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8/03/2022

增2.5萬新症 快測平台昨傍晚啟用 逾26萬人排隊呈報

#快速抗原測試呈報平台 #肺炎疫情 #急症室 #韓正 #習近平 #死亡率 #院舍 #全民檢測

  【晴報專訊】確診個案似有回落,昨錄逾2.5萬個案,累計第5波逾48.4萬人染疫。

  快速抗原測試呈報平台昨傍晚啟用,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指近日確診未倍增,相信不少人以快測確診,尚要觀察平台呈報個案才能判斷走勢,促近2日快測陽性者盡快申報,並提醒申報有法律責任;截至昨晚10時,已有逾26萬人排隊登記。醫管局則指公院將集中處理重症及高危患者。

 

當局促近2日快測陽性者盡快申報(快測平台網頁截圖)


  本港昨多25,150人確診,32宗屬輸入;第5波累計484,136人感染。徐樂堅指,確診數回落至3萬以下,近日未見「每隔3、4日」便倍增的趨勢,惟因市民或傾向用快測,需分析未來數日平台呈報數據,才能判斷疫情有否回落。徐指,平台以自動化操作,不經人手即可核對資料,並發出檢疫及隔離令,惟預計會有大量市民使用,派電子手環或抗疫物資包,或需較長時間,促本月5日前確診者毋須心急登記,在下周一(14日)前呈報即可;不懂上網者可致電1836119登記。

本月5日前陽性 毋須急登記

  徐指,經4步驟便可完成登記,提醒患者做快測時要拍照,若無照片需另行聲明原因,而呈報具法律責任,當局會安排承辦商上門為部分個案作核酸檢測覆檢。同時,醫管局短期將設「隔離護理觀察系統」,予快測陽性者申報嚴重病徵,以提供專人電話或遙距診症。徐重申,快測陽性者若已打2針,在第6、7日覆檢陰性便可解除隔離;同住家人同理。但無針者要隔離14日。醫管局提醒,目前法例已保障因防疫要求未能上班者,促市民勿赴指定診所取醫生紙。

  記者昨晚6時半登入平台,半小時內已有9.8萬人「排隊」,僅等待數分鐘已可填寫資料;惟1小時後排隊人數已迅增至14萬,但等待時間顯示不到1分鐘。

公院先治重症 3大途徑分流

  對連日急症室外出現多宗「等到死」仍未入院個案,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李夏茵指,日後公院先治重症新冠患者,其餘患者經3大途徑分流,包括17間指定診所可按情況為輕症者處方新冠口服藥、護訊聆團隊會主動篩查高危者提供醫療支援,並設醫生遙距診症(熱線︰1836 115),高危者致電可獲醫療意見,現有100條線、約30名私家醫生當值。另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將主動到院舍診症或遙距會診,按病情處方口服藥,嚴重者會直接送院。

  此外,當局分析第5波疫情,發現20至59歲患者佔整體60%,但多屬輕症;年逾60歲佔20%,年逾80佔4%,但他們因有長期病且接種率低,重症率高。按死亡率分析,2針以上僅0.05%,但未完整接種則多28倍至1.4%;年逾80歲者打2針死亡率僅1.86%,無針或1針即升至9.49%。

  消防處前日推出「直接隔離安排」,消防處助理處長(總部)黃鎮業指至昨傍晚6時有逾8,700人求助,截至昨晨有500個案正安排隔離,促輕症且能自理者盡快登記。

 

 

 

下一頁 增逾280人疫歿 兩長期病童搶救不治

增逾280人疫歿 兩長期病童搶救不治

 

  再多逾280人離世,第5波累計逾2,074患者亡。單日死亡人數再上高峰,161名死者年介乎29至106歲。醫管局指,較年輕6名死者多有慢性病、癌症擴散或要洗腎,當中36歲女死者有10年甲狀腺內分泌失調病史,她早已無胃口,上周六暈倒且無心跳,送院搶救不治;另有119宗個案呈報滯後,死者年介50至101歲。

  昨亦有2女童患者猝逝,累計今波6名兒童死亡;將納入今日死亡數據。當中8歲女童有甲狀腺病,上月19日打首針科興,本周日發燒及頭痛到私院求診,檢測陽性並獲配藥返家,但翌晨不省人事,送院搶救約1個半小時後不治。另一4歲女童有先天性心臟病,上月24日打首針科興,昨凌晨嘔吐送院,一度無心跳,送院搶救約8小時後不治。

 

(資料圖片)


  此外,再多18院舍爆疫,累計673間安老院有疫情,佔全港84.8%;220間殘疾院舍爆疫,佔全港65.7%。

 

下一頁 分擔消防處壓力 聖約翰救傷隊出車增近4成

分擔消防處壓力 聖約翰救傷隊出車增近4成

 

  救護車使用量持續高企,消防處助理處長黃鎮業昨稱,近日最長輪候時間逾30小時,已用盡方法加快流轉,但有三分一同事無法上班,近日12分鐘到場的達標率只約2成多,會續因應報案人提供資料分到場優次,確保緊急個案可第一時間派員。

 

(聖約翰救傷隊提供)


打999未能叫白車 直接求助升

  消防處透露,因應緊急救護服務需求在第5波下急增,自上月25日起,按病人情況和救護車數目轉介個案予聖約翰救傷隊助送院,截至前日(6日)共轉介48宗個案,當中11宗涉染疫病人。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鍾展鴻指,因應處方轉介,上月出車次數按月增37%;接載163人,幾乎是1月87人的一倍,且由最初協助送病人到醫院或隔離設施,到近期因有抗疫車隊分擔,改為接手更多非染疫緊急個案。他透露,最近更多市民直接向機構求助,部分因打999未能叫救護車,但因要處理轉介個案,故往往要拒絕非緊急要求。

  對可否分擔更多消防救護車工作,鍾坦言,機構人手同樣有限制,上月有多達13名同事因染疫或隔離無法上班,佔全職醫護人手約三分一,有人更在執勤時染疫,且仍要兼顧賽馬日駐馬場服務,但疫下亦難招募志願者。

  消防處曾稱,部分3人小隊要改為2人助流轉,但鍾指,聖約翰救傷隊每次試行都會有「熱心市民」向衞生署投訴,惟若有極端情況,「得2個人都要去」。另他提到由於目前教學工作停頓影響收入,惟機構不裁員,今年虧蝕或再擴大,但暫仍有儲備可用。

 

下一頁 韓正︰疫情是港最揪心問題 習近平高度重視 促減死亡率

韓正︰疫情是港最揪心問題 習近平高度重視 促減死亡率

 

  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昨再次強調,疫情是香港最突出和揪心的問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高度重視香港疫情,要求港府着手減低死亡率,並表明這非特首一人的工作,又提到希望私院拒收確診者只是假新聞。

抗疫非特首一人承擔

  主管港澳事務的韓正昨接見港區人大代表,人代陳勇會後引述韓正指,疫情是香港最突出和揪心的問題,習近平早已高度重視香港情況,重申中央會全力、全方位支持香港抗疫,提供財力、物力和人力,要求政府要承擔抗疫主體責任,落實有力果斷措施減少死亡率。與會的人代蔡毅指,韓曾強調抗疫非特首一人的工作,而是政府各部門和全體公務員都要配合,相信他對香港情況瞭如指掌。

  另一人代葉國謙指,韓正再問到本港私院拒收新冠患者是否不實,強調醫護救治病人是天職。據了解,韓正會上感謝醫護努力,望拒收只是「假新聞」;另又提到特區未來有兩件大事,包括要辦好5月特首選舉,但無提到下任特首條件,另回歸25周年難得,「一定會慶祝」;中央一直關注通關問題,原本在元旦已批准在1月9日或10日通關,惟宣布前遇上疫情以致未能落實。

  韓正前日接見港區政協已提及私院情況,私院聯會主席何兆煒昨稱,要了解相關前文後理,指港府從無要求接收輕症病人,社會或有誤解而將信息帶予領導人,惟與會的政協李大壯都明白私院設施有限制,除非當局改指引不必用隔離病房,才有依據接收,強調要對其他病人負責。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稱,現時3間私院提供約56張病床接收新冠康復病人,包括浸會、聖保祿和中大醫院;另已識別450名病人送往私院,如伊院初生嬰兒會轉送聖德肋撒,瑪麗輸血病人會轉送港怡。

  中大醫院昨獲衞生署批准,即日起啟用指定隔離病房,提供24張病床接收16至75歲康復中患者;昨已有4位患者由公院轉介到中大醫院。另李嘉誠基金會額外捐出千萬,助兩間港安醫院接收非新冠病人。

 

下一頁 外展院舍打針 業界料兩周內僅7至8成

外展院舍打針 業界料兩周內僅7至8成

 

  政府將安排外展隊到院舍為院友打針,目標兩周內為所有院舍接種。中小企國際聯盟安老及殘疾服務聯會主席李伯英昨稱,料兩周內只能為7至8成院舍接種,因個別院舍有一半員工中招,且有醫生對爆疫院舍卻步,料要隨員工康復才有人手協助接種。

  西醫工會昨午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開會,討論外展隊上門安排,會長梁漢輝指,政府在會上同意修改必須要有醫生在場才能打針的條件,建議改由醫生負責評估院友是否適合接種,實際注射由護士負責,以便醫生完成評估後可到其他地方協助。他又引述聶強調,為院舍長者打針是「硬任務」,政府會全力支持。

 

政府將安排外展隊到院舍,為院友打針。(資料圖片)


  聖約翰救護機構理事會主席鍾展鴻指,已獲分派到33間院舍提供外展接種,正商討安排,坦言各處情況不同,分開染疫院友是一大挑戰,且有院舍幾乎全部院友中招,暫未可打針。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目前應重點為70歲以上長者打復必泰,因最快打首針後一周已見效,死亡個案可望短時間內大減,且只需打兩針已比三針科興有效。

 

下一頁 全民檢測准每戶1人外出購物 消息指警將助圍封

全民檢測准每戶1人外出購物 消息指警將助圍封

 

  政府將推行全民檢測,據悉,警方將動員協助圍封等工作,屆時不會穿着防暴裝備,但會視乎受感染範圍,決定是否需穿防護衣等防疫裝備。

 

陳帆表示,盡快交代全民檢測詳情。(資料圖片)


  運房局局長陳帆表示,全民檢測期間,因醫療及金融會繼續運作,不會停公共運輸,但會降低運力,同時會讓市民在有限度移動下購買必需品包括食物,參考海外經驗,容許一個家庭有1人可外出購置物資食品,強調明白市民對當局暫未公布詳情感擔憂,承諾會盡快交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