快設立緊急失業援助金,並增加臨時職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受訪者對就業前景感擔憂,希望政府思考各項措施幫助打工仔。

 

 

下一頁 疫情影響市民外出 港鐵首兩月少賺$13億 3至4月客量續跌

疫情影響市民外出 港鐵首兩月少賺$13億 3至4月客量續跌

 

港鐵望疫情日漸受控及限聚令放寬,可令客量逐步回升。

 

  疫情令市民減少外出,交通工具客量亦受影響。港鐵昨舉行股東大會,主席歐陽伯權指,疫情下多項因素為財政帶來沉重壓力,單是1、2月已失去13億元利潤,估計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會迎難而上與港人共度難關。行政總裁金澤培估計,3月至4月客量跌幅會更大,望放寬限聚令可令客量回升。

 

歐陽伯權

 

  首次主持股東會的歐陽伯權昨指,疫情令客運及廣告等收入都有下降,單是今年初的乘客量下跌40%,1月、2月已損失13億元利潤,同時要向租戶提供租金減免,加上環球經濟放緩、失業率上升及估計訪港旅客減少,種種因素為集團財務帶來沉重壓力,料負面影響持續一段時間,會迎難而上,盡力減低財務影響,並稱會按情況維持派息政策。他強調,港鐵會與港人共度難關,7月將推車費8折優惠。

 

7月將推車費8折優惠

 

  行政總裁金澤培稱,估計3月及4月的乘客量比2月更差,但希望疫情日漸受控及限聚令放寬,可令客量逐步回升。翻查資料,港鐵在1月及2月的總客量超過2億人次,其中2月份佔約8,100萬人次,雖然3月份總客量回升至約9,500萬人次,但3月29日限聚令正式實施,加上機場及過境綫削減服務、高鐵停運,料4月份客量或難追回1月水平。

 

  沙中綫紅磡站調查委員會上周公布最終報告,歐陽伯權稱接受報告提出的批評,正研究改良工程管理,會盡全力令屯馬綫及沙中綫過海段如期通車。就政府拒付的13億元沙中綫管理費,他稱雙方意見「有少少唔同」,相信溝通後可圓滿解決。

 

 

下一頁 跨境學童復課 中三至中五先行 或未能趕及下周三落實

跨境學童復課 中三至中五先行 或未能趕及下周三落實

 

  全港學校即將於下周三(27日)起分階段復課,約2.7萬名跨境學童安排尤受關注。教育局昨晚公布,計劃分階段推行中三至中五約2,500名跨境學童的初擬復課方案,周一至周五可經由深圳灣或落馬洲口岸出入境,但須配合防疫措施,包括過境時需提供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等,但料無法趕在下周三前落實。

 

  教育局表示,已與深圳市政府就跨境學童的復課安排擬定出初步方案,會以分階段、先行先試的方式,讓約2,500名的中三至中五跨境學童,每周一至五經深圳灣、福田或落馬洲支綫口岸出入境,抵港後會乘搭校巴往返學校及港方管制站;每天過境兩地時亦須配合兩地的衞生防疫措施,包括體溫檢測、遞交健康申報表,並向深圳當局出示7天以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等。

 

須配合兩地防疫措施

 

  而復課期間,福田或落馬洲支綫口岸只會為跨境學童辦理出入境檢查,不會開放予其他人士使用。

 

  教育局發言人指,鑑於復課安排涉及多個範疇,多項細節仍待敲定,預計新安排將未能趕於下周三復課日前實行,其他細節將盡快公布。

 

  此外,國際學校昨起可按校本情況分階段復課,教育局表示,截至前日共接獲72所提供非本地課程的私立學校(包括國際學校)提交的復課安排,當中53所學校昨起至周五(22日)陸續復課,餘下19所學校則擬自下周一(25日)起復課。

 

 

下一頁 特再批華控疫不力︰中美貿協不再重要

特再批華控疫不力︰中美貿協不再重要

 

  中美貿易關係因疫情再次緊張,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炮轟中國控制疫情不力,任由病毒由武漢散播至全球,他更明言中美貿易協議「現在對我已不如以往重要」。

 

  中美在年初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在未來兩年增購總值2,000億美元(1.56萬億港元)美國商品及服務。特朗普周二形容當時對協議感非常興奮,但當病毒出現後感受大有不同,認為「協議對我的意義不如過往重大」。特朗普指現時疫情令他對中國非常失望,質疑為何中國能將疫情控制在武漢,沒有蔓延到北京等地,卻散播到全球。

 

全球最多確診 視為「榮譽獎章」

 

  美國累計逾157萬人確診,死亡人數逾9.1萬人,特朗普不認為美國確診數全球最高是一件壞事,強調是美國進行的病毒檢測數是全球最多,代表檢測工作做得好,他更形容這是向檢測工作和專家致敬的「榮譽獎章」。另外,他又再為自己服用抗瘧藥「羥氯喹」辯護,更批評有關羥氯喹藥效的報告為「假研究」。但副總統彭斯表明,由於醫生未有建議,所以自己並無服用。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昨批評,美國等少數國家一些政客將疫情政治化及污名化,製造輿論抹黑中國,宣稱病毒來自中國或武漢,亦宣稱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抗疫援助是要提升地緣政治影響力或世界領導權等,試圖轉移視綫,推卸責任,或者是出於意識形態偏見,這樣的圖謀不能得逞。他強調中國是真誠提供抗疫援助,希望受助國家能盡早控制疫情,挽救更多生命。

 

 

25/04/2024

後疫情新常態︰提早晚餐、減少出外!新生活習慣改變企業營運模式!Marketing不停求變是王道

#營業時間 #疫情 #技能增值 #Happy Hour #AI #餐廳 #新常態 #生活習慣 #Marketing #飲食業 #Youtube #Netflix #視像會議

  近來香港好多店舖喺夜晚九點半左右已經關門,十點後街道變得水淨鵝飛。其實唔單止喺香港,不少國家/城巿都有類似情況。除咗經濟不景令巿民減少出外消費,另一原因係疫情過後全球生活模式都改變不少,更出現好多想像唔到嘅新生活習慣。以前企業營商手法主導大眾消費習慣,但今天大眾新習慣反而慢慢改變企業營運模式,部分新習慣更係由年輕一代所帶起。

 

  後疫情「新常態」對全球最大改變,除咗多咗人在家工作、網上購物外,大眾開始習慣少出街,較多時間留喺屋企。去年有美國調查發現,不少主要城巿嘅飲食習慣已大大改變。以往大眾晚餐時段為七、八點左右開始,但今天已變為五點半。有餐廳表示,五點半晚餐訂座率已高過八點,五點前訂座率比疫情前上升近一倍。大眾除提早晚餐外,連最愛嘅「Happy Hour」都提早或減少。就算繼續有公司Happy Hour聚會,亦少咗人選擇酒精飲品,改為無酒精飲品;有餐廳更表示以前盛行嘅午後社交/企業活動,喺疫情後近乎完全消失。餐廳方因此改變晚餐時段同營業時間,本為晚上八點繁忙時段變成「Last Order」時間,而餐廳關門時間改為九點,同時亦會提供更多飲品選擇,如零酒精啤酒等。另外為配合年青人較健康嘅飲食習慣,餐廳增加咗唔同減肥/健康飲食療法元素供客人選擇。

 

  大眾提早晚餐或減少出外,無疑對飲食業帶來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對家用娛樂相關行業則出現新商機。上述「早歸」年青人對Netflix、YouTube等影片娛樂、電玩遊戲等等嘅需求不斷上升,相關電子軟/硬件行業能睇高一線。另外因早年長時間在家工作/上課,大家習慣視像會議。所以愈來愈多人選擇視像而非面對面社交,令VR視像交友、AI 朋友/伴侶、虛擬聊天等「網上/虛擬社交」漸漸開始流行。

 

  疫後加上近年AI等新科技出現,改變全球生活同消費習慣。未來所有生活模式的生命週期只會愈來愈短,做Marketing已經不能再一本通書睇到老,不停求變先係王道。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