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5/07/2022

中一派位明放榜 63%學生:升中壓力大

#中一派位 #學生壓力 #抑鬱 #焦慮

  【晴報專訊】中一派位結果明日(26日)出爐,有調查發現,63%學生稱升中壓力大,對此感緊張、不安或煩燥,分別逾5成人更有輕度至重度抑鬱及焦慮徵狀。13歲中一生阿朗去年入學後因不能適應新校園行活,感到壓力極大,為了減壓更變成打機狂。專家建議家長調節期望,多關心子女情緒;學生開學前亦可多獨自購物、煮食和執拾書桌等,提升自信心和解難能力。

 

組織提醒家長留意子女入學後有否情緒低落、抗拒上學等受壓特徵。

 

逾半人 分別現抑鬱及焦慮徵狀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在5月以問卷訪問596名中一學生及316名家長,結果63%學生表示升中壓力大,分別55%和51%人更有輕度至重度抑鬱及焦慮徵狀,壓力主要來源是應付測考、成績未如理想、學科增加,亦有逾4成人憂染疫和對復課有壓力;72%人需要1至3個月適應。

 

逾7成學生指需要1至3個月適應中學生活(資料圖片)

 

  女青助理研究主任藍朗稱,女生因青春期較早開始和對別人評價敏感,壓力、焦慮及抑鬱程度均較男生高。惟當學生遇到困難或不快時,大多會找朋友傾訴、打機及聽音樂,僅約2至3成人會向父母求助。

 

  去年入讀心儀中學的13歲學生阿朗指,開學後不適應新環境,上半日課亦難結識新朋友,加上功課量由小學每日約5份激增到12至13份,平均要花逾2小時才完成,令他壓力倍增,不想笑和說話。為了減壓,他不但常躲在房間和吃糖,亦由從不打機變成周末每日打機8至10小時的打機狂,其母形容他像「變了另一個人」。幸家人主動關心,並跟阿朗約定每周分享日常生活,及安排羽毛球、捉棋等活動,助他放鬆心情,約2個月後重拾笑容。

 

不適應新環境 疫下半日課難交友

 

  女青賽馬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單位主任施倩俐指,受疫情影響,今屆學生的高小生涯不是停課就是上網課,學習基礎和解難能力較差,加上要面對青春期及疫下升中適應活動大減,或令他們較難適應新校園生活,提醒家長宜留意子女入學後有否情緒低落、抗拒上學等受壓特徵等。

 

 

10/05/2022

疫情下自殺個案攀升,精神支援服務需求大增!改善港人精神健康有何良方?

#精神健康 #自殺個案 #焦慮 #抑鬱 #新冠疫情 #精神支援服務 #精神科醫生 #臨床心理學家

  新冠疫情對全球人類精神健康造成重大衝擊,世界衞生組織今年3月發表科學簡報,指在新冠疫情的第一年,全球焦慮和抑鬱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當中最受影響的群組是年輕人和女性。

 

  世衞更指出,精神疾病如抑鬱症,可引發生理疾病並引致自殺。香港大學「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發現,本港自殺個案由2月下旬開始攀升,至3月下旬達兩年高峰,期內「7天自殺估值」顯示每日有4人自殺,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在各年齡層中,以65歲或以上長者自殺個案最多。如果情況持續,一年可能會多達1,400人自殺。

 

相片來源:unsplash.com

 

  事實上,香港接連經歷了社會事件,以及持續兩年多的疫情,許多港人早已顯得身心疲累。去年中,心晴行動慈善基金進行「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而剛公布的《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在評估近150個國家/經濟體中,香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排全球第八,但快樂排名只是81位,港人的快樂指數持續下滑。

 

  港人精神健康欠佳,對精神支援服務的需求大增,但礙於私營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費用高昂,許多患者難於負擔,便只好尋求公營醫療服務。可是,醫生人數增幅遠遠追不上病患增長,引致求過於供的現象。過去10年,醫院管理局精神科服務的病人人數上升了45%,從2011至12年度的18.6萬名,增至2020至21年度的27.1萬。而期間醫管局的精神科醫生人數僅增加16%,即390名,平均每10萬名市民只有5.2名政府精神科醫生,遠低於眾多中高收入國家每10萬人便有15名精神科醫生之水平。

 

  僧多粥少情況下,精神病診症輪候時間自然較長。醫管局的數字顯示,「穩定新症」(佔新症的73%)在去年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由 14 星期(九龍中)至 61星期(新界東、西)不等。而治療精神病,除了有可處方藥物的精神科醫生,透過面談和練習作心理治療的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提供自我照顧訓練的職業治療師也是重要一環。如果說香港公型醫療系統中精神科醫生非常不足,每10萬名香港人僅有5.2 名,臨床心理學家就更匱乏,每10萬名香港人只有1.4名。因此政府在檢視如何改善本地精神健康服務時,人才培訓不可或缺。對此,澳洲去年的一個大膽舉動,值得深思。

 

  澳洲為強化不同專業技術的人才庫,大減七個大學學科的學費,其中兩個與醫療相關,護理是其一,臨床心理學是其二,學費減幅達42%。該國教育部長預計,醫療、科學和技術等工種在未來五年內將佔總就業增長的62%,故此當地政府會在2021年額外資助這些大學名額三萬個,到2030年更會增至10萬個。這個政策釐定早於新冠疫情之前,可見當地政府的先見之明。

 

  香港近年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也明顯增加了資源,在2020至21年度此範疇佔醫管局總開支6%至56億元,過去5年撥款上升了23%。但如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陳章明教授表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藥物和治療」,當局的措施能否配合社會變化,並切合市民的需要才是重中之重。期望政府能多體察民情,實施多管齊下的方案,積極改善市民的精神健康。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