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05/05/2022

疫下少運動、常吃零食及打機 港童7個月重20kg

#肥胖 #學童 #在家工作

  【晴報專訊】全球肥胖問題在疫下加劇,世衞最新報告指,肥胖每年導致全球逾130萬人死亡,在歐洲區已惡化至「流行病」的程度,近6成的成年人過胖,三分一學童超重,高達440萬胖童更不足5歲。

  有本港兒科專家指,有學童因缺乏運動,疫下7個月內重了20公斤;另有醫生坦言,疫下肥胖問題惡化非歐洲獨有,他估計有1成港童過重,有10歲兒已逾百磅。

  世衞最新數據指,全球每年逾130萬人因超重或肥胖致死,歐洲有近60%成年人、及三分一學童超重或屬肥胖症,440萬5歲以下兒童超重或肥胖,情況已達「流行病程度」。

  世衞指,歐洲53個成員國中,地中海及東歐國家肥胖比率最高,土耳其、馬爾他、以色列和英國問題嚴峻。且疫下「封城」,迫使民眾養成久坐不動、吃零食消遣等壞習慣。

 

生署數據指,全港最少有20%中小學生超重或肥胖。


  據本港衞生署數據指,2014至15年全港有5成15至84歲市民屬超重或肥胖。惟母嬰健康院及學生健康服務數據顯示,疫下問題加劇,2020/21年有20.2%小一、小二生屬超重和肥胖,中一生更達24.1%。

兒童肥胖 恐致多種併發症

  中大兒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陳鳳英指,世衞早言肥胖是全球問題,本港肥胖兒童疫下大部分因無運動,不能維持原本體重,最極端個案在7個月內胖了20公斤。多了兒童在家吃即食麵等高卡路里的「方便餐」,令體重增長,「肥胖兒童自制力較差,疫下打機時間增長,導致睡眠不足,中央肥胖風險升。」

  陳鳳英指,兒童肥胖增患脂肪肝、2型糖尿病風險,「惟初期驗不到高血糖,或掉以輕心。」而肥胖令心血管變硬,增冠心病風險;胖童更易因睡眠窒息影響腦部發展,出現過度活躍表徵,而遭誤診。

  陳鳳英續指,本港生長綫在1993年制定,若再按現況作調查,本港肯定有很多兒童超重,且港人應重視肥胖引致的併發症風險,若當作風土病,視「人人都肥咗好正常」,勢致惡果。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陳以誠醫生指,近日來診所打防疫針的兒童確有變胖迹象,約1成6至18歲兒童和青少年明顯過重,有10歲童已逾百磅(約45公斤)。他坦言,肥胖問題非歐洲獨有,疫下港童少上體育課、無法外出致活動量減,網課養成「玩電腦唔郁」惡習,疫後恐難扭轉,「惟現無全面科學數據反映疫下港人肥胖情況,當局有必要作正式調查。」

 

 

 

下一頁 WFH不一定致肥 多吃「住家餸」反減重

WFH不一定致肥 多吃「住家餸」反減重

 

  疫情下,成年人或要在家工作(WFH),對體重管理亦好壞參半。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周振中指,部分病人多了在家吃飯,體重反受控制;惟亦有人因體育場所關閉,轉而在家睇電視、吃零食而發胖。本身需服藥控制食慾的患者,則因延遲覆診,有個案因而體重平均反彈3至5公斤,2型糖尿病及高血壓情況惡化;亦有已減10至15公斤的患者,因疫下取藥麻煩,乾脆停藥,致半年後體重「還原」。而肥胖者多社交圈子狹窄,疫下加劇社交孤立,易增抑鬱傾向,以食物「解愁」較常見。

 

不少人因在家工作多自行煮食少出外吃飯,令飲食更健康。(iStock)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則指,臨床所見,一半病人能控制體重,3成人因多吃「住家餸」反有改善,「自煮餸菜一般油、糖較少,血糖亦會下降」。但有2成病人因常吃外賣及少運動,體重及血糖均升,平均重2至5公斤。他指,港人肥胖最大問題,在於外食習慣,且愛吃高脂肉類,如和牛、肥牛、燒腩仔等,愛打邊爐亦致攝取油份過多。

  公共營養師李德勝指,有患者疫下肥了13至15公斤,少運動、常外賣、晚睡是關鍵。他指,疫下網上減肥講座參加者增1倍,顯示港人變胖情況普遍,而疫下運動要戴口罩、健身室關閉,令運動恒心下降,亦是復胖主因。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