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4/04/2022

寬鬆派快測包 蘇州Omicron BA.1.1新突變 港曾有同分支輸入個案

#肺炎疫情 #Omicron BA.1.1 #防疫服務包 #亞博館 #指定診所 #金花清感顆粒 #網課

  【晴報專訊】本港疫情向好,昨首跌至4,000宗大關以下;惟輸入個案持續雙位數,新變種風險增。內地蘇州市疾控中心發現Omicron BA.1.1有新突變,為全球首例;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指,本港有數宗BA.1.1輸入個案,但該分支流行已久,仍待內地公開數據才能比對,籲毋須恐慌。特首林鄭月娥昨指,包括快速檢測包的防疫服務包,將以寬鬆原則派發,而衞生防護中心則提醒市民快測前應先「擤鼻涕」,讓鼻液流向前方才採樣。

 

本港昨多3,709人確診,有10宗輸入個案。圖為天水圍天盛苑盛旭閣及盛珍閣圍封,市民接受強檢。


  本港昨多3,709人確診,第5波累近115.9萬人染疫。但輸入個案達10宗,2人是機組人員,6人在抵港時確診,來自泰國、新加坡、韓國等地。

  內地蘇州市疾控中心指,常熟市有1宗病例經病毒基因排序後,證染Omicron BA.1.1進化分支,且全球GISAlD資料庫亦無相同基因序列,料屬全球首宗;另泰國和台灣均現首宗Omicron XE病例,但屬輕症,泰患者已康復。

專家籲毋須恐慌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指,Omicron BA.1.1在全球流行多時,美國、歐洲、非洲均有病例,本港亦曾有數宗輸入個案。他指內地雖發現新突變,但推測仍為BA.1.1病毒株。雖然相關數據仍未公開,無法對比本港病例有無同樣情況,但認為港人毋須恐慌。潘續指,早前本港2宗BA.1和BA.2複合病毒株,亦是全球首見,愈來愈多新分支出現是病毒再變異先兆,惟不少世衞列作值得關切的變異株(VOCs)非來自「重組病毒」,新變種走勢仍需全球系統性監測。

  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指,BA.1.1為Omicron BA.1下分支,相較下,現時本港流行的BA.2威脅反而較大。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機場抵港者會抽樣作全基因分析,有特別情況會再公布。

  另連滯後個案昨多111人病逝,年介38至109歲。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指,其中38歲女子有心血管病及甲亢,已打2針,在家昏迷後搶救不治;有患腦腫瘤和糖尿病的56歲男子已打3針,入院後揭腦內嚴重出血,均待死因庭跟進。全港已呈報個案的病死率升至0.69%。

派防疫包 設90個補漏點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本港感染及死亡比例明顯下降,9,000名留院者中4,000人已轉陰,惟因其他慢性病才留醫,須用呼吸機者由高峰250多人降至150人,死亡個案由每日200至300宗,降至約100宗。

  另為配合本周五(8日)啟動的一連3日全民自願快測,港府已派逾157萬個防疫服務包。林鄭月娥昨指,本周四(7日)在18區設90個補漏拾遺點;而當局已採購2億個快測包,將以寬鬆原則補發,如一戶有4、5人可額外多取一包,事前毋須登記或審查。

  對被批評疫情高峰時無作為,她反駁當時物資未到位,地區義工亦不能取代採樣員執行全民檢測。張竹君提醒,做快測前應先「擤鼻涕」,讓鼻液流向前方才採樣。她又指快測是為了解社區隱形傳播,康復者再測一般不會陽性,惟若痊癒已久或有病徵可再做,陽性仍要呈報。

 

 

下一頁 亞博館診療助近300人 仝小林倡港中醫藥「三易」

亞博館診療助近300人 仝小林倡港中醫藥「三易」

 

  疫下中醫藥廣泛應用,中央援港中醫專家組組長仝小林倡本港應啟動中醫藥「三易」(即易懂、易行、易得),長遠全面納入醫管局體系。他又謂中西藥並無衝突,內地治重症常聯合用藥,惟服藥最好有半小時間距。

  特首林鄭月娥指本屆政府早將中醫藥納入公共醫療系統,首間中醫醫院已動工,並設中藥檢測中心將中藥標準化,且已要求食衞局研究「拆牆鬆綁」,解決中醫使用醫療器具及法律上限制;疫下推動視像診症,中醫診治已很易得。

  陳肇始指,在內地團隊協力,亞博館中醫服務有近300人受惠,涉1,400次診療;全館現可收容逾400病人;另中醫諮詢服務免費熱綫處理6,400宗查詢,及派出逾930萬盒中成藥,包括金花清感顆粒。另暫託中心獲港大和浸大派出中醫師團隊,協助治療長者。

啟德暫託中心 中醫助調理推拿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啟德郵輪碼頭暫託中心已啟用400張床,有數十名院舍長者留醫,不少人體弱且控制長期病差,駐場中醫師會助調理和推拿。林續指,會研究對比中西藥結合及純西藥療效,若證混合治療更佳,會推廣至其他地方。

 

下一頁 指定診所使用量僅45% 促長者或輕症早求診

指定診所使用量僅45% 促長者或輕症早求診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23間指定診所日均1,600人取籌,使用量約45%;關愛籌日均取400個,佔總量五分一。他指市民有「輕症不用求醫」誤解,提醒確診者有病徵應盡早求診,輕症者亦可到指定診所及服用口服藥;長者亦可直接到診所看診,毋須預約。另支援熱綫由高峰日接3,000電話,降為800個案,每日會撥1,000至2,000熱綫電話配額予高危者。

 

高拔陞指,長者可直接到診所求診,毋須預約。(資料圖片)


口服藥已用2.3萬個療程

  新冠口服藥至今已用2.3萬個療程,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指前日起批准私家醫生免費用藥,並檢視再放寬使用口服藥指引。何婉霞補充,私家醫生不可收藥費,稍後會更新電腦系統予他們登記用藥。對靈實、律敦治和那打素醫院未轉為定點醫院,何稱本港已有4間定點醫院,上述3院亦有指定樓層收症,加上一半公院病床劃為新冠床,是否名為定點醫院分別不大。

 

下一頁 75院友服「金花清感顆粒」 紓病徵減重症

75院友服「金花清感顆粒」 紓病徵減重症

 

  西環亞洲護老院早前爆疫,但長者服用「金花清感顆粒」後,全部即使感染都無出現重症或死亡個案。中西醫結合抗疫聯盟分析後認為,服食顆粒有助紓緩病徵,從而恢復免疫力。

  立法會議員、首席研究員林順潮指,護老院2月底爆疫前不久才安排第一針接種,意味院友實際未得疫苗保護,院舍在3月1日獲贈「金花清感顆粒」後,有75名院友選擇服用,有6人最終無受感染,69人雖然感染,但未有出現重症及死亡,惟有3名長者未有使用,之後均發展成重症,更有2人不治。團隊在3月25日為66名康復院友再做核酸檢測,76%已呈陰性,其餘病毒量均達醫管局的出院標準。

  該院舍院長龔琳指,院內早前守得好,到開始有感染個案時反而不知如何處理,而部分長者試服當晚已退燒,反而原本用必理痛只能暫時退燒,且不足以退到正常體溫。她又指,有長者的喉嚨痛都有改善,「之前吞口水都像刀割下去,根本沒辦法吃東西,喝了之後慢慢都能吃東西」。

專家:成分針對腸胃呼吸道愈早用愈好

  林順潮認為,顆粒有助紓緩病徵,從而令長者可透過飲食補充水份及營養,提升身體免疫力;另外藥物對肌痛和疲倦情況都有幫助,長者多活動有助減少肺炎風險。但聯盟亦承認,研究樣本和研究指標較少,冀望稍後進行較詳細的前瞻研究。

  共同研究員、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指,金花成分有助改善上呼吸道及腸胃問題,輕症愈早用藥成效愈好,建議密切接觸者、有喉嚨痛或一般感冒都可使用清感顆粒。龔亦稱,剛染疫長者未能即時快測驗出陽性,但提早服用後,病徵都較輕,建議不要等「兩條線」才服。

 

下一頁 網課成常態 半數受訪基層童無電腦上網

網課成常態 半數受訪基層童無電腦上網

 

  疫情下學生改上網課成為新常態,有調查顯示,基層幼童每周平均上網課約3.6小時,惟逾40%基層幼童家中無安裝上網、近半沒有可上網的電腦、58.5%人更無書枱可做功課;近95%家長指子女在疫下學習意慾減低,需年花6,000元參加學習班、購買補充練習等。

  社區組織協會的幼稚園教育政策關注組於2至3月,訪問164名育有3至6歲基層幼童的家長,其中72%居於籠屋等不適切居所,80.5%家庭無領取綜援,22%家庭受訪時家中無工作收入。調查發現,72%幼童仍需上網課,59.8%每周上網課1至3小時。但有40.2%家長指家中無安裝上網,48.8%家中無可上網的電腦,58.5%更無可做功課的書枱。

 

施麗珊(中)促請政府將幼稚園納入「上網費津貼計劃」


  面對停課,94.5%家長稱子女在疫下學習意慾降低,74.4%家中憂子女跟不上進度,41.5%人要自行上網找教學課程參考資料,20.7%參加更多學習班及興趣班。疫情持續逾2年,30.5%家長稱全年子女開支為5,001元至1.5萬元,平均開支達8,989元,主要用於買補充練習、參加學習班及興趣班等。

95%家長 稱子女學習意慾低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促將幼稚園納入「上網費津貼計劃」,並調整未來1年教學課程。早前當局提出,若全校教職員及90%學生接種2劑疫苗,可恢復全日面授,她建議放寬至學童接種率達70%可恢復全日面授。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