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3/11/2020

單日68確診 跳舞群組增至80人 強制檢測令無名單

#疫情 #跳舞群組 #強制檢測 #肺炎 #衛生防護中心 #社區傳播 #津貼 #資產審查

  【晴報專訊】疫情踏入第4波,本港昨單日多68宗確診,創3個多月新高。跳舞群組累計80人確診,連累親友、甚至舞室清潔工。港府雖規定曾赴14個跳舞場所者,明天前要完成強制檢測,但衛生防護中心承認難掌握場所的客人名單,「強檢令」恐成紙老虎。另大批「舞友」炮轟社區檢測中心「限籌」,又有人帶病徵仍排隊候檢,恐掀新傳染鏈,中心指市民應善用不同檢測途徑,有病徵者應求醫而非到社區檢測中心。

 

跳舞群組掀起第4波疫情,目前已現第2代傳播,確診個案恐陸續有來。(iStock)

 

  本港單日多68宗新症,當中61宗本地個案中,跳舞群組佔46人,累計已80人中招。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跳舞群組有二代傳播,有確診者家人、飯聚和唱歌朋友中招,當中1人為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長沙灣分校教師,任教毅進課程,上周五(20日)最後上課,其班別要停課,影響20多名學生;中心會到校派樽檢測。

 

  另舞室「Shining Star Dance Studio」有64歲女清潔工確診,為第2名中招的舞室清潔工。張指,跳舞群組關連者中有300人已送入檢疫中心,不排除「陸續有來」。

 

新蒲崗「新光宴會廳」被列入14個跳舞場所之一,本月1日起曾前往者需強制檢疫,但記者發現宴會廳昨仍有營業。

 

  名列「疫場」的新蒲崗「新光宴會廳」昨仍營業,職員向記者表示已按當局指示關閉跳舞區,食肆則營業至晚上才關門。食環署昨晚巡視未發現違規情況。張指,已要求新光昨起至本周三(25日)關閉跳舞區。

 

有病徵者仍赴檢測 恐成播毒王

 

  對跳舞群組明日前須完成強制檢測,違令者初犯判處定額罰款2,000元,重犯可判囚。張承認,不少舞廳售票入場,難掌握客人名單,變相依賴參與者主動檢測。「強檢令」亦造成大混亂,大批市民昨湧往社區檢測中心,但遭中心以「滿額」為由拒諸門外,引起民眾鼓譟,批評政府「有無諗過有幾百人跳舞(需檢測)。」另有流鼻水、咳嗽的市民昨仍到檢測中心排隊,恐掀起新傳播。

 

  張強調,現時連同私營市場,全港日均檢測量達10萬宗,促市民要善用門診派樽等途徑檢測,且有病徵者不應湧往社區檢測中心。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批評,跳舞群組的強檢令「軟弱無力」,隱形患者在3日檢測期內可「四圍走」,增交叉感染風險。

 

專家:跳舞非不光彩 望勿隱瞞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傳播高峰期為感染首3日,故強制3日內完成檢測合理,且跳舞非不光彩活動,相信參與者不會隱瞞,「利用手機定位、信用卡紀錄及其他確診者旁證,要尋回『漏報』者並不難。」至於無牌酒吧等場所,因本身違法,難靠強檢令使人「自動投案」,港府應主動加強巡查。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即使舞場主辦方未掌握名單,但跳舞老師持熟客資料,且售票時有信用卡等紀錄,追查應比酒吧容易,「若市民仍不配合,意圖隱瞞,疫情將更難控制,最終全民受害。」

 

  另香港體育舞蹈總會宣布,因疫情影響,今年底3場全港社區體育舞蹈公開賽延期至明年1月舉行。

 

 

下一頁 11宗源頭不明 社區傳播廣泛 專家倡全港停課及在家工作

11宗源頭不明 社區傳播廣泛 專家倡全港停課及在家工作

 

  昨本地源頭不明個案多達11宗,並錄得逾50宗初陽個案。有70歲老婦作「無口罩」粵曲表演後兩日發病;有中年女在美孚酒樓跳舞;及有17歲中六男生發燒仍上課,疫情在各階層及多區全速蔓延。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病毒即時繁殖率達1.84,第4波疫情已正式開展;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源頭不明個案遍及各年齡層和職業,反映社區廣泛傳播,建議應短暫全港停課及在家工作控疫。

 

  衛生防護中心指,昨有11宗源頭不明個案,涉9女2男,年介30至76歲,包括退休人士和主婦。

 

七旬婦曾表演粵曲 中年女在酒樓跳舞

 

染疫70歲老婦發病前曾在禮頓山社區會堂表演粵曲。(網上圖片)

 

  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有70歲老婦在發病前2日,曾與拍檔全程「無口罩」下表演粵曲,恐波及台下10多名觀眾。另有45歲女士與數名友人到美孚「君好宴會廳」用膳,場內有跳舞活動,且人數眾多,「比較高危」。

 

有染疫女子曾與友人到美孚「君好宴會廳」用膳,當時場內有跳舞活動。

 

  大埔靈糧堂劉梅軒中學有17歲男生確診,因他上周五(20日)發燒當日有上課,學校要停課消毒;其家人就讀的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亦受連累停課1、2日。該中學發通告指,有中六生中招,已啟動緊急事故應變小組應對。另昨有7宗輸入個案,包括3名俄羅斯機組人員,及印度、墨西哥、土耳其及巴基斯坦返港者。

 

  張竹君指,個案數字上升速度很快,且很多無病徵患者社交活動頻密,形勢已「難以控制」,相信確診數字不會太快回落。另醫管局指,將重啟亞博館接收輕症患者,最快本周內重開。

 

梁卓偉推算 一兩成人為超級帶菌者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確診已在幾何級上升,病毒即時繁殖率升至1.84,即1名患者可感染約2人,第4波已正式開始,且病毒有很大潛力造成超級傳播,推算10%至20%人是超級帶菌者。他又指,因不少留學生將由英、美等高風險地區返港,相信不少都會帶病毒,認為應設立「指定檢疫酒店」。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現時源頭不明個案遍及各年齡層和職業,大部人無明顯高危因素,反映病毒已在社區廣泛傳播,現時不應只針對某場所,而是要短暫全港停課、在家工作,並叫停演唱會和飲宴活動,「尤其演唱會人流多且依賴公共交通工具接載,更易播毒。」

 

 

下一頁 確診者將獲$5000 陳肇始︰鼓勵檢測 毋須資產審查 周內公布細節

確診者將獲$5000 陳肇始︰鼓勵檢測 毋須資產審查 周內公布細節

 

  本地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政府擬為檢測後確診人士提供一次性5,000元津貼,毋須資產審查,本周內公布細節。坊間質疑措施變相「鼓勵確診」,食衛局局長陳肇始否認,稱是希望鼓勵市民檢測,毋須為生計而逃避。專家促政府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否則疫情兩周內將升10倍。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則說,不排除推出更嚴厲防疫措施,務求盡早有序地恢復粵港澳三地通關,重啟經濟。

 

陳肇始認為因津貼而故意染疫的講法不合邏輯。

 

  「染疫津貼」消息一出,有網民擔心有人會故意染疫獲津貼,更有人以「高收肺炎口水$1000」發帖諷刺。陳肇始表示,措施是希望鼓勵市民檢測,毋須因生計受影響而逃避。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亦說,不認為會有人因津貼而故意染疫,認為講法不合邏輯。

 

專家促讓公務員在家工作

 

  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指出,計劃初衷是不希望有基層市民因擔心影響工作而不做檢測,並為受感染需住院市民提供紓緩,本周內會公布細節,包括會否設資產限制、年齡及職業等要求,相信不會有人濫用,希望市民認真對待,不應開玩笑。

 

政府擬新增5個社區檢測中心。

 

  另陳肇始又稱,政府計劃再新增5個社區檢測中心,並在較多確診個案地區,設流動採樣亭及流動樣本車等。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認為,政府應提升檢測量,並做到「利民便民」,就如到便利店一樣,在全港18區設立檢測中心,收發樣本樽服務則擴展至港鐵站。

 

  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表示,以現時社交距離措施,不足以控制第四波疫情,認為政府應以身作則,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讓市民盡量留家,若錯失時機,確診數字在2、3星期內可能會升10倍。

 

 

02/05/2024

塔塔通訊疫後快速應用AI!數碼轉型切忌一件事!首席技術官︰客戶、用家體驗為突圍關鍵

#疫情 #雲端 #數碼轉型 #人工智能 #科技行業 #管理學 #AI #印度 #塔塔通訊 #Tata Communications #管理

Tata Communications首席技術官王靜思表示,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不穩,以及各國、各範疇都在增加規管,都為行業及公司的未來發展帶來挑戰。(梁巧恩攝)

 

  疫情帶動科技躍進,尤以人工智能、雲端服務風起雲湧,連同通訊技術也在狂奔。Tata Communications(塔塔通訊)首席技術官王靜思(Genius)接受專訪時表示,企業由疫前計劃上雲及應用AI,疫下急著上雲,疫後快速應用AI。她提醒企業在急轉型時,要理解團隊的想法及困難,過程中本著應用AI,而不是「被AI塑造你的工作」。

 

  王靜思指,經過疫情的洗禮,現時很多企業在探索如何更好應用AI。「除了自動化及提升效率,如何創造創新商業模式是重點。」她指運用AI做預估已非新鮮事,利用生成式AI協助編程亦漸廣泛。而情感AI(Emotion AI)的應用就較為新:「AI如何跟人類有良好溝通,大家也不想跟只是冷冰冰的AI溝通。」

 

客戶用家體驗 成突圍關鍵

 

  作為首席技術官的王靜思,除了關心最新的技術發展及應用,更關心企業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進行數碼轉型。「轉型不易但必需要做。」她指很多供應商、品牌的分別不大,但客戶、用家的感受及體驗,才是突圍關鍵。她認為要做好轉型,就要注意以下4點。

 

  不要為數碼轉型而轉型:轉型要與經營目標、發展遠景一致,再提出技術驅動的路線圖,如雲端遷移。舉例疫情後出現不少收購合併活動,兩間公司合併時總會遇上兩個系統的對接。「使用多雲政策可能是無法避免,如我們就有Multi Cloud Connect服務。」王靜思補充,若公司本身已有雲端及AI應用的策略,也要一致,否則轉型後會出現差距。

 

  與團隊同行:轉型不只是領導層的工作,而是整個團隊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工作,若團隊成員不明白轉型的需要及路線圖,反而可能出現抗拒情況。「讓大家齊心協力進行數碼轉型,若不同部門、同事有各自的關鍵績效指標,行動就不能一致。」

 

  理解同事的難處:領導層往往想得美好,希望快速而順利地進行轉型,但公司內有不少舊系統,不是一時三刻就能處理。

 

  增加培訓團隊技能:科技日新月異,轉型前及期間都要令團隊了解需要懂得應用甚麼類型新科技,甚至建立學習路線圖。

 

科技業男女比例 冀續改善

 

  簡單而言,企業轉型能否成功,「人」是很重要的部分。然而,不少企業至今仍面對人才不足,互搶人才的挑戰。

 

  王靜思坦言,幸好集團在印度的規模很大,每年也能吸引不少來自印度的人才加入。同時,內剖已建立Tata Communications Learning Academy(TCLA),有系統及持續培訓人才。但科技行業男多女少的情況,她希望繼續改善。「通訊技術的佔比更少,女性只有約3%,我們花了很多資源,去建立我們的工作間。」Tata Communications現時的全球的女性員工比例約21.7%,亞太區約25.7%,而香港已做到31.7%。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